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09 南海匪患8,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李如樟的遐想中,東邊的天空露出了淡淡的藍色,天要亮了,升龍府的戰役也到了尾聲。黎氏王朝的國王黎維新以及嬪妃連同留守官員四十餘人被俘,皇城的金銀細軟裝了二十多輛象車。
陸戰隊傷了二十多人,無人戰死,彈藥消耗也不太大。經過簡單的清點和整頓,陸戰隊又沿著原路向寧平縣城退去,身後留下一座冒著濃煙的廢城和註定流傳很久的傳說。
在陸戰隊攻擊內城和皇城的間隙,莫氏的嚮導們也沒閒著,故意湊到本地百姓附近用本地話交談,話裡話外只透露了一個資訊。
這些穿著奇怪甲冑、使用不知名武器的黑衣人不是莫氏軍隊也不是黎朝叛軍,而是來自大海上的盜匪,與大明朝沒關係。
也不對,多少有點關係,因為這股盜匪的起源就是當年襲擾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寇。他們被明朝軍隊打敗之後,殘部跑到了南洋某處,積蓄了幾十年力量,這不又捲土重來了。
襲擊升龍府不為別的,只在圖財,要用這些財貨去建造更大的海船招募更多人手,然後殺回大明去,為先輩們報仇雪恨!
這種流言能不能起到迷惑作用呢,李如樟不知道、袁可立也不知道,連無所不知的參謀們同樣不知道。不過沒關係,等順化城也被攻陷之後,會有幾名懂漢話的安南官員,包括個別王室成員被釋放,再把這番說辭帶給鄭松。
愛信不信,反正手裡有人質總能賣出個好價格。想把國王黎維新與王室成員和大臣們贖回去,就在約定時間到指定地點與海匪接頭商量價格。
不去也沒關係,反正在任何一個朝代裡,新舊兩個國王都是個大麻煩事。你敢立新國王,海匪們就敢把老國王和大臣們釋放回去,不把安南朝廷攪合成一鍋糨子不算完。
如果把安南形容成一隻蠶,升龍府所在的北部地區就是蠶的腦袋,最寬大。越往南越窄,在中部形成了蜂腰狀,南部再逐漸變寬,像是蠶的腹部。中間有橫山攔腰一刀,在地理上分隔了北部和中部。
順化城就處於橫山以南蜂腰的位置,是安南中部最大的城市,距升龍府1000餘里,同樣是建在江河岸邊,名曰香江。
雖然都屬於安南黎朝統治,但以橫山為界自古就分成了南北兩個派系。北方以升龍府為尊,名義上是國都,但大多權力卻不在國王黎維新以及王族手中,基本上都是由平安王鄭松說了算。
南方則以順化城為主,是阮氏家族的控制範圍。族長阮潢被尊稱為阮主,名義上是黎朝大臣,實則就是割據,既不聽調也不聽宣。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與三國時期一模一樣。鄭松和阮潢兄弟本是同朝為官,鄭鬆手握兵權控制了國王,狹天子以令諸侯,把阮潢的哥哥也給宰了。
阮潢見勢不妙趕緊裝病不上朝,也不理朝政,待鄭鬆放鬆了警惕,才在高人指點之下主動請求到順化鎮守,替國分憂。
當時的廣南、順化地區剛剛經歷過戰亂,南邊的佔婆人趁黎朝和莫朝打的難解難分大舉北上。雖然被擊敗,但造成了很大傷害,很多人都逃進了山裡,甚至跑去西邊的真臘躲避戰亂。
估計鄭松覺得阮潢沒啥威脅,直接殺了太損人品,不如扔到百廢待興、人煙稀少的順化去自生自滅,等於是流放了。
要不說當政客的第一要素就是不能要人品呢,最好扔的乾乾淨淨,一丁丁點都別留。就是因為這一念之差,才救了阮潢的小命,也給鄭松留下個心腹大患。
看似鳥不生蛋的順化廣南地區在鄭松與莫氏大打出手之後突然成了香餑餑,大批北方難民南下,翻越橫山落戶躲避戰火,人口逐漸多了起來。
而阮潢在西邊的山裡又發現了鐵礦和金礦,這下糧食、人口、盔甲武器,造反三要素算是湊齊了。從此之後再也不過橫山半步,每年象徵性的上繳點錢貨,守著這片寶地當上了土皇帝。
鄭松即便心裡明白阮潢想割據,怎奈北邊有莫氏,抽不出力量勞師遠征,只能眼睜睜看著阮潢的實力一天天增長,毫無辦法。好在阮潢做人比較低調,始終沒公開宣佈脫離黎朝,就這麼面和心不和的湊合著過。
不過阮潢的好運氣這次算是用完了,東邊不到十里,正有十多艘大海船趁著夜色鑽進潟湖。隨即放下小艇,載著成百上千計程車兵悄悄從靠近潟湖的村落登岸。
為了完成這次突襲,袁可立帶領艦隊在順化外海足足轉悠了一天,專門抓捕附近的漁船,對漁夫突擊審問,直到確認了登陸點之後才派遣偵查部隊上岸,人不知鬼不覺的拿下這個小漁村,給大部隊當做登陸場用。
要問為什麼非得打擊順化城的阮氏,這並不是他的主張,而是皇帝的堅持。皇帝認為光打擊升龍府的鄭氏勢力不足以把安南國內局面攪亂,如果鄭氏沒有了狹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保不齊會被阮氏吞併。
阮潢已經把女兒嫁給了更南邊的佔婆人首領,到時候南北兩邊一溝通,得,全成阮家的地盤了,剩下個苟延殘喘的莫氏逃亡小朝廷肯定打不過。
而大明朝廷肯定不允許皇帝隨便插手八竿子打不著的安南國內事務,更沒有軍隊可以派遣。結果海軍忙活了半天,很可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沒把安南攪合亂,反倒促成了人家的統一。
所以為了讓佔婆人能順利北上,必須把佔據了蜂腰位置的阮氏也一起消弱,讓鄭松和阮潢心裡都存在一種猜測:是不是對方勾結的海匪前來偷襲?
只要有了這種念頭,長期對抗的兩大勢力本來積怨已深,現在又添新恨,除了繼續對抗之外基本沒有緩和的可能,必須你死我活。
為了能讓對方儘快死,尋找外援就成了當務之急,距離最近也最有能力成為外援的,自然就是大明朝廷。到那時,海軍再出面左右逢源,才能收穫利潤。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