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落定
四平路戰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一九章 落定,重生後女帝拿了美強慘劇本,四平路戰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世海沒想到葉傾懷會把刑部推到他的手裡,讓他已經到了嘴邊的話不知該如何出口。
一時之間,他跪下接旨也不是,出聲反駁也不是。他沒有動作,其他人也不敢動,臺上於是陷入了尷尬的僵持。
葉傾懷倒不著惱,她對顧世海道:“不過,顧閣老倒是有一件事說對了。提起逢迎上意,你可知道杜荊為何會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如此鋌而走險,在這個案子上動手腳?”
不待顧世海答話,葉傾懷從懷中取出了那枚顧海望的長命鎖放在案上。
顧世海離她最近,他低頭只看了一眼,便認出了那是何物,頓時臉色突變。
葉傾懷轉向杜荊,道:“杜荊,朕今日來此,本是要依諾將此物拿給你的,可是你背信在先,這件東西朕只能留下了。”
顧世海被她這一串模稜兩可的說辭說得雲裡霧裡,他側過頭看向杜荊,眼中滿是不解和惱怒,像是在質問他為何不早與自己商量。
杜荊立即叩首在地,對葉傾懷道:“陛下,此事是罪臣自個兒的主意,與旁人無尤!”
“朕知道是你一人的主意。”葉傾懷看著他,停了會兒又道,“朕是看你為顧閣老如此殫精竭慮,他卻一無所知,有些是為你不平罷了。”
說完,葉傾懷又慢悠悠地將那枚長生鎖又收進了懷裡。
顧世海全程注視著她的動作,眼神中難掩絲絲縷縷的慌亂。
葉傾懷卻視若無睹,對顧世海道:“眼下多事之秋,各部都缺人,顧閣老,你辛苦一下,先把刑部尚書兼上。”
顧世海收回了目光,緊攥著的右手也緩緩鬆開了,他撩開前擺,跪在地上道:“微臣領旨。”
他言語中頗有幾分壯士斷腕的意味。
葉傾懷這才點了點頭,道:“顧閣老快起來吧。刑部有顧閣老,朕就放心了。”
說完,她站起了身,走到了監斬臺邊,對周圍的民眾高聲道:“朕今日在此重申一次,我大景以法立國,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無論是誰膽敢挑戰律法之威嚴,朕都嚴懲不貸。”
人群中爆發出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
葉傾懷站在臺上,看著這些布衣荊釵的人們,神色卻愈發地沉重。
只有她知道,這個說來輕鬆的口號,要落到實處有多困難。
——
入夜,葉傾懷在景壽宮中翻看著堆在案邊的摺子。
白日裡她一直在耵著杜荊的案子,摺子便堆到了晚上才批。
所幸也沒有幾本摺子送上來,葉傾懷很快便批完了。
“一天到晚都是這些沒用的東西呈上來。”葉傾懷合上最後一本請安的摺子後道。
葉傾懷嘆了口氣,對李保全道:“李保全,你明天跑一趟匯生典當,傳個口信,就說最近無事,讓他們都歇歇,能撤的人撤下來。”
李保全有些驚訝,問道:“陛下是覺得陶統領此次辦事辦得不力嗎?”
葉傾懷搖搖頭,道:“當然不是。正相反,此次能如此順利,可以說全是仰仗鷹衛。只是顧閣老今日栽了個大跟頭,回去必會清查身邊的眼線,朕是怕陶遠的人折了進去。”
她說到這裡,轉念一想,又道:“不過你說得對,朕突然下這樣的命令,難免會讓陶遠多想。這樣吧,你再帶個話,就說,此次他居首功,朕想賞他些東西,問問他有沒有什麼想要的,若他不說,便從府庫中拿些藥材和器玩賞給他吧。”
“陛下思慮妥當。”李保全道。
“李保全,還有一件事。”葉傾懷說到一半,停了下來。
見她停下,李保全道:“陛下有什麼心事,可以說給老奴聽,老奴不敢說能為陛下分憂,但說不定能幫著想想辦法。”
“這件事還真得是你才能替朕分憂。”葉傾懷迎著李保全抬頭看向她有些驚訝的目光,笑著問他道,“你現在手上的活多嗎?可忙得過來?”
“還行,先前因為左衙衛的事情有些忙,趙將軍調去右衙衛後,便好多了。不過後面陛下成了婚,後宮中有了主子,許是會略微忙些。”李保全答道。
葉傾懷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道:“朕有一個想法,朕想讓內廷承擔一部分呈遞奏摺的工作。”
內廷不得干政,這是祖宗的遺訓。
李保全大驚失色,他有些拿不準地看向皇帝,卻見皇帝眼中滿是鄭重,沒有半分玩笑的意思。
——
杜荊下獄後,一應事宜都移交刑部處置,趙胤實因在此事中有功,被擢升為禁軍統領,與監查御史李文清一起參與案件審理。
葉傾懷沒有再盯著此事,她的目光很快便轉移到了另一件大事上。
春闈。
春闈三科已經考完,在葉傾懷不間斷地敦促下,考生的卷子也在兩天內便謄抄完畢,移交到了太清閣,由禮部官員與學士們一起批閱。
從卷子進入太清閣那日起,葉傾懷每天下了朝便往太清閣去,親自抽查批閱過的考卷。
按照皇帝的要求,這批考卷必須在五天內批完。
太清閣的學士們迎來了一次規模宏大的集體加班。
其中包括陸宴塵。
在葉傾懷的執意要求下,陸宴塵出任了此次明書一科的主審官。
明書一科考的是文史,不同於明法和明算兩科,明書一科有很多沒有標準答案的題目,譬如問史和策論的題目,因此在批閱時也是最容易受閱卷人主觀認知左右的一科。
一般來說,明書一科的題目因為牽扯到治國理念和執政思路,因此大多會由年紀大資歷老的大學士出任這一科的主審。
也是因此,葉傾懷剛一提名陸宴塵的時候,便受到了一眾官員的質疑。
“科舉是為國選賢,選出來的人要到各地各部去任職,去執行朝廷的命令。他們是要把朕下達的旨意落到實處的人,這些人必須要能夠理解並認同朕的理念,才能和朕走在同一條路上,才能把朕的旨意貫徹好。而縱觀整個太清閣,還有什麼人比他陸宴塵更瞭解朕的理念和想法嗎?”
葉傾懷的反問有理有據,沒有人能答得上來。
於是,陸宴塵成為了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名明書主審官。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