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五章 王安石都做不到的事情,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士無雙!”

密室中,朱棣拍椅而起。

而蹇義和茹瑺,此時也唯有沉默。

姜星火,是真正的智者!

這是完全從思維層面造成的碾壓。

讓他們不由地心服口服。

原本,他們以為姜星火是要從舊的稅種裡撥出一部分,留給地方,作為地稅。

那當然會在減少中央稅收的同時,加劇地方的離心力。

可沒想到,人家姜星火的思路,就是贏者通吃!

我是贏者,這100枚銀幣,我全都要!

至於剩下的兩個博弈方,給你們找出第101枚銀幣,你們去拿著博弈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第101枚銀幣,又不僅僅是一枚銀幣,而是銀幣的正反兩面。

不分家,每年給地方官府繳納戶口稅。

分家,一次性繳納百分比的高額分家公正稅。

什麼?你說地方官府會跟士紳同流合汙,不收這些稅?

錯!

以前之所以地方官府會跟士紳沆瀣一氣,就是因為,他們聯手博弈的物件,是朝廷!

朝廷,是從他們的手裡摳錢!

他們的立場一致,才會聯起手來對付朝廷!

而現在,朝廷給地方留了一枚新的銀幣。

這枚新的銀幣,需要地方自己去士紳手裡拿!

而這,就是根本的利益衝突!

不從士紳手裡摳這枚銀幣,地方財政支出怎麼辦?那麼多吏員的錢怎麼發?

至於這筆錢會不會最後又轉嫁到窮人身上。

蹇義和茹瑺認為,不會!

因為姜星火從制度設計上,就斷絕了這種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如果按照晚唐的中央與地方二級稅制,中央的監管,絕對不會少!

——————

“我終於明白,姜先生以晚唐舉例的深層原因了。”

對面的夏原吉,也同時想到了這一點。

看著一臉懵的朱高煦,夏原吉解釋道。

“唐廷中央在財稅體制層面的改革訴求,主要是為了鞏固唐廷的中央集權,並削弱地方稅收權力。這種訴求在兩稅法中,集中體現為中央立於支配地位,利用‘預算定額管理’對地方收支預算加以調控與管理。”

見朱高煦沒聽明白,夏原吉仔細解釋。

“從預算收支的角度看,兩稅三分法中只是對三級財政分配方式進行了規定,具體到配額標準的多少,是由中央特派黜陟使與地方官員,在‘以支定收’的原則上,對兩稅預算收入總定額,以及上供、留使、留州的預算收支定額加以確定。”

“而除了定額管理之外,唐廷中央還設立了相應制度,對使級、州級的預算支出進行監督。針對使級預算支出,立有御史監察制度,如若有擅自違背預算支出者,監察御史可向朝廷進行彈劾;針對州級預算支出,立有御史監察及比部(隸屬於刑部,為審計部門)勾覆雙重製度,既對州級預算支出過程進行監察,又在每年年末對賬目進行審計。”

“如此一來,唐廷中央便對地方財政的‘收’與‘支’兩條線都加以限制。毋庸諱言,唐廷中央在確定定額尤其是上供定額的過程中,採用預算收支定額的方法進行控管,並配以相關制度對地方預算收支進行審計、監察,主要是為了達到限制地方財權從而顯現自身支配地位的目的,也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前提是唐廷中央能夠控制這些地方,而非藩鎮割據地區。”

朱高煦聽完,倒也明白了過來。

說白了,央稅和地稅的二級結構,到底怎麼進行預算、檢查、管理。

其實晚唐的那些能臣幹臣,早就給出方法了!

大明所需要做的,不過是新建“戶口累進稅”、“分家公證稅”兩個稅種,相當於從士紳的身體上挖出來一塊肉骨頭,扔到地上,讓地方官府去啃。

至於兩者會不會打起來?

打起來才好呢,否則中央權力怎麼起到裁判制衡的作用?

地方都和和氣氣,合作對抗中央,那還了得?

而至於士紳會不會因此起來造反?

別鬧了,人家家大業大,遠沒到那一步呢,哪朝哪代造反不都是泥腿子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所以說,如果真的要改,大明只需要照搬就行了?”

“自是如此。”

姜星火點點頭。

“第一點,中央和地方的稅收博弈,解決辦法,便是如此。”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點,也就是中央與士紳的稅收博弈。”

“跟戶口累進稅、分家公證稅不同,中央與士紳的稅收博弈,就沒有取巧可言了。”

聽完,夏原吉突兀開口。

“這一條,真的能落實下去嗎?”

——————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蹇義意有所指地感慨了一聲。

不過,他的規勸也僅到此為止了,多餘的話,並不敢說。

朱棣那還不知道,這位天官是在勸他,不要想著動士紳。

否則,士紳大機率會在基層操作中,把朝廷想加給他們的賦稅,轉嫁到百姓身上。

到那時候,朝廷就會好心辦壞事,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可搞錢,對於朱棣來說,那可是放在前頭的大事!

《永樂大典》、遷都北京、開鑿大運河,哪個不需要錢?

原本,朱棣搞錢的辦法,跟歷代君王沒區別,苦一苦百姓。

不過朱棣現在卻已經知道,有了不需要苦一苦百姓也能撈錢的辦法。

所以,朱棣自信了。

以往面對文官們的陰陽怪氣,朱棣是很難理直氣壯地反駁回去的。

此時,朱棣卻撫掌起來。

“好!”

“蹇尚書說得好!”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朱棣笑呵呵地說道,“所以朕覺得,姜星火一定能提出不用百姓苦,又能給朝廷多收稅的辦法,看來蹇尚書也是這個意思!”

朱棣這就是裝作聽不懂了。

蹇義面色一變。

習慣性的規勸君王,那是文官們的傳統。

反正拿百姓做由頭,皇帝也說不出什麼來。

本來就是這樣嘛,皇帝要做事就得花錢,要花錢就得收稅,要收稅只能收農業稅,那就只能苦一苦百姓嘍。

收士紳的錢,想都別想!

最後就成了皇帝對不起百姓。

文官的這個邏輯鏈,已經延續上千年了。

但是聽朱棣這個話音,再聯想一下姜星火之前那句“士紳一體納糧”,蹇義不由地打了個哆嗦。

承受慣了罵名的鐵血君王,加上不怕死鬼主意奇多的囚徒。

“苦一苦百姓”的定律,怕是要在永樂一朝被打破了。

而朱棣話裡話外,又把他給帶上了。

上次夏原吉被百官當靶子打的場景,蹇義還歷歷在目,他不想同樣被當靶子打。

但如今看來.好像跑不掉了。

兵部尚書、忠誠伯茹瑺,此時把腦袋埋得低低的,半句話都不說。

這種會被撕扯到粉身碎骨的事情,在洪武朝驚濤駭浪裡走過來的茹瑺,壓根就不想摻和。

茹瑺心裡暗道:“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忠誠伯,伱說說,咱們大明的稅收,按照那個什麼‘存量博弈’,朝廷做的是不是不夠好啊?士紳是不是拿的多了,反而貪得無厭想要朝廷垮臺啊?”

朱棣言笑晏晏,但話語裡的意思,卻讓茹瑺驚出一身冷汗。

“臣不敢妄言。”

“有什麼說什麼,兩位尚書覺得姜星火,能提出處理好國家與士紳之間稅收問題矛盾的方案嗎?”

見皇帝還盯著他,茹瑺最後只能勉強說道。

“臣覺得,這位姜先生可能提出的辦法,會有些過於理想了。”

蹇義也跟著說道:“陛下,國家與士紳,在稅制的頑疾,畢竟已經持續了上千年.而且謀國之事,也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做到的,即便再好的提議,到了下面小吏手裡,都會走了樣。”

對於姜星火能不能提出解決稅制頑疾的辦法。

兩位尚書,是相信有可能的。

畢竟,此前那麼多例子擺在那裡,別的不說,光是“攤役入畝”,就已經解決了一個上千年的難題了。

你說姜星火面對稅制,提出不瞭解決辦法,他倆倒是還真不信。

士紳一體納糧,應該就是其中之一,或者說最主要的。

但問題是,辦法是辦法,實施是實施。

攤役入畝為什麼能在江南推廣開來?

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朱棣是真的敢殺人,接著周縉造反案,在江南殺得人頭滾滾。

攝於朱棣的屠刀,士紳們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第二個,攤役入畝從本質上講,雖然觸碰到了士紳的利益,但高壓之下,也不是不能接受。

因為攤役入畝,並沒有影響士紳本身的免服徭役,只是以前只有士紳免服,現在大家都免服了.這雖然會影響到士紳名下的佃農,但土地和土地的產出,還是在自己手裡的。

攤役入畝加到田稅裡的徭役,就當多交一點點稅了,面對朱棣的屠刀,忍了。

但針對士紳的稅制改革不一樣。

正如姜星火所說,稅制改革涉及到了兩個層面,第一個,是大明朝廷和十三布政使司乃至天下的所有縣。第二個,是大明朝廷和天下所有的地主士紳。

第一個,被那第101枚銀幣解決了。

第二個,收稅,尤其是收富人稅。

歷朝歷代,沒見哪個能成的。

緣由也很簡單,蹇義剛才說了,不論是出發點多好的政策,到了下面的基層小吏手裡,都會走樣,甚至與政策本身南轅北轍。

這便是因為稅制改革的難點,不在於稅制方案的本身。

而在於。

——皇權不下鄉!

也正是因為深諳這一點,蹇義和茹瑺這兩位國家重臣才會認為,提出解決方案,姜星火或許有可能做到。

但是解決問題,做不到!

皇權下鄉這件事,上千年來都做不到,你姜星火憑什麼做到?

憑動動嘴,就能做到嗎?

任何一個正常人來到這裡,都會做出同樣的判斷,這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陛下。”茹瑺補充道:“而且還有一個問題,臣斗膽勸您別估計的太樂觀。”

“宋代王安石主持的變法,裡面的青苗法,可就是個再生動不過的例子。”

“本來是救濟青黃不接的百姓,結果最後官吏為了政績,惡意搞攤派,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朱棣若有所思:“朕懂兩位尚書的意思了。”

“無非就是兩點嘛。”

“找到解決辦法這件事上千年都沒解決了,你們覺得姜先生也解決不了,或者說提出的不見得可行。”

“而皇權下不了鄉,所以中央和士紳之間的稅收矛盾,更是無從談起,中央就靠著地方小吏與士紳收稅,怎麼動士紳?”

“是不是這兩個意思?”

蹇義和茹瑺連連點頭,顯然就是此意。

這時,久久沒有開口的道衍,反而聲音淡然地說道。

“且聽下去,姜先生既然敢講,那就一定有辦法,這個辦法,也一定能落實下去。”

蹇義和茹瑺面面相覷,有些不可理解,道衍大師對姜星火的這種盲目自信,到底從何而來。

這種王安石都幹不成的事情,是誰給的勇氣覺得姜星火能幹成?

須知道,王安石變法,以王安石這種宰相之才,前前後後消耗了心血,最後,不也是落得個人未亡,政就息的結局嗎?

故此,蹇義和茹瑺也不認為姜星火能夠做到。

因為這裡面的困難,實在是太大了,比天都大!

皇權不下鄉,千百年來,皆是如此!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之劍天外來

夜靜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