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5章 災民遷徙,成立軍戶衛所,絕命皇太子,清波凡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這幾個月怎麼辦?
每天幾十萬斤穀米,長期這樣,坐吃山空,不是個法子。
還有,就算返回災區重建,至少第一年,完全得依靠朝廷救濟度日。
半晌,史申義嘆了口氣,率先開口道:
“殿下,城內救濟錢糧也是不多,漕運這次供給國庫約十二萬石谷糧,有一半調運至各重災州府,而京城郊外這個災區,災民接近二十五萬人,加以賑災軍民等數萬,每日消耗穀米約二千石,儲備谷糧充其量,也就維持一個月餘。”
朝廷內的財政情況,作為戶部尚書,史申義是最清楚不過。
就算沒有這些災民集聚,穀米賑災恐怕也只能支撐三個月。
入冬之後怎麼辦?
元智沉思良久,嘆道:
“同為終晉百姓,豈可見死不救?外軍也正好缺乏丁口,這些災民收容起來後,以後開墾荒地,編軍練伍,軍民兩用,這是最好的去處,至於糧錢緊張,儘量想辦法,無論來了多少災民,儘量不死一個。”
郭威道:
“殿下仁厚,是我終晉百姓之幸也,剛才太子殿下提到外軍和開墾荒地,軍民兩用話題,臣豁然開朗,臣在雁門關一帶待有數年,知道北疆地區,幽州漁陽郡一帶,長期戰亂,居民稀少,大片耕地荒廢,可否考慮遷徙部分災民過去?”
“遷徙災民到邊陲,漢武帝時期就曾經做過,可那是花了數年才得以完成,而咱們幾十萬人,一下子怎麼安置,今後怎麼管理?”徐辛春疑惑道。
“是呀,以個什麼樣的體制,難道都放給地方州府,他們會叫苦不迭,抱怨朝廷給他們增加負擔。”
“……”
大家七嘴八舌說開了。
元智一聽,精神振奮,思緒放開了。
他一下子想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初期的制定的‘衛所軍戶制’。
幽州漁陽郡一帶,就是後世的北平一帶,那裡江河縱橫,非常適合開稻種植。
“郭愛卿這主意不錯,幽州一帶,馬邑雁門等地,集聚幾十萬人沒有任何問題,咱們可以採用衛所軍戶制。”
“衛所軍戶制?”
大夥面面相覷,都看向太子爺。
“孤前些日子裡閱讀到東漢曹孟德的立著,書中描述過魏軍的軍所制。”
元智先來了個開場白,引入曹孟德的治軍之道。
“簡單地說,就是在幽州漁陽,馬邑,雁門一帶,設立衛、所兩級軍事組織,所有災民均納為軍戶,開荒耕地,自給自足,就地成家立業,繁衍生息,朝廷統一發放耕牛,農具,種子等,並且給予一定的安置錢糧。”
“朝廷成立一個叫軍戶司衙門,可暫掛在兵部,負責管理衛所的訓練與生產,具體的條例可先試行,由北疆搞出經驗,再向全國推廣。”
“殿下高見,只是軍戶司衙門由誰來領頭呢?”
“是呀,軍戶司既管軍務,又有民事,軍民兩用人才去哪
裡找?”
“???”
大夥又議論開了。
現在的東宮這邊,既要擁護太子新政,又要有才幹的人
才,嚴重缺乏。
元智笑了笑,胸有成竹地說道:
“孤已有了人選。”
“誰?”
“設軍戶司左右提督兩人,兵部左右侍郎職銜,從二品與正三品。左提督要有統籌領導才能,從政經驗豐富,又能忠於新政,孤推薦王寶權。”太子撫摸著下巴鬍鬚,笑眯眯說道。
“王寶權?”
眾人驚愕。
不過仔細一想,感覺此人還真的很合適。
他全家十幾口被曹其昌所殺,對奸黨集團恨之入骨,從心投靠太子,死心塌地。
他從政二十餘年,官至政事堂左侍郎,正二品銜,管理經驗豐富。
“他的傷病養得差不多了,給他一個新的活法,賜名元廷生,軍戶司提督衙門,就設有幽州漁陽郡,把整個漁陽郡都劃入軍戶司。”元智道。
賜以皇姓,這可是一種榮譽啊。
“太子殿下,王寶權雖說管理協調能力出眾,可畢竟是個文官,而軍戶司有戍邊職責,還需要一位大將軍。”徐辛春疑惑道。
“大將軍人選,也就是軍戶司右提督,孤有一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在大家疑惑的目光下,元智看向郭威身邊的郭瑞。
“少將軍郭瑞,五年前就是定襄郡主將,對北疆情況熟悉,這次出任軍戶司右提督,賜鎮遠大將軍,兼幽州道巡察使,三品銜,可否願意?”
郭瑞一個怔愣,心裡大喜,看了一眼父親投過來的讚許目光,他雙手抱拳,單膝下跪,向太子行了一個軍禮。
朗聲道:“回稟太子殿下,末將郭瑞願聽從殿下調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下子總算是抱上粗大腿了,年紀輕輕的就是三品武官,戍守邊疆的大將軍。
這位監國太子爺未來的大舅子,將來的國舅爺,從此感到揚眉吐氣。
這時,他充分體會到,什麼叫皇親國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恭喜郭大帥,郭少帥。”
“恭喜大將軍。”
“……”
帳內一陣道賀聲,彈冠相慶。
接著,君臣之間就軍戶司等一系列事宜,展開深入討論。
……
成立軍戶司訊息傳出,京師上下都是吃驚,都在打聽哪些官吏派遣過去。
聽到這個訊息,京師城下又有數萬饑民奔湧而來。
在將來戍衛計劃中,等這些饑民們調養一些日後,便會組織這些饑民,遷徙至漁陽郡一帶。
按衛所落成軍戶,青壯年編為軍士,大家以工代賑,大規模開墾荒地,搭建城堡,自食其力。
當然,這都是後話。
太子爺下達令旨的當天傍晚,郭瑞新的班子就在開始運轉了。
在各個粥廠的一邊,一些氣色較好,體力有所恢復的饑民們,已經集中在幾個書吏的簡陋桌前登記。
他們將是首批被轉到幽州漁陽州各地安置,正式成為衛所裡的第一批軍戶。
這些人將得到很好的待遇,比如每天吃上谷糧,清潔乾淨地換上嶄新軍服,農具兵器都有。
有了救濟與期望,原先騷動的饑民,都是人心逐漸安定下來。
到了傍晚,眾人又在排隊上前領粥,秩序井然。
他們很多都集中在郭氏粥廠的鍋前,想看看在饑民中流傳的,這位慈悲心腸的未來太子妃,是個什麼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