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八章 學科存廢,回到過去當學閥,蟄雷,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學制方面,蔡遠裴的思想就是“重學而輕術”。

所謂“學”側重基礎理論學科,“術”則側重應用學科。

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與列強屢戰屢敗,政府和文人都把原因歸咎於洋槍洋炮不如別人,因此無論是公派留學亦或者自費留學,學生所選擇的專業都是偏應用學科。

最具代表性的晚清三批庚子賠款留學學生中,大多數選擇的都是土木、採礦、電機工程、造船工程等工科專業,目標就是歸國便能立即投入生產建設活動。

當然,胡石這種選擇政治和哲學的也是極少數。

久而久之,教育界就普遍形成了重視應用學科而忽視基礎理論學科的學術思想。

蔡遠裴的觀點恰恰與主流相反,認為大學更加註重於純粹學理研究的文科和理科,因此一上任就擴充這兩科的力量,新聘請的教師也都是這些方面的。

甚至為了堅持他的教育改革,直接著手取締工科、農科這兩個最具應用價值的學科。

蔡遠裴怔了一下,將手裡的茶壺放下:“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但大多數學生從預科畢業後很少選擇去做學問,選文科者甚少,選理科者少之又少,不取締其它學科如何讓學生抱定求學之宗旨?”

程諾搖頭反駁:“蔡公您這是過於激進了,任何一門學科都不能以簡單的興廢來處置,可以經過有計劃的改良讓學科變得更科學更完善。”

翻開改革計劃書中的一頁,程諾指著法學學科說道:“眾多學科中,我看您對法學學科最為排斥,這其中存在著誤解。”

“誤解?我看未必!”蔡遠裴想起這個就氣得鬍子直抖:“問問那些要從預科畢業升學的學生,他們最想要選擇什麼學科,恐怕大多數人選擇的都是法學,為了升官發財無所不用其極,與求學初衷背道而馳,光陰虛度,學問毫無,這樣的學科留著只會繼續禍害學生,禍害整個社會!”

與其說是蔡遠裴對北平大學法學的誤解,倒不如說是法學教育的缺失和畸變讓他失望。

當西式的法律教育被引入中國時,它就被社會各界認定為新的科舉機制,成為選拔官吏的重要階梯。

只學其表不看其實,導致法學教育的發展一步步偏離正軌,最後演變成學了法學,就好像一隻腳就踏進了官場,這對官本位價值觀為主的國人來說,吸引力可就太大了,名字叫法學,實際上是官學。

於是乎學生預科剛畢業,就擠破腦袋想往法學裡面鑽,即便成功入學,也都是忙著搞關係拉幫派,互相承諾苟富貴勿相忘,長此以往,法學的名聲也就被敗壞了。

面對這種情況,程諾講著自己的觀點:“蔡公,不可否認,法學學科變成這樣確實有自身的原因,可罪魁禍首還在這個社會上,不能因為外因而斷自己一臂,況且改革的手段千千萬,不嘗試就問斬於情於理都不合適。”

蔡遠裴的情緒稍稍平復,問道:“你且說說看。”

喝口水潤潤嗓子,程諾拿來紙和筆,解釋道:“如今北平大學的法學太過籠統,除了法律外還包括政治和經濟,首先,我們在第一步就要把他們劃分出來,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細分出法律、政治和經濟三門學科。”

“其次,除了兼顧學科的使用價值外,還可以加入一些理論學科,如《西方法制史》、《中國法制史》、《邏輯學》等等。”

“最後,將法學本科三年學制調整為四年,加深學生們對法律理念的整體把握。三板斧下來,我相信四年以後,肯定能培養出一些具有法理精神的學生。”

等到程諾說完,剛想再喝口水,就看到蔡遠裴突然起身,啪啪啪鼓了三下掌。

“致遠,你的想法很有實踐價值,我看法學學科改革完全可以按照你這個來。”

這幅高興的樣子讓程諾嚇了一跳,嘴裡的茶水差點吐出來,哪有剛才義憤填膺的樣子。

是了,總算明白了,蔡遠裴本就是和藹的性格,哪有那麼容易動怒,就是為了將程諾的想法逼出來,使出來的激將法。

況且眼下政界、學界從事法學的人那麼多,即便蔡遠裴那麼高的聲望,取締法學學科的壓力也是不好受的。

不過話既然都說出來了,藏著掖著也沒什麼意思。

程諾哭笑不得的搖搖頭,接著說:“蔡公,法學學科不能取締,農科和工科也不能取締,甚至您的觀點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都有失偏頗。”

短時間裡不可能連續使用同一個招數,這次蔡遠裴看到自己的觀點被駁斥也沒有生氣,笑眯眯道:“致遠你別急,慢慢說,不行我再給你燒壺熱水。”

程諾在心裡嘆了一口氣,繼續說道:“在我看來,大學除了要做學問外,更要關心繫國計民生。而國計繫於工科,民生繫於民生。蔡公您可知道咱們現在身上的洋布、頭上的燈泡、兜裡的捲菸這些幾乎都是洋人才能製造的,而這還只是生活中的一處剪影,因為處處受到洋人制約,我們國人辛苦掙來的錢最後全都進了他們的腰包。”

“工科並不只是意味著造槍造炮,還意味著發展工業、改善國人生活、增強國力,而這些都需要培養大量的工業人才,一味學術理論研究是換不來麵包的。”

歷史上北平大學將工科取消後,直到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才正式成立工學院。

而程諾除了可惜這段時間沒有接著培養工科人才外,還想借北平大學的招牌發展自己的工業。

歷史課本說民國動盪,民族工業藉著列強忙於一戰而快速發展,迎來短暫的春天。一戰後列強捲土重來,民族工業陷入凋敝,直到解放後才得到新的發展。

可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學術界是有爭議的。

根據華裔學者章長基的研究,1912年到1936年民族工業的增長速度高達9.4%,而且其增長速度並沒有因為一戰的結束而發生明顯變化,直到七七事變前才迎來了自己的頂峰。

章長基的研究並非孤立,史學家吳承明的進一步研究後,發現1920年至1936年的國內工業資本較1913年增加了五倍,1911—1920年間,國營工業資本增長率是3.44%,1913—1920年間民營工業資本增長率則高達11.9%;1920—1936年間,國營工業資本增長率是10.64%,同期的民營工業資本增長率則繼續保持在9.37%的高位。

這是什麼概念呢,橫向比較該時期的近代工業發展速度也並不輸於其他西方國家,例如美國在1912—1937年間工業增長速度僅有2.6%,在其歷史上發展最快的1874—1890年間,工業增長率也只有5.2%。英國1921—1937年間工業年增長率為2.2%,歷史上發展最快的1851—1873年間增長率為3.3%。縱向比較,甚至高於解放後的某一段時期。

不能說民族工業發展很快,可也不能籠統的去說一戰後就此沉淪吧。

除了增長速度快,民族工業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從一開始的僅限於槍炮重工業,發展到抗戰前已經可以生產出複雜的重型裝備,生活相關的輕工業產品也基本都能製造出來,甚至將洋人的產品逼出市場。

有書友可能會問了,你工業發展這麼快,怎麼沒看到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那是我們國內的基本盤太大了,晚清都那麼爛了,GDP還是世界第一。

單單數十年的工業發展不足以覆蓋到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還沒來得及下沉市場,小日本就來了,就此才算真正沉淪。

在民國辦工業,是具備可行性的。

因為處於亂世,仍有一群勤勞善良的國人在奮鬥。

工科,它不能廢!

PS:本章節可能會有些爭議,為方便書友檢視,我將參考文獻列出來,歡迎大家討論閱讀。

[1]張仲禮.中國近代經濟史論著選譯[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

[2]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4]約瑟夫·熊彼特.經濟分析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5]劉易斯.發展計劃[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8.

[6]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中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成為了東北大帥

花飄地獄

紅樓天驕

醉飲美人膝

三國:這個軍師不一般!

天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