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衣唱大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君子,狼煙晚明,解衣唱大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2章君子

劉瑾得罪武將,是因為他想讓邊軍士兵們吃飽飯。

像後來的魏忠賢一樣,絕大多數公公們都是貧苦出身——如果不是實在走投無路,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認知的大環境下,誰會忍心給娃或自己來個一刀切?所以,許許多多的太監,往往是仗著自己天子家奴的身份,跟文官們過不去,對底層的貧苦百姓,卻往往極富同情心。

因為他們本來自於斯,知道百姓的艱辛。

劉瑾也是如此。

劉公公本姓談,陝西人。六歲時被個叫劉順的公公收養,捱了一刀,從了劉姓,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公公。

劉瑾執掌司禮監後,發現邊報裡文武官員成天找朝廷催糧催餉,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戍邊的將士們在捱餓?這怎麼行!不過……太祖爺明明劃好了軍屯,有出產啊!你們怎麼還捱餓、要朝廷調糧呢?於是去查。

說實話,讀史讀到這裡,任你文官集團再能曲筆顛倒黑白,也避不過去一個事實:如果劉瑾真的想貪,慫恿武宗批准就是了。武宗是出了名的熱愛軍旅,沒有不準的道理,劉公公幫你要來的銀糧,誰不願意“孝敬”一些?就算你不願意,監軍的可都是劉瑾從宮裡派出來的小公公們啊,那個敢少了給劉老大的那份心意?

劉瑾去查,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武宗、為了朝廷、也為了吃不飽飯的邊軍!

然後,就被文官不動聲色地使了個絆子,狠狠地坑了。

錢糧要從戶部出,於是劉瑾找戶部尚書顧佐去問,以前是怎麼辦的,是不是一直如此。

顧佐回答:“天順以前並無此例”。

這個回答太缺德了!

次高明的謊話不是子虛烏有的瞎編,而是告訴你部分真相,然後把你引到錯誤的方向,坑死你沒商量。是的,這是次高明而已——最高明的,是重複一千遍那種。

顧佐即是如此。他只說了半句話:天順以前確實沒有,但成化年間就開始有了啊!

換一種更直白的表達方式:軍屯的田地已經被各將領家族蠶食鯨吞據為己有幾十年了!

你以一己之力想讓大小軍頭們把自己家族吃到肚裡已經幾代人的田產都吐出來?

呵呵。

劉公公是個急性子加直腸子,哪裡看得出顧佐雲淡風輕地就給自己挖了這麼大一個坑!此時的劉公公,對當年劃撥給將領們的那些軍屯,早已經變成大小軍頭兒的私產幾十年這回事完全懵懵懂懂地不明就裡!

於是劉公公就按照顧尚書預設好的路線,向那個不見底的深坑一路直奔過去。他當場否決了邊軍請糧請餉的報告,回覆說:不許報花賬!你們不是自己有屯田出產麼,怎麼還想找朝廷多報賬?下不為例。

再然後,接踵而至的下一次邊報裡,出現了更嚴重的問題:邊軍要餓死了,軍心不穩,恐怕生變,請朝廷速撥錢糧!至於邊軍為什麼吃不飽的原因,大家一概歸結為都是因為朝廷沒給,自己早已私分了軍屯這事隻字未提。

劉公公更奇怪了:你們都有出產,又沒有遭災,怎麼還要錢糧,而且,竟然到了邊軍快餓死的地步?

得派人去調查一下。

一番調查,劉公公懂了:原來那些屯田都被將領們私吞了啊!

顧佐沒有直接告訴劉公公,而是引導他自己去查出來。如此一來,得罪武將們的事,便全是劉公公自己做下的!顧尚書自己則落一個“我盡力了”的好人名聲。

劉公公以其一貫的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作風,派出大批人馬,分赴各地,丈量田畝,要徹查軍屯被侵佔的情況。

換做你我是邊將,對這位要收走大半家產的劉公公,是恨呢、是恨呢、還是恨呢?

終於,丈量屯田這個大坑,把權傾一時的劉公公摔了個粉身碎骨!

劉公公的身死名裂,其實是一種必然——因為:他是一個好人!

他全心全意付出忠誠的物件只有一個:明武宗正德皇帝——既是他從小帶大的娃,又是他心中神壇上唯一的神。為了正德,更為了正德所代表的大明江山社稷百姓,他得罪了所有人。

所以,他必須死。

而且死得非常慘。

大明朝兩百多年,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兩個強勢得無以復加的狠人時期,朝廷始終圍繞著君權和樞權在博弈。也就是說,文官集團始終在與皇帝爭奪對帝國的管理權。這個問題一直糾纏到明朝徹底覆亡。

朱元璋廢除了宰相制度,集所有權力於自身,沒問題。因為他狠啊!哪個不服就殺頭,哪怕你真服,只要朱重八覺得你有可能不服,也殺!可是,其後世子孫則不然。沒有了宰相,皇帝與文官集團之間便失去了緩衝的屏障——明朝以前,皇帝可以透過對宰相的控制影響文官集團,失去這道屏障,只能是自己站到前臺赤膊上陣。明朝有內閣,首輔大學士有時候也確實有類似宰相的職能,不過,最關鍵的區別在於:首輔也好,次輔也好,內閣本身不像宰相一樣是獨立身份,他們本身就是文官集團的代表!

除非像嘉靖、萬曆那樣徹底擺爛躺平,否則,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官僚集團的過程中,皇帝當然要找幫手,而這種架構下唯一可以選擇的幫手,只能是宦官,也就是太監群體。

文官集團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他們一方面使盡渾身解數地拉攏、勾結近侍太監做內應,另一方面,也在無時無刻尋找一切機會,剪除大皇帝這邊潛在的幫手。正德剛剛繼承大統之際,文官集團便欺負小孩子不懂事(正德是年虛歲十六歲),向他最親近的八個太監亮出了刀子。

正德當年大婚,找戶部要四十萬兩銀,戶部出了三十萬兩。至於採辦龍鳳袍等事,文官集團直接駁回了正德一萬兩千張鹽引(食鹽銷售許可證)的要求。

以往,將鹽引用於織造是通行做法。由戶部發放鹽引,由負責採辦的太監賣給商人,所得銀兩用於支付織造費用。可是,鹽引的發放必然會影響文官集團的利益:總數就那麼多,給了你,我賣啥?鹽業可是壟斷經營——你懂的,只要是壟斷經營,背後便一定有權力的影子!期間的利益輸送鏈條,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

文官集團準備藉此給小皇帝來個下馬威。於是,以可能夾帶為由,只發放一半,另一半付給折價銀(官方牌價,你懂的)。

一個初三同學年紀的正德哪裡懂這些彎彎繞?自己去找內閣說理:“前朝歷代天子都有如此成例在,為什麼到朕這裡突然就不行了呢?你們說可能夾帶,那就加強監管去查啊!發現了不法情由該殺就殺該抓就抓,總不能因為可能有問題就全盤否定吧?照這個邏輯,你長了個丁丁就可能強姦,直接來一刀永除後患行麼?朕親自找你們說情,各位老師(幾位主要官員從正德還是太子時就一直在做帝師,此時還是,每天下朝後還要看著小皇帝讀書),總得給點面子吧?”

不給!

大皇帝我們跟您說哈,這世上就屬太監最壞,您應該親君子,嗯,就是我們;遠小人,對,就是那幫死太監。事情都是被他們壞的!

正德有點懵:“先生們說得不太對吧?內監怎麼能為全天下的事負責?管理國家的,不是你們麼?譬如十個官員裡,好的可能有三四個,壞事者往往十之六七。這個道理先生們不是昨天還給朕講過嗎?”

我去!我們講這個是想告訴你除了我們是好人其他都是壞人不能聽他們的,借你的手排除異己啊!壞了,大意了!這小兔崽子不好糊弄啊!

給丫來硬的!

孝宗皇帝指定的顧命三大臣,連同六部九卿,在司禮監太監王嶽的策應下聯名上書:請誅“八虎”——大皇帝是好的,都是被八個王八蛋太監帶壞了,這些人必須殺!否則,我們不幹了,辭職!

不管正史怎麼寫,寫了什麼,讀史到這裡,我個人的感覺是:真特麼王八蛋!

一個剛剛繼承大統的少年,你們要一口氣殺掉他身邊最親近的八個人,罪名要麼是陪皇帝蹴鞠,要麼是給皇帝送鷹雀、要麼是教唆皇帝學壞……否則就集體撂挑子!

真正的用心是什麼?

牢牢控制小皇帝!

這樣的人被標榜為君子!

正德哭了。

真的哭了——小皇帝被嚇傻了。

再次找大臣們求情:“他們陪朕玩不是他們的錯,朕把他們幾個遠遠打發到南京去行麼?朕以後聽你們的,按時早朝、好好讀書、戒掉遊戲再也不玩了,行麼?”

不行!

必須殺掉!不來個這樣的血淋淋的教訓,以後怎麼能牢牢控制住你!

“八虎”是劉瑾、馬永成、谷大用、張永(記住他)等八個資深老太監。

這八位,始終被矇在鼓裡,根本不知道大禍降臨,直到最後關頭,才得到訊息。大部分人也嚇傻了,一起連夜去找小皇帝,環跪著哭訴求情。

劉瑾沒忙著哭,認真琢磨了一下,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於是跟正德說了幾句話:“王嶽是司禮監太監,又提督東廠。東廠最主要的責任就是為天子監督外廷,任何事都應該向天子直接彙報。一個監督機構,反而與被監督者勾連一氣,這個事情很嚴重!進獻狗馬鷹犬是小事,而且不單是我們幾個送,其他人都有送的。如此小題大做是別有深意:他們這樣要挾您,其實是爭權!而且,外廷已經有大內的人做內應了!”

小皇帝明白了。

王嶽撤職!

劉瑾掌司禮監兼提督東廠!

拿辭職要挾朕的滾,立刻滾!

派人去戶部查賬。你們不是說朕大婚沒錢還不給鹽引麼?正人先正正己吧,你們不都是君子麼!

這一查可不得了:庫里居然有假銀錠!

不過無論是正德,還是劉瑾,都算厚道人:戶部尚書韓文被勒令致仕(退休),其他的人和事則都沒有再深究下去,就此打住。其實,還是年輕加厚道,如果藉此機會狠狠收拾一下那些道貌岸然的文官集團,可能大明以後會是另一番景象……不僅歷史可能改寫,武宗自己也未必會死得那麼早、那麼不明不白。

那些義憤填膺“伏闕請命”的文官集團傻眼了,轉眼間各顯神通的託關係,找剛剛還一心想弄死的劉公公說情。

一個小插曲。

起草誅八虎奏章的人叫李夢陽,官職是戶部員外郎,文章寫得鏗鏘有力義正詞嚴。戶部查出假銀後被捕下獄,託人帶出一張紙,四個字:“對山救我”。“對山”是康海的雅號,而康海,是劉瑾一直想結交的大才子。

劉瑾聽說康海來訪,急忙出迎,真應了一句成語:倒履相迎——劉公公真的急急忙忙的把鞋子都穿反了!

然後,不出意外的,李夢陽出獄了。

再然後,等到劉瑾倒臺,康海便因此事被扣上“閹黨”的帽子,一輩子。

“君子”李夢陽此時已大權在握。他心裡當然知道,康海被指為閹黨是因為他找過劉瑾、找劉瑾是為了救自己,然後,君子就是君子,對此,李君子硬是裝看不見,一句話也不說。

呵呵。

試問,與這些君子相比,劉公公真的能叫做壞人麼?

從此,劉瑾開始了他的發跡。

發跡後的劉公公不久就招來了所有人的仇恨。

好吧,他從發跡開始就一直在修理文官集團,所以文官們恨他。

他的一刀切,確實影響了一些百姓。但,不能選擇性無視的是,他救了更多的人。不過,百姓麼,朝廷讓恨誰就恨誰,老傳統了,也難怪。所以百姓們恨他。

他丈量軍屯,導致了最終的身死,武將們恨他也正常。這個我們下章單聊。

他竟然對“自己人”也不放過——收拾起公公們來也沒有徇情枉法。所以,公公們更恨他。

同為“八虎”的馬永成,曾收了人情,想給一個傢伙升到“百戶”。這個軍職,名義上是正六品,但因為是武職,大明以文御武,貶值得厲害,大概也就是連排長這一級。就這等小事,正德本已經批准了,被劉公公知道後,硬是給作廢了。

另一個“八虎”同黨,谷大用,跟臨清鎮守太監串通,想開個皇莊賺點錢,劉瑾覺得這是與民爭利,把鎮守太監抓了,把事攪黃了。

另有個太監叫王繡,給正德小皇帝出主意:戶部不是成天唸叨收不上稅賦麼,咱找幾個人當“城管”,包稅,去找百姓收錢糧,收入歸大內。劉公公聞訊二話不說跑去質問正德:“焉有天子令人包納錢糧之理耶?”然後,把那幾戶“內定城管”戴上木枷,扔午門前面,活活給站死了。

看了這些史料中零零碎碎的雪泥鴻爪,我們還能說,劉公公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短影片劇透歷史:開局現代戰爭

叫我達令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黑風洞

隋朝的棋局

高月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棲木

家父李世民,讓你女兒懷孕怎麼了

一葉瓜州

這是個假的唐朝

三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