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倉庫管理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嘗試裝機,黑科技的大國航天,729倉庫管理員,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搞定了核心機,但是整個航空發動機的裝配還是花費了專案組一個星期的時間。
這個速度不能算是很快,畢竟整個原型試驗機在兩年之前其實就完成了。
這一次主要還是對它裡邊的一些零部件進行了更換。
尤其是換上了火箭研究院負責研製出的渦輪盤和尾噴管。
WS-10發動機體型雖然算不上巨大,但是冰冷而又帶有複雜金屬光澤的機體,還是能夠讓人感覺到它的工業美感。
站在它面前的眾人,無不感慨它的暴力美學。
在沒有引入火箭研究院的新材料之前,專案組對於WS-10發動機的設計推力是120KN。
這個推力實際上遠遠沒有達到核心機的極限,只是因為材料和加工工藝的問題,才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縮減推力。
這次解決了部分材料的問題,推力也能夠往上提一提。
尤其是火箭研究院研發的材料基本上都提高了耐高溫效能。
讓發動機的高溫燃氣的溫度再提高最少百分之二十,這樣發動機的推力能達到130KN的水平。
再加上尾噴管使用了複合材料之後,重量下降了很多,對於飛機而言能夠攜帶的燃油就更多了,作戰半徑大大增加。
WS-10雖然並不是專門為Su-27開發的發動機,但是殲十原本也是同蘇式戰機一脈相承的三代機,兩者的適配性還是相當高的。
將WS-10裝上Su-27進行試驗這件事,還是花費了張正江不少的精力才搞定。
畢竟這個時候的Su-27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罕的。
第一批24架Su-27單價三千萬美元,雖然採取了35%外匯和65%商品的組合支付方式。
但是依然算得上十分的昂貴。
就這一架還是張正江好不容易求爺爺告奶奶才搞來的。
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目前國內除了蘇-27,沒有別的更好的測試平臺了。
手腳麻利的工程師,在飛機尾部不停地忙碌著,將原先飛機上的AL-31F拆卸下來。
“老王,今天能弄完嗎?”
張正江盯著在Su-27尾部暴露出來的管線,皺著眉頭問還在一旁不斷翻閱著滿是俄文的技術手冊的工程師。
厚厚的大部頭技術手冊之中,密密麻麻的各種各樣的技術規範,也只有一直和老毛子打交道的王旭能夠看得下去。
不過他現在也不能夠保障自己什麼時候能幹完。
因為Su-27引進國內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大家對這款即使放到全世界範圍也算得上是頂級三代機的重型戰鬥機,還不是那麼瞭解。
這個時候鷹醬家的F-22還沒有試飛,更別說是正式列裝部隊,所以Su-27放到這個時間點,絕對是最先進的戰鬥機之一。
王旭年輕的時候,曾經作為交換生前往毛熊家留學,學的就是飛機維修,並且在共青城飛機制造廠工作過一段時間。
所以,王旭對於蘇式戰機的脈絡絕對稱得上了如指掌。
但是這隻侷限於一些二代機,對於像Su-27這樣世界上最先進的三代機,也是在幾年前才剛剛開始接觸。
對於Su-27的結構並不能夠做到像之前的戰機那樣瞭解。
“今天肯定是幹不完,今天剛剛夠將Su-27上原來的AL-31F拆下來。”
王旭看了看工作著的工程師們,回答了一下張正江的問題。
“再給我們一個星期的時間,估計才能夠將新發動機裝上去。”
其實一個星期的時間還是王旭考慮了一下,所有人都不休息的結果。
如果按照正常的發動機換裝檢修的流程,來上半個月也是很正常的。
尤其是WS-10發動機還是大家之前都沒有怎麼接觸過的發動機。
“那看來是趕不上給國慶獻禮了。”
張正江有些無奈地呢喃了一句。
原本專案組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是火箭研究院的高效快速,給了張正江一個小小的希望。
但是現在看來,想要趕在國慶之前完成發動機的試飛工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站在旁人的角度來看,WS-10專案組這段時間的研發速度簡直是快得驚人。
尤其是之前一直和WS-10專案組打交道的王旭,更是清楚這段時間專案進度簡直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樣往前推進。
當然,說是坐上了火箭也不算錯,畢竟火箭研究院的主業就是做火箭的。
“話說,你們是怎麼做到的,這段時間研發的速度這麼快?”
王旭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
做為國家最先進戰鬥發動機研發專案組,WS-10專案組不是真正在組內的人,還是不特別清楚裡邊具體的門道。
就連之前一直和發動機打交道的王旭,也不是很清楚。
不過這點事情也不用特別保密,尤其是王旭馬上要深入加入到WS-10專案組之中,提前透露點訊息也沒什麼。
“這多虧了火箭研究院的幫助,他們最近在材料製造、加工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展,推出了不少適合發動機的核心材料,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說起原因,張正江倒是整個人精神了起來。
反而是王旭聽完之後有些不解,他對於火箭研究院的印象還停留在年初的時候。
那個時候,火箭研究院剛剛發射火箭失敗,面臨著人員出走、資金斷裂等等嚴重的問題。
“火箭研究院?”
王旭皺著眉頭。
“他們不是都快要生存不下去了嗎?”
“哪來的錢搞開發?”
面對王旭的質疑,張正江倒也是不意外,畢竟這裡邊的情況,除了高層之外,一般也只有航天系統內部的人才知道。
王旭不清楚這些也是很正常的。
“研究院的新院長,帶著搞出了幾種新材料,又用材料製備工藝盤活了一家原本要倒閉的軍工廠。”
張正江點燃了一支菸,向王旭講起了火箭研究院這大半年來的劇烈變化。
“嘿!”
“那家工廠也是運氣不錯,參加廣交會竟然搶了不少的訂單。”
“火箭研究院也就分到了不少的錢,這不上邊給他們爭取了一次火箭發射任務,又重新起來了。”
張正江深吸了一口煙,淡淡地說道。
聽完之後,王旭沒有再多問什麼。
知道這麼多已經差不多了,再深入的內容還是不知道的為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