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七三章 簞食壺漿,喜迎王師,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木允鋒,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像花榮親信猜測的,他們的胡總督得知訊息勃然大怒,畢竟剛剛誇口簞食壺漿就慘遭打臉,此等不識順逆者豈能不嚴懲。
停下。
擺出大炮進攻。
最終他們在峽江折騰到傍晚才完成登陸並集結進攻。
但當天晚上城內的於知縣就很乾脆的棄城而逃,而且還帶走了近千名青壯然後消失在城西的群山中。
他們從沒想過死守,就是拖延時間讓南昌做好準備而已。
但他們的努力最終還是白費了,儘管第二天胡總督重新順流而下時候,南昌的確早就已經得到訊息,但胡總督在南昌的,卻是他想要的簞食壺漿。
作為江右世家的核心城市,南昌士紳在他到達前就起兵,連同倒戈的幾個衛所將領,他們迅速控制了南昌城,而城內那些北方籍和新科進士出身的官員,在進行了小規模抵抗後確定無法挽回局勢,立刻帶著數千不肯附逆計程車兵棄城而逃,並一直跑到南康然後固守南康。
南昌士紳喜迎王師。
得知情況的王師顧不上停留,連同南昌士紳拼湊的武裝直接向前。
很快胡總督就帶著膨脹到五萬的大軍兵臨南康,儘管撤到南康的人也做好了防禦佈置,但當天晚上南康城內幾個世家就偷偷開啟了城門。
南康也陷落了。
最終不肯附逆的那些軍民,在幾名五臺山畢業的官員帶領下,總共五千多人逃出南康鑽進了廬山。
可以說欣喜若狂的胡總督,在那些同樣欣喜若狂計程車紳歡呼中,就這樣一路勢如破竹向前,幾乎沒怎麼打仗就兵臨湖口。
而此時朝廷依然反應遲鈍。
當然,這已經不重要了,建文的王師終究進入了長江。
而且就在胡總督兵發吉水的同一天,王弼的大軍也北上,而長沙士紳和衛所將領倒戈,事實上他們向前無一抵抗,士紳和衛所將領倒戈,北方籍官員和新科舉官員逃亡,少數逃不掉的直接進山打游擊。這支總共十五萬卻號稱五十萬的大軍,和胡總督一樣幾乎兵不血刃進入長江,但楚王最終沒有喜迎他老丈人,他和上次一樣,在武昌集結軍隊固守,並且靠著他的身份,迅速鎮壓了武昌士紳的作亂,不過主要是因為武昌城內有他的護衛。
這支護衛和過去的不一樣,過去是軍戶性質的護衛,但他要到南方發展,軍戶性質的護衛很難願意跟隨。
就算各種手段忽悠去的也沒幾個。
說到底他終究不是他四哥那樣有足夠的號召力。
所以楚王咬著牙,又掏錢招募了五千僱傭軍,因為無法回安南,只能暫時留在武昌,就連他的王府都當了軍營,最終這五千僱傭軍和舊護衛們對他的舊情為他迅速控制了武昌局勢。
然後將他老丈人阻擋在上游。
不過也僅僅是擋住他老丈人,對下游的戰鬥沒有什麼幫助。
而胡總督進入長江後順流直下,但讓他意外的是京城反應依舊遲鈍,或者也可能是他速度太快,畢竟順流直下根本用不了多久……
從他出兵到進入長江,總共也就才六天時間。
總之他兵臨安慶時候,安慶衛居然沒有任何戰備,甚至安慶衛指揮使還帶兵增援湖口去了,但增援湖口居然沒走長江,反而渡江走南岸陸路,話說他是要怎麼帶著一群步兵走陸路阻擊順流直下的艦隊?最終胡總督用了僅僅一個時辰,就輕鬆攻克安慶,或者說在安慶士紳簞食壺漿的歡迎中進入安慶,然後再向前依然勢如破竹,三天後他的大軍就已經兵臨蕪湖,但還是沒有遭遇真正抵抗,不過他到當塗時候,終於知道了這種詭異狀況的真正原因……
南京。
大勝關。
“撤回城內固守,趙思禮又喝多了嗎?這幾天他都下了些什麼亂七八糟命令?趁著公主不在,他想過把癮就死,咱們可沒興趣跟他胡鬧!要不是他胡亂指揮,讓安慶守軍走南岸增援湖口,還不至於讓敵人過安慶,瑪的居然想出讓一群步兵放棄要塞,走陸路攔截敵人艦隊的這種計策。連我都知道解縉幾個擺明就是內鬼,他居然還對這些傢伙言聽計從,難道敵軍打進京城,還能放過他繼續讓他榮華富貴?”
京營第一軍統制湯昇憤然說道。
好吧,京城反應遲鈍是因為公主根本就不在京城。
她在胡總督出兵的五天前,就已經去浙江巡視了,浙江剛剛遭遇颱風,舟山的罐頭產業受損不小,公主去巡視這個大明重要漁業基地了。
她不在京城就是太后親自主持了,但太后親自主持就是她爹主政了。
目前朝廷和之前大不相同,因為此前有公主的那個會議做決定,內閣充當她們的秘書,所以各部都是聽話辦事而已。
軍隊系統也不一樣。
各地現在都是那些總兵說了算,五軍都督府逐漸成擺設,就是曹國公在五軍都督府當擺設而已。
包括其他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這些頭銜,也都在各地總兵頭上。
有什麼命令都是公主的會議做決定,內閣擬旨,兵部直接發給總兵,理論上是發給五軍都督府,但各地總兵都是都督,直接發給他們就行,這種制度無非就是容易形成藩鎮,但有楊豐鎮壓誰敢做藩鎮?而這種模式無疑是最高效的,也是成本最低的,所以現在都是這樣,但問題是公主不在就出亂子了,接替她的是太后,太后聽國丈的,國丈聽身邊幾個吹捧他的文臣的,尤其是解縉等人。
所以朝廷到目前為止的詭異反應都是他們搞出的。
最初張顯宗就要求京營立刻增援安慶。
但被國丈拒絕。
因為解縉等人說南昌都是忠義,還有兩個衛的精銳,足以堅守然後從江北調兵南下就行。
京營不宜輕動。
但他說這話時候,南昌士紳已經在喜迎王師了。
然後得知南昌失陷,張顯宗說南康也很難保住,需要立刻調兵增援安慶守住這個最後關鍵點。
但再次被國丈拒絕。
因為解縉告訴國丈,守安慶何如守湖口,讓安慶衛增援湖口,而且長江逆流而上速度太慢,讓他們渡江走南岸快馬加鞭,得知這個訊息的湯昇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話說他們是準備讓一群在江邊快馬加鞭計程車兵,如何攔截順流直下的艦隊啊?難道用那幾十尊炮彈還沒拳頭大的野戰炮轟擊數百艘戰艦?
但他說了不算,事實上他得知這個訊息時候,命令早就發出了。
現在居然讓他們撤回城內防守?
“我這裡有炮臺,有戰船,有所有需要的,不在這裡防守,卻要撤回城內固守?
告訴國丈,太祖高皇帝在此大敗陳友諒,如今棄守,孝陵不安。”
湯昇很乾脆的說道。
傳旨的軍官立刻轉身回去。
京營目前其實也不是四個軍,因為第三軍跟著公主巡視,公主出巡當然得有護衛的軍隊。
所以目前在京城是三個軍,他守大勝關,另外兩個軍一個守城北,一個守城南,也就是雨花臺到鐘山一線,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京城兵力不足,事實上整個京城基本上全民皆兵,隨時可以徵召預備役迅速擴充十倍以上,至於武器鎧甲更是堆積如山,甚至就是京營一個軍都不在,京城都不用擔心被外敵攻破。
“此事有些不對,解縉等人是內鬼無疑,他們明顯故意讓敵軍到京城,但敵軍肯定打不開京城,這個他們應該很清楚,如若咱們撤回京城固守,的確難免讓城內受些損失,畢竟炮彈必然落在城內,但就花榮那幾萬人,真要強攻京城用不了半月就得全糊在城牆上,解縉等人不會不知道。
他們為何要讓花榮到城下?
嫌他們死的慢嗎?”
他的副將,耿炳文的兒子,駙馬耿睿說道。
他是朱標的女婿。
京營六軍將領都是勳貴,這個也是必然的,畢竟朱允熥時候他們就是,可以說京營從建立就是這些勳貴後代指揮的。
楊豐掌權後也懶得改,畢竟他和勳貴關係不錯。
湯昇能做統制,可就是靠著他姑姑和楊豐的特殊關係。
“管他去,左右咱們守住大勝關,他們想做什麼都沒法子。”
湯昇說道。
他是一個軍防守大勝關。
這裡是完整的防禦體系,三山磯有小型稜堡炮臺,重炮鎖斷長江,後面有牛首山等多處軍營,甚至還有反擊的騎兵,足夠鎖斷整個上游來犯敵人,確保後面京城外城牆囊括範圍的安全。所以無論解縉等人什麼陰謀,都的先讓胡總督和花榮的大軍過了他們這一關,否則連外城牆都靠不到,至於從當塗繞開大勝關陸路進攻,那根本不現實,就他們推著重炮慢吞吞挪動時候,騎兵早就向他們踩過去了。
然而……
解宅。
“湯昇拒絕撤回城內。”
解縉一臉凝重的說道。
“那怎麼辦,他們不撤,胡仲常根本無法到城外,咱們城內這幾千人動手跟自殺沒什麼區別,必須得讓他們越過外垣,咱們才能在城內動手,給他們控制一座城門,再撐到他們趕到,這個門只能是儀鳳門或定淮門。”
他面前的金幼孜說道。
當然,金幼孜其實是建文朝翰林,只不過秘密到京城的,除了他之外還有以商旅身份,同樣秘密進入京城的三千精銳,為了確保忠心,都是在廣州等地蒐羅的某些特殊軍戶們。本來兩廣就有不少,廣州還有幾個千戶的,而且也不用擔心語言問題,他們只是駐紮廣州的軍戶,原籍很多都是北方,語言方面也沒有完全改變,至少會北方話的還有不少,剩下就是以商旅進京。目前工商業繁榮,各地尤其是路引之類基本上形同虛設,就算沒有路引,只要進京城時候登記一下就行了。
畢竟工業需要人口。
京城那麼多工廠,都需要流民填充。
實際上現在京城人口早就暴漲,不僅僅是周圍百姓農閒,還有很多外地的青壯為了高薪跑來,基本上都可以算專職的工人,甚至城內房屋都不夠,已經向外城大量溢位。尤其是那些需要水力機械的工廠,還有因為汙染嚴重,必須得趕到外面的工廠,每一個工廠周圍都形成居民區,城南沿江這片,都已經成了煙囪密佈水輪遍地的。
這種情況下幾千人很容易隱藏,根本不會引起官府注意。
“總不能全都依著他們,趙思禮根本指揮不動京營,京營只聽公主的,太后說話都得看他們願不願意聽,既然湯昇拒絕撤回城內,那就不可能撤了,再給他們下令也沒用。”
解縉說道。
“李景隆呢?”
金幼孜說道。
“他就是個擺設,誰聽他的。
如今大事垂成,不能再拖延,既然湯昇不撤,那恐怕胡仲常強攻大勝關也很難開啟,沿江都是堡壘,只能讓胡仲常從當塗北上,讓他們強攻上坊等門,外垣就是些土城牆,以重炮容易轟開,然後拼著死些兵硬衝,只要他們能打到內城牆下咱們就好辦了。告訴胡仲常,成敗在此一舉,別想著真靠他那點人就能一點點開啟,京城是打不開的,只能從裡面給他們開,也別怕死人,咱們為了大義,死多少都是值得的。
這也是咱們唯一機會,正好公主不在京城,只要打進京城抓了太后,讓她下旨請陛下進京。
公主在浙江,也逃不出咱們掌握。
那時候大軍過去把她困住,逼著她承認太后的詔書,再以她為人質,跟楊豐談判。
談個一年半載,只要陛下廣施恩澤,拉攏住那些總兵,各地士紳,包括燕王等人,就差不多可以逼著楊豐離開大明,他既然那麼喜歡向別的地方,那這天下大明之外他要哪裡就給他哪裡,他要美洲就給他美洲,他要南洋就給他南洋要西域就給他西域,他不是自稱大夏國,他可以在這些地方建他的大夏國。”
解縉說道。
金幼孜點了點頭,現在也只能這樣了。
緊接著他離開解宅,然後就像個普通商人般,帶著一個夥計,向城門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