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三八章 萬國來朝,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木允鋒,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就是盛世了!”
承天門上,太后抱著女皇陛下感慨著。
後者已經是袞冕造型了。
雖然女皇實際上還沒滿週歲,但既然已經可以抱出來,那麼作為大明皇帝還是必須要穿上禮服的。
微縮版嘛!
微縮版十二旒冕。
微縮版十二章袞袍。
不過這樣看著倒是很可愛。
此刻這位大明理論上的主宰,正懵懂地看著外面,外面的御街早已經完成改造,千步廊乾脆拆了,雖然後期朱元璋已經把它當做商業街,向進貢的使者展現大明盛世,但實際上平日誰會在這種地方購物?皇城本來就偏一邊,周圍又沒有居民區,全都是官衙,誰為了購物會跑好幾裡穿過一堆官衙然後特意到千步廊?
聚寶門內一連串商業街上,什麼商品買不到啊?
根本不用到千步廊。
既然這樣,那麼這裡就沒什麼用處了。
向貢使展現大明盛世?
沒必要!
他們跪伏天恩就可以了。
再說他們用不著到御街,到京城就足夠見識盛世了。
最終藉著給太后祝壽,小公主一聲令下把千步廊全拆了,整個承天門到洪武門之間,完全變成了一座城牆包圍的巨大廣場,中間御道還鋪了瀝青,然後兩旁鋪了地磚,城牆上掛滿了燈籠,廣場上排滿了花盆。
而此刻在這座巨大廣場上,則是一隊隊給太后祝壽的。
貢使啊!
這可是大明太后壽誕。
舉國都要進貢賀壽的,甚至包括那些藩屬。
實際上主要是那些藩屬。
各藩屬國王,羈縻的都指揮使,指揮使們,那些宣慰使宣撫使們,統統都要進貢,就算距離遠,本國的確來不及過來的,那些在京城的貢使,也要準備好賀禮。
這可是表現他們對大明監國太后孝心的時候。
“倭王幹仁,祝太后萬壽,並獻金佛一尊!”
緊接著下面的禮部官員喊道。
然後在廣場上數十萬軍民圍觀中穿著一身大明外姓郡王服的原本後小松天皇,現在的大明倭王幹仁,另外也是京城賜建祥瑞寺主持,很是熟練地對著承天門五拜三叩。他這些年經常幹這種工作,畢竟他已經搬到京城整整四年了,老朱總不能白養他,有番邦貢使進京,多數都是要讓他過來表演一下忠心的。
至於他那身外姓郡王服……
其實是蟒袍。
明朝過去又沒有活著的外姓郡王。
藩屬國王定等級與郡王同,但終究不能給他們真正郡王的,禮服倒是沒什麼,畢竟七旒冕就是郡王其實也極少真穿,那都是參加祭天,繼位,皇帝葬禮這些時候穿。但平日常服,郡王可一樣是龍袍,所以這種外姓郡王,就只能用蟒袍糊弄他們了,反正看起來也差不多模樣。
而在幹仁後面,一輛馬車載著一尊金燦燦的佛像。
不大。
但很沉重。
因為需要四匹馬拉著。
而且整個四輪馬車的彈簧板都快被壓平了。
這當然不是幹仁自己出的。
他是代表倭國的。
實際上是足利義滿搜刮境內黃金鑄造這尊一噸重的金佛,然後由幹仁負責進獻,以感謝大明朝廷出兵,幫他們鎮壓了部分刁民叛亂。實際上是原本倭國南朝的部分餘孽,藉著民間因為足利義滿量倭國之物力,結大明之歡心的做法不滿搞出的。
而且規模很大。
畢竟這些年倭國底層過的真很辛苦。
尤其是底層武士們。
因為有大明做主,足利家族,還有那些大名們已經不再戰爭,事實上他們都已經開始印度土王化,西南幾個大名的內部政務,甚至開始被過去做生意的大明商人控制。後者靠著商業對底層敲骨吸髓,然後保證大名醉生夢死,但這樣底層武士越來越艱難,甚至吃不飽飯的都很普遍。這種情況下有南朝餘孽煽動,自然很快就形成造反的浪潮,一度包圍了京都,當然,這時候已經改名平安城。他們以尊奉南朝後龜山天皇為旗號,迅速得到各地吃不上飯的底層武士支援,然後喊出尊皇攘夷的口號,試圖推翻足利義滿,並驅逐明寇,爭取倭國的獨立。
打得足利義滿部下潰不成軍。
但在足利義滿最危急時刻大明天兵下場了。
扶桑都指揮使戚斌,得知訊息後以最快速度海運五千天兵在大阪登陸。
然後他們以速射炮加排槍,轟垮了試圖拼死一搏的叛軍。
後者哪有什麼火器。
無非就是冷兵器。
倒是很勇猛。
但在子彈和炮彈面前,這些終究沒有什麼用。
足利義滿幾乎是哭著跪迎大明天兵進入平安城,然後靠著天兵鎮壓,他迅速擊垮殘餘叛軍,對後者進行殘酷清洗,殺了多少不知道,反正這段時間倭奴的價格暴跌,各地充斥著廉價出售的倭奴,就連朱棣都買去不少。
這場平叛之戰,幾乎將倭國剩下的最後一點脊樑完全打斷。
現在都是大明的狗了。
這尊金佛就是足利義滿和各地大名湊黃金鑄造。
“倭王倒是有心了,收著吧,難為他們一片心意。”
太后笑著說道。
“太后,是不是給他們賞賜點什麼?”
公主說道。
“姑母之意是?”
太后說道。
“這個倭字終究不好,不如給他們賜個新的國號,他們也稱日本,但這個稱呼源頭過於狂悖,也不妥,倒是也可稱其為東瀛,其在東方,瀛為海島,乾脆賜名東瀛,以為其國號。”
小公主忙說道。
“那就依姑母,傳旨,賜倭國國號東瀛,改倭王為東瀛王,瀛洲乃海上仙山,願東瀛百姓沐大明聖恩,如居仙山般世代太平。”
太后說道。
緊接著太后懿旨下達。
東瀛王幹仁趕緊再次五拜三叩山呼萬歲。
就這樣日本,倭國什麼的統統踢到歷史的垃圾堆,大明藩屬東瀛國正式誕生,和朝鮮國一樣從此作為永久性的國名。不過這個國名還是很好,畢竟瀛洲是海上仙山,東瀛百姓都住海上仙山了還有什麼不滿的,他們有福了,可以在大明皇帝恩澤照耀下,從此就像住在海上仙山一樣快樂。
在東瀛王的叩拜中,一噸重的金佛被運到了皇宮。
至於下一個當然是高昌。
朝鮮已經拜過了。
大明藩屬排名,朝鮮從來都是第一位的,任何時候這種組團叩拜的禮儀場合都是朝鮮排第一了。
老光榮了。
這時候李成桂做朝鮮國王做的還是很快樂……
當然,就是負擔沉重些。
但無論多麼沉重的負擔,也都是底層百姓承受,他又不耽誤歌舞昇平,只要他對大明皇帝的忠誠不變,底層百姓的不滿不值一提,再不滿難道還敢造反不成?就算敢造反,還能扛得住大明天兵嗎?
我有天兵相助我怕誰?
他現在心態和足利義滿差不多,就是量朝鮮之物力,結大明之歡心。
挺丟人。
但真有效啊!
而高昌王則排第三。
“使者,聽聞高昌乃佛國,自古為佛光普照之地,不知是真是假?”
太后問道。
她真不是別有用心的。
她哪知道高昌是怎麼回事,但歷史書她是看的,高昌的確自古佛國,這個她還是看過的,現在突然看到個高昌使者,當然好奇之下就問問了。
那個使者尷尬地趴在那裡……
“使者?”
太后很好脾氣地說道。
“使者,太后問你話呢?敢不回答就是大不敬!”
禮部官員喝道。
高昌貢使立刻清醒。
“回太后,敝藩的確皆禮佛。”
他說道。
“如此就給他們賜建一座寺廟,從咱們內地請些大師,過去與他們那裡高僧研習佛法,若他們那裡有什麼高僧也可以請來。”
太后對她姑母說道。
“如此最好了。”
小公主說道。
於是太后懿旨立刻發下,在高昌國賜建寺廟一座,並從內地選二十名高僧前往,順便又賜了些經書,然後高昌王朱永忠,或者說原本東察合臺汗納黑失只罕的使者,叩謝之後一臉尷尬地捧著佛經,而旁邊馬車載著他們進貢的寶石之類駛入皇宮。
不過使者已經很懂事,再說高昌現在寺廟的確已經有了。
朱棣修的。
他早就說過要在高昌修廟的。
另外明軍也修了,那裡還有大明的高昌衛,只不過衛城不在高昌城,但明軍裡面信佛的修廟也很合理。
總之現在的高昌早就已經不是過去了……
呃,過去他們才是遍地寺廟的。
現在的高昌王完全已經被大明的軍事力量鎖在中間,向西是燕王,向北是臣服大明的瓦剌,向東是臣服大明的哈密王,向南則是大明的駐軍,還有叉力失等早就和大明一夥的。後者已經改名焉耆,雖然屬於高昌王,但因為東察合臺系在上次西征中傷亡很大,還被他叔叔馬哈麻帶走一大批在疏勒,剩下那點力量,還能做高昌王,也只是大明皇帝恩典。他的實力根本控制不了焉耆和火州鄯善這些重新佛教化的城市,現在他能做的,只有竭盡所能討大明的歡心保住他不被這些城市滅了。
而再接著是琉球,不過琉球最近日子很難過。
因為南洋貿易完了。
廣東海商才不會允許別人去南洋分自己生意。
琉球只能做北方的。
也就是從廣東商人手中提貨,然後賣到北方,比如大明沿海城市,倭國和朝鮮,但前者有福建海商在做,後者都有自己的海商,最終原本靠著做二道販子發財的琉球,一下子衰落下去。
這種情況下,他們也只能幻想大明皇帝有一天能重新收復廣州。
然後他們能恢復過去的快樂。
然而……
“一群蠢貨!”
小公主鄙夷地看著琉球貢使。
“也不能這麼說,他們還有用,以後做個補給港還是可以,上次鄭和不就是先去了他們那裡?畢竟他們在黑潮航線上。”
楊豐說道。
琉球還是有價值的。
現在他們依然有用,以後去美洲的返航最好還是他們那裡,因為黑潮是始終存在的,最多季節性強弱,但無論強弱都足以作為一條海上高速,最大限度擺脫風向束縛。畢竟從呂宋島向大陸航行風向最有利的季節,也是颱風橫行的季節,想要安全就得避開臺風,但那又是北風盛行的季節。從黑潮航線可以直接到琉球,倭國,朝鮮,然後藉著北風直達東部沿海任何城市,這是個很好的貿易站。
那麼點小國,隨便有點骨頭啃就很滿足了。
琉球之後才是帖木兒。
大明康居國王,節制河中,蔥嶺,波斯三都司鐵木邇……
這個是官方名稱。
反正他早晚都是要背叛大明,就沒必要給他賜姓朱,他叫帖木兒,但這個不太官方,所以乾脆換個字,變成鐵木邇,就算他姓鐵了。至於他的進貢還是很有孝心的,馬匹,珠寶,甚至還有頭獅子,估計是從印度抓的,這段時間他主要在揍德里蘇丹。
“康居王有心了,此物倒是有些威猛。”
太后明顯興致不高的說道。
“太后,此前德里蘇丹上奏,康居王率軍入侵其國,請大明為其做主。”
小公主說道。
“這個德里蘇丹是?”
太后疑惑地說道。
“呃,我也不知,但太祖高皇帝時候曾進貢近千匹馬,倒也算恭順,至於康居王入侵他國,想來相鄰,估計有些仇怨,這些番邦之間多數都如此,素來就是打打殺殺。
蠻夷嘛!
野蠻成性!”
小公主說道。
“既然如此就讓康居王大度些,他是咱們大明有數的藩屬,德里蘇丹想來也就是個小酋長,他以大欺小,說起來也不好看,既然都是咱們大明藩屬,終究還是要和睦相處。”
太后輕描淡寫地說道。
雖然她不喜歡獅子,但又不是不喜歡帖木兒的寶石,一邊是剛剛給她送來一堆寶石的,一邊是個根本沒給她送任何禮物,甚至名字都第一次聽,而且連在哪裡都不知道的番邦,該偏向哪個還是很明白的。但這種事情不表個態也不好,畢竟德里蘇丹進貢過,所以說幾句場面話就行,至於帖木兒揍德里蘇丹這種事情,就像小公主說的,都是蠻夷而已,野蠻成性,互相殺來殺去還不是很正常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