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章 降董,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關於董卓的事情,其實劉儉心中一直都記著!
畢竟,那可是十多萬的西涼兵啊,雖然自己麾下也是精兵猛將無數,但是現在自己剛剛平定長安,雖然士氣空前,但經過了一系列改革之後內部不穩定,一旦董卓的大軍突然東向,剛剛經歷過大戰事的朝廷內部很有可能會出現問題,即使不出現問題,但是因為戰爭而導致關中的經濟和民生進一步衰退也是在所難免,這也不是劉儉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劉儉多少有些躊躇。
他倒不是覺得打不贏董卓,但就算是打贏了,讓朝廷再一次傷筋動骨,這也並不是劉儉所希望看到的。
但是事到如今,又能怎麼樣呢?
董卓所率領的西涼軍團就是實打實的存在於那裡,這些西涼兵本來就是這個天下的不穩定因素,絕不會消失的。
在與諸侯王們喝完酒之後,劉儉也開始認認真真地考慮起了這件事來。
西涼軍,董卓,到底應該怎麼處理?
晚上,劉儉找來了他最為信任的幾名股肱之臣一同商議此事。
這些股肱之臣,包括荀彧,荀攸,賈詡,董昭,劉表,張既等人。
這幾個人都是頂尖的智謀之士,對於劉儉想要做什麼,自然都想的非常清楚。
在說到董卓的問題之後,便見所有人的都一下子沉默了。
所有人都在認真的思索著這件事應該如何處置才妥當,畢竟十餘萬的西涼兵,可不是鬧著玩的。
突然,卻見荀彧看向了一旁的賈詡,說道:“文和乃是丞相的股肱之人,多年來屢次獻策,所言無有不中,況且文和又是涼州人,對董卓較為熟悉,且熟悉涼州軍的優劣,不如由文和先說。”
賈詡一聽荀彧直接就點到了自己的名字,心中既感無奈,同時又對荀彧生出了幾分責怪。
老夫好像並沒有得罪你吧?你為何讓我先出頭?
但問題是,賈詡還真的是誤會荀彧了,荀彧在劉儉的手下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也不像是賈詡一樣的擅於自保。
他只是一心一意的為劉儉的事業考慮而已。
其實賈詡心中也明白,所以對於荀彧的大公無私,他也很是無奈。
但現在的賈詡已經和原先不同了,劉儉的地位水漲船高,他賈詡再是低調,也不可能隱藏的了自己的身份了。
身為劉儉麾下的主管校事府的人傑,賈詡縱然再想保持低調,也是不可能的了。
已經達到了天下頂尖位置的劉儉,一旦出現什麼問題,他賈詡也是跑不掉的。
道理賈詡都明白,但他的習慣終究難改。
於是,就見賈詡放下了心中的雜念,開始認真的替劉儉考慮這件事情。
少許之後,方聽賈詡緩緩地開口道:
“其實,要想速敗董相國,也不是很難,涼州大軍十餘萬,目前是在西涼,看似兵多將廣,但實則……彼軍也是有巨大弱點的,”
董昭在一旁恍然道:“莫不是後備之糧?”
賈詡道:“正是,十餘萬大軍在西涼前線,所依仗著乃是朝廷向涼州供應之糧,先前弘農王鑄小錢,施行弊政,為的是什麼?”
“不就是為了供養涼州軍隊麼?為了建樹功業嗎?”
“涼州的兵馬再多,沒有朝廷的糧草供應,最終也必然成鳥獸散。”
這一番話,算是徹底的點醒了在場眾人。
“掐了供應董卓的糧道,使十餘萬西涼軍在旦夕之間灰飛煙滅,成為潰軍,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荀攸站了起來,
他很是鄭重地對劉儉說道:“丞相,文和之法確實可一擊必中,使西涼軍旦夕之間敗走,但是如此做法,對朝廷,對涼州,對整個關中,都沒有什麼好處。”
“表面上看似解了朝廷之危,但實際上,卻是將這個危機轉到了今後。”
“公達可說的仔細一些。”
荀攸道:“末吏在朝廷中也有數年的時間了,與這些西涼將官也有一些交集,雖然不多,卻有些事多少看的明白。”
“這些西涼兵不同於普通的兵卒,也和大漢的軍隊不一樣,”
“西涼軍更具有野性,而且也更具有生存能力,他們當年在涼州邊境的戰場與羌人作戰的時候,斷糧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稀鬆平常的事情,斷糧一般對於那些西涼軍將領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西涼兵一旦沒有糧食,他們雖然沒有了反擊長安的能力,但是並不代表他們不能自保,他們一定會在關中境內到處劫掠,搶劫普通的黎庶,取百姓的糧食,大幅的搜刮財富。”
“而這些西涼兵從今以後,也將從朝廷的軍隊變成席捲關西的叛軍,他們會成為餓狼,在整個民間劫掠,其結果,就是關西一直不會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丞相的志向,我多少也有些瞭解。
“丞相目光遠大,不只是想要結束大漢朝境內的戰事,而且也致力於平定外族。”
“涼州西面的西域諸國,或是西域諸國再往西的諸國異族,一直以來都是丞相的目標。”
“但是,如果我們關西境內不穩,我們還有什麼餘力對外用兵,對外開展經濟貿易,使大漢變的富強?”
“這些西涼兵一旦處置不好,他們在地方就會成為阻礙我們發展國力的絆腳石,而要剿滅他們,非得窮上數年時間不合,這對於大漢王朝朝來說,絕非好事。”
“丞相若是往長遠打算,就不能隨意行使斷糧之策,至少不能全斷了西涼兵的糧,而是要少量的供給,讓他們吃不飽,但是卻還有的吃,使其暫時不能脫離朝廷的掌控,也沒有辦法徹底的跟朝廷撕破面皮。”
荀攸這一番話,可謂是老成持重,極有韜略和遠見,賈詡也不由得服氣了。
“丞相,公達之言,真是於國有大利!賈某適才只是想到如何解除長安的威脅,卻沒有想的那麼長遠,還請丞相採用公達之策。”
劉儉對於荀攸的建言也非常的滿意。
他說道:“公達在朝中呆了這麼久,眼光果然長遠,那就依照公達之策,咱們先給西涼兵少量的供應糧食,但是卻不讓他們吃飽。”
“進不能進,退不能退,穩定其勢。”
“不過,此法也只是解決暫時的難題,如何徹底解決西涼軍之事,還需仔細籌謀。”
“我覺得西涼軍諸事不可能是一個在短時間內就迅速解決的問題,但我們需要制度一個大的方向來運作,諸位覺得我們今後應該往哪個方向來走?“”
荀彧說道:“若是丞相想要採取公達之見,少量的給西涼軍供糧,安撫他們,則今後的西涼軍必然會分成數派,他們有的人會渴望回到朝廷中來,有的人則是想要在關西境內佔地為王。”
“所以先穩住他們,然後再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情況,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收服的咱們就想辦法收服,不能收服的就徐徐圖之,這樣一來,就可以把關西戰爭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劉儉說道:“那依你們看,西涼軍中哪些將領會有意歸順於朝廷呢?”
荀彧聽了這話,不由無奈的一笑。
“丞相,此事某就怕是愛莫能助了,西涼軍諸將,我一個都沒有見過,諸事也都是道聽途說,耳聽為虛的,只怕出不了什麼好主意。”
劉儉又看向了荀攸,張既,劉表幾個人。
“諸公都在長安城為官,與西涼軍諸將也算相識了吧?對他們的性格可算是有所瞭解?”
董昭無奈的一笑:“我們也很想能幫上丞相,但是我等清流為官,平日裡為了避嫌,與西涼軍諸將少有往來,雖然大家有時候能打個照面,但是連說話都說不上幾句,至於他們的品性如何,其實依照我看來,西涼軍諸將沒有一個是品行好的,至於誰真的有心投效朝廷,這個可就真是說不準……”
這話確實很有道理。
西涼軍諸將也只有西涼內部人才能夠了解,問這些清流人士怕是根本不行的。
賈詡捋著鬚子,在一旁細琢磨。
劉儉轉頭看向了賈詡:“文和伱曾是西涼軍中人,對於各部將領,想來了解甚深吧,你覺得他們的品性和個性如何?哪些人可以進行安撫和收服?”
賈詡輕輕的一笑,說道:“丞相啊,在這些西涼諸將中,哪有一個品行好的人?這些人皆是在邊郡長大,長於征戰,很是暴虐,從小生活的環境都是講究一個以強凌弱,在他們之中找幾個肯忠於國家且明理的,實在是太難了,不過卻也不保證,這些人因為利害關係而願意投降朝廷願意為丞相效力的。”
這話說白了等於是沒說,倒也不是賈詡不想說,實在是西涼軍中將這些人中沒有一個靠譜的,都是為人不怎麼樣的人。
你讓賈詡說他們當中誰是真心實意歸降,賈詡確實是說不出來。
而且,西涼軍諸將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各自的利益關係卻比較複雜,他們都是長於征戰之人,且非常嗜血,視利益如命,在利益分割與義理方面和中原人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即使有些人投降,但是卻有幾分誠意,而朝廷方面又得拿出多少態度和利益能夠攏得住他們,這事賈詡都說不清。
在沒有弄清這些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賈詡覺得自己說多了也沒用。
劉儉並沒有怪手底下這些人,畢竟突然間讓他們將謀略轉換成對人性的分析,這個跨度確實有點大。
而且人性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要分析一個關係較熟的人的品性,可能還好,你讓現在這些人去分析一些遠在千里之外的人之品性,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算是他們都是頂尖的智者,也不一定能做的好這件事。
卻見劉儉輕輕的拍了拍面前的桌案,將眼光看向遠處。
“關於這件事,其實我倒是有一個想法。”
“但是,我需要一個勇謀兼備之人替我辦!我要派人作為使者往冀縣……去見董卓,將我如今在朝廷的情況,還有一些我的心裡話轉達給他。”
“但是,這個使者非得是有大智大勇者而不能為之,你們可有什麼優秀的人選給我推薦嗎?”
眾人一聽,劉儉居然要派人去見董卓,都不由得大為驚訝。
這個時候派人去見董卓幹什麼?
這不是給董卓煽風點火嗎?
想來董卓現在雖然遠在西涼,但是若知道長安城中所發生的事,定然也是恨死了劉儉。
畢竟長安城中原先掌控局勢的人可是他董卓呀,如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被劉儉給奪去了,董卓豈不是得視劉儉為仇人?
現在的關鍵是要瓦解董卓手下的西涼軍諸將,這突然間去派人見董卓,丞相意欲何為呢?
眼見眾人的眼中露出了不解之色,劉儉說道:“其實你們對董卓的瞭解並不深,而我與董卓神交已久,彼此之間也算朋友。”
“我對他的瞭解可能比你們多一點。”
“他這個人雖然性格兇殘,做事不遵常理,但卻實實在在是一代豪傑,而且其心中也有志向,只不過年紀大了,這個志向也逐漸有些磨平了。”
“他這一輩子也走過不少的彎路,也被別人利用過,也受過挫折打擊,不過最終還是能夠在晚年走到這般程度,確屬非常不易。”
“其實在朝堂中,他一直有兩個選擇,要麼當權臣當暴虐之臣,要麼就是當一名可以名揚青史的輔君之臣。”
“當初給他規劃這兩條路的人就是我,我很慶幸,董卓最終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路。”
“這些年,西涼兵在關中和司州並未造成過大的混亂,其實也都是因為他有意壓制。”
“若是董卓放開對西涼軍的管束,現在西州之地會被西涼軍糟蹋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
“就衝這個,我賭他到最後一刻還是不想讓自己聲名狼藉的。”
“他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年的努力,如果現在僅僅是因為我進駐朝堂,而就是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功業和名聲放棄,我覺得他就是死也是不甘願的。”
“而且他的弟弟子侄還有董氏家族還在,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就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家族做一個打算。”
“所以我想派一名使者與董卓談判。”
所有人聽到這,都驚詫了。
“丞相想要招降董卓?”
劉儉搖了搖頭:“他都這把年紀了,壽命無多,他是不會甘心屈居於我之下。”
“不過,他的董氏家族還是需要一條後路的,他本人不會投降於我,但是如果我們設法說服得當,他的董氏家族,他的弟弟和侄兒會代表他來到我的麾下。”
“而董氏家族若肯加入,那就代表了西涼軍的一大半就可以受到我的控制,然後再慢慢的吸收消化。”
“總比讓這些人變成割據一方的叛軍要好吧?”
“所以,我要降董!”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