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九章 諸劉入京,我給玄德當主公,臊眉耷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整個關中現在都已經震動了!

雍州之內,每一個郡國,每一個縣,上至一方首長下至普通的百姓,乃至於流民黔首,所有的人現在茶餘飯後都在議論著一件事。

那就是劉儉打出了清郡側的口號以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第三次打敗了袁紹,令袁紹無法繼續在關中立足,只能倉皇的向著南陽郡的方向回撤。

袁紹軍無奈而退,關中現在最大的軍事勢力現在就只剩下一個了。

那就是執掌河北軍的撫遠大將軍劉儉!

所有人心中都認定了一件事!

這次,劉儉進入了長安,必然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京城中的那些與劉儉作對的望族公卿,這一下子就算是徹底玩完了。

……

長安城中,荀攸派出去的密探今天已經趕了回來,他並沒有直接去荀攸的府上,而是在城中七轉八轉的來到了馬日磾的府邸。

劉表,董昭,張既等人今日沒在馬日磾這裡,清流一系的大多士族也沒在,只有荀攸一個人藉著公事來到這裡與馬日磾見面。

最近,荀攸決定減少清流系士族的聚會。

畢竟現在是一個敏感的時期,特別是王允、楊彪這些人,跟瘋了一樣,如同瘋狗一般的逮誰咬誰!

面對即將率兵進入京城的劉儉,所有的宮廷望族現在都慌了。

他們很明白,劉儉一旦進入長安掌權之後,他們將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面對巨大的死亡威脅,誰也不可能保證自己還像平時一樣的睿智清明。

特別是以楊彪、王允等為首的幾個人,現在真的是徹底的亂了。

他們完全失去了平日裡的冷靜,他們手中沒有什麼兵馬,而劉儉有七八萬的大軍,想要弄死他們,簡直是易如反掌。

更讓他們苦惱的是,劉儉本來能弄死他們,卻還不弄死他們!

劉儉並不著急派兵來長安,他的兵馬反倒去打了袁紹,而袁紹被驅逐出了關中之後,劉儉也並未著急向京城進發。

他磨磨蹭蹭的在武官方面收拾殘局,秣馬厲兵收拾整備,弄得王允、楊彪等人差點沒精神失常。

要殺要剮,你倒是快點的呀!

如今的王允、楊彪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們整天提心吊膽的在長安城中四處抓人,他們手下人在長安城中各官署中都積極的查探,嚴防劉儉的探子或是內應潛伏進入長安。

對於長安城中的官員,他們現在管理的著實非常嚴格。

凡是敢暗自裡私下接洽,彼此串聯的,或是與劉儉有溝通跡象的官員,王允、楊彪等人通通照拿不誤,要麼關押、要麼審訊……甚至於直接殺了。

一時間,整個長安城內的官員們人心惶惶。

特別是以荀攸和劉表,馬日磾等為首的一眾清流系士族,他們因為在政治立場上與王允等人屬對立,彼此之間互相牽制,所以王允等人對他們的打壓非常重。

不過也好在天子劉辯現在知道了平衡朝堂的重要性,因此還算是支援清流系士人的,至少沒有讓清流系被王允、楊彪等人完全打壓死。

在這個非常時節,荀攸、劉表等人商議,萬事還是小心一點兒好,有什麼事儘量還是躲著這些發了瘋的公卿望族,不要讓他們抓住把柄,以免對己方的清流勢力造成過大的損害。

所以,哪怕是接聽情報,他們也不像原先似的,讓一眾清流系計程車族都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聽的,

而只有荀攸、馬日磾這兩個為首的人聽一聽外面的情況,然後再想辦法暗中告知大家。

那回來傳達情報的人似乎很口渴,見了荀攸和馬日磾時,說話的聲音有些沙啞。

荀攸並沒有讓他著急彙報情況,而是命人打了一大壺水上來,讓這個探子先行潤一潤喉嚨。

探子謝過了荀攸和馬日磾,隨後拿起那個大壺,也不客氣仰起頭‘咕嚕咕嚕’的灌了起來,不消片刻功夫,就將那壺中的水全灌到肚子裡去了。

隨後便見他擦了擦嘴,向著荀攸說道:

“稟荀公,河北軍目前已經從武關中出來了,他們佔領了武關,目前正在北上向著長安進發,不過卻在距離長安南面二百里的凌鄉停住了腳步,似乎又是在整備兵馬。”

“而且這次整兵的時間較長,已經整整七日了,卻不見河北軍有任何的動靜。”

馬日磾聽了這話,很是詫異。

“公達,你說,劉大將軍這是怎麼想的?”

“關中已經沒有能夠阻擋他的軍隊了,他反倒是不向長安來,只是整天嚷嚷著清君側,清君側的,但就是沒有實質行為,這為的又是什麼呢?”

荀攸捋著自己的短髯,似乎也在皺著眉頭沉思。

不過,只是不消片刻功夫,他似乎就已經想明白了。

“呵呵,馬公,其實此事並不難猜,大將軍確實有他的意圖,如果我所猜測的沒錯的話,大將軍現在是在威壓長安!他想要讓關中境內更多的家族主動向他請降,同時,也是在等待著更多的朝中臣子暗中與他書信聯絡,向他表示忠誠。”

馬日磾聽到這,依舊不解。

荀攸解釋道:

“大將軍如今在長安周邊勢力最強,手下八萬大軍無人可敵。”

“他此刻不著急進長安,可是雍州境內的人卻著急向他表態呀!因為大家都需要一個前程。”

“大將軍將時間拖延的越久,這長安中人暗中與他聯絡的人就越多,雍州本地的高門望族,與他溝通的也就越多。”

“而反叛的高門望族越多,王允與楊彪等人的殺伐之心就越盛,諸豪門內部的不穩定性就越大,長安的政治格局也就越亂。”

“因為這樣,長安的朝堂以及望族之間,最終就會分成幾大政治勢力,彼此之間爭相內鬥,消耗不休。”

“只要他們不是鐵板一塊,大將軍來到長安之後,就可以將他們逐個收拾掉,最終將所有的政權歸於一手。”

馬日磾聽到這,很是讚賞的點了點頭:“公達果然高見!”

就聽馬日磾頗是憂慮的說道:“那既然大將軍已經有所動作,我們在長安城又該做些什麼呢?”

荀攸慢慢的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

“讓咱們系的官員,最近都閉門謝客,安坐家中,不要摻和政事,能不辦就不辦,能忍的就忍讓,能不管的事就不管,能推的公事就推出去,能過渡的權力就過渡出去,能稱病在家就得稱病在家。”

“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少摻和一件事兒就少摻和一件事,能少見一個人就少見一個人。”

馬日磾一聽荀攸這麼說,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這話居然是從公達的嘴中說出來的。

這個人平時可是積極努力,用心為朝廷辦事的,他一心為天子分憂,為朝廷解決各種疑難病症,可謂勤懇!

怎麼到了關鍵時期,他竟說出這種話來?

“公達你此言吾實是不解……伱乾脆讓大家把官都辭了,不就好了?”

荀攸捋著自己的短鬚,呵呵笑道:“除了這官不能辭,其他的能不辦就不辦,就留個官名,剩下的就把自己當普通黎庶了,告訴咱們一系的所有人,這眼下,不辦事就是在辦最大的事!”

“願聞其詳?”

荀攸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浪費光陰之舉,其實我又何嘗願意?只是如今的形勢不一樣,眼下這種局勢,數月之後,朝廷必然推陳出新,所有的政事和體系都將改變,”

“正所謂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後,都會成為無用功,既然如此,大家又何苦多耗費那份心力呢?”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現在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被王允、楊彪等被找到機會廢除官職,驅逐回原籍,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現在的就是做的就是隱忍!大家能夠忍氣吞聲,保住官職,待日後大將軍進京,我們清流一系人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為大將軍的羽翼,與大將軍一起輔佐朝政,匡扶新君。”

“大將軍剛剛進入長安,雖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也需要有能人幫助他處理朝政,運轉這個國家。”

“大將軍手下有文若叔叔,郭奉孝,田豐、沮授、審配……這些人雖然都是當世英才,但是這些人都只是在地方執政,卻從來沒有立於朝堂,沒有在京城中主持過一個國家運作的經驗,就算是他們驚才絕豔,但要是驟然之間將所有的朝堂政事交給這些人來處理,那一定會出大亂子的。”

“大將軍也一定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大將軍需要原先在朝廷待過的臣子來幫助他運轉這個國家。”

“而王允、楊彪手下的那些公卿之臣,就算是投靠了大將軍,你認為大將軍會對他們有多少信任?他能夠放心的讓他們替自己執掌這個國家嗎?”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國家最終還需要我們清流一系來運作,所以我們現在要儘量保護我們的人不受王允等人攻擊,等大將軍進入長安之後,我們清流一系自然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聽了荀攸的話,馬日磾心中升起了無限的佩服之情。

潁川荀氏家族果然是能人輩出啊!

上代的八龍如今雖然都已經去世,但是這一代的人傑也是驚才絕豔,比起上一代不遑多讓。

這荀公達乃是如今荀氏家族第三代的人傑之中的佼佼者,卻也不次於以荀彧等人為首的二代荀家子弟,實在是厲害的很。

其實,荀攸的政治能力和眼光如此卓越,也是因為這些年跟在荀爽的身邊學習的,同時也是因為他在長安朝廷中待的時間長了,看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敬業累積的豐富。

在這一點上,他已經超越了他的叔叔荀彧。

馬日磾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他疑惑的看向荀攸。

“公達,你適才所言之中,有一句輔佐新君,這話是何意?”

荀攸只是笑,並未回答。

……

其實對於劉儉的意圖,荀攸確實是猜中了一大半,但是還有一小半他沒有猜中。

劉儉現在之所以不著急向長安進兵,除了因為他要等待雍州以及長安中諸多家族投降到他這一邊,分化對方的實力之外,還有另外一點是,劉儉正在等待另外一群支援他的人入京。

劉儉進入長安執掌朝政,不僅僅需要消除掉王允,還有楊彪等人,他還需要做另外一件大事。

那就是廢了劉辯。

其實以劉儉的現在的軍事實力,進入京城之後,直接把劉辯廢了,然後擁立一名新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硬實力在那擺著。

朝堂中的人雖然會有一些人發出怨言,但是恐怕也不能夠阻擋住劉儉。

但是劉儉覺得,若是自己這樣做,與歷史上的董卓、曹操一樣,一定會被人借題發揮,用來汙衊他的聲望。

他劉儉就算是要廢帝,也一定要廢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留名青史,讓人放不出半點屁來。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呢?

就算劉儉軍事實力震天,但是朝堂之中肯定還是有人對於他廢立的舉措敢於反抗。

大漢士族群體中還是有很多人是犟骨頭,不怕死的。

到時候,肯定是有人會站出來大罵劉儉是奸臣,這種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劉儉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以及正義性,就一定要與這些人抗爭到底。

首先他要拉攏一批屬於自己的政治盟友,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但是說實話,從古至今,只要是事關廢皇帝這種事,無論怎麼美化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因為廢帝的人必然會被打上權臣的標籤,劉儉想來也不會例外。

畢竟皇帝是一國之主,廢皇帝那就是廢一國之政,重啟爐灶,以一己廢天下公事,怎麼可能會有人獨善其身呢?

劉儉想了一個辦法。

為了能夠讓自己廢帝成功,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他打算拉攏一批人共同進行此事。

拉攏朝臣和權貴是沒有用的,不論這些人怎麼支援自己,天下人和後世人依舊會給自己打上一個權臣的標籤。

所以劉儉打算將廢帝這件事從公事轉為半公半私。

如何才能將這件事轉化為半公半私呢?

那就是號召天下有影響力的諸侯王進京,大家一起來商討這件事情。

這個天下是漢室天下,但漢室天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東漢的很多皇帝也都是先帝死後沒有子嗣,故從諸侯王中選出繼承人,被漢臣們扶持上皇帝的位置的。

所以,諸侯王也可以算是大漢天下的半個主人。

對於當今天子的德政過失,身為其兄弟叔伯的諸侯王們自然也有權品評一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現在的這個皇帝到底有沒有能力將大漢天下治理好?

畢竟,這可是我們老劉家的江山啊!

劉儉的信札很快就送到了各個諸侯王的手裡。

這些諸侯王不敢怠慢,紛紛向著長安的方向進發。

這些人有趙王劉豫、常山王劉暠、東海王劉袛、安平王劉續、下邳王劉宜、琅琊王劉容、河間王劉陔、中山王劉稚、濟北王劉鸞、彭城王劉和、甘陵王劉忠等……好一大群王都來了。

而且,不光是諸位諸侯王,就是青州的劉虞也正向著長安進發。

這些劉氏宗親將齊聚長安朝廷,共同商討廢帝之事。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天衣

阿菩

聽勸後,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不復少年時

穿越到民國成為何大清

緣來是夢

寒門書生:開局收穫美嬌娘

多肉

將隕

無暇自無塵

大宋第一侯

好一杆回馬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