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九七章 搭設浮橋,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靖本部六萬七千人,走傍海道,吐萬緒六部十五萬人,其中韋雲起、屈突通、阿史那大奈部緊隨李靖,因為這三部輜重過多,備有攻城器械,至於其它三部要走盧龍道,免得幾十萬人擁擠在一個遼西走廊。
修橋的事情,是李靖乾的,所以何稠與李春是跟著李靖走。
何稠手裡有五百條小船,用於搭設浮橋,李靖另外還有五百條衝鋒艇,用於登陸。
正常行軍的話,傍海道五天就能過去,但眼下不太正常,因為鐵蒺梨沒有清理乾淨,以至於李靖還得調撥麥鐵杖的三個兒子率隊提前出發,負責清理路上障礙。
“真不知道韋雲起是幹什麼呢?大軍將行,路障如此之多,要延誤多少時間?”麥孟才像是帶著一群工兵一樣,在前面幹著苦力活,不停發著牢騷。
老二麥仲才策馬一旁,呵呵冷笑道:“阿爺就說過,這種大軍團作戰,最難協調,這個不服那個,那個不服這個,唉.......沒招啊。”
他們兄弟三個,是不用彎腰撿鐵蒺梨的,就是坐在馬上指揮排程。
老三麥季才道:“這才剛剛開拔,就遇到這種事情,不順啊,這次打遼東城,我看吶,不好打。”
這時候,後方有李靖親衛趕來,催促三人加快速度,後方大軍已經不耐煩了。
麥氏兄弟對視一眼,無可奈何,只能下馬,親自參與清除路障。
五天的路,走了九天,九天之後,李靖部才抵達了屬於遼東郡的通定鎮。
這座軍鎮,是有駐兵的,但是不多,也就八百人,滿編是一千五百人,缺額的那些就是死了。
畢竟這是大隋對高句麗的最前線,三天兩頭,雙方就會爆發一些衝突,雖然都在刻意壓制,以免事態擴大,但死人的事情是非常常見的。
通定軍鎮的將領,叫朱滿,河北人,手下的兵一半是粟末靺鞨人,這些胡人都是在北邊活不下去,投奔過來的,被編入軍府,給了田,還算賣命。
李靖剛到通定鎮,就將朱滿叫過來問話,
“一條傍海道,路障如此之多,你們是怎麼守的這座門戶?”
朱滿苦著臉解釋道:“遼東城的大模達仲室韋帶著一萬多人渡河,我們才幾百人,只敢堅守,不敢出城,但是末將派斥候第一時間通報涿郡韋總管,得到的迴文是,按兵不動,鄧太守和柳城郡的楊太守也一直在派人清理路障,但是我們這邊剛清理完,那邊就又來人了。”
“鄧暠呢?”李靖問道。
朱滿答道:“正帶著人在勘察河情,應該快回來了。”
鄧暠是南方人,以前是舊陳的刺史,隋滅陳的時候投降了大隋,然後便一直呆在這邊疆苦寒之地,這很正常,好地方早就被關中人瓜分完了。
何稠手裡的遼河水圖,就是鄧暠幫忙繪製的。
不大一會,管著遼東郡和燕郡的鄧暠回來,他一進來,便嘆息道:
“遼水對岸,敵軍已經佈置了六座營寨,最好的搭橋時機,已經錯過了。”
何稠和李春對視一眼,皆感無奈。
他們倆不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搭設浮橋最合適,但可惜他們就是個工匠,排程不了大軍,而皇帝偏偏要大軍齊發,以至於對岸一切都準備好了。
李靖不會因為錯過時機而懊惱,因為那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在對岸的嚴防死守之下,順利搭設浮橋。
“晚上搭橋,是否可行?”李靖看向何稠道。
何稠搖了搖頭:“夜間不能視物,河水沁涼,將士不能久浮,搭橋最好是從上晌開始。”
搭設浮橋,是需要通曉水性計程車卒們跳進河水加固的,他們會扒在船沿上,將船與船之間以繩索牽連,保證船體穩固不飄,晚上的話,河水太冷,根本扛不住。
一座浮橋,是由小船兩側相連,上面架設木板以供行軍,船上還需置重物壓船,保證不被水流衝散。
這是緊急情況下,等到順利渡河,才會於兩岸拉起繩索,釘入楔子,將浮橋徹底穩固,保證其可長久使用。
眼下對岸已經建好營寨,明擺著要在隋軍渡河的時候大幹一場,李靖不願意在渡河期間過多損耗,所以才詢問是否可以在夜間搭橋。
得到否定的答桉後,李靖沉吟片刻,道:
“辛總管於通定鎮外紮寨,麥總管部休整一日,明日卯時,搭設浮橋。”
兩人分別領命。
其中,辛世雄麾下,還得調撥出步三甲的四千五百人,也就是楊萬石部,歸入何稠的搭橋部隊,拆散的船體,也會於今日組裝起來,明天一早下水。
做為渡河先鋒的薛祚,今天的任務就是吃飽喝好睡個好覺,明天就是他們衝鋒陷陣的時候。
而同樣走傍海道的韋雲起、屈突通、阿史那大奈部,則分別駐軍於遼西、瀘河、懷遠三座軍陣,修建營寨。
翌日,天剛剛放亮。
楊萬石已經指揮衛士,將一條條小船推入河中,每一條船上,有六個人,分工各有不同,船頭船尾有拉繩索的,還有兩個負責操漿,將小船劃入既定位置。
每一個船都有編號,也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剩下那個人為力士,負責將鄰船拉近,緊緊靠在一起。
因為浮橋將來要走戰馬,戎車輜重,所以必須是船挨著船,這樣才穩固,如果只是為了行人的話,每條船之間是有距離的,不用這麼密集。
兩座浮橋,相隔五里地,一座長1100米,一座1000米。
也就是說,搭設前期,是非常安全的,因為對岸夠不著你,但是最後的200米開始,將會非常危險,因為投石車的有效投射距離,就是200米。
因為浮橋沒有在兩岸拉繩索,所以隨著搭建的越來越長,會隨著水流擺動,船上的操漿手一個控制不好,就偏了。
何稠在岸邊看的心驚膽戰,他原本是計劃調撥小船兩百多條,後來上面來了旨意,陛下的皇輦以及百官家卷也要從這過,為求穩固,他奏請民部,又增調了小船三百多條。
好懸啊,何稠擦著腦門上的冷汗,心想太子真是有先見之明啊,多次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浮橋長度,果然不虛。
遼河水流湍急,浮橋已經呈現出蛇形,而且已經無法扭轉,要不是多要了三百條船,這次就不夠了。
這是負責搭建浮橋的船,除此之外,還有登陸小艇五百艘,這就不歸何稠管了。
隨著臨近晌午,浮橋也搭設了一大半。
下晌申時一到,對岸鼓聲響起,一枚枚巨石被投入高空,劃出一道道拋物線,朝著浮橋砸去。
只要被砸中,整條船就會斷裂成好幾截,浮橋兩側,幾十條小船在衛士的操弄下,不斷的補上。
岸邊的眾將官,一顆心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晚上之前,浮橋搭不成,可就不好辦了。
李靖當即下令,薛祚部麾下軍將劉俊,率兩百小艇登陸。
一時間,密密麻麻的小艇下水,一艇十人,朝著對岸拼命劃去,這撥人,基本就是敢死隊了,他們的任務,就是給搭橋部隊爭取時間。
不論是投石車,還是弓箭,對於衝鋒艇的殺傷力都不大,一來是目標太小,又在高速移動,再者,小艇前面站著排矟手,有精煉鋼製成的大盾頂著。
他們最大的危險,反而是登陸之後,那可是短兵廝殺,人數不佔優,而且又分散。
衝鋒艇還沒靠岸,對面的敵軍已經拿著長矛捅過來了,但是他們驚奇的發現,自己的長矛,捅不死人。
岸邊,密密麻麻的長矛像是豪豬身上長刺一樣,叮叮噹噹的刺在一面面牛皮裹著的大盾上面。
牛皮是捅破了,盾牌啥事沒有。
薛祚麾下,只有兩個兵種,排矟手和弓失隊,而弓失隊是躲在屁股後面放冷箭的。
隨著兩軍靠近,雙方開始互射,這邊是破甲箭簇,狠的一批,高句麗本來極為牢固的岸邊防線,竟然就這麼被射倒一片。
高句麗這邊頓時傻眼了.......
好在軍陣沒有慌亂,敵將趕忙調整陣型,撤回長矛兵,由盾牌兵頂在前面。
隨著隋軍登陸的越來越多,兩邊陷入短兵廝殺之局。
這邊,李靖他們發現登陸部隊如此順利,也是大感欣慰。
楊萬石感嘆道:“太子得天之助,佑我先鋒啊,要不是這精煉鋼,劉俊這一軍,不會這麼容易登岸,如此一來,士氣大漲,今夜必可渡河。”
薛祚也是異常激動,本來他被任命為渡河先鋒,就做好了九死一生的打算,家裡都安頓好了,就等著戰死以後,兒子能舉孝廉入仕。
眼下看來,我不一定死啊。
眼看著登陸先鋒,雖然人數極少,卻已經站穩了腳跟,浮橋也在迅速的搭建最後一段。
李靖雙目一凝,沉聲道:“傳我將令,先鋒渡河!”
“末將領命!”薛祚高聲回答,隨後便吩咐身邊旗官,於各軍傳令,兩刻之後,先鋒軍全軍渡河。
一名名傳令將官,手持令旗,策馬前往各軍傳令。
待到時間一到,兩座浮橋同時出兵,兩人一排,踏上浮橋,朝著對岸小跑行軍。
薛祚本人,左手持盾,右手持矛,身穿明光鎧,在身邊二十名近衛的護衛下,登上浮橋。
渡河大戰,拉開帷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