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盤大佬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家父隋煬帝,圓盤大佬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勇被關在東宮禁苑,目前由太子楊昭看守,因為吃過一次虧,所以軟禁楊勇的地方,禁衛森嚴,不得皇帝詔令,任何人不得入內。

楊銘也是從內侍省老大高野那裡,拿到了老爹準備好的詔令,才能前往探視楊勇。

詔令是一卷微型聖旨,上面沒寫多少字,但卻很有說法。

打個比方,上面每一個字的筆畫,偏上或是偏下,偏左或是偏右,都有其作用。

楊廣會和東宮這邊的看守提前打招呼,其中某幾個字會有特定的寫法,一旦不符合原先約定,那就是有問題,等同於假的詔令,看守是不會認的。

眼下負責看守楊勇的,是楊銘的老熟人,就是當初在仁壽宮外圍,負責率領那支雜牌軍的郭嗣本,郭衍的兒子。

郭嗣本看了一眼詔令,確定無誤後,在前引路,帶著楊銘和楊麗華前往楊勇的關押之所。

等見到楊勇後,楊銘便要將郭嗣本打發走,後者起初不樂意,但是想了想,楊銘那是陛下的親兒子,仁壽宮之變,也是楊銘謀劃得當,才得以消弭大禍,所以他對楊銘還是放心的,於是老老實實的退了出去。

楊勇見到自己最親的長姐,直接哭出聲來。

這和楊銘以前對他的印象大相徑庭,如今的楊勇看起來,脆弱無助。

楊麗華和楊勇的見面,就是正常的姐弟團聚,不過楊銘還是牢記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以防楊麗華真的有什麼暗示藏在其中。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楊麗華會幫助楊勇復辟,但是楊銘還是要小心一些。

兩個時辰後,楊麗華又去了老四楊秀的住處。

楊秀或許是知道自己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與楊麗華談笑風生,除了抱怨眼下麼得自由之外,也沒有說什麼過火的話。

太陽西下,楊麗華得離開了,

剛出朱雀門,楊麗華便在車廂內道:

“好了,你該去跟你的阿爺覆命了。”

自己這位大姑母可不是一般人,城府深沉,細心通透,看事一針見血,所以自然曉得楊銘陪同,就是用來監視她。

楊銘也爽快,點頭道:“那侄兒就回宮了,姑母走好。”

皇宮內,楊廣反反覆覆,聽楊銘將整個過程敘述了三遍,沒有發現什麼疑點後,這才點了點頭:

“以後赴宴,莫要多酒,免得在人前出醜。”

尼瑪啊.......又一個拿這事說教自己的,楊銘一臉無奈道:

“孩兒知道了。”

等楊銘離開之後,楊約從屏風後閃出,說道:

“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雖看似都是些家長裡短的話,但陛下還是要早做打算。”

事實上,楊廣在聽完楊銘的敘述之後,心裡很不爽。

因為他,吃醋了,心裡酸的一批。

楊麗華非常特殊,十四歲便入宮做了舊周的太子妃,後來順利成為皇后,可以說,楊麗華當年,是他們老楊家身份最尊崇的貴人。

所以兄弟姐妹,大多都希望能博得長姐的寵愛,楊廣也不例外。

雖然他一直都清楚,長姐和大哥楊勇感情最深,但如今聽了楊銘那番敘述之後,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希望長姐心疼他,更多一點。

“該如何向天下人交代?”楊廣澹澹道。

楊約道:“廢太子勇,忤逆父母,是為不孝,陛下今奉先帝遺詔,將其賜死。”

楊廣嘆息一聲:“容朕再想一想。”

楊約點了點頭,緩緩退了出去。

.......

八月末,

屈突通回來了,

他根本沒有見到楊諒,也沒有到達晉陽,而是在清源縣(山西平遙)便直接折返回京。

因為他注意到,晉陽方向有大軍調動,押送糧草的車輛一眼望不到頭。

私下派人查探後,屈突通當時就腿軟了,各州、郡、縣並不在服役階段的平民,已經應招返回軍府。

路上所遇鄉鎮,全是給丈夫兒子送行的家卷。

這是要出大事。

朝廷並沒有在幷州徵兵,而漢王如此大規模調動軍府,很有可能是要造反了。

他知道,自己眼下再去晉陽,等於羊入虎口,八九不離十會被砍了祭旗。

但是一開始,他還不敢回去,因為他此番是奉旨召漢王入京,連漢王的面子都見不到,回去沒法交代。

於是他帶領禁衛喬裝打扮,分散打探訊息,直到確定無誤之後,才返回了大興。

在他回來的同時,蒲津關那邊也有軍情送到,說是探查到有晉陽方向大軍開拔,正朝著霍邑挺進。

霍邑是蒲津關北面門戶,霍邑如果丟了,蒲津關就得完蛋。

而蒲津關,又是關中以東的最重要門戶之一,它丟了,幷州之軍便可順利進入關中。

楊廣臨時召集諸臣,緊急商討防禦之事。

賀若弼皺眉道:“一張紙,兩張紙,客量小兒做天子,此童謠,已昭示漢王謀反之心,陛下應立即部署平叛事宜。”

這首童謠,是屈突通帶回來的,如今在幷州地區頗為盛傳,這句童謠當中,問題出在“客量小兒”這四個字。

漢王楊諒,小名益錢,但是他有個乳名,叫阿客,正好對應了四字當中的客。

而楊諒的諒,與“量”又是諧音,加上他又是家裡最小的兒子,所以客量小兒,指的就是楊諒。

童謠這種東西,是用來湖塗老百姓的,朝堂諸公心裡都很清楚,這是楊諒故意在民間傳播,給自己造勢。

楊廣默不作聲,聆聽著諸臣之間的談論。

他是最後那個拿主意的人,所以沒有定論之前,他不會說話。

而軍報則是一封接一封的,被直接送入大興殿,幾乎每隔半個小時,就有軍情送到。

現在誰都不會懷疑,楊諒是真的反了。

因為剛有軍報說,蒲津關的門戶霍邑,已經丟了,朝堂瞬間譁然。

霍邑,隸屬於晉州,也就是山西臨汾一帶,如今霍邑不守便丟,不用說,是晉州刺史出了問題。

霍邑一丟,緊接著就是河東縣了,河東縣往西,才是蒲津關。

所以很多人眼下,都在盯著楊銘臉上的表情變化,他是河東王,他的王府還在河東縣呢。

楊銘著急,是肯定的,雖然楊堅駕崩之後,他第一時間便囑咐李靖,務必加派河東與蒲津關的駐兵。

但是史書記載,楊諒造反,共領軍三十萬,單是針對蒲津關的,就有八萬。

李靖就算提前察覺軍情,臨時徵召也不過就兩萬人左右。

現在的朝堂,對楊諒大軍動向,如同盲人摸象,逼近河東的叛軍,主帥是誰,他們都還不知道。

楊諒這個幷州總管,和秦王俊當年的幷州總管,可不一樣,而且區別極大。

秦王俊當年,是都督二十四州諸軍事,而漢王諒,是都督五十二州諸軍事。

也就是說,曾經的北齊舊地,山東河北山西大部,河南、安徽、江蘇少部分,都在楊諒的管轄範圍之內。

而幷州之兵,一向強悍,由此可見,這場仗不好打。

會議一直從中午,進行到了晚上,期間軍情仍是不斷被送進來。

楊銘知道,大家今晚都不用回去了,老老實實回各部衙門守著,等候訊息吧。

情形不明,無法用兵,不過今天楊廣已經頒佈詔書,徵調關中地區大部分的軍府,務必要在五日之內,湊出十萬大軍。

而大興城,駐守的近五萬大軍,是不會隨便離開京師的,所以這十萬人,其中有一半,得臨時從各地徵調。

好在大隋是府兵制,男丁每年都會服兵役,戰鬥力還是可以的。

右領軍府,大將軍房,

楊銘與前來的裴矩商討形勢。

“殿下沒有家卷在河東吧?”裴矩關心道。

在他看來,河東縣幾乎是必丟的,因為霍邑都丟了,河東縣的城防一向不怎麼樣,很容易會被攻破。

楊銘搖頭道:“沒有家卷,但是有二聖當年賜下的財物奴婢,還有一些部曲。”

一開始,楊銘是打算將河東縣的財物都送回大興,但是轉念一想,留著給李靖用來招募軍士,或許更為妥當。

而他也和房玄齡打了招呼,只要是李靖用錢,只管開庫。

裴矩點了點頭,道:“在我看來,河北山東,只怕也已經出亂子了,漢王舉兵造反,必然會將河北山東做為大後方,以補給前線,所以河東將來,會成為決勝之場。”

他的老家也在河東,裴矩不著急是不可能的。

誰知道楊諒會做出什麼些什麼事來,萬一扒他們家祖墳呢?

楊銘點頭道:“既是造反,當是直取京師,河東為東面屏障,不容有失。”

裴矩點了點頭。

今晚註定是個不眠之夜,兩人都沒有睡意,就這麼聊著,等著第二天繼續入朝,參議此事。

第二天的會議上,有河東郡的軍報遞來,郡丞李靖,臨時徵調軍府及民夫,加上河東王府的部曲,佈防河東縣,而蒲津關,則是直接駐防了一萬精銳。

大家都知道,河東縣可以丟,但是蒲津關,萬萬不能丟,這兩個地方的防禦工事,也是天差地別。

蒲津關好守,河東縣不好守。

按理說,一個郡丞,沒有這個資格調兵,但是李靖手裡,一直都有楊銘的調兵手令。

所以一開始,大家都很疑惑,直到楊銘解釋之後,眾人這才釋然。

河東有兵可守,也是這兩天來最讓人安慰的好訊息了。

楊廣好奇看向兒子,詢問道:“調兵手令,怎可隨意予人?”

楊銘答道:“河東是兒臣的封地,做為京師屏障,兒臣一日不敢懈怠,常囑咐李靖,要時常操練,以備不時之需,今次授予調兵令,不過是臨時舉措,誰知竟撞上漢王謀反?可知天意昭昭,父皇實乃承皇天卷命的明君。”

蒲津關只要能多守一段時間,關中這邊就可以及時作出部署,所以別看李靖只在蒲津關放了一萬人,但重要性和戰略性非常巨大。

楊廣嘉獎道:“吾兒勤於事務,方有此預見舉措,朕心甚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假太監:皇后,我真不想代替陛下

我是老王1

我的姐夫是太子

上山打老虎額

只有雄競存在的修真界

葉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