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山校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二章 道業大成 前定伏著,萬法無咎,巡山校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歸無咎那微弱但精妙的劍意,和第三道尊宏闊磅礴的劍意相交的一瞬,正是歸無咎參悟其道的良機。

清晰可見,歸無咎的劍意雖微,但卻如一柄解剖之利劍,又如一柄小鏡,明白無誤的照出第三道尊的神通源流。

令人意外的是,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不僅僅是取法自心印獨傳,更有許多與第五道尊神通法門切實相關的意象。雖非直承其實相劍道,但卻是由此而及彼的關係。

不難得出論斷,第三道尊在和第五道尊的累次戰鬥中,獲益甚多。

在歸無咎與第三道尊交手之時,第五道尊自然在不遠處觀戰。

第五道尊觀望見這一劍的意象,面目之中忽然出現一絲疑惑,一絲驚喜。旋即他身心氣機一蕩,一身法力消散不見,同時進入一種空明澄澈的境界,冰中藏火,潤滑如玉。

是空蘊念劍的味道!

這同樣是在一瞬間完成。

歸無咎心中立刻明悟,些許疑惑如冰消雪融。

第三道尊與第五道尊皆是商乙弟子,得其真傳,二人無論資質、道行,還是實際戰力,都是旗鼓相當。最終破境一戰亦是鬥成平手,最終雙雙飛昇而去。

但有一個問題出現了,第三道尊所習乃是空蘊念劍正傳,徜徉真流之內;而第五道尊所習卻是上古舊法的實相劍術之大成。第三道尊法門的層次明顯較第五道尊為高,為何二人卻依舊是伯仲之間?

若單單是用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未臻登峰造極之境,其實頗為勉強。

如今可知,這分明是兩種道途。

第三道尊所習,乃是“自證”之法,上承商乙,直接領會空蘊念劍的那一點劍術精粹,溫養孕育,發揚光大。

第五道尊所習,乃是“反證”之法,從天下有形有相之劍汲取,凝成一鞘。鞘形既然完整,那麼鞘中之劍的尺寸形狀,就昭然若揭了。正因為其冥冥中暗藏一絲真劍種子的緣故,所以雖持實相劍術,卻能與第三道尊鬥成平手。

第五道尊的路子有一難處,那就是非得到破境飛昇之時,畢身功行才能到了完美境界,於空蘊念劍融會貫通。

故而他本人雖在最後關頭掌握空蘊念劍,但他留下的這具分身,卻止步於臨門一腳之前,未臻劍道真流,好似被截下了一道記憶。

直到此時此刻,“第五道尊”觀眼前景象,恢復了瀕臨飛昇之時的妙境。

商乙如此安排,若是第三、第五兩人井水不犯河水,那等若經歷了一道分野,二人皆只能傳承劍術之半。故而須得令二人爭鬥不休,互相參悟對方的道途。

在商乙之時,也並未明確認識到這是“三分”中的“一分”,只是憑藉道心直覺行事而已。

于歸無咎而言,他得自荒海的劍訣,本為劍身中最精粹的劍尖部分,有此為一切之根基,是為“自證”;其後博納萬法於念劍演化圖,其實正是最粗暴直接的“反證”。

至此,空蘊念劍之三分,完全呈現。

第一分是過去分,分為“自證”、“反證”兩種道途。

第二分為現在分,分為“道業根本”、“一藝傍身”兩種態度。

第三分為未來分,分為“斬滅殆盡”、“生生不息”兩種趨勢;這不僅僅是道術的演化方向,亦是持法之人某種觀念和態度的對映。

豁然可見,第一分是入道之門徑,第二分是持道之態度,第三分是演道之歸宿,秩序井然。恰與“過去”、“現在”、“未來”三法意完全合轍。

另有一樁奧妙。

仔細品味不難發現,這三種分法雖然取精用宏,規整近人,但其中又有一個鮮明的特性,那就是不在具體的神通道術門徑中糾纏,而是牢牢的以“人”為主導,貫徹的是“人”修習、駕馭、發展“空蘊念劍”的三種態度。

若是以辰陽劍山的話術來說,歸無咎的空蘊念劍,等若迴避了證劍、靈劍中的種種細膩曲折,而在“本末”之問中,牢牢貫徹了“心為劍主、假物制人”的路數。

當初歸無咎以“空蘊念劍”作為“天人立地根”的載體,走出一條荊棘之旅;如今此法規模已成,自然和“天人立地根”的氣象緊密結合,撲面而來的是充盈洋溢的“實行”、“為我”的精神主旨。

空蘊念劍的形下輪廓,自此成矣;只是尚未來得及命名。

這一切穎悟,都蘊藏在歸無咎與第三道尊的空蘊念劍交手的那一個“頓挫”的剎那。

此時此刻,這一瞬間的阻擋將盡,歸無咎即將親身面對殺劍偉力。

三花蛻形神通,已是含苞待放。

歸無咎微微一笑。輕輕踏出一步。

常理而言,空蘊念劍的劫力乃是空空蕩蕩,無形無相,並非有形的劍光、劍氣一類。但此時此刻,歸無咎卻能清晰的感受到,那即將降下的“空蘊念劍”,卻是一個有形實體。

不僅是有形實體;且其分裂成八個藕斷絲連的部分,中藏裂隙,未臻至境。

歸無咎這輕輕一踏,便莫名的從當中一個縫隙中穿渡了過去。

但在第三、第五道尊二人目中,歸無咎只是立在那裡,什麼也沒有做;而第三道尊的終極一劍,卻似莫名消散了,被挪移到這方世界之外了。

第三、第五道尊齊聲道:“大善!”

就在此大功告成之際,歸無咎心意一動。

因為心中傳來一念——

至法成立,乃是天地間罕見的大機緣。當你心念圓滿之時,便要立刻將其拓印下來,容納於一件至寶之中;時辰一過,便要遺失些許。就算你再如何用心推演,也不能將其尋得。

“至寶”是現成的,全珠足可擔此重任。

自歸無咎成功結嬰,脫離三寶合一之相候,此物便遊離內外,既可用作駕馭分身,穩固丹形,又是一件“無所事事”的異寶。因為歸無咎有過一次結成虛丹之經驗,分身之修煉,就算不倚傍此物,也完全無礙。

掌心之上,全珠豁然顯現,緩慢轉動。

但就在歸無咎即將將心神中充盈浩瀚的念頭、三分八道之妙旨燒錄其中時,他卻忽地發現,此間所謂“刻印”,非止是心神印記,更是靡不逸漏的神通演示過程;欲完成此事,非得有道境的法力不可。

原來,此事非道境不可為,不僅僅是知見上的問題,更有實實在在的法力上的障礙。

就在此時,第三、第五道尊對視一眼,似乎各自明悟了些什麼。

時機到了。

二人仰天長笑之後,身化畫形五色,一齊縱身而來,湧入“全珠”之中!

自商乙承道,傳之於第三、第五。

其心中均知,空蘊念劍法門,當有一次破而後立的過程。

無論是第三第五道尊的劍、鞘之爭,還是兩位道尊飛昇之前凝練分身顯化,皆暗藏著為將來的“成立”立下伏筆的意思。

第三、第五兩道尊分身合一,足以抵過一位道境大能。

按說此等法力規模不知超過歸無咎多少倍;說是以小制大,亦終究難能;但二人法力一俟投入全珠之中,卻不僅僅是法力的形態,更是空蘊念劍道則理念的化身。

在歸無咎終極形態的空蘊念劍劍理指引下,挪轉移動無不如意,瞬間便化作了圖卷之中的“筆墨”,整個過程,不需有一絲勞神費心。

此刻的歸無咎,似乎邁入前所未有的“大自在”境界。

就在此時,異變忽生。

兩山之間,原先第三、第五道尊消散之處,忽然出現一道人影。

其實在旁觀者的視角來看,此地除卻歸無咎外並無第二人。就算是當世道境最巔峰的季蒼生、東方晚晴等人來檢視,亦會判定此間除卻歸無咎外再無旁人,是否歸無咎練功出了什麼岔子。

但歸無咎自己卻清楚的看到了來人。

這是第三次、還是第四次見面了?

如果心神皆非本人的末拿本洲幻象不算數的話,那麼這應當是第三次見面。

其實第一、第二次見面是連續發生的,可以並作一次;從這個角度說,此時說是二人的“第二次”見面,也不算錯。

來人鬚髮皆白,身著一身質樸無紋的道袍。衝著歸無咎微微一笑。

歸無咎心中明悟。

彼時彼刻,二人第一次見面時,他也曾對著自己一笑。但此時一作對比就能辨明區別。

當日的一笑,是觀照未來、落定有緣的一笑;可以說面對的物件是歸無咎,也可以說不是。

但是現在的一笑,歸無咎立刻感受到,目標是異常清晰明確的——就是對自己的一笑。

很顯然,空蘊念劍的破而後立、最終大成,是眼前之人計劃中的事;但究竟誰是完成這件事的有緣人,卻並非一定,而是要在大世界新紀元中的振盪反覆之中產生。

現在,結果已經確定,完成這件偉業的是歸無咎。

這老者並非真身降臨,甚至連分身也算不上,若非因緣相系,可謂不可見、不可聞,更尋摸不到一絲法力。此事卻見他雙掌變幻,結了七個印。

歸無咎雖從未見過此印,但本能明悟,這是一種“喚醒”的儀式。

橫跨數個紀元的佈局,此時應當到了開花結果之時了。

但是歸無咎處之泰然。

果然,老者作法已訖,兩山之間依舊平靜,歸無咎仍在好端端的凝練真法,似乎什麼也沒有發生。

老者略顯茫然的望了歸無咎一眼,似乎有些陌生;隨後身影逐漸暗淡,直到徹底消散。

歸無咎心中有數。

老者此時“喚醒”的,當是那時留下的手段。但當時那法門分明並未完成,便被他神識中“殊神韻”的殘存氣象化解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封神之鐵血豔影

憶湘江

我十世大善你跟我扯三弊五缺?

陳二毛

長生老祖:開局即無敵,打造絕世宗門

糖醋北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