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縣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二章,一刀傾情,安喜縣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桑良田臉色大變。倭寇禍亂東南,已成朝廷大患,桑良田自是知道扶桑人的陰狠狡詐。他轉頭對趙真道:"趙大人,這事情你怎麼看?"

趙真道:"柳先生威震江湖數十年,絕對是如假包換。咱們不要信這小子的胡說八道。"

柳生宗巖冷笑著說道:"老夫是江湖第一高手也好,是平民百姓也罷,於大明江山,可以說是輕如鴻毛。但是你們可知他是誰?"

柳生宗巖說完之後,右手一指那少年。趙真和桑良田雖一直見這少年隨在柳生宗巖身邊,卻並不知道他的身份。被柳生宗巖一問,登時面露不解之色。

柳生宗巖見眾人默不作聲,當下哈哈一笑,道:"你們聽好了。他姓朱名炬,是先帝正德皇帝的嫡長子,也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子爺!"

此言一出,除了厲秋風知道一些情形之外,其餘眾人都是大驚失色。正德皇帝一直未有子嗣,是以駕崩之後,才由興獻王入繼大統,這是天下共知的事情。若是正德皇帝有皇子在世,那麼便沒有興獻王什麼事了。只是此事太過詭異,眾人大多不信。

趙真雖一直與柳生宗巖等人籌劃於暗室之中,對於此事卻也是全然不知。但是他知道柳生宗巖不只是武林中的大高手,在朝廷大佬之間也是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此等大事,似乎不會作偽。當下顫聲說道:"柳先生,這、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王尚書、許大人等都知道麼?"

柳生宗巖冷笑道:"這事情只有老夫一人知道。老夫原本打算大軍到達京城之後,由太子招降京城守軍。只是迫於形勢,今日不得不公開太子的身份。你們都是大明的好男兒,見了太子,為何不跪?"

桑良田見手下眾軍兵面露疑惑之色,心下也是驚不定,思忖了片刻才道:"柳先生,這等大事,單憑你一句話,只怕難以服眾!"

柳生宗巖道:"桑將軍所言不錯,若無證據,豈不是隨便推出一個人,便可以稱他為太子?趙大人,你遍歷六部,見多識廣,也曾在內閣行走,先帝的詔書想來見過不少罷?"

趙真傲然道:"這個自然。本官在內閣之時,先帝的詔書自然是經常見到。"

柳生宗巖又對桑良田道:"桑將軍,你曾隨先帝北狩,坐鎮宣府、大同之時,也曾接到過先帝的詔書。對於詔書所用之璽,想來不會認錯罷。"

桑良田道:"這是當然之事。朝廷派出的統兵大將,都知曉皇帝所用之璽的秘密所在,接到詔書,加上調兵的兵符,便能分辨真假。否則帶兵出征之際,若是有奸賊以假詔書來圖謀作亂,分不清楚詔書的真假,豈不是會釀成大禍?"

柳生宗巖道:"既然兩位都知道先帝所用玉璽的秘密所在,那麼請看這方玉璽是真是假!"

他說完之後,躬身向那少年朱炬深施一禮,道:"請太子賜印,讓兩位大人看一看是真是假。"

朱炬面無表情,伸手自懷中掏出一個黃布小包,解開後取出一顆手掌大小的白色玉璽。柳生宗巖恭恭敬敬地將那玉璽接在手中,雙手捧著後退了兩步,這才站直了身子,轉身對趙真和桑良田說道:"兩位大人,請過來看一下這方玉璽!"

桑良田和趙真對視了一眼,這才走上前去,看著柳生宗巖手中的玉璽。只見那玉璽通體白色,隱隱透著一層柔和的白光。趙真久在朝廷中樞,知道***統一中國後,下令玉工雕琢過一枚皇帝玉璽,稱之為"天子璽"。據史書記載,此璽用陝西藍田白玉雕琢而成,螭虎鈕,上面刻著的文字是丞相李斯以大篆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其後歷朝更替,奪得這傳國玉璽都是新朝的首要大事。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懷疑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板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王莽篡漢之際,派人去索取傳國玉璽。皇太后**君憤然將玉璽擲於地上,摔斷了玉璽的一個角。王莽命巧匠以純金補上了所缺一角,"金鑲玉"一詞便來源於此。

這玉璽傳到五代之時,落到了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中。李從珂對這傳國玉璽極為喜愛,常常拿出來把玩。其時契丹廢太子耶律倍逃到後唐避難,曾經見過李從珂大宴群臣之際以傳國玉璽示眾,以為炫耀。那耶律倍最好圖書古玩,對這玉璽也是垂涎三尺,在其私下所記的筆記中多有記錄。後來石敬瑭引契丹軍至洛陽,李從珂懷抱傳國璽登玄武樓自焚,傳國璽就此失蹤。

北宋哲宗時,有一位名叫段義的農夫在耕田時發現了傳國玉璽,送至朝廷。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只是此事過於神奇,朝野之中大多數人都不相信,只是這玉璽卻從此傳了下來。至元朝末年,明太祖以徐達、常遇春為大將,率領二十萬明軍直逼大都。明軍未到,元順帝便逃出大都,不論逃亡路上何等艱辛,玉璽始終帶在他身上。

大明初年,太祖遣徐達入漠北,窮追猛打遠遁之殘元勢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傳國玉璽,只是最終還是無功而返。直到明孝宗在位之時,有人從漠北逃回,帶回了一方玉璽,據說得自成吉思汗後代手中。此後這傳國玉璽便深藏宮中,作為皇帝釋出詔書的必用御璽。

趙真是進士出身,在翰林院中又當了三年差,可以稱得上是飽學宿儒,不只對各家各派的典籍爛熟於胸,於民間一些私人筆記之類的書籍也多有涉獵。他知道這傳國玉璽自李從珂死後便下落不明,其後出現的玉璽十有八九都是假的,只是歷代帝王為求名正言順,卻並不說破。此時看到這方玉璽,趙真心下感慨萬千,卻又頗為懷疑。當下凝神看去。只見玉璽呈方形,上面刻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趙真知道這玉璽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命"和"壽"兩字的雲紋,是以看得頗為仔細。待看到這兩個字的雲紋時,心下倒信了八成。想起自嘉靖皇帝登基之後,便停用了傳國玉璽,改用"受命寶璽"作為御用之璽,其中自然是大有蹊蹺。

此時桑良田也將玉璽仔細看了一遍,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轉頭向趙真看去。兩人目光一碰,不由自主地同時點了點頭。

柳生宗巖捧著玉璽,又恭恭敬敬地送至朱炬面前。朱炬接過玉璽,重新包好後放回到懷中。

柳生宗巖對趙真和桑良田道:"兩位大人,這玉璽是真是假啊?"

趙真沉聲說道:"玉璽確是真的,不過這位小哥是從哪裡得來的?"

桑良田道:"雖有玉璽在此,卻也不能說這人便是先帝的皇子。先帝無子嗣,這是天下共知之事。此事太過詭異,咱們還是不敢相信。"

柳生宗巖揹著雙手,在地上踱了幾步,對桑良田和趙真說道:"此事還要從十二年前說起。其時先帝已然發覺朝中有人勾結外藩,意圖謀朝篡位。前一年寧王謀反,天下皆以為主謀是寧王一人。而先帝得到密報,寧王只不過是替死鬼,他背後有更大的勢力在圖謀大明江山。推動寧王舉兵是一石二鳥之計,一是試探朝廷的實力,二是藉機剷除寧王。先帝知道朝廷內閣已經被那人的爪牙所控制,便藉口要親征寧王,帶了親信前往南京,實際上是想擺脫內閣的控制,藉助南京駐軍的力量,失敗這些奸賊的陰謀。先帝途經梅龍鎮時,遇到了一位民間女子,兩人有了一夜之歡。那女子竟然懷上了龍種,便隨著先帝到了南京。其後先帝在南京離奇落水,身染重病,自知無幸,得知那女子已身懷有孕,便將這傳國玉璽交給那女子,要她逃出去後隱居起來,不要被叛賊找到,靜待時機,為先帝復仇。當時老夫便在先帝榻前,受命保護那女子逃出了南京城。後面的事情你們也知道了,興獻**京當了皇帝。嘿嘿,只是他不知道,先帝還有一個兒子活在世上,便是你們今日看到的太子爺!"(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靈植供應商

小鮮花餅

仙緣獨步

初雲右人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文抄公

負刀江湖行

老王抓小妮

我那些坑師的徒弟們

演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