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豬去挖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零二章 廢塑膠去哪了?,我能提取副作用,騎豬去挖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眼見著各國垃圾回收協會都把廢塑膠發了過去,國際環保組織瞬間興奮了。
這些年,東方在環保這塊做得太好了,讓國際環保組織都沒話說,找不到任何攻擊點。
不論是光伏電的廣泛應用,還是植樹造林,改沙為土的防護林工程。
都為全球環保做出了巨大貢獻,獲得了無數讚美。
這些點完全沒得黑,導致他們只能天天說別人肉吃太多,影響到了全球碳排放。
但這話沒啥說服力,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瞎說,很難造成任何實質性的打擊。
現在,他們終於抓住了一個天大的黑點。
什麼?環保機構出爾反爾,公佈了禁廢令又偷偷讓企業接收廢塑膠垃圾。
這實在是太不環保了!
簡直就跟個篩子一樣,全身都是漏洞。
完全可以樹立起一個攻擊的靶子來。
撕下它偽善的面具,讓全球民眾看看這裡的環保真面目。
也不知道接收這些垃圾後,都拿去幹嘛了。
焚燒?還是填埋?
無論哪種處理方法,都是對環境的巨大汙染,罪無可赦。
完全可以抓住這一點做文章,好好發掘出一個大新聞!
這個想法一冒出來,就如附骨之蛆一般,牢牢地在他們腦海裡紮了根。
於是,抱著陰謀論的想法,全球環保組織悄悄行動了起來。
******
這一天,b站的百大up主之一曲別針,突然釋出了一條影片。
《塑膠去哪了?》
曲別針是一位科普博主,粉絲眾多,屬於頭部級別的自媒體,在各大平臺的粉絲數突破了千萬。
他最愛發的影片就是各種環保主題,不是給人講述亞馬遜森林的消失,就是搬運全球各地山火的景觀,順便再拼湊些北極冰山融化之類的影片。
所以這一次釋出的影片,粉絲一看就明白,肯定是又要講環保了,而且還是講塑膠汙染這一主題。
果不其然,點選播放後,影片裡很快出現了一座座困紮在一起的垃圾大山。
“‘我這有噸垃圾,便宜點賣給你,要不?’如果我這樣問你,你第一反應肯定是想罵人,覺得我是神經病,想錢想瘋了是吧,居然賣垃圾?”
“事實上,幾年前,這些垃圾飄洋過海,來到我們的土地上,變廢為寶,養活了無數的人口,提供了寶貴的工業資源。”
“今天,就讓我帶著你,來回顧一下塑膠的前世今生。”
曲別針低沉的聲音響起,將一段又一段有關塑膠的故事娓娓道來。
“塑膠,曾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然而從發明到災難,只花了短短數十年。”
“現如今,我們的生活之中,牙刷,水杯,輪胎,包裝,耳機,衣服等等,塑膠無處不在,無所不能,它們已經完全裹挾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人類往往忽視了塑膠的另一面,這一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世界上最難降解的東西,它被拋棄在大自然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往往需要幾百年才能完全降解。”
“當塑膠用得還不多的時候,這不算什麼,當塑膠已經鋪天蓋地將你徹底淹沒以後,這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全球每年生產數億噸塑膠垃圾,其中被迴圈利用的僅有9%,焚燒了12%,那麼剩下的龐大塑膠垃圾去了哪兒?”
“讓我們追隨影片的腳步,來一一探索。”
畫面上出現了一個個觸目驚心的畫面。
有滿地泡沫紙盒的快遞站,有垃圾堆積成山的廢品處理中心,有一望無際,漂浮在海上比冰山還大的垃圾山,總之,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巨型垃圾堆,給螢幕前的人們造成了巨大的視覺衝擊。
曾經有著最美海岸線的庫塔海灘,已經變成了一座塑膠垃圾島,密密麻麻成噸的塑膠垃圾,漫無邊際,將整個海岸線徹底淹沒。
海洋中的霸主,巨大的抹香鯨,死在了沙灘上,外表毫無傷痕,剖開肚子後,裡面卻有幾百個塑膠袋,甚至還有一個大油桶。
繁華熱鬧的都市,四周卻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場,幾乎圍成一個圓圈,人們就像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垃圾堆中。
“正如我們所見,垃圾圍城,垃圾海洋,垃圾大陸,一座座塑膠大山將人們徹底包圍,形成了一座座孤島,而塑膠垃圾已經成了當下最大的白色恐怖。”
正當人們看得心情沉重,心驚膽戰之時,曲別針突然話題一轉,又回到了剛開始的那個問題。
“那人們可能要問了,人類的科技已經這麼發達了,怎麼就處理不了區區一個塑膠垃圾呢?”
“問得好,事實上人們確實可以透過回收,焚燒,填埋等手段來處理塑膠垃圾,只是經濟和環境上的成本比較高,於是這一重擔就落到了窮國的頭上。”
“我們以前窮的時候,也購買過大量塑膠垃圾,透過回收,填埋等方式處理,從而獲得比較低廉的工業資源。”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挺起胸膛,驕傲地說一句,老子發達了,有錢了,再不做垃圾老了。”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不要垃圾了,垃圾就會消失嗎?”
“不,並不如此,我們不要垃圾,這些垃圾還會跑去別的地方,去那些比我們更窮的國家,比如東南亞和菲洲。”
“但是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覺得有了接盤俠,自己就不用做垃圾老了,環境就會變得好起來。”
“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現在就連東南亞都不願當垃圾老了,他們已經拒絕接收洋垃圾了,尤其是這些不能回收,無法降解,只會汙染環境的塑膠垃圾。”
“那麼,我想再次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些被拒收的塑膠垃圾,到底流向了哪裡嗎?”
“全世界的塑膠垃圾都去哪了?”
“接下來,就讓我為大家揭開謎底。”
鏡頭裡出現了一個港口的畫面,一艘艘巨輪密密麻麻地停靠在岸邊,無數的集裝箱層層疊疊堆砌在一起,場面無比壯觀。
“呵呵,這就是我們的陽山港,滿載塑膠垃圾的貨船穿梭無休,正源源不斷地朝我們的土地傾瀉著垃圾。”
鏡頭拉近,一個集裝箱出現在面前,兩個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正開啟櫃門檢查。
櫃門開啟後,裡面裝滿了困扎得整整齊齊的塑膠垃圾。
工作人員看了看,關上櫃門,繼續往下一個集裝箱走去。
一個又一個集裝箱被開啟,裡面全都是一樣的塑膠垃圾。
“大家看到這一幕,心裡肯定有很多問題,不要急,讓我們來採訪一下現場的工作人員。”
很快畫面上出現了一個被打了馬賽克的人影,看起來似乎是剛才檢查櫃子的工作人員之一。
“請問一下,這樣的廢塑膠集裝箱多嗎?”
“多的,現在塑膠垃圾生意很火,每天都有好幾艘船過來,我們都要一一檢查,只接收廢塑膠,其他垃圾不收。”工作人員樂呵呵地解釋道。
“為什麼只接收廢塑膠呢?”
“因為有再生塑膠企業會過來收貨,他們有進口許可,這可是一門好生意呢,不但有免費垃圾,一個櫃子還能收300美元的處理費,現在很熱門。”
“為什麼這些船會出300美元一個櫃子來處理廢塑膠垃圾呢?”
“因為其他國家都不接受了呀,只有我們才接收——”
採訪嘎然而止,整個畫面停留在了一個個廢塑膠集裝箱上。
“正如你們所見,我們的港口上,貨櫃裡,到處都是連東南亞都不肯接收的廢塑膠垃圾。”
“全世界的塑膠垃圾去哪了?我想,每個人此刻心中應該有了一個答桉。”
“就在5年前已經頒發了禁廢令,禁止進口任何塑膠垃圾,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企業還會獲得許可,再次進口塑膠垃圾。”
“難道僅僅是為了300美元一個櫃子的處理費嗎?這也實在太讓人難以接受了。”
“我們的水,天空,森林,土地,我們的環境和資源,應該遠遠要比這三百美元寶貴吧。”
“環保之路,道阻且長,我們也不是生來就是垃圾老的,誰也不想自家的青山綠水變成豬圈不如的鬼地方。”
“我想勸告一句,卻莫因小失大,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失去了得之不易的自然環境。”
“人窮,不可怕,只要努力,遲早會富起來。”
“但是,心窮了,就真的無藥可救了。”
譁!
所有看過這個影片的人都頭皮發麻,感受到了一種極端的憤怒情緒。
恨不能衝進螢幕,揪著裡面的工作人員破口大罵。
特麼這還是不是人,就為了幾千塊錢,把生你養你的土地給賣了?
還專門只收廢塑膠垃圾?
別的國家都不要,只有我們要?
尼瑪賤不賤啊?
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紛紛化身鍵仙,口吐芬芳,口誅筆伐,把這個影片頂到了熱搜第一。
瞬間,一石激起千重浪,引發了全網熱議。
網友看完影片,一個個都怒氣衝衝,怨聲載道。
“尼瑪這都什麼跟什麼啊,太不環保了!”
“咱就說,現在大家都不缺錢了,怎麼有些企業還改不掉撿垃圾的臭毛病啊,什麼都收。”
“這個影片拍得好,揭露了事情的真相,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原來背後還有這樣的黑幕。”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為了點錢,良心都被狗吃了。”
“呵呵,你怎麼知道是企業的問題,沒看到人家都得到進口許可了。”
“big膽,這你都敢說?噓!小聲點。”
“只能說,這裡面水很深,大家沒事還是少說兩句。”
“垃圾企業,只知道錢錢錢,鑽到錢眼裡去了。”
“尼瑪這些再生塑膠回收廠家,有一個算一個,全他媽是垃圾。”
網友們罵罵咧咧,把再生塑膠廠家都罵了個狗血淋頭。
只不過影片裡面沒有挑明是哪一家企業,大家找不著噴的目標,只好把怒火都噴向了環保機構。
很快,浪博上面環保機構的官微就淪陷了。
正在大家罵得正狠的時候,突然有其他的網路大v發聲了。
“看了這個影片,總有種莫名的熟悉感,感覺有什麼東西在故意誤導大家。”
“我請大家冷靜一下,不要被憤怒矇蔽了雙眼。環保做得好不好,重要的是結果,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的環境是變得越來越好了,不但沙漠變成了綠洲,防護林越修越多,各個城市的綠化也越來越美。”
“大家不妨看一看自己的周圍,有哪裡出現了大規模的塑膠汙染嗎?”
“影片裡面出現的垃圾畫面,不是國外的場景,就是幾年前的紀錄片,一張現在的照片都沒有,說服力實在有限。”
“正如影片所說,再生塑膠行業進口垃圾是為了回收再利用廢舊塑膠,我國這方面的技術水平很高,如果真的有利可圖,又沒有對環境造成汙染,那企業又何錯之有?”
“這明明是雙贏的事情,不要讓有心人給帶了節奏。”
媒體和網路大v紛紛轉發,很快就引發了一場大討論。
而網友們也漸漸回過味來了。
“確實,是我莽撞了,我住的城市環境好得很,我昨天在城外轉了一圈,真沒看到哪裡有大型塑膠汙染。
“我所在的小鎮,以前有幾家廢塑膠加工廠,都是家庭作坊,反正那個排汙真是一言難盡。我今天上午特意跑過去看了看,這些廠並沒有濃煙滾滾,也沒有黑水橫流,雖然廠裡是堆了不少塑膠垃圾,但也就是臭了點吧,感覺危害不大。”
這位網友還發了不少塑膠加工廠的照片,從照片上看,雖然進不去廠裡,但四周綠植蔥翠,地面乾淨,看不出對環境有什麼嚴重汙染。
這些照片衝擊力很強,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塑膠加工廠髒亂差的一貫認知。
網友們看著看著也回過味來了。
“是啊,東南亞什麼地方,工業化為零的地方,回收塑膠的技術肯定跟我們沒得比。”
“破桉了,其實是我們的垃圾回收技術比較強,所以能夠接收別人不要的垃圾。這就很合理了。”
“確實,我也覺得影片有些危言聳聽,捕風捉影了,看到垃圾船就開始大驚小怪了,其實根本沒有環境汙染。”
“進口廢舊垃圾很正常,屬於正常的業務,我們還進口廢金屬垃圾呢,怎麼不說重金屬汙染了?”
“那個什麼曲別針還有臉說自己是科普博主呢,我看是民科博主還差不多,連基本的實地考察都沒有,就在那裡看圖瞎講,簡直笑死個人。”
“人家碼頭的工作人員懂什麼,隨口說說,給你當成了尚方寶劍一樣了。”
“切,浪費我的感情,垃圾博主,取關了!”
網路上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曲別針的影片一開始很火,但如果沒有後續的環境汙染實錘的話,熱度也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是很快會消失。
******
海市,bbc辦事處。
幾名媒體人士坐在辦公室裡,一個個臉色都很難看。
“法克,這些網友怎麼突然變聰明瞭?”一個高高瘦瘦的中年男人不甘地喃喃自語。
“不應該啊,怎麼熱度這麼快就沒了呢?”一個戴著眼鏡,三十出頭的女人揪著自己的頭髮,一臉茫然。
另一個年輕小夥子兩眼發直地看著螢幕,半天才憋出一句話:“曲別針又掉了兩萬粉。”
高瘦中年男沉默半響,說道:“這確實是我們考慮不周,他們說的也有道理,沒有實錘就無法持續熱度,也就無法造成真正的打擊。”
“我就不信,接收了那麼多廢塑膠,怎麼可能沒環境汙染,一定是在什麼地方,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而已。”
他拍著桌子,狠狠發話道:“我們每個人都要出去實地考察,打入再生塑膠廠商內部,偷偷暗訪,一定要拿到環境汙染的證據,徹底把環保機構給錘死!”
“還有垃圾處理中心,也非常可疑,大城市每天生產那麼多塑膠垃圾,肯定有填埋的地方,這都是環境汙染,一定要拍下來證據。”
“除此以外,還有一些以前環境汙染比較重的鄉村和河流,我們都要去看看,用無人機好好偵查,一定要把汙染嚴重的地方都找出來。”
“明白了嗎?你,你,你,都給我起來,馬上行動!”
******
林山鎮,這裡是遠近聞名的廢塑膠加工廠聚集地。
記者小李走到一家廢塑膠加工廠門口,看著簡陋的廠房,不由暗自點頭。
“就你了,條件越差的廠越好。”
這家廠據說前身是個養豬廠,員工就老闆兩口子,可以說是典型的家庭作坊,也正是他理想中的暗訪物件。
他昨天到了這裡,找了個談生意的藉口,很快獲得了老闆的信任。
今天就是上門考察來了。
老闆很快迎了出來,帶著小李到處轉悠,‘考察’生產現場。
小李看到廠區內地上到處汙水橫流,塑膠垃圾堆得到處都是,一股惡臭撲鼻而來,頓時露出滿意的笑容。
“這個,外面是髒了點,人手有限,所以管不過來,但是裡面都很乾淨的,你放心。”
老闆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手,領著小李進了廠房。
小李進去以後,東張西望一番,竟然沒見到什麼熟悉的塑膠回收造粒裝置,頓時心中狂喜。
他不動聲色地問道:“裝置呢?”
老闆指著地上挖的一個個大水泥池子,解釋道:“主要就這了。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分離,脫水,烘乾的裝置,在隔壁的廠房。”
小李頓時瞪大了眼睛,只見池子裡裝滿了水,密密麻麻地泡著很多廢塑膠垃圾,很多垃圾都泡成碎片了,還在裡面,都沒撈出來。
“嘖嘖,這特麼是湖弄鬼吧,這個廠子一臺該有的裝置都沒買,直接把塑膠泡水填埋,簡直是令人髮指。這特麼絕壁是汙染環境。”
小李心裡想著,差點笑出了聲。
他拿出手機:“老闆,介意我拍幾張照片嗎?”
******
海市郊區,一家垃圾填埋場。
下午六點多,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一個高瘦中年男人開著車來到附近,戴著口罩,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
他左手一個手電筒,右手一個小鐵鏟,一路走來,卻發現似乎有點不對勁。
“咦,怎麼垃圾這麼少?”
想象中垃圾堆積如山的場景並未出現,只有地上堆著幾攤垃圾,感覺還沒大型小區的生活垃圾多。
整個地面非常平整,有些地方鋪著黑色的塑膠膜,這應該是專用的垃圾填埋土工布,用來把垃圾和環境隔離開,使其與地下水隔開,保持乾燥,不會造成汙染。
他看著這層黑色土工布,頓時精神一振,這下面肯定就是填埋的塑膠垃圾了。
只要把土工布給掀開,把裡面填埋的垃圾拍下來,證明裡面確實是塑膠,就行了。
至於是城市裡的生活垃圾,還是進口塑膠垃圾,誰會看得出來?
高瘦男匆匆走過去,廢了好大的勁,才撕開一個封口,露出下面的垃圾。
他臉上浮現笑容,拿起鐵鏟就是一鏟。
然後打起手電筒照了過去。
只見鐵鏟上都是一些廢紙,玻璃,金屬還有布料之類的生活垃圾,一塊塑膠垃圾都沒有。
他頓時愣住了。
趕緊揮舞鏟子又鏟了幾下,定睛一看,特麼還是沒有塑膠垃圾。
高瘦男兩腿一軟,一屁股坐在地上,滿頭霧水,無語問蒼天。
他此刻心中只有一個問題。
“塑膠垃圾到底去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