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章 前行,我在諸天蒐集金手指,方所,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974年的時候。

敕勒川牧場接近一半的土地,種植了紫花苜蓿。

當然,除了原先的種植區域,其他地方的紫花苜蓿種子,都是培育出來的二代種子,益植效果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但就算如此,理論條件下,也能增產4倍多。

當然,理論是理論,實際情況總不是那麼理想。

那一年,吳思源是真的忙得腳不著地了,開著【偵測靈光】跑的草場範圍更大了。

好在李秀芝賢惠,又支援他。

只是妻子對著丈夫的依戀,偶爾也會忍不住對他說,“連馬都想家,人都不想家,許靈均,你好狠心”這樣表露愛意的話,其他時候,李秀芝都是坐鎮大後方,將家裡弄得安然有序,成為他最堅實的護盾和堡壘。

這也讓吳思源感到濃濃暖意的同時,對李秀芝感到更加的憐惜!

紫花苜蓿刈割了前兩茬的牧草,就這兩茬的紫花苜蓿牧草產量,已經頂得上去年一年整個草場的牧草產量了。

這還只是計算了紫花苜蓿種植面積的產量,還有一半的羊草種植面積產出的牧草還沒有計算。

整個敕勒川牧場可以說是陷入歡喜的海洋之中,就算草場發生大旱,也不用擔心馬群不夠吃了。

軍隊的養馬任務也能輕鬆完成了。

就連吳思源他們上山放牧,都好像沒有了藉口。

一人別有用心想過來抓吳思源去“學習”,結果被同心協力的牧民們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打回去了。

“沒了許靈均,你給我們牧場種草,你給我們牧場放牧啊?”

“你能把馬養得像許靈均養的一樣,健健康康,膘肥體壯嗎?”

“耽誤了軍隊的養馬任務,你負責嗎?”

“你是什麼階級感情?你安的是什麼心?”

面對齊心協力的牧民,這些人只得悻悻然離去了,沒有人敢再提這個事情!

而這邊,草場豐收了,牧草量大於求。

吳思源找了幾個大隊的負責人,提出了擴大紫花苜蓿種植面積,進一步提高牧草產量,並增加其他養殖品類,擴大收入渠道的計劃。

那些高大上的東西,牧民們聽不太懂,但是吳思源說了,可以給牧民多分肉,多分蛋,多換錢,多換糧票,這就通俗易懂了。

幾個大隊的負責人一商量,就支援了吳思源這個計劃。

他們聯合打電話到了場部,提出了要建立養牛場,養雞場的想法。

不出意外,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癱瘓了大半的場部,根本不在乎他們搞什麼。

於是,以牧場的名義,敕勒川養牛場,敕勒川養雞場就建立了起來。

敕勒川牧場裡面並不是沒有人養雞,沒有人養牛。

但是大規模的養殖,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無論是牛棚的建設,還是雞場的建設,牲畜的糞便尿液處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在吳思源的要求下,牛棚還有雞場都要儘量建設得科學。

做不到後世那樣高科技,但也要充分利用當前的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當地的汙染。

敕勒川牧場附近有一個農業科技人才,吳思源知道了,就費盡心思,把他挖到了牧場裡進行“改造”!

實際上是吳思源利用自身在牧場的影響力保護他,並利用他的農業科學能力,結合吳思源提出的一些後世設計理念,讓他設計出相對先進的牛棚,雞場。

沼氣池是必備的。

牛馬都是造糞機器,這些糞便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棄,只會汙染環境。

而經過厭氧發酵之後,這些糞便反而可以變廢為寶,變成沼氣和有機肥。

有機肥可以降低紫花苜蓿的肥料支出。

所謂“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

養殖的過程之中是有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的。

一旦爆發疾病,往往就是大規模的撲殺掩埋,投入血本無歸那種。

訊息封閉的牧民不知道這種資訊。

但是多年的養殖經驗,讓他們也明白養殖的風險。

所以,初期的敕勒川養牛場,敕勒川養雞場規模並不大。

敕勒川養牛場只引進了五百頭黃牛,這個數量在後世幾萬頭,十萬頭的養牛場來說,簡直是不堪一提,但對敕勒川的意義卻是十分重大。

至於敕勒川養雞場。

養雞的成本低,所以一次性進了2000只本地土雞。

吳思源變得更忙了。

養殖的第一大風險來自於疾病。

所以要打各種疫苗。

但是現在這個時代,這種情況,想打疫苗也是一個問題。

不過吳思源有【偵測靈光】。

【偵測靈光】可以讓吳思源看出那些黃牛或者雞苗是處於不健康的狀態。

將這些挑選出來,就可以很大程度避免疾病在牛群或者雞群裡傳播。

再配合後期的管理,就可以極大地降低養殖的風險。

但是,疾病的發生是處於動態過程之中。

為了最大程度地預防,所以吳思源也必須處於動態奔波之中。

他每天週轉在草場,養雞場,養牛場之間,忙個不停。

養牛還好。

馬吃什麼,牛就可以吃什麼。

牧草這些粗飼料和豆粕這類精飼料都有。

但是養雞光吃草可不行。

吃玉米穀子成本又太高了。

吳思源跟那個農業專家討論了好久,開創性地修建了一座小型而且封閉的蝗蟲養殖場。

這是吳思源頂著很大壓力才建下來的特色養殖場。

草場上多餘的牧草,就被丟進去蝗蟲養殖場裡,讓蝗蟲吞食。

而長得肥肥壯壯的蝗蟲,則進入了土雞的肚子。

土雞也因此茁壯成長。

四個月後。

第一批土雞出籠,質量優異,被下鄉的副食品供銷社收走,換了不少緊俏的東西,還有現金,糧票。

牧民們的生活又好了一些,每人還分到了一些雞肉和幾枚雞蛋。

在這個年代,任何一種食物都是珍貴的。

有了效果,不用吳思源催,第二批的土雞養殖又很快提上議程。

這一次,養殖的規模又擴大了。

直至1975年的時候,敕勒川養雞場已經建立了多處分場,養殖規模達到了五萬只,成為敕勒川牧場除了養馬之外的另一個拳頭產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入侵[向哨]

龔心文

樣本編號222

醜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