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 出道即巔峰
搖滾菠蘿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89 出道即巔峰,環球尋寶:從盲盒倉庫開始,搖滾菠蘿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原來這根子,在這呢!
你別看這青花瓷上面,只有孤零零的藍色彩繪,看起來顏色非常單一。
可誰讓人家是所有彩繪瓷的祖宗,開闢了在瓷器上作畫的先河呢!
就憑這一點,楊榮錦說,這元青花是咱們龍國瓷器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陳睿就不得不承認,人家說的沒錯。
難怪在國外,青花瓷,尤其是元青花,會這麼受追捧呢。
動不動就拍出上億的高價,原來人家老外也不傻。
也知道,要玩古董,那就要遵循東西越老越好的道理。
這元青花是所有彩繪瓷的祖宗,那但凡玩瓷器的,誰不想蒐藏兩件?
哪怕你後世燒出來的彩繪瓷,在精美。
可擺在元青花面前,那就是孫子輩。
歷史意義,就差的遠著呢!
楊榮錦看到這會兒陳睿服氣的表情,也笑著點點頭。
“你別以為,元青花只是開創了彩繪瓷的先河,其實元青花真正厲害的地方遠不止如此。”
陳睿這會兒已經徹底被他勾起了興趣。
“哦?怎麼說?”
楊榮錦看他這麼謙遜好學,也就放的更開了。
“這元青花的燒製工藝,也是後世明清的青花瓷所無法比擬的。”
“就比如他是施釉的技術,就是明清兩代怎麼也學不來的。”
“唐宋時期,很多窯口燒製瓷器的時候,使用的都是古法施釉的技術。”
“就是在燒製的時候,使用乾粉施釉和熱熔釉法相結合,來給瓷器素胚施釉。”
“這種幹法施釉的好處,就是讓單色釉瓷器的釉下面沒有氣泡。”
“而到了元朝,開創元青花的時候,要在瓷器的素胚上作畫。”
“然後還要在這些畫上散佈上藍色的釉色,這在燒製的時候,可以說是完全創新的一種工藝。”
“因為在這之前,咱們國內的制瓷匠人們,從來沒燒製過這樣的瓷器。”
“後來咱們的瓷器師傅,還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套脫胎於乾粉施釉的全新燒製方法。”
“這樣燒製出來的元青花瓷器,就只有在有青花紋飾的地方釉下面有稀疏的氣泡。”
“其餘白釉部分,哪怕你用150倍放大鏡看,這白釉下面也沒有氣泡,呈鈣化狀。”
“而到了明朝之後,因為戰亂,這種乾粉施釉的燒製方法就絕傳了。”
“所以明朝的青花瓷,採用的就是溼法施釉的技術。”
“所以明代至今,出產的青花瓷釉下,就都有氣泡。”
“有些水平不佳的,甚至都不用放大鏡,都能看到釉面下的氣泡……”
“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清兩代的青花瓷,有些花紋比元朝時期的更為精美。”
“器型甚至比元青花瓷還大,但價格卻就是比不上元青花的主要原因。”
陳睿聽了楊榮錦的這樣一番解釋,也才明白了過來。
難怪明清兩代的青花瓷器數量不少,可也就基本在國內比較受追捧。
拿到國際上,老外都不怎麼認可。
原來根子在這呢!
這元青花,不但是開創了彩繪瓷器的開山鼻祖。
人家還特麼的出道即巔峰啊!
人家獨到的工藝,到後來就斷檔了。
“而這元青花,在海外受歡迎,還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因為這元青花,不但是咱們龍國瓷器發展的第一個巔峰。”
“同樣這元青花,也是外國瓷器發展的一個巔峰。”
聽楊榮錦這樣一說,陳睿當場就炸毛了。
“等等,楊大哥你這樣說是幾個意思?”
“這元青花明明是咱們龍國燒出來的,這怎麼還成了海外瓷器發展的巔峰啦?”
楊榮錦瞟了他一眼:“你急什麼啊?你且聽我說。”
“要說起青花瓷呢,其實最早並不是起源於我們這裡的。”
“啊?”
陳睿感覺自己好像又捱了一悶棍:“這,怎麼可能?”
楊榮錦微微一笑:“你啊,看來還真是個小白。”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你知道吧?”
陳睿點頭猶如小雞啄米。
“這其中的古巴比倫文明,就在中東一帶,人家也不傻的。”
“那邊的人也很早就有燒製瓷器的歷史了,不過因為他們沒有高嶺土,和麻倉土。”
“再加上爐窯的溫度不夠,所以他們一直沒能燒製出瓷器,燒製的大多都是陶器。”
“但要說在陶器上面作畫,人家可比咱們早得多。”
“早在唐宋時期,中東那邊的工匠們,就嘗試著在陶器上面作畫,彩繪了。”
“可同樣是因為材料和窯爐溫度的原因,他們並沒有燒製出像樣的陶器。”
“但是從最近幾十年,出土的陶器碎片上,能夠證明,他們確實早就在這方面有過嘗試。”
“後來蒙元一路打到了歐洲,順帶著也征服了中東地區。”
“當時咱們好中東地區的貿易就更加繁榮發達了。”
“大量產自咱們這邊的瓷器,透過中東,販運到了歐洲。”
“而中東的製陶匠人們,在看到咱們的瓷器之後,都驚為天人。”
“這不就是他們夢寐以求,想要燒製出來的瓷器嗎?”
“於是就有不少中東的製陶匠人,帶著他們獨有的釉料,來到了咱們的瓷都。”
陳睿聽到這,也就懂了。
“我明白了,你說的那種釉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麻離青?”
楊榮錦笑著點點頭:“沒錯,就是那大名鼎鼎的蘇料。”
這蘇麻離青就是燒製元青花的關鍵了,青花瓷上面的藍色彩繪。
就是這種釉料的傑作,明朝時期,鄭和多次下西洋,其中一個目的。
疾苦是找打這蘇麻離青的原產地,可惜並沒有找到。
不過還好,鄭和在途中和不少中東商人貿易,還是帶回了不少蘇料。
而這些是蘇麻離青則支撐明宣德時期,到那時也就用光了。
在之後,咱們燒製的青花瓷,用的也就都是國產的蘇料了。
雖然國產的蘇料釉色也算不錯,但是和原版產自中東的蘇麻離青比起來。
那品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也正是那些中東工匠的到來,帶來了全新的釉料,和他們獨有的燒製工藝。”
“才讓東西方的制瓷工藝,有了第一次的碰撞和大融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