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8章 永樂大典,鑑寶狂少,胖爺,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羅伯特家族對於陸飛的修復水平給予了高度肯定,但考慮到傳世寶刀的重要性,還是不敢把寶刀帶到神州。
陸飛攤攤手無奈的說道。
“那太遺憾了,看來只能有機會去米國的時候在幫你了。”
韋德笑了笑說道。
“沒關係,只要有你在,修復寶刀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我們等得起。”
“對了飛,《聖經》帶來了沒有,我已經等不及了。”
“呵呵!”
“聖經昨天晚上已經送到,那我的東西呢?”陸飛問道。
“當然,我絕對不會欺騙朋友。”
韋德說著一招手,黑人保鏢拎過來一個大號的密碼箱。
箱子開啟,韋德取出來一隻長六十公分,寬三十五公分古香古色的紅木盒子。
見到這盒子,陸飛情不自禁皺起了眉頭。
說好的五件珍寶換《聖經》,可韋德拿出來的只有這一隻木盒子。
這隻盒子長度倒是不小,但畢竟空間有限。
這麼小的空間能裝得下五件珍寶?
莫不是這孫子想變卦不成?
“就這一個盒子?”
“不是說好的五換一嗎?”陸飛問道。
韋德搓了搓手說道。
“沒錯我的朋友,五件珍寶全都在盒子之中。”
“這五件珍寶是我們父親親自挑選,連夜專機送過來的,絕對是好東西。”
“我父親說了,你一定會喜歡。”
“因為神州的收藏家沒有人能拒絕這五件珍寶的誘惑。”
“呵呵!”
陸飛將信將疑的拿起盒子,入手極輕,應該是書畫一類的物件兒。
要真是書畫,那可就太爽了。
不要說五件,就是一件珍品書畫自己也賺翻了。
輕輕開啟盒子,裡面是一個藍綢子包裹的物件兒,碼放整整齊齊見稜見角,透露著濃濃的墨香,應該是書冊之類的東西。
想到這,陸飛就更加興奮了。
牽住藍綢子的一角慢慢拉開,迎面一片黃絹連腦包過,讓陸飛血脈噴張,神經都緊張到了極限。
接著再一斗手,最上邊的藍綢子全部扯開。
當看清楚裡面的物件兒,陸飛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連腳上的骨傷都顧不上了霍然站起。
“《永樂大典》?”
轟——
看到這四個字,陸飛的腦子瞬間炸開,全身的血液如同黃河決堤一般四散奔湧,每一塊兒肌肉都不由自主的抽搐起來。
“手套!”
陸飛眼睛死死盯著盒子裡的《永樂大典》向身旁的陳香發號施令。
手套就在陸飛的口袋中,唾手可得卻渾然不知。
陳香看得出陸飛激動,也沒有提示他,而是取出手套快速遞到陸飛手中。
三兩下帶上手套,陸飛小心翼翼的把《永樂大典》取了出來,再看這冊大典的下方竟然還是一冊《永樂大典》,而且還是連冊。
第二冊取出,下邊還是。
一共五冊《永樂大典》,而且還是五連冊。
五冊全部取出,陸飛激動的差點飛了起來。
拿起第一冊《永樂大典》仔細檢查真偽。
高五十公分,寬三十公分,對的。
黃絹連腦包過,多層宣紙裝裱,對的。
書衣正面的左上方黏有一個長方形的書籤,框內題"永樂大典"四字,字下方還有雙行小字,說明這冊書的卷數。
書衣裝裱封標格式和字型同樣是對的。
翻開《永樂大典》的卷端可以看到,整部大典都是用朱、墨筆寫成的。
硃筆主要用來繪製邊欄界行,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
墨筆用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
圈點則是用內空外圓的蘆、竹、骨或玉製筆管蘸上硃砂印泥戳上的。
整體看起來端莊美觀,朱墨燦然。
對的對的,全他媽是對的。
我的天!
我的如來佛祖觀世音菩薩啊!
這竟然是《永樂大典》副本真跡,而且還是五冊,還是五連冊,我的天,太牛逼了!
確認這五冊《永樂大典》是副本真跡,陸飛失態了。
不,確切的說,從陸飛見到《永樂大典》的第一眼就失態了。
前所未有的失態。
而且是當著兩個老外面前失態。
簡直丟死了人,但這些陸飛旁枝末節陸飛完全顧及不上了。
這一刻陸飛的大腦一片空靈,整個思維空間只有陸飛自己一人,彷彿達到了修煉的最高境界一般。
陸飛根本沒有辦法平靜下來,因為這是《永樂大典》啊!
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永樂大典。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講三遍。
有人會說《永樂大典》是什麼東東?
那陸飛會告訴你。
《永樂大典》是神州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永樂大典》儲存了十四世紀以前無數神州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
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三百多年。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中,對收錄書籍未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方式,保持書籍原始內容。
其內容全面以及真實度,秒出乾隆爺最引以為傲的《四庫全書》幾個五環。
不但如此,《永樂大典》還誕生了幾個世界紀錄。
《永樂大典》全書共計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冊,堪稱世界之最。
手寫記錄了三點七億多字,同樣是世界之最。
動用朝野上下兩萬一千多人,耗時六年傾情打造,又是一個世界之最。
整部《永樂大典》一共分兩部分製成。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朱元璋就想修纂百科全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沒有成功便翹了辮子。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
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步定名為《文獻整合》。
可是朱棣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
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
永樂五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永樂大典》在永樂年間纂修完成後,只抄錄了一部,叫做"永樂正本"。
到嘉靖時期,擔心大典有損又重錄了一部,稱為"嘉靖副本"。
因為兩部大典都深藏在皇宮中,沒有刊印,流傳稀少,在朝代更迭、內憂外患中被偷盜、搶掠、焚燒,正本早已消失不見,有人說正本與朱棣陪葬在長陵,但這都是民間傳說,是否真實無從考證。
嘉靖皇帝重錄的副本流傳在世的也僅有四百餘冊,而且分佈在世界各地,龐大如斯的神州也僅有七十餘冊,而且九成以上都是殘本。
由此可見,陸飛面前這五連冊完好無損的《永樂大典》副本有多珍貴了。(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