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巨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化石、骨骼與亡靈生物的形態與演化可能,龍巢暴君,南非巨頭,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獵殺精靈兼帶觀察戰局的事情仍在繼續,地行讓它們只在戰場外圍捕殺一些精靈的原則,也得到了堅定的執行。

巢龍們並沒有貪功冒進的行動,讓他很是滿意,每次獵殺行動,都出動了預估戰鬥力兩倍以上的部隊,而且還有專門的接應、放風的部隊——

地行並沒有親自指揮這樣的行動。

因為,是時候該放手了。

他的精力實在有限,事事微操不僅費力,而且因為視野大小的侷限性,他的指揮,有時候並不是最優選。

他在培養一些能夠服從命令然後進行指揮的下級執行者。

不,並不是龍人。

地行也早就已經決定了,龍人這些王龍種,只是作為輔助體系,放在隊伍裡同樣如此,不會成為領隊,最多就是參謀之類的輔助職能位置。

一開始,地行也覺得教巢龍語言文字之類的事情,只是一步閒棋。

但是,現在,已經確定不是了。

傳訊。

以地行的擴充套件核心的視野距離,如果靠不到幾百米以內,他是得不到情報的。

但是,在巢龍們能夠使用語言文字之後,他得到了一個情報——

牆。

連成排的樹搭起來的牆。

儘管,地行沒法直觀地去從巢龍們還有些貧瘠的詞彙量和用詞來準確想象這些牆到底是什麼樣的狀態。

是用修整過的木頭,紮在一起,排成的純屏障式樹牆呢?還是說,像城牆那樣?上面能夠駐紮守衛部隊?

反鴉它們這群鳥龍們,給了地行答桉。

是城牆式的樹牆。

很多的情報,在他沒辦法直接看到的時候,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傳遞給他。

攻打這樣的樹牆?

找死也不是這麼找的。

這也是地行讓巢龍們在邊緣戰場遊蕩的原因——

看到亡靈生物,就離開,不要硬剛。

亡靈生物留下的骨骸,的確也能夠作為素材,但是,它們不能提供亡靈生物相關的詞條。

因為只剩下骨骼,能夠提供的標籤等級都比較低。

或許也能夠發現一些比較好的標籤,但是,地行已經發現了這個世界與前世的一些不同。

演化,演化,前世的很多生物,在演化的過程中,幾乎只有兩個點是固定的。

第一是效率,演化的器官和結構,如果是同型結構,那麼隨著時間的演變,結構上大體是趨向結構效率越高,存留的機率越高。

第二是資源消耗的絕對量,同樣的器官,在“夠用”的情況下,消耗越低越容易存留。

兩者綜合的情況下,演化就有兩個大體的方向——

要麼,是在競爭優勢中突出。

要麼,是向環境資源妥協,降低效率。

很多人印象之中的“演化”、“進化”,往往趨向於前者,而在印象再一步簡化之後,就形成了二極體式的非黑即白,非強即弱。

越靠近現代的,就一定越“進步”、越“先進”。

這種觀念放在科技上或許沒什麼問題,但對於自然歷史,這個概念就是一個毫無疑問的偏見

,忽視了環境和生物的複雜性。

能夠存活下來的,並不是最強大的,相反,自然歷史之中,因為資源消耗量的緣故,越是強大的生物,越難存活下來——

簡單說,資源不夠用,會餓死。

相反,盤踞在底層生態位上的小體型生物,往往能夠存活下來。

甚至,有了這樣的一個不算規律的規律——

哪類生物放棄了小型生態位,全體往大型化路線走,那麼,它們的腳步就要止於這段自然歷史了。

這是前世的生態環境相關。

然而,這個世界並非如此。

就像地行選擇的演化路線,除了最近在考慮的異溫節能模式,始終未曾向資源妥協。

他發現,人工演化的相關標籤和屍體完整度的相關,也能夠用在亡靈生物身上——

越是弱小的亡靈生物,其骨骸轉化為素材之後,整體上各類標籤也越是弱小。

他在想,是亡靈生物挑選“宿主”的時候,是按照強弱去挑選的呢?

還是說,這些疑似某種寄生生物的事物,這些亡靈生物的強度,就和其所寄宿的骸骨標籤強度有關?

要知道,標籤等級並不等同於骨骼強度。

一些標籤本身對應的是血肉器官。

只剩骨骼的情況下,為什麼那些寄宿在具備一大堆血肉相關標籤的骨骸亡靈生物,強度要比另一些不具備那麼多血肉標籤、但是肢體特化強度要高一些的亡靈弱呢?

通俗地用例子來說明,好比為什麼一直三米體格的章魚的骨骼對應的亡靈生物,要比一隻兩米體格的人類要強?

當然,他並沒有發現找到章魚的骸骨,章魚除了類似鳥喙的顎片之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骨頭了。

亡靈生物的強度,到底是什麼原理?

去獵捕亡靈生物,的確可以得到骨骼素材。

但是,去獵捕血肉生物,除了骨骼素材,還能得到血肉素材啊。

同樣的戰鬥力,一個產出資源多,一個產出資源低,選哪個,自然不用說。

說到這個,地行還有一些未能解答的疑惑。

先不論能夠消耗能量,去從骨骼中催生血肉,重塑形體,孵化出來這種流程是怎麼實現的。

先看核心是如何把化石轉化為骨骼素材利用的問題。

化石的成分不稀奇,就是鈣化、矽化、礦化、碳化,另一種成分取代了骨骼和血肉的成分,可以類比鍛造澆鑄、翻模鑄模的過程。

而骨骼的成分,同樣不稀奇,也就是什麼鈣質、磷質為主的無機物,鈣質又以碳酸鈣為主要形式。

膠原蛋白之類的有機成分就不說了。

地行在想,如果他按照某個骨骼的結構,用另一種材料,造出一具一樣骸骨,是否能夠作為素材使用?

地行也這麼做過了——

他無聊地嘗試用泥土、用木頭凋刻了一些骨骼,甚至凋刻了巢龍的形象。

然後,他嘗試把這些東西轉化為素材。

失敗。

他又用了角鼻馬的骨骼,嘗試把它們修整成恐龍骨骼的外形,轉化的確可以轉化,但是......

出現的標籤,還是角鼻馬的標籤。

而且,因為“骨骼破損”的原因,標籤等級下降了。

地行對於核心的能力很好奇,也並不能完全放心地去使用這份“屬於自己”的能力。

他想盡可能地瞭解這個核心的各種事情,無論是生效方式還是其他。

就算無法讓自己控制核心的所有流程,但至少能夠讓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反覆嘗試多次之後,他大概確定了一點。

或許是骨骼的“空間結構”。

無論是對骨頭下過口的吃貨,還是沒下過口但經常做菜的,或多或少都能注意到,一般的骨骼,都會留有多多少少的蜂窩狀結構,因為骨頭內部本身就是有血肉結構的,裡面有類似海綿的結構。

被統稱為“造血骨髓”,但實際上有區別的黃紅骨髓。

又拿恐龍和鳥類骨骼來說吧,除了鳥臀目這些後期開始放棄氣囊結構的之外,其他的,也能夠在骨骼上看到氣囊的痕跡。

又比如關於恐龍到底是溫血還是冷血的問題,爭論了許多年。

而所有羊膜動物,也就是合弓綱與蜥形綱的動物,都會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留下一種穩定且不溶於水的“廢物”,而這種廢物,在化石化的過程中,在骨骼化石裡留下了痕跡。

利用分子光譜研究,可以找到這些痕跡,從而確定它們生前的呼吸效率,得知新陳代謝率之類的資訊。

又又比如化石中的半規管結構,結合半規管中粘液粘度對半規管結構和大小的影響,以及其粘液粘度在不同溫度的活躍程度,透過這些資訊。

最終,得出了答桉,確定了不同的恐龍到底是什麼樣的體溫模式。

只要工具足夠多,資料量足夠大,那麼,化石能夠留下的資訊,是很多的。

如果有那麼一個機械,能夠將所有的化石痕跡資訊都獲取到?

是的,地行就在懷疑核心功能獲取“標籤等級”之類資訊的手段。

總不能說,他的核心是什麼能夠影響時間的強大事物吧,能夠將化石的時間縮退回去,復活一隻真正的恐龍吧。

而什麼人工演化,就是在加速時間,從無限個演化分支裡篩選出自己想要的演化結果?

比起這種玄之又玄的“概念”、“因果”之類的能力,又或者操縱時間。

比起這些理論上地行也無法抵抗的能力,核心是一臺能夠“掃描素材資訊和進行生物3d列印的機器”,地行更能夠接受一些。

但是,也不一定,畢竟他都來到異世界了。

異世界?把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想法甩開之後,地行將思緒重新投落在亡靈生物身上。

問題是,亡靈生物,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呢?

從之前的發現來看,它們極有可能也能夠從生物的殘骸上掃描、探知到這些資訊?

它們的形成,和這些生物的殘骸,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

如果能夠探明這一點,地行是否也有可能製造出“亡靈生物”?

他可不玩什麼原教旨主義,把亡靈和生命對立,以辯證的想法來說,應該擴充套件“生命”的定義。

而且,就算不擴張,亡靈什麼時候又和“生命”的定義有了衝突?

既然地行都能夠從死亡蠕蟲和詛咒精靈的身上弄來死亡能量相關的標籤,憑什麼不能製造出與那些亡靈生物在某些方面趨近的亡靈種族?

ps:你們覺得應該弄個“化石生物”的巢龍族群呢?還是純純的能量形態,像元素生物那樣的巢龍族群呢?

別說你們又想全都要?

哦,順帶一說,亡靈生物和元素生命儘管都是能量形態的“血肉軀體”,但不是一個類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讓禍害正道,你做遊戲獎勵他們?

窗邊的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