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430.接軌,次元入侵現實地球,吳子雄,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430、接軌

一個爭霸遊戲,硬生生的被劉邦和張良等人完成了種田流。

也就是秦末資訊傳遞速度十分緩慢,動則以半年為單位,否則中原那些個諸侯們,此時就該心驚膽顫了。

這已經是開掛式的發展,五個省市幾百萬勞動力的親自上陣,昨日還一片雜草之地,今日就已經一條大道通天,說的就是他們。

一些簡單的建設機械已經開始逐漸出現在各地,若非石油問題,劉浩甚至想著張良或許乾脆會直接跳過蒸汽時代,可哪怕如此,給整個劉邦集團帳下百姓眼中,都已經是神蹟,而且還是源源不斷的那一種。

當張良經過這些道路帶領一大批產業工人抵達珠江三角洲平原之時,也意味著更高速的發展通道即將開啟,也意味著劉邦集團將會走向大海。

更意味著整個神話世界任何人都無法抵擋劉邦走向皇帝的寶座矣。

反觀項羽,此時也算是意氣風發,當他惡狠狠的高撥出那一聲“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時,他根本沒有想到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為另一個楚人劉邦做鋪墊。

更不會明白他根本不放在眼裡的巴蜀之地,已經養成了一條真正的巨龍。

在劉浩眼中,此時的劉邦身上,已經金龍環繞,帝王之氣更是徹底激發,不過是人家引而不發而已。

相比於早早決出勝負,劉邦顯然更喜歡將所佔之地徹底消化殆盡,更想要的還是他人根本無法撼動的根基。

劉邦可不想分封諸侯,歷史上他能發現這點壞處,穿行了諸多世界的他又豈能不明?

沒看到劉邦雖然在外尋找韓信,可卻也沒有真正那麼急需?

因為他明白韓信骨子裡就是想要封王的,太早給了人家功勞,未來這傢伙多半也同樣要搞事,與其如此,還不如緩一緩更好一些。

再者,整個天下,敢於將大軍軍權放給韓信的,只此他劉邦一人罷了!

換言之,不是中原大地那些個諸侯們知曉了韓信大才,就可以利用,就能夠利用的。

這也是劉邦已經找到了這傢伙,卻依舊沒有急乎乎的招攬,而是選擇了關注,將對方一直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看著,等待何時需要了,再去挖角不遲。

此時劉浩的眼光,也停留在韓信身上,這傢伙一身才學真不是開玩笑的,想一想人家未來幾十萬大軍都能夠如使手臂,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這根本就是一個天生的元帥之才。

但可惜,無論是他的年紀還是他的資歷,又或者是韓信以往的功勞,都不可能被項羽發現,也不是一個鐵憨憨項羽可以發現的了。

劉浩已經發覺韓信有了離去之心,換做一般人員,想要從一個營盤緊密的大軍之中離開,可沒有那麼容易,但在韓信眼中,這緊密的硬碟四處都是漏洞,隨意選擇一個也能安然離去。

他是這麼認為的,也是這麼做的,可離開了之後,韓信依舊有些迷茫,一時之間甚至不知該何去何從矣。

又或許是歷史的必然性,劉浩眼中的韓信,就這麼一步三晃的朝著巴蜀進發,不急不緩,一路遊山玩水一般,又或者根本就是在一路觀察著每一個地理環境,在想著未來到來此間之時,該如何安置大軍。

他這麼一走,就是小半年時間,等他跨過漢中,進入巴蜀之後,整個劉邦集團的實力已經番了好幾個倍數,特別是兩廣,特別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其工業已經初具規模。

那些個此間生產出來的商品,已經透過航運,開始朝著南洋諸多地區販賣,若非帳下之地還需要一段時日消化,或許此時的劉邦集團已經將交趾之地拿下矣。

對韓信的到來,劉邦自然是知曉的,可以說整個過程之中,劉邦對此無所不知,就連韓信參加軍隊,被安排在哪都是劉邦親自過問的結果。

一直也同樣在觀察的劉浩,此時也不得不承認劉邦的手段越發純熟,那韓信參加軍隊這才多久?就已經被發現了‘有才華’,直接就被推薦進入了剛剛建立還沒多久的軍校之中進修,這裡頭若是沒有劉邦刻意為之,劉浩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他還知道這其中有著劉邦繼續打壓韓信的意味,和歷史不同,如今的劉邦集團之中,已經形成了較為規矩的晉身之道,顯然不可能讓韓信一上來就拜大將軍之職。

又不想讓韓信一身軍事才華浪費,也只能使用這種手段給對方提升‘底蘊’矣。

同樣的,一旦進入了軍校,也意味著韓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離開,劉邦建立的軍校,可不是秦末漢初哪一點書籍,而是綜合了諸多世界之後的產物,他也相信韓信一旦沉入心思去就讀,就是趕著對方離去都不可能做到了。

這種效仿光頭強的校長策略,不得不說劉邦學的很贊,幾乎和照抄沒有什麼區別。

但不得不說,有時候策略簡單卻十分有效,在劉邦有意識的在軍校多次露面之後,在劉邦故意留出一些時間給這些學子們上課之餘,就是韓信也不得不承認自己這個校長也是一身才華的,很多軍事方面的問題,就連他也沒有考慮到。

他哪裡知道,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劉邦在針對他的弱項故意為之,就為了在他韓信的心中留下他劉邦也很行的印象,就為了讓韓信明白他劉邦集團並不是非他韓信不可的程度。

也就是韓信這個‘兵仙’,換一個人還真不可能讓劉邦如此上心。

當百家之道兵家之法在軍校之中開始傳授之時,當劉邦看到韓信那一臉震撼模樣,就是劉浩也能看出劉邦那一抹隱藏的得意之心,但不得不說,這一策,劉邦做得天衣無縫也。

百家傳承,一直被劉邦和張良壓制至今,從軍校開始突破,甚至給劉浩一種早在進入神話世界之前,劉邦就和張良已經做過商議,已經制定好了如何傳播的方法,已經決定在韓信身上作為突破口,乃至於樹立典型的計劃。

可不得不說,若真如此,劉邦和張良二人的算計確實得到了最大的支撐點。

韓信是何人?哪怕在炎黃曆史之中,也絕對是最排前的幾個兵法大家之一。

這樣一個兵法大家,兵法修行之法,幾乎就是給韓信量身定做沒有什麼區別。

可謂一日蒙童,兩日秀才,三日踏入舉人也不為過。

甚至於韓信若是願意,兩三個月之內,就能夠邁入翰林乃至大學士文位。

好在韓信也十分懂事,在劉邦多次強調了根基的重要性之後,哪裡還不明白急著突破對自身未來有損?

再者,系統的兵家修行法門之中,也有著需要凝聚獨屬於自己的兵書,換做其他學子,或許還不夠自信,或許還會想著既然不是必須,放過又如何?

但在韓信眼中,既然這麼說了,就代表前人已經達成,以他內心的高傲也不允許自己做不到這點。

不得不說這個陽謀十分靠譜,此前還有些驕傲的韓信決定了之後立馬又沉積了下來,至少短時間內也不會給劉邦找事。

但作為典型,韓信的傳說依舊在整個巴蜀,在整個劉邦集團統御之地傳播開來,讓所有的百姓都知道了百家之道。

當他們躍躍欲試想要上書劉邦之時,猛然間,百家修行之法將會在所有的學堂公開傳授的訊息散播開來,直接將所有百姓心中炸開來了花,一個個更是摩拳擦掌等待起來。

百家修行之法,易學難精,更需要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學會了就是學會了,懂得了就是懂得了,很多時候,不是光靠努力背誦就能夠踏入高階,這是它最大的短板,也是劉邦和張良選擇全民公開的真正緣故。

因為他們明白,這種積累需要的恰恰就是時間,只要將真正的種子撒播下去,將來就一定能夠收割到最美味的糧食。

此外,劉邦和張良二人何嘗不是想著以此來吸引中原大地更多的學子加入其中?

要知道這個時間點,可不是未來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時期,也是百家依舊有著諸多傳承學問的時期,不好好利用起來就太過可惜了。

他們的算計也十分有效,百家分佈大秦所有地域,雖他們都各有地盤,然則諸侯並起,他們也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或是投靠一方,又或者派遣諸多人員考察各大諸侯。

就為了將來能夠起勢,也不得不為之,同樣的,在巴蜀之地,也有著諸多百家人員暗自到來細細觀察之。

在以往,劉邦所作所為,他們能夠看到前景,但卻不代表他們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的未來。

可現在,百家修行之法開始傳播,他們一旦知曉了之後,又哪裡能夠忍受得了這份誘惑?

幾乎是肉眼可見的,中原大地之中遷徙而來的百家人員開始增多,而這份確定傳回中原大地之後,有一次大遷徙開始到來,而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華也,每一個到來者,無不是攜帶者幾十輛打車的竹簡,每一個到來者,無不是恭恭敬敬的朝著劉邦遞上拜帖。

對此,劉浩也不過莞爾一笑,但他也明白劉邦最後一塊短板在今日之後也算補齊了,這一塊短板,便是封建時代的輿論話語權。

這個時期的百姓本就沒有一絲文化,他們所有的資訊也都是來源於這些人員口述,等於這些人說什麼他們就必須相信什麼。

打一個比方來說,這群人天天在百姓耳邊傳播嬴政的暴秦,久而久之百姓也只能相信,哪怕這份‘暴’幾乎和他們沒有任何關係。

倒不是說劉邦不能扭轉百姓所知,他需要的也不是這一面,而是將來拿下中原大地之後對外的擴充套件,是為了將來統御神話世界全球所需,他不可能將自己的話語傳播到每一個角落,也必須依靠這群人方可。

當利益和他們直接掛鉤,也由不得他們不做出選擇。

因為百家百家,可不僅僅是他們一個而已,他們不去選擇,其他人呢?

一旦其他人動了而他不動,就意味著將來他們只能被時代淘汰,這也絕對不是他們所能夠容忍的。

這同樣是一分猜疑鏈,誰讓他們競爭的物件就是他們內部自身,劉邦要的也就是置身事外,去做那一個真正的裁判而已。

他對每一們學說都有言不會偏向任何一方,對每一門學說都說回物盡其用,比如農家的,他會在農家人員將來真正掌控了農家修行法門之後,將所有培育新良種的任務交給他們。

這份承諾,不多不少,但聽在農家人員耳中,卻盡顯真誠,也不得不接受。

實際上,劉邦還真沒有多少偏向,或許在這個期間裡,他會對墨家之中的工家有所照顧,但也僅此而已,不過是為了現在的需求罷了,也並非要引入墨家的治國之策。

只要劉邦在治國方面選取的學說沒有任何偏向,百家各方就不會擔憂,也會越發的對劉邦承諾的未來基本盤而努力。

只不過將來他們就會發現,當他們想要將他們學說的思想凌駕於其他學說之時,已經晚了,到了那時也不會有如此之多的精力來搞風搞雨,因為他們已經劉邦的帳下有了許許多多的財產。

比如到時候的縱橫家,得到了外事部,就必須時時刻刻的提防其他學說插足他們的勢力範圍。

需知,並非一個人員只能學習一家的,當你最專業的一面都被人超越之時,那才是真真正正的丟了大臉面。

這也是劉邦多番思慮之後選擇的平衡之法,因為他身處的是修真時代,而非真正的歷史時期,也無需擔憂自己將來的後代問題。

當他坐穩皇帝寶座百年之久,這份制度也將徹底的深入人心,到了那時,就是他離去了,大漢帝國也必將長久的將這份制度傳承下去,也無懼其他也。

再者,他哪怕離去了,只要活著,哪一日歸來,就算出現了些許問題又如何?還不是立馬就可以調整過來?

不得不說,這也是劉邦最好的選擇,也是和諸天萬界接軌的最好方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骨海之青城秘史

青城三少

重生後我繫結了學習系統

清棠酒

美人媚又強,清冷佛子下神壇

淺紫的澀

萬人迷穿為炮灰後他們火葬場了(快穿)

妖儈

都清穿了,不妨大膽點選康熙啊!

深夜星辰

全球高武,我從嬰兒開始進化

青狸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