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麒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皇兄何故造反?,月麒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景陽宮暖閣當中,成敬見朱祁鈺如此說,便不再多說什麼,行了個禮便要退下。
不過,他沒走兩步,卻又聽朱祁鈺道。
“對了,把工部的陳循,還有內閣的高谷,都一併叫過來!”
成敬的腳步頓了頓,臉上有些迷惑,他越發的看不懂天子這番舉動的用意了。
既然要換總兵官,那麼召兵部尚書于謙和五軍都督府的石璟,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搭上一個內閣的俞士悅,是因為他如今在內閣當中,負責票擬兵部相關的政務,若要擬詔,還需內閣來做。
但是這和高谷這個內閣次輔,還有陳循這個工部尚書,又能扯得上什麼關係?
不過他也沒有再問,天子既然心中已有考量,他只管照做便是。
再度行了個禮,成敬出了宮門,急匆匆的去召幾位老大人進宮去了。
待得成敬離開,朱祁鈺才收了心思,將目光重新放回到舒良的身上,開口問道。
“你既然查出來,他們打算拿朱徽焲做文章,那麼想必,他們定是查出了當年那件事情的內情,他們手裡到底握著什麼東西,你可查出來了?”
岷王府的這件事情,當時在朝中也算是轟動一時。
王世子越過自家父親,向朝廷舉報自己的嫡親弟弟,說他誹謗已故的仁宗皇帝。
這件事情本身就是兄弟鬩牆,夠丟人的了。
但是更丟人的是,這件事情竟然還是一場誣陷,親哥哥誣陷親弟弟,還是用這種罪名。
這件事情剛一被稟上來,岷王府就成了整個朝廷的笑話。
也就是時隔這麼多年了,再加上如今,和岷王同輩的親王們都已經個個離世,沒人敢在他老人家面前再提此事。
不然的話,以岷王爺這個好面子的性子,說不準連京師都不會再進。
舒良點了點頭,道。
“查到了,說起來,此事還要多感謝豐國公他老人家,幫著奴婢把人送進了成安侯府當中。”
原來,打從舒良順著從東廠揪出來的那些人,查到了和楊善密謀的幾個勳戚府邸之後。
他就開始安排人手滲透進這些府邸打探訊息。
但是,不管是英國公府,還是陽武侯府,寧陽侯府這樣的府邸,都是傳承數十年的。
這樣的府邸當中,能夠接觸到內院的,都是自幼長在府中的家生子奴婢。
而且,東廠的那些人被舒良揪出來之後,這幾家府邸,明顯的小心謹慎了許多。
舒良安排進去的人,短時間內,只能在外院做些雜務,打聽不到什麼緊要訊息。
但是後來,成安侯郭晟也摻和了進去。
成安侯府雖然也是底蘊不淺的府邸,但是他畢竟屬於降將一脈的勳戚,素日裡交往的,也都是這一脈的勳戚。
因此,舒良便找上了豐國公李賢。
雖然說郭晟最近一段時間,跟英國公府走的很近,但是他的都督之職,畢竟是李賢幫他爭取來的,兩府的關係也很不錯。
近一段時間,李賢新晉國公,祝賀的人不少,他老人家大多時候,都會循著禮節回禮。
這種勳爵人家,互贈僕婢下人,甚至是侍妾都是常事。
郭晟雖然和英國公府走的挺近,但是,很顯然還沒有到能夠被張軏等人完全信任的程度。
至少,舒良在東廠當中,揪出了他們的探子這件事情,郭晟很明顯就不清楚。
因此,也就不曾提防此事。
舒良就理所應當的,透過豐國公府,將東廠的人送進了成安侯府。
沒曾想人剛送進去沒多久,就剛好碰上,駙馬都尉焦敬,廣通王,陽宗王三人去了成安侯府拜訪,立刻就派上了用場。
朱祁鈺也沒想到,這中間還有這層關節。
如此看來,當初將李賢徹底拉攏到他這邊,果然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這顆釘子楔在勳戚當中,至少降將一脈的勳戚,有什麼風吹草動,他都能及時的知曉。
舒良道:“成安侯等人談話的時候,奴婢安排進去的人,一直在旁侍奉著,因此,他們的話也都聽了個全。”
接著,舒良便將當時探聽到的,當年的內情如實說了出來。
根據他們的談話來看,當年王世子朱徽焲之所以會向朝廷舉報他的弟弟朱徽煣毀謗仁廟,實際上是握了實證的。
彼時,恰逢岷王府被沐府彈劾,仁宗皇帝將岷王府封地改換到武岡,且遲遲不許重建王府。
老岷王對此事十分不滿,朱徽煣為了討老岷王歡心,也就常常順著老岷王的話,口頭髮洩一番。
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大多時候,朱徽煣還是有分寸的,不會在外人面前胡說八道。
但是許是壓抑的時間久了,仁宗皇帝登基不久便龍馭賓天,朱徽煣便像是心頭出了一口惡氣一般,有些忘形。
在一次宴飲當中,他酒醉之下口出狂言,言及仁廟懦弱無能,偏私迴護沐府,處事不公,甚至還當場揮毫潑墨,賦詩一首,言辭甚不恭敬。
這件事情,便被當時的王世子朱徽焲給抓住了把柄。
當時,朱徽焲身為岷王府世子,年近三十卻遲遲膝下無子,反倒是朱徽煣,先生出了岷王府的長孫。
不僅如此,朱徽煣還十分擅長討老岷王的歡心,因此,讓朱徽焲感到十分不安。
抓到了這麼大的把柄,自然是要把他往死裡整,直接一道奏本,就送到了宣宗皇帝面前。
結果自然是宣宗皇帝震怒,派人徹查。
但是就在朝廷的官員到達武岡之後,那日參與宴飲的人,卻通通都矢口否認這件事情。
更重要的是,那件最關鍵的證據,也就是朱徽煣酒醉之下,寫下的誹謗仁廟的詩詞,莫名其妙的不翼而飛了。
人證物證都沒有,朝廷最終的結論,自然是朱徽焲在誣陷朱徽煣,因此廢去了他的王世子之位,囚於鳳陽高牆,沒過兩年就死了。
聽了舒良的敘述,朱祁鈺沉吟片刻,嘆了口氣道。
“不曾想,這事情竟如此曲折離奇,如此說來,那廣通王是找到了當初的那份詩詞?”
人可以被收買,但是這寫出來的東西,卻是實打實賴不掉的證物。
這整件事情的關鍵,其實就在朱徽煣寫下的那份誹謗仁廟的詩詞上,也只有這件東西,才能將已經蓋棺定論這麼多年的案子,給翻過來。
不過,事情都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按理來說,這麼關鍵的證物,早就應該已經被毀了。
卻不知道,他們從哪個地方竟能把這件東西又翻了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