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出發南蠻,大明求生記,拉拉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季琮已年老,由小兒季佑接任百戶之職,帶兵二年多了,這一次接到了來自朝廷兵部的調令,護衛平安伯前往廣西,一起接到調令文書的還有內官趙牧,也一起隨行,章子俊對這位宦官沒有什麼好感,這些年來在榆林駐邊雖然沒有鬧出什麼么娥子出來,卻也不是省油的燈。自從御史汪奎帶著內官趙牧、侍郎周石進駐榆林以來,御史汪奎隔年就回京覆命後,留下了趙牧跟周石,又過了幾年周石託人調回了京城,獨留內官趙牧還在榆林,因為趙牧在京城沒有人,就一直留了下來,經過這些年來西北的黃土已經把起先的驕橫、專權恣肆等消磨的沒脾氣,整日想著朝廷什麼時候記起來,把自己招回入京,可是朝廷好像已經遺忘了一樣,漸漸地心智也變化了不少,由原來的頤指氣使變成了積極參與,逢人低眉順眼起來,因為在榆林這樣的地方,哪怕你是皇子又能如何,每人都忙著做自己的事,沒空搭理一個什麼都不是的太監。

某一日趙牧悟了,也死心了,要想在這裡活的好,就要抱住平安伯的大腿才行,就託縣令崔鈺給自己說好話,趙牧明面上是榆林的駐守太監,還帶著幾千營兵,原本是一萬的京兵,經過這些年來在榆林駐守,各參將也動用了在京的關係,找門路回了京城,留下的全是一些沒有路子的病弱殘兵。

章子俊只是提出一個要求,明面上的榆林駐守太監還是趙牧,也是這支團營的監軍官,可實際上這幾千號殘兵劃歸榆林參將褚茂林練兵,趙牧不得參與其中,只負責這些兵的後勤保障,說是後勤其實就是隻負責伙食的採購及供給。這不就是一個火頭軍麼?職權還是一個餐食班班長。原本以為趙牧會大發一頓牢騷,最後不了了之,不想小看了他,也不知道是真的悟了還是傻了,爽快地允了。

這種些年來還真的是盡心盡力地在營地,為這些營兵管理著每日三餐,結果時日越久,興趣越長,慢慢地這些營兵也喜歡上了趙牧。

自從趙牧交出兵權,褚茂林隨即就把一些老弱挑選出來,勸退了一批發其一筆“退伍銀”,餘下手腳還算利索的組成了後勤隊,一些看上去年輕力壯的組成了正式營兵,共七百餘人,分成了三個火器隊及一個炮兵隊,整日操練。讓趙牧感悟和反思深刻的是自從新的兵營組建後,全新的操練模式及營兵的福利上大大地提高了,起先看的目瞪口呆,後然慢慢地理解後才大呼道:“先帝曾拉過咱家的手輕輕拍之,這才是大明的兵將,韃靼又有何俱哉。”說完後更是用心用力地在每日的伙食上下功夫。

過後逢人就說:“想當初先帝曾拉過咱家的手輕輕拍之,爾等這些猴崽子們就知足吧,現在的伙食比以前的不知好上百倍千倍,白麵饅頭管夠,每日早上還有一個雞蛋、牛奶,晚餐還有各種果食,這是當老爺才有的待遇。最不好好地操練出個人樣來,看咱家收拾你們。”

營兵們也起鬨道:“監軍大人啊,打飯食時,你老人家的手千萬不要抖,抖一抖就少了幾塊紅燒肉,吾心好痛啊。”

趙牧在軍營中的地位有點不倫不類,名面上是監軍,實際做的是火頭軍,可別說營兵們還真有點怕他,怕得罪了他弄不到好吃的,餓著肚子操練可不好過。

這一次朝廷派一名內官隨行章子俊心裡雖然反對,卻沒有表露出來,這也是朝廷對自己不放心按排的耳目。

趙牧是東廠的人,目前東廠收縮,凡事不冒頭,加上這些年來趙牧也沒有什麼危害,所以章子俊也就容忍了下來。

正要啟程時,收到了朝廷驛報,兵部尚書餘子俊病重,臥床不起,皇上擢左都御史馬文升為兵部尚書,並命其兼督京城十二團營,邊關營兵不改動,此時西北韃靼諸部落不時擾邊,而當前宣府之兵政廢弛,戰鬥力虛弱。

馬文升是景泰二年登進士第,先是授御史,去往山西、湖廣,後遷福建按察使,升左副都御史,入為兵部右侍郎。歷遼東巡撫、右都御史、漕運總督。

從中可以看到馬文升的能力很強,當初憲宗在位初期,韃靼領主孛羅忽、滿都魯、癿加思蘭連年入侵,使西北邊境面臨空前壓力。在成化八年(1472年),馬文升請求駐軍韋州,在各堡寨伏兵,順利在黑水口擊破韃靼,生擒其平章迭烈孫,又在湯羊嶺取勝,斬首二百級。馬文升連戰皆捷,頗有戰績,但因在奏捷時據實而報,且朝中無人協助,故而僅獲薄賞。

次年,三邊總制王越取得紅鹽池大捷,馬文升也派其子馬琇報功。廷臣勘查,認為馬文升所奏不實,憲宗於是給予他“表奏不實,停俸三月”的處分。時間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年)春,馬文升代王越為總制,協調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到十一月,即被召回朝中,任兵部右侍郎。

馬文升的經歷及遭遇跟章子俊有點像,到了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派出整飭薊門至遼東邊備,與遼東巡撫陳鉞不和。馬文升上疏言遼東事,多涉及陳鉞,兩人遂結怨。而陳鉞的後臺是權勢頗大的太監汪直。到了成化十四年(1478年),發生陳鉞錯殺女真貢使、激變遼東之事。汪直打算親往平定,以立功顯名。太監懷恩建議派朝中大臣前往安撫,馬文升立即支援,並受委任。汪直提出派人同往,馬文升也沒有同意。這一來,又得罪了汪直。汪直後來與刑部尚書林聰等勘邊事,說遼東激變,是馬文升禁止邊方農器貿易所致。馬文升申辯無用,被下詔獄,謫戍重慶衛。馬文升在戍所滯留四年中,曾派兒子馬琇前往榆林衛聯絡平安伯,因為馬文升曾是三邊總制,協調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而章子俊當時剛任延綏巡撫,可以說馬文升就是章子俊的上司。平安鎮初建,曾上報總制大人榆林衛的狀況及改進辦法,馬琇來到平安鎮正是爾林兔保衛戰剛剛結束,過後馬琇回到重慶衛,把榆林衛的火器說給了老爹馬文升,以少勝多用火器打敗了騎兵,讓馬文升內心激動無比,可是目前朝廷當紅宦官如日沖天,這事就一直埋在了馬文升胸中,直到汪直失寵後,馬文升才復官。

再次被起用,以左副都御史巡撫遼東。這是馬文升第三次赴遼東。要求朝廷給予火槍營,結果此火槍非彼火槍也,直到成化二十一年,馬文升回京,進官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漕運。淮、徐、和一帶饑荒,馬文升移調江南的十萬石糧及五萬兩鹽價銀予以賑濟。同年冬,入朝任兵部尚書。但方士出身的通政司左通政李孜省要推薦他人掌兵部,在憲宗面前做了手腳,於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將馬文升調任南京兵部尚書。

馬文升不應,跟章子俊去往南京任戶部尚書一樣,接旨不動身,正當朝中有人開始針對馬文升參本時,憲宗病亡太子即位,這一切發生的誰也想不到。

如今馬文升入朝任兵部尚書,又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當然是要整頓一番,出於對李孜省之流的厭惡,他提出:“巡城御史及兵馬司、錦衣衛逐一搜訪,但有扶鸞禱聖、驅雷喚雨、捉鬼耳報一切邪術人等,及無名之人,俱限一月內盡逐出京。旋即又奉命提督十二團營嚴核諸將,黜貪懦者三十餘人,又請於團營內選馬步銳卒二千人,遇警徵調,且遵洪武、永樂年間之制,五日一操,以二日走陣下營,三日演武,朱佑樘允行。

正當馬文升在京城“搞風搞雨”弄的焦頭爛額時,弘治二年(1489)三月二十一日,章子俊帶著內眷公上纓、玉兒、目前是都察院都事的妹夫馬恕,家將章越、章勇、季佑帶三百營兵充當護衛及監軍趙牧南下,前往商洛,從宜昌座船到衡陽,再南下到達桂林。

這麼多的人,每到一地就要聯絡各地朝廷驛站,所以章越、章勇各帶一旗前出,作為前隊探查道路及聯絡客棧打前頭。三百護衛營兵的錙重有百輛馬車,主要裝載營兵的睡具、頭盔、護甲、彈藥等,還有乾糧吃食及糧草,臨時帳篷,雖然一路上有地方補給,可是大部份都是荒嶺中行軍,幾日得不上補給,免不得風餐露宿。

這一次三百營兵的裝備可謂是武裝到牙齒,除了人手一人一火槍外還有五門六磅小炮,每人腰間掛著一把繡春刀和一把匕首,這把匕首可以裝在火槍上的,都是精鋼模具壓制而成,開鋒後非常輕便鋒利,護甲就像是一件背心,前心大後背小,內襯雙層厚布,頭盔很像當年的美式m1頭盔,全是一次成形衝壓而成,這要歸功於有了壓板機及蒸汽機的加持,才能大批次製造不用榔頭手工敲打。這些裝具是在戰時穿戴。

在服裝上也擯棄了明朝笨重的鴛鴦戰袍,採用了那個時代的50式軍服,配上了一條牛皮腰帶,可掛匕首、彈藥包、急救包,行軍時每人雙肩包,內有一日的乾糧罐頭,預備彈藥,個人物品等。

所以當這樣一支隊伍行軍在明朝時,過往的人看著很是詫異,最看旗號全隊只有一杆紅色的大明日月旗,沒有行牌,也沒有開鑼巡道,讓人猜不透這是那一路兵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弱柳扶風起

悠然南菊

橫推武道:開局獲得龍象般若功

林城小郎君

劍道狂飆

山泉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