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大明求生記,拉拉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一場在成化末年的整個西北大 饑荒是連續幾年的乾旱引起的,整個山西,陝西最為嚴重,說來也奇怪,伴隨著的是一系列的地震,全部發生在京城附近。

隨著饑荒的蔓延,逃荒的人越來越多,可不知從陝西逃荒到山西同樣是饑荒,餓死之人滿路皆是,有人氣還未絕,已被人割食。巡撫山西左僉都御史葉淇上奏說:餓死者不可數計,父棄其子,夫賣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

對於朝廷來說,碰到這樣的災年只能免其稅糧,由南京、江西等地轉漕運糧六十萬石由水路運至河南,分發三災區。可是古代的通訊及交通狀況非常遲緩,還有就是辦事的效率,從葉淇上奏開始,到轉漕運糧時,已過去了整整一年後。

章子俊可是知道古代這種賑災的尿性,在整個延綏地區大批逃饑荒的人,都在向著一個方向彙集,榆林太平鎮,連太原地區的災民越過黃河全往綏德避災,好在無定河、渝溪河沒有斷流,不過水位比之往年少了許多,從地域上看,從榆林到綏德一線,就像是整個黃土地中間的一條縫隙,而平安鎮就像是在這條縫隙中間的一粒沙石,成為了躲避乾旱之地,章子俊提前二年就大力推廣種植土豆、紅薯、小米、黃豆、高粱這些作物後,糧食非常充裕,可是當大批大批的饑民前來時,就開始擔心起來了。這幾年積攢起來最多的糧食也經不住突如其然幾萬人的消耗。

榆林縣衙崔鈺建議把這些饑民全部開墾荒地,以工代賑,把整條渝溪河兩邊的荒地全部利用起來種植作物。短時間大批饑民湧入後,不管是什麼物價就會飛漲起來,不光是糧食、還有住房、衣著等,所以這些災民只能住地窩子了,要麼就在黃土坎上挖一個淺淺的窯洞,洞口用高粱杆子擋一下風,好歹也能住人。

如果這幾萬人不是一起湧入的話,對平安鎮的壓力不會這樣大,首先就是治安問題,這些饑民餓怕了就會生出許多的偷盜搶事出來,所以褚茂林的軍隊以小旗為單位,分散在了沿河駐所,成了治安兵了,負責維護日常秩序。

彭韶的官品為遊擊,屬於從三品的武職,有自己獨立的遊擊衙門,跟神木的賈鏈一樣是遊擊將軍,遊擊部隊也常常稱為“遊兵”“遊騎”“遊軍”。屬於總兵、參將之下,勉強夠得上高階將領。

可是在章子俊的一番騷操作下,彭韶的遊擊將軍只有衙門,沒有兵員,原因是如想把以往一樣成立一支“遊騎”的話,裝備不起,光全身的衣甲、馬匹、兵器這些裝備就很繁瑣,跟目前的火器裝備不相融,加上戰馬奇缺,所以章子俊的意思讓彭韶在榆林可以設定遊騎將軍衙門,執法隊歸彭韶所有,也就是憲兵,還可以招收維持隊,這個維持隊從後勤隊中招收,不屬於正式編制,屬於輔兵,維持隊的任務就是在轄區內維護秩序,捉拿雞鳴狗盜者及韃靼細作。

可是這一次不同,章子俊讓彭韶正式成立一支斥候部隊,人數一個小旗隊,也就是十人,全新火器裝備,斥候就是偵察兵,不要求有攻擊性有多強,注重獨立性及機動靈活。擔任第一任斥候隊的隊長正是季琮,季琮這人頭腦靈活,還能識字,雖長的賊眉鼠眼,在邊關幾十年下來,作戰經驗豐富,這種人放在後方內部,就會到處陰人,如果把他放到敵佔區去,成了一隻跳蚤,雖不會讓敵人致命,卻會讓敵人難受無比。這種人用好了就能成為自己的一臂,用不好就是到處去害人的害人精。

在裝備上,章子俊特別為其配了雙槍,一長一短二支燧火槍,一人雙馬,每三人為一組,又配給了一門小炮,這種小炮能打一里地遠,屬於四鎊炮,小型輕巧,炮口下有支架,很像迫擊炮,長度為五十公分,黃銅澆築跟內徑半公分厚度的精鐵管結合,炮彈為四鎊實心鉛鐵球,雖然威力有限,可要是一炮打在人身上或是擦碰到馬腳上,也能非死即殘。

在這樣的一個災荒之年,季琮帶領的這支十人小隊出發了,沒有後勤,維一的後勤就是一人雙馬,騎乘一匹,另一匹用作後勤給養,除了兵器外就是彈藥、乾糧、羊皮水袋。任務很簡單,摸清烏梁素海周邊韃靼人的情況,烏梁素海就是神湖,距離神木不遠,目前已經被韃靼幾個部落佔領,成為了牧場,這裡水草豐滿,面積大湖水淺,水生動植物滋生,鳥類佴料豐富,又成為多種水鳥息緊殖的場所。每年春天后常有天鵝、大雁、野鴨、鷺等從遠處越冬地飛回產卵育雛,這個湖中魚類資源豐富,盛產鯉、鯽、草、鰱等數十種魚,其中黃河鯉,金翅紅鱗,肉脂豐,清香味美,尤為著名。可惜這些古人不太明白,自從被韃靼佔領後,只是放牧吃草擠奶。

在這裡就要說明一下,此時的黃河河道走向,在明朝成化年時的黃河河道,可不是五百年後的模樣,所謂的烏梁素海就是此時黃河河道的一部分,先來說一說這裡的地理環境,這個湖屬於黃河故道殘留的河跡湖,在第三季中新世喜馬拉雅運動最劇烈的時期,大青山、狼山山麓產生大斷裂。最早的黃河就沿著狼山南麓斷裂帶滾滾東流。其時,黃河以狼山下的烏加河為主流,在流到西山咀附近,因受隆起的大青山餘脈之阻,就在現在的烏梁素海區急轉南流,形成一個大拐彎。以後由於風沙東侵以及狼山南側洪積沖積扇的不斷發展,直到1850年,烏加河被泥沙淤斷,從此黃河主流被迫改由目前的河床東流,結果就在烏梁素海區留下這個湖泊。可見烏梁素海的形成,至今不過130多年。

可是在明朝成化年時,這裡黃河主流還沒有被淤斷,成了湖床面積巨大的水澤之地,所以成為了烏梁素海。章子俊就要在這裡建造一個巨大的糧食生產區,這裡的環境太好了,光照充足,水源充沛,是上好的農田,如果把“高產糧”在這裡大批種植的話,加上魚牧牛羊豬一起養殖,弄好了就能供應整個明朝百姓的口糧。

可是這裡人煙稀少,沒有基礎設施,說穿了就是一片水草豐盈的蠻荒之地,那些侵入此地的蒙古韃靼人,只是當成了一個牧場水源,就是不開墾播種,章子俊也只是破口大罵幾聲,瑪德,真是捧著金飯碗要飯啊。

在這裡可以說,不管種植什麼農作物,都可以獲得豐收,距離水源遠的可以種紅薯、土豆、玉米、高粱、小米、黃豆等,離水草近處,可以種水稻、大麥、小麥、油菜等品種,可謂是草原上的江南。可就是這樣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距此地三百里外的黃河對面,卻鬧起了饑荒。

章子俊沒有把在烏梁素海周邊的韃靼幾個部落驅趕,而是選了一個堡點,地點就在五百年後的爾林兔鎮,爾林兔源自蒙古語,意為“水草肥美的地方”,依轄地特點取其意而得名。難得的是,還在榆林的管轄範圍內,屬神木區域,此時只是一片草場,一個蒙古小部落居住地,這個小部落一共只有十三戶人家,當季琮帶領的這支十人小隊駐紮後,雙方還對峙了幾天,目前相隔三里,季琮利用灌木樹枝結寨成堡,又挖了一圈地溝,用來阻擋這些韃靼人的進攻,把挖出來的泥沙,築成一圈齊胸矮牆,派出一騎飛快回到榆林通報給參將褚茂林,讓其派人來守衛,雖然距離榆林不是很遠,可也要走一天時間,當褚茂林給章子俊彙報後,就調動了一個編隊三百人,後勤輔兵三百人,用驢馬大車裝上各種築城工具及糧食軍火等物資,三天後到達了爾林兔鎮。

在此地的韃靼這個小部落,開始只是看到十人的明軍到來,很是緊張了一陣,隨後看到這支小隊沒有攻擊他們,才稍安心,不過這幾天也是提心吊膽的,派出了幾個後生監視,又派出一騎往紅海子通風報信,在紅海子這個地方有韃靼一個大部落數千人口,這些蒙古部落全民皆兵,凡是十六歲至六十歲戰時為兵,平時放牧,當有外敵來時,就會自動組織起一支騎兵隊伍迎敵。

對於烏梁素海章子俊足足準備了三年,自從在平安建城後,早就把這一片納入了擴張範圍,可以說這就是一片寶地,作為延綏巡撫,先把前出的一支人馬立足爾林兔鎮後,隨即就調動了延安衛,綏德衛各三千人馬彙集到爾林兔。

在這裡將要進行一場築城保衛戰,這個地方如果放棄的話,將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光守著榆林、神木一線再過幾十年後,就會被淪為蒙古人入侵之地,根本就守不住,明軍只能退到黃河對岸的偏頭關一線。

這樣的舉動如果沒有朝廷的支援及動員京城的兵馬有點不可為,章子俊調動延安、綏德二個衛所的精兵前出,屬於私自調動,不過雖然朝廷兵部不知道,還是在章子俊巡撫的轄地範圍內,對章子俊來說有把握能守住爾林兔鎮,讓蒙古“小王子”在這裡栽一個大跟頭,別的地方管不著,在河套內從此要侵入此地先掂量掂量再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女俠饒命,我真是正人君子

道聽途說的他

人族鎮守使

白駒易逝

守古墓斬神明

生生不息

血者求生

絕對不吃魚

元神聖魂

平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