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大明求生記,拉拉袖,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低的莫過於朱元璋統治時期了,朱元璋不得不說是個摳門的君主,給自己的官員俸祿非常的低,明朝會有那麼多的貪汙腐敗和朱元璋的摳門脫不了關係,正是因為工資太微薄,導致很多官員入不敷出,這時候就不得不找一些其他的收入。但是為什麼明朝要給自己的官員這麼少的俸祿呢?

朱元璋自己本身就是一個乞丐,對於他來說對於貪官可以說是恨之入骨,所以覺得作為一個官員如果給過多的物質保障只會帶來奢靡之風,官員們的工資只需要能夠解決溫飽的問題就足夠了。從一開始就制定了低薪養官的政策,對於官員來說工資只能解決溫飽問題,想幹其他事情沒錢,所以導致貪汙問題更加嚴重。

隨後又出臺了嚴厲的反貪令法,貪五十兩銀以上剝皮實草,想用這樣嚴酷的刑罰來阻止貪官。

自漢朝以來,歷代王朝都實行“厚祿制”,也就是說官員工資待遇非常高,特別是到宋朝時達到頂峰。然而,從元朝開始推行“薄俸制”,特別是在明朝時期尤為明顯。洪武四年,朱元璋首次制定各級官員的工資標準,之後又進行了兩次調整,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將各級官員的俸祿定為“永制”。

正是因為這些制度的改革讓明朝的官員日子一日比一日難,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從古至今,從來沒有一個朝代可以和明朝比,能將官員們的薪水壓得這麼低,工資低到什麼程度,可能有時候連吃飽飯都是一個問題。在明朝,如果你辭去官位回家養老,連自己的路費都出不起。

這話可不是瞎說,有記載,比如洪武初年,朱元璋設立通政司,專門負責收受、檢查內外奏章、申訴文書的機構,並任命曾秉正為通政使。按照明朝的官制,通政使是正三品官員,而且是皇帝的耳目,位高權重。曾秉正就是一個愣頭青,也可以說是鏹骨頭,幾年後,為人耿直的曾秉正得罪了皇帝,被罷官回鄉。

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距離南京有一段距離,居家回鄉還是需要一筆路費的,但沒想到曾秉正居然拿不出這筆錢!實在是沒有別的辦法了,曾秉正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為了籌措路費,把自己的親生女兒賣掉了,“貧不能歸,鬻其四歲女”。朱元璋聽到這個訊息,非但沒有同情,反而將曾秉正處以宮刑。

還有一個例子,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擔任的最高職務是南京督察院右都御史,是正二品的高官。1587年,海瑞病死後,副手僉都御史王用汲前來弔唁,發現海瑞家“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棺材都買不起。王用汲深受感動,和同事湊錢,“醵金為斂”。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市舶司副使羅倫,家裡十分貧苦,來客人時,妻子要去鄰居家借米。廣西道御史劉準的工資太低,養不起妻兒,於是向同事、上司們借錢借米,後來劉準病死,家裡根本還不起。還比如山西巡撫秦鉉為封疆大吏,自己的妻兒老小居然經常吃不飽。在明朝,清官大多是這樣情況。

明代的官員經常得不到工資,一個正常的一品大員,一年的收入居然只有不到200兩銀子。底層的官員月薪基本上是一吊錢,一斤胡椒,甚至還有一袋棉花就解決了。這樣的背景之下,明代的官員可謂是窮到了極致,而且朝廷的收入也可謂是非常的低。如果把它與宋朝的經濟進行對比的話,會發現很大的問題,宋朝一個看門的官員,一個月的收入也能夠達到1萬到2萬左右,而且一個6品以上的官員,月收入都能達到20萬。

堂堂的大明王朝據記載,至少有2億兩白銀流入到了明朝,為何就是這麼的貧窮,根本留不下錢財,而這些錢財都去哪了呢?原來那些錢財都流入到了一些其他的地方,整個明代的經濟早就已經出現了某種畸形的變化。

第一個流入的方向就是底層的富商大賈,雖說朱元璋當年就已經規定了,商人不允許干預政治,商人不允許穿綾羅綢緞,但是明代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現象,而且明代的紡織業大規模的興起,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產業逐漸被商人所壟斷,而且把大量的農民進行轉化,讓他們由自耕農變成了佃戶,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商人,大規模的收斂錢財,避開了商業稅,避開了農業稅,與官府勾結大規模的賺取利益,從最開始的鹽鐵酒,朝廷的專營到後來的官府與商人的合作,到後來商人大規模的侵吞公款,導致財富流入到了商人這邊。

第二個流向就是官員們。明代官員的俸祿低得可憐,可是絕對不會讓自己過苦日子的,以當年蘇松浙的棉紡織為例,官員們瘋狂的與商人勾結,透過吃回扣,還有各種免稅進行利益分割的做法,結果在嘉靖年間,200萬匹絲綢居然有100萬匹被官員們給私吞。而且除了絲綢以外,各個地方的鹽稅鐵稅還有茶葉稅,大部分都被官員一層一層的給吞了,最後整個明朝收到的茶葉稅只有區區五十兩,沒錯,就是五十兩。

第三個流向就是那些所謂的貴族還有王爺們。雖然官員與商人們大規模的攫取利益,但是朝廷的財政稅收根本還是在土地稅上,因此只要土地能夠收上稅來大明王朝其實還是有錢的。但悲哀的是,土地稅和農業稅其實早就已經被各地分封的王爺與貴族們給瓜分了。

而且分封在外的王爺吃飽喝足沒什麼追求,剩下的就是生孩子,這些孩子到了成年又成了貴族,所以大規模的兼併土地,而只要是屬於他們的土地就不需要繳稅,朝廷能夠收到的稅收越來越少,而老百姓的負擔卻越來越重。更為重要的是,當年朱元璋規定,各個地方王爺們有著很高的收入待遇,隨後大部分的地方賦稅其實要交出至少40%給當地的那些王爺們,他們個個富得流油,而朝廷卻實在沒有什麼錢。

對於這些章子俊門清,明朝只會越來越窮,不想點辦法根本就活不去奈何。

“這個,這個下官到是有一個能光明正大賺錢的法子,不知林大人有沒有興趣?”章子俊丟擲了第二個甕。

林編修一聽還有這等好事,何不快說,可是章子俊一聲嘆氣道:“下官這個賺錢的法子,要得到陳大人的首肯才行啊。”

林編修問道:“賢弟是說內閣陳文陳大人?”

章子俊回道:“然也!”

陳文,英宗正統元年一甲第二名及第,授翰林院編修。景泰二年,陳文升任雲南右布政使。

當時雲南作為貴州戰事的後方,需供給貴州的軍隊,雲南百姓忙於生產,無暇運輸,陳文命令商人商隊代為輸送,運費由百姓集資,百姓皆拍手稱快。並清償了官員被剋扣的俸祿,整頓作為銀產地的雲南的採銀行業,整理白銀貿易。一時間雲南政通人和,陳文因此聲名鵲起。

英宗奪門復位之後,即召陳文入京理事,在內閣首輔李賢及王翱等重臣推薦下, 擔任禮部右侍郎兼學士,進入內閣。

目前陳文進入內閣後,處處阻撓李賢施政,常說"我並非李賢推薦的人",意思是說,我跟李賢不是一路的,因李賢現在是首輔,陳文跟李賢懟上了,而章子俊想出賺錢的法子,要有陳文的同意才行,因為當前翰林院是陳文任掌院,可是大家都知道章子俊是李賢一黨,可悲的是林編修是陳文一夥的人,可笑的是在賺錢有銀子的誘惑下,林編修拋開了這個問題不談,就說陳文大人那裡由老夫去說項,只要章檢討的辦法可行,什麼你一夥我一黨,全是一家人了,看來貧窮真把人給逼急了。

章子俊又道:“除了陳大人外,還要得到吳侍讀、劉侍讀的支援就能大功告成,吳侍讀哪裡林大人去說項,劉侍讀由下官去說。”隨即章子俊就在林編修耳邊私語起來。隨著林編修的臉色不斷地變化,一會皺眉、一會喜笑顏開,最後開懷大笑道:“賢弟啊,真要是能做到這一步,老夫全聽你的。”

得,又入甕了,誰說明朝人心險惡,做什麼事首先丟擲好處,大家就會挺而走險,何況章子俊的想法是讓大家賺錢,人人有份,也不是挺而走險,而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買賣。

隨即,林編修就跟章子俊合計起來了,那麼章子俊到底出了什麼餿主意讓林編修如此看重,其實很簡單,利用翰林院的招牌,收集從洪武三年起實行“八股取士”後所有進士的文章。

再由翰林院刊印成冊賣書,從中就能得到銀錢,這樣做有幾點好處,其一能得到所有文人官員的擁護。在古代文人要出書首先是要有實力的,家境不富裕的人也出不起印書的銀。其二也符合朝廷提倡的科舉制度。大力提倡儒家道統和程朱理學,想要反對就是跟天下人作對。其三給翰林院創收,給大家發福利,除了這些,重要是翰林院出書有權威性,不是市面上那些書商隨便刊印的什麼《八股制藝盡在其中》《鄉試必讀》《一朝中舉要領》《八股制藝入門》等等亂七八槽的野書可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哈利波特

洛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