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陛下這是要孫子從墳墓里拉出來?
八十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陛下這是要孫子從墳墓里拉出來?,大明:抬棺進諫,老朱求我別作死了,八十第,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上冊封這些諸侯,就是想要穩定中央,讓他們的後人,來維護大明朝的統治。”
“諸位諸侯,互相依靠,互相監督,互相幫助。”
“藩王之位,本就是皇家之位。
“每一位藩王,都有自己的職責和職責,鎮守自己的領地。
“他會覺得,他的子嗣,應該互相幫助。”
“而且,皇上一直在打壓文武大臣,不讓他們興風作浪,所以,才會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皇上的貼身侍衛,這樣,才能讓我大明朝更加穩固,更加長久。”
蘇懷一口氣將三個要點全部說了出來。
就在這時。
朱元璋瞳孔一縮。
他心中的震撼越來越大。
他明白了。
他全懂。
明白了那封《鳴冤書》,為什麼要點明錯誤。
他眉頭一皺。
“你能理解陛下的心情。”
“你為什麼要寫一封《鳴冤書》,將皇上的過錯說出來?”
“你想重創大明,元氣大傷?”
“你想挑起兵變,毀掉大明江山?”
“你這是在故意作對?”
說到這裡,朱元璋猛地站了起來,眼睛都快瞪出來了。
明明知道原因,還故意這麼做。
是可忍孰不可忍。
蘇懷混得風生水起,也變得強硬了起來,直接反駁:
“想得太多了。”
“我倒是忘記了,這可不是什麼大周朝,民不聊生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視凡人為豬狗。”
“那樣的日子,早就過去了。”
“諸侯們也會叛變,也會出兵南方。”
“陛下的道理,並不是冊封諸侯的鐵則。”
“在漢朝建立之初,劉邦以子嗣為王,以諸侯為王,引發了一場幾乎將整個漢朝都給毀掉的‘七國混戰’。”
“三國時,司馬氏滅了曹魏,建國為晉王朝,但大晉王朝恢復了封建制度,八王之戰,還未結束。”
“之後,五胡亂華持續了近五百年,漢王朝也險些覆滅。”
“也有國王所認為的,與王室和睦相處,守望相助。”
“那就更沒有希望了。”
“臣曾在《鳴冤書》中,斷斷續續地提到:大明滅亡,諸侯制乃罪魁禍首。”
“我還指望著,能在削弱諸王兵權的情況下,說出此話。”
蘇懷的聲音,在這一刻,戛然而止。
正如前面所說,這封信中所提到的“歲俸”,其實不過是“一丁點”被朱棣逐出邊陲之後的殘餘而已。
但最嚴重的後果,卻是……
蘇懷也是開門見山。
“現在,百姓們還敢說,這是無法改變的趨勢。”
“如今的朝廷,百官都是忌憚陛下的權勢,不敢提及諸位諸侯。”
“但是,這位藩王宗親,卻是陛下與群臣心目中的一根刺。”
“今天,陛下不會被砍頭。”
“總有一天,大明也會被推翻的。”
“就是因為,群臣們都在推卸責任,在辦案的時候,也不敢多說什麼,只是用正義來威脅,這才是真正的證據。”
“到時候,那些掌握著龐大軍力的諸國諸侯,怎麼可能心甘情願地被人廢掉?”
“七國八王之爭,已經迫在眉睫。”
“而陛下所說的,則是由皇族護送,入京剿滅叛徒。”
“也正應了我剛才說的那句話。”
這個時候。
蘇懷沉默不語。
對眼前之人的打擊。
何止是百倍?
“陛下最不想見到的,就是自相殘殺。”
“肅清叛逆,靖天下之亂。”
“大明眾藩之戰,有功之臣,只能用一雙眼睛看著……”
“來日……”
“你在胡說八道。”
這一刻。
朱元璋一甩袖子,一副不相信的樣子。
可是……
他的腦海中,又想起了在都察院中,那些官員們的評價。
但現在,他只能指責一個百戶之子,不敢以一國之君的身份,說出自己的心聲。
難道他們真的不懂?
不是。
他們心知肚明,卻不想說出來。
區區一個百夫長的兒子,卻能將這些說得清清楚楚。
為什麼不能說?
再說了……
皇太孫年紀還小。
他不依附於大明的幾位王爺,那麼,他的幾位叔叔……
像他這樣的毛頭小子,還不知道要被大臣們騙到什麼程度呢。
大明怎麼可能鎮壓得住北方?
朱元璋還是很有先見之明的。
朱允炆不是為了開疆拓土,他是為了守護江山。
能夠保住大明的江山,已經是萬幸了。
他對兵法一竅不通。
而自己,則要為他掃清障礙。
這件事一出。
而那些能夠在北元站穩腳跟的大將們,也都會被處死。
屆時。
不是要靠著他的幾個叔叔,才能穩住局面麼?
難道要開始削藩?
在外憂未除的時候,還能強逼諸侯國?
允炆哪有這麼目光長遠?
不過。
如果蘇懷說的是真的,那又如何?
朱元璋平復了一下心情,不得不說,他之前確實有些慌張了。
這是一場家族內部的爭鬥。
這是關係到大明國運的大事。
這些,對他來說,都是大忌。
而今天,他就是來給這個人定罪的。
“哼!”
“你用這些話來迷惑陛下,就是想要擾亂他的情緒,讓他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從而讓他放棄這件案子。”
“但你要明白。”
“在陛下心中,這件事情,已經無法阻擋了。”
“任憑你說得天花亂墜,都是死路一條。”
蘇懷聽了這話,心頭一震。
不過,他還是冷哼了一聲。
“不錯,我只是一個百夫長的兒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將我父親從那件事中解救出來。”
“所以,我才會在這封《鳴冤書》上,留下自己的一筆。”
“我希望能知錯能改,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這就是獨裁的弊端。”
“尤其是案子。”
“現在的陛下呢?”
“你將那封《鳴冤書》,當成了對上位者的冒犯。”
“他恨不得將我這百戶之子,拖下去處死。”
蘇懷朝著天空一指。
“還好,老天不負有心人。”
“一場沒有緣由的殺戮,註定會有無數的怨靈。”
“我已經說得夠多了,諸位藩王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
“對了,陛下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家族統治的世界,所有人都是為了支援諸王宗室。”
“所以,皇上一共分為八個級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