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四章 財產稅,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衍在離開南京城的時候,專門召見了劉良佐和高傑。對於這兩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將領,劉衍的本心是不想重用的,高傑還好一些,劉良佐完全就是投靠滿清的劊子手。
只不過此二人都是能征慣戰的悍將,再加上如今也已經不會再有滿清入關的慘劇了,所以劉衍也不想將二人逼迫走,那樣二人多半是要落草為寇的,到時候就又是一番收拾。
於是劉衍在對二人,特別是劉良佐狠狠敲打了一番之後,便將二人派去了皇明演武堂,等到二人畢業之後,便安排一個駐防軍營參將的職務,以觀後效好了。
黃得功聽了劉衍對二人的安排,說道:“高傑此人還算可用,只是劉良佐早年殺良冒功之事沒少幹,如今卻也得了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下官心中著實有些不舒服。”
劉衍也是嘆息,自己心中又何嘗舒服呢?
只是如今新政、軍改之策正在全面鋪開,別的不說,單說各地駐防軍營參將的合適人選,國防部尚書田輝敘那邊就已經愁的不行了,沒有這麼多合適的將領啊。
現在青州府的皇明演武堂已經幾乎滿編,都是從國防軍各軍中抽調的學員,為的就是培養駐防軍各部的合格將領。
於是劉衍簡單的說了說自己的無奈:“天下太大,用人之處又太多,所以有時候朝廷也是無可奈何的,這一點黃將軍要有所體諒。”
“不過黃將軍也
可以放心,朝廷缺人,並不意味著會胡亂用人。凡是違反大明律、抗拒朝廷之人,本公都不會任用。劉良佐之前犯下的事情,本公也已經通知督察部立案了,將來劉良佐都要受到責罰的。”
黃得功抱拳說道:“閣老公允,下官佩服。”
隨後黃得功便向劉衍告辭,大軍繼續向北京的方向行進。
十月初,劉衍率部回到北京城。
而此時,裁撤南京朝廷的訊息,已經傳到了北京城內,崇禎帝對此非常震怒。
可是隨後劉衍派人送來的大量證據,以及國防軍將士運回京的數額巨大的錢糧,卻熄滅了崇禎帝心中的怒火,讓這位年輕的皇帝開始深思起來。
“大伴。”
“老僕在。”
“你說大明的官,真的如此富有?劉衍每一次抄家拿人,都能抄出幾千萬兩銀子來!”
王承恩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天下的官員哪一個不是家財萬貫的,要是將文武百官的錢財都收歸國有,朝廷還不知道會富有到什麼地步,連王承恩都不敢想象!
崇禎帝看了沉默不語的王承恩一眼,有些不滿的哼了一聲,隨後說道:“劉衍呢,他不是回京了嗎,為何不入宮見朕?”
王承恩說道:“老僕派人去問過,劉閣老說是在忙於制定新策,說是要增稅,對官員和富人增稅。現在恐怕在於財政部尚書嶽明、商務部尚書宋公明商議此事。”
崇禎帝眉頭緊鎖,說道:“看來,劉衍又要
捅馬蜂窩了!”
與此同時,在內閣官署內,劉衍、嶽明、宋公明三人正在商議著什麼。
“財產稅?”
宋公明和嶽明對視一眼,二人心中都被劉衍的這個想法給嚇住了。
這是要向全天下的富人、官吏下刀子,誰會同意?
劉衍則是解釋道:“這次去南京,讓本公意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官吏幾乎是十官九貪,如果本公一味的落實新政,那麼別的不說,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官吏就要被拿下九成!”
“到時候誰去治理地方,誰去維護大明的正常運轉?”
劉衍很是無奈的說道:“本公也想一舉將天下的貪官全部罷免,可現實卻不容這樣,本公必須要面對現實:只要各地官吏支援新政,同意財政部核查財產,本公就認可他們現在的財產是正當合法的!”
這就是嶽明、宋公明的震驚之處了。
劉衍此番要徵收的財產稅,就是要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吏主動上報自己的財產,不管財產數額多少,是何種來源,只要在截止時間之前主動向朝廷申報的,在財政部聯合國防軍各部核查之後,都會向其徵收一筆,總金額三成的財產稅。
只要朝廷官吏交了這筆錢財,剩下的七成就是合法的。
當然,當這些官吏去世之後,其子女想要繼承財產,還要再交一筆總金額三成的財產稅,後代依此類推,就好像是漢武帝的推恩令一般,逐代削減那些官吏的財
產。
而且,一旦這些官吏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加倍搜刮百姓的話,也沒有那麼容易,只要新政在各地落實,督察部、刑部、公訴部在各地都設立了獨立於各地官府的衙門,再加上軍情部對內的監控,劉衍便有信心能夠將貪腐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
此時嶽明說道:“朝廷的那些官吏有機會將自己貪墨的錢財洗白,一定會爭先恐後的向朝廷報備的,同時朝廷可以拿這些錢糧去賑濟百姓、發展民生,也可以有效的安撫百姓,一舉兩得。”
“只是下官有個擔心,那些官吏會不會怕朝廷秋後算賬,所以一開始都會觀望?”
劉衍點頭說道:“觀望是一定會的,所以朝廷十五部的官吏要帶頭,京城官吏也要第一批完成報備,違令者革去官職!”
“各地官吏見京官報備之後沒事,便會爭先恐後的向朝廷報備了。”
嶽明點頭說道:“既然這樣,那下官就將這些細則完善一下,形成一個題本,交內閣審議透過好了。”
“嗯。”
隨後劉衍對宋公明說道:“商人和地方計程車紳、豪強也是如此,必須在限定期限內完成報備。不過報備之後並不需要繳納財產的三成,只是在子嗣繼承家產的時候,要向朝廷繳納三成的財產稅。”
“是。”
宋公明說道:“關於商賈、士紳、豪強的細則,下官會詳細擬定。”
隨後劉衍又補充道:“不管是官員還是商
賈、士紳、豪強,繳納財產稅都是有一個金額限度,官員是家財五千兩以下的不用繳納財產稅,商賈、士紳、豪強是家財五萬兩以下不用繳納。”
“是。”
其實劉衍一開始是計劃仿效後世的辦法,採用階梯扣稅的細則,家財越多,累計繳納的財產稅就越高,家財越少,繳納的比例就越低。
只是這樣一來具體的操作就太過複雜了,以現在大明帝國的行政效率,以及廉潔程度來看,即便新政全面推行完畢,也無法將這套過於細化的財產稅操作做好。
所以劉衍只好直接簡化,不管財產多少,只要超過了徵收限度,便一律是三成。
隨後劉衍與嶽明、宋公明帶著財政部、商務部的官吏忙碌了幾天,為新政再填一條。
當劉衍拿著財產稅徵收的方略來到御書房的時候,崇禎帝正在翻看此前內閣上報的奏章。
“劉閣老坐吧。”
“謝陛下。”
崇禎帝放下手中的奏章,說道:“目前新政已經在北直隸、山東、宣府、山西、河南、南直隸、四川全面鋪開,各地的流民數量大大減少,朝廷的歲入也開始增加,這些都是劉閣老的功勞,朕是看在眼裡的。”
劉衍謙遜了一番,然後便拿出了財產稅的方略,說道:“這便是臣聯合財政部、商務部擬定的財產稅方略,請陛下過目。”
崇禎帝看過之後,問道:“如此,朝廷可增收多少?”
劉衍說道:“財產
稅除了官員的首次報備的時候會收取一筆之外,剩下的時候只有官員、商賈等富人家業傳承的時候才會收取,所以每年增收多少,確實不好統計。”
“不過臣估計,光是我大明上下官吏報備收取的金額,就絕不會少,經內閣估算,朝廷至少可收取白銀三萬萬兩!”
“多少!”
此時崇禎帝已經全完沒有了帝王的風範,直接站了起來,大聲叫嚷著。
王承恩也是瞪大了雙眼,一副要吃人的樣子。
其實這並不是劉衍在信口開河,按照吏部的底檔,眼下大明先不說地方,只是京城朝廷的官吏,就有八百八十二人,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京城中八、九品等未入流的官吏,都還沒有統計在內。
而地方上呢?
按照吏部的檔案記載,賬面上的文官數量為兩千四百四十五人。加上各地的衛所兵將,這個數字恐怕要翻一倍。
如今在吏部賬面上的大明文官武將至少有八千二百一十七人,以劉衍對大明官場的瞭解,這個數字肯定是有水分的,各地實際的官吏人數至少要再上浮三成,就按照一萬一千人計算好了,這些都是七品以上的官吏。
然後就是按照財產在五千兩以下官吏佔兩成,僥倖矇混過去的官吏佔一成計算,以這幾次抄家的經驗來看,大明官吏家中有十幾萬兩銀子是“標配”,只多不少,暫且按照十五萬兩計算好了。
如此算下來,三成
的財產稅,朝廷便可以收取至少三億四千六百五十萬兩!
一開始劉衍聽到內閣計算出這個數字的時候,也是嚇了一跳,大明竟然有這麼多的銀子?
可是轉念一想,自從大明隆慶開關之後,大明出產的絲綢、瓷器、茶葉、手工品就暢銷海外,哪怕後來朝廷再度禁海,可是民間走私、朝廷官營的海外貿易始終沒有斷絕。
可以說自從隆慶開關之後,大明的對外貿易就一直是貿易順差。按照史料記載,到了天啟、崇禎兩朝的時候,甚至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流入了大明!
只是這些數額巨大的白銀都流進了官商集團,裝進了豪強、士紳的荷包裡,大明朝廷並沒有分到多少利益,這也間接造成了明末朝廷的財政困境。
所以大明並不是沒錢,相反還非常的富有,富有得超出劉衍的想象,在大明官商集團的錢庫裡,至少有幾億、甚至是幾十億白銀,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於是面對崇禎帝和王承恩的驚詫,劉衍說道:“陛下沒聽錯,是至少三萬萬兩白銀!只要財產稅連同新政推行下去,今後至少十年之內,朝廷都不會再為錢糧而困頓了。”
崇禎帝聽完之後頹然的坐下,然後咬著牙憤恨的說道:“朕准奏了!劉閣老就放手去幹,替朕,將他們貪去的銀子拿回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