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七章 火器匠人,明末大軍閥,東仙軒轅,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月初三。
這段時間大盤堡內萬事興旺,屯堡修建、軍屯耕種、肥皂作坊生產都在同時進行著。陳勳帶著幾名墩軍又往王家莊送了一趟貨,三千六百五十塊肥皂,換回了一千四百六十兩,加上之前劉衍手頭剩下的一些銀子,此時劉衍手中有一千五百多兩,也算是財大氣粗了。
陳勳在萬福油坊下了訂單,定下了兩百斤豆油,花去二十兩銀子,順便又買回了十幾頭耕牛,以及農具若干,又花去了一百多兩銀子。
劉衍這邊也在建堡上面花去了一些銀子,以及肥皂工坊的工錢等一系列的開支,算下來一千五百多兩還剩下一千三百餘兩,以至於劉衍也有些肉疼。
如今劉衍提拔了張義和汪博二人,張義帶人在夏河寨前千戶所一帶開石頭,汪博在屯堡內外監工,陳勳負責在軍屯那邊主事,王越則是帶著幾名墩軍負責屯堡內外的值守,並且還兼任著劉衍跟班的角色。
至於苗紹和許銘,因為二人是夜不收出身,劉衍也想要組建一支夜不收,於是便讓二人專心在堡內挑選合適的墩軍、青壯,這段時間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便可以便宜行事,主要任務便是挑人。
眼見大盤堡內外的事務都步入正軌了,現在手中也有了一些資金,劉衍便思考著要擴充兵力了,堡內十二個墩軍太少了,幾十戶軍戶、一百幾十人的人口,至少也要組建一支幾十人的兵馬才行。
不過此時堡內的事務太多,各方各面都要用人力,特別是軍屯那邊,至少在秋收之前是不能再削減人力了,所以劉衍考慮著是不是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操練,至少先將人馬的架子搭起來。
“萬事開頭難,先把裝備籌集一下吧,我看要去一趟王家莊了。”
次日,劉衍來到王家莊。
百戶官廳正堂內,看著滿面笑容的劉衍,王炆鎮不禁感嘆了一句,說道:“說吧,你老弟來找我有什麼事,我知道你向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正有所求。”
劉衍微微一笑,抱了抱拳道:“屬下今日過來,是想請老哥支援一些刀劍器械的,您也知道,我那屯堡初創,還沒器械防身呢。”
王炆鎮撫著下巴上的鬍子茬,沉吟半晌,然後說道:“也罷,我百戶官廳的武庫內還有一些長槍火銃,就便宜些給你吧。”
劉衍也已經習慣了王炆鎮的行事風格,那就是能賣的東西絕不劃撥,能收回錢的東西絕不浪費,於是笑著說道:“那就多謝老哥了。”
片刻之後,劉衍跟著管屯官嶽明去了武庫內,裡面堆了一些軍械,劉衍看了一圈,發現這裡大多是刀槍與三眼銃,於是劉衍問道:“沒有鳥銃弓箭嗎?”
嶽明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劉衍也只好作罷。
劉衍想了想,弓箭手訓練困難,一張弓的造價也不便宜,裝備起來價效比太低。而現在大明鳥銃的質量也讓人擔憂,暫時有刀槍與三眼銃也還不錯。
於是劉衍隨手拿起一根長槍看了看,只見這杆槍長約一丈,槍頭鐵製,形如鴨嘴,典型的大明制式長槍。不過劉衍嘆息一聲,可惜這批長槍的儲存不怎麼樣啊,槍頭都生鏽了,還有那些三眼銃,也同樣是鏽跡斑斑,劉衍甚至認為這些三眼銃開火便會炸膛。
劉衍嘆了口氣,這樣的兵器,這樣的質量真是不行,最後他選了三十根過眼的長槍與十把三眼銃,腰刀價錢由於貴被他放棄了,雖然現在自己手中還有不少的銀子,可是堡內家大業大的,用錢的地方太多,能省的還是省一些好了。
除了這些兵器外,劉衍還花了四十兩銀子買了三百多斤生鐵,買不如造,還是自己動手算了,將來自己麾下的制式裝備一定要是自造的。
劉衍取了長槍與三眼銃從王家莊回來,他己經決定自己打造一批兵器,接下來是兵器種類的選擇問題,無論是從實戰還是從自己的財務情況出發,他都必須先理清這個思路。
在前世,劉衍也曾讀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記得在書中,戚將軍曾說過:斧、鉞、錘、戈、戟、鉤鐮等膽大藝精者可用,用於獨馬衝殺敵陣,卻不可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至於钂鈀、大棒與線槍幾樣多用於馬上,所以這些兵器劉衍暫時都不考慮,不好用,也用不起。
最後經過一番權衡,劉衍決定以腰刀、長槍、盾牌、火銃這幾種兵器裝備部下人馬。這幾樣兵器組合起來不但經濟實惠,而且長短並用、防守兼備,再加上劉衍的嚴苛操練,一定可以打造一支可戰的強軍來,這一點自信劉衍還是有的。
遠端兵器劉衍拋棄了弓箭,改而選用火銃,不是因為弓箭不犀利,而是製造購買成本太過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難練,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見到成效,劉衍沒有這樣的時間,也沒有這個財力。
火銃手的訓練簡單,一把火銃也相對便宜,使用火器也是未來歷史的潮流,劉衍沒理由不選用火銃。
算上陳勳手中的那把三眼銃,劉衍現在手上有十一把三眼銃,不過他內心渴望的是擁有鳥銃,三眼銃有效殺傷力也就在二十餘步,用於騎兵作戰還可以,步戰則是不太夠用。而鳥銃則遠得多,一把精良的鳥銃有效殺傷力可在八十步,這才是未來的主要裝備選項。
戚繼光曾贊鳥銃為臨陣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歷史上戚家軍訓練鳥銃手,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塊,鳥銃手三發一中,十發七中方為藝精。
不過鳥銃製造的工藝複雜,對制銃工匠的手藝要求頗高,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來。如果堡內有製造鳥銃的工匠,以後三眼銃劉衍將慢慢不再使用。
至於明末的迅雷銃、魯密銃等神兵利器,劉衍也想要裝備,但是這些火銃的製作工藝複雜,製造成本太高,更為重要的是會製作這兩種火銃的工匠很少,堪比大熊貓,劉衍無法實現量產,也只能放棄了。
這幾天劉衍梳理了將來裝備的種類之後,便開始著眼於實際。此時劉衍知道王家莊內有一批匠戶,這些人世代都是打製兵器的,想必內中有人會製造鳥銃,於是劉衍派王越前往,希望王炆鎮能給調撥一些工匠過來。
劉衍準備兵器訓練軍卒,王越、陳勳幾人當然雙手贊同,只有王越對劉衍準備打製鳥銃有些疑惑,不過他沒說什麼,領了劉衍的任務後就往王家莊而去。而陳勳聽聞之後,則是喜上眉梢,逢人便說劉衍有眼光,知道火器的厲害之處。幾天後王越回來,帶回了六、七個工匠,其中一個還是匠頭,聽他言自己精通鳥銃的打製。
兩天之後,幾個匠戶跟著王越來到了大盤堡,只見這幾人站在劉衍的面前,無不是粗手粗腳、滿面風霜,幾人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一通趕路下來,都已經熱得汗流浹背。
劉衍便讓王越帶幾人去打桶井水來,讓幾人喝口水。等他們緩過氣來後,劉衍才招他們進屋說話。
幾人之中有個領頭的,便是匠頭,是幾人之中手藝最高超的一個,名叫譚曉大,今年剛剛三十歲,身材甚是粗壯,不過臉上卻是神情精明,劉衍便開口問他會不會打製鳥銃。
譚曉大道:“回大人,不是小的誇口,當年小的在靈山衛城軍器局中,論起打製兵器火銃,那也是數一數二,就算到了王家莊之後,這手上的技藝也沒有落下。”
劉衍看他臉上似在回憶,神情又是驕傲又是痛恨,他原來是在靈山衛城,最後怎麼會跑到這王家莊來?不過這不是劉衍關心的,他只是順口問了他些製造鳥銃的知識。
譚曉大一一答了:“啟稟大人,這打造鳥銃,以六斤為妙,只是耗鐵甚多,四十斤毛鐵,最後只煉到七、八斤精鐵,所費不小。”
根據譚曉大的估算,加上鐵價、炭價,以及工匠的工錢食糧,還有其它的耗費等等,一根鳥銃的成本在三到五兩,這還不算相配套的火藥和彈丸,可見裝備火器所需不是一筆小數目。
劉衍點了點頭,他曾看過歷史上相關記載,這譚曉大的估算跟他差不多,這也倒是個實誠的人。
不過劉衍只關心鳥銃的質量,歷史上很多明軍使用鳥銃炸膛,造成軍士對使用鳥銃有一種畏懼,劉衍不能拿自己部下的生命去開玩笑。
對劉衍的憂慮,譚曉大說道:“啟稟大人,鳥銃之所以炸損,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們在製造時取巧,粗細薄厚不均,特別是在銃管的焊接上,許多工匠技藝不足,造成鳥銃炸鏜。不過小的所打造的鳥銃自然不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大人能提供充足的材料,小的便可以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銃來。”
劉衍點了點頭,他當然不可能憑譚曉大一面之詞便放心於他,歷史上大明對鳥銃的質量要求其實很嚴格,不論工部還是各地衛所的軍械局,他們造出的軍器都要註明某部、某衛、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樣,事後還需造冊,以便隨時查考。
不過就算有這麼多的嚴格規定,大明軍器的質量卻是有目共睹,可見沒有嚴格的執行力,再最佳化、嚴格的規定也是白紙一張,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當然,大明軍器質量之所以低下,也跟官場的腐~敗與糟糕的匠戶制度有關,這事劉衍當然沒有必要提。
劉衍說道:“譚匠頭你這樣說是最好不過的,不過我們還須立下規矩:今後你們便留在堡內,每月食糧工錢不會少於你,今後你們每造出一杆合格的鳥銃,我都會給你們額外的獎勵,如果打造出的鳥銃不合格,便要扣去你們相應月糧以充材料耗損,如有造成軍士損傷,我還要加以處罰。如何?
譚曉大一咬牙,大聲說道:“好,就依大人這麼說。”
譚曉大來靖邊堡之前,己聽王越將這裡吹得天花亂墜,說只要到了靖邊堡,肯定會每日衣食充足,天天吃飽,眼下他們這些工匠在王家莊每日飢寒交迫,這年景能找個吃飽飯的地方不易,譚曉大相信自己的技藝定會讓劉衍信服。
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以後譚曉大幾人就留在靖邊堡內了,劉衍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對了,譚匠頭,除了火繩引燃的鳥銃外,你們可會製造那種轉輪火銃或是擊發火銃?”
劉衍將自己說的那兩種火銃大致描繪了一番,他說的便是歷史上的轉輪式燧發槍與擊發式燧發槍,如果可以一步到位就好了。
那轉輪燧發槍約出現在後世十六世紀中後期,是用齒輪發條摩擦燧石生火而點燃火藥。那擊發式燧發槍則是出現在後世十七世紀初中期,由擊錘撞擊燧石起火,在今後的幾百年中非常流行。劉衍自然也想擁有這樣的利器。
譚曉大眉頭緊鎖想了半天,他雖然奇怪劉衍怎麼會想到這樣的鳥銃,不過他最後還是搖了搖頭,道:“慚愧,大人所說火器,小的實在不知,還要仔細思量才是。”
劉衍點了點頭,王家莊畢竟是個小地方,也不可能出現多麼高深的火器人才,是自己心急了,此事以後再說好了。
隨後譚曉大幾人被安排下去,劉衍給他們三間居房,還為他們專門選定了一個場所作為兵器作坊,就在肥皂工坊的一側不遠。譚曉大幾人歡喜地去了,一路上還好奇地打量這處新建屯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