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49章:正旦使,我舉薦知諫院包希仁,我在大宋做臺諫官,上官不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慶曆五年,七月六日。
一大早。
汴京城的天氣便非常燥熱。
中書省向各個在京衙門下發了舉薦契丹正旦使的佈告。
京朝官們可舉薦,亦可自薦。
所謂正旦使,即去慶賀遼國新年的使臣。
自澶淵之盟以來,宋遼互賀正旦,已成慣例。
因兩國有上千裡之遙,故九月便需出發,次年三月方歸。
而今年,情況又有所不同。
佈告上多了一句話:賀正旦,兼察邊事。
慶曆二年,遼國趁大宋與西夏交戰,趁火打劫,重兵壓境,向大宋索地。
趙禎大驚,派富弼為使和談。
最終,宋增歲幣十萬兩、絹十萬匹,結束了這場爭端。
史稱:慶曆增幣。
此事,也讓趙禎見識到了遼國的狼子野心。
澶淵之盟並不能讓宋遼永葆太平,遼國依舊還是想著侵佔大宋國土。
這兩年,河北邊境也增設了許多禁軍。
去年,宋夏和議,西夏向宋稱臣,結束了長達數年的戰爭。
但西夏與遼國仍有衝突。
三國亦敵亦友。
任意一方都擔心另外兩國聯盟,攻打自己。
介於這種情況,今年的正旦使在出使遼國時,還需要了解一番遼國君臣對大宋的態度及邊境軍事情況。
可謂是職責重大。
……
很快,朝堂舉薦便開始了。
依照慣例,大宋歷來派遣的正旦使,品級都不是很高。
兩府三司的主官們、翰林學士、各路主官都不會入遼。
但這一次,樞密副使丁度和龐籍,紛紛自薦。
有人舉薦監察御史李定,有人舉薦戶部判官王堯臣,還有人舉薦御史中丞王拱辰。
而臉皮甚厚的殿中侍御史劉湜和諫院錢明逸也紛紛上奏自薦。
甚至還有人舉薦蘇良和周元。
……
這一日,午後。
蘇良看向周元,問道:“子雄兄,你覺得誰最有可能成為正旦使?”
周元想了想,笑著說道:“別人,我不清楚。但咱們兩個,肯定是沒希望。”
“不,我沒希望,但子雄兄你還是有可能的。”
蘇良所言並非謙虛。
他太年輕了。
二十七歲的他,面容白皙,本就顯得比同齡人年輕。
若以他為正旦使,遼國還以為大宋無人,派遣這樣一個毛頭小子來糊弄呢!
萬一遼國某個公主看上他,要讓他入贅。
依照大宋目前的能力,還真難將蘇良救回來。
至於周元,則比蘇良多了一絲可能。
他年齡符合。
雖然官職較低,但大宋擅於以假官出行,給他封賞一個假官階,便能成為正旦使。
真宗期常用此法,以此展現宋為正統,遼只是胡虜而已。
“別取笑愚兄了,我自知沒有這個能耐,依我看,這次很有可能派遣其中的一名副樞密使作為正旦使。”周元說道。
蘇良搖了搖頭。
“我倒覺得二人沒機會,你要知丁副使已經五十四歲了,龐副使更是五十六歲了,二人的身體本就不好,此番辛苦,他們經受不住!”
正旦使,看似是個美差,其實非常辛苦。
宋與遼的國都相隔上千裡,僅路途上便需要三個月。
九月份,北方逐漸變冷,到了十一月份,那已經是寒風刺骨,滴水成冰。
沒有一個好身體。
若一下子病倒在遼國,耽誤了朝賀,不但丟人,甚至要丟官了。
其次,遼國的山路非常崎嶇難行,處處都是深溝。
並且不時有野獸出沒,甚至有生命危險。
再則就是契丹人造成的麻煩了。
使團入遼後,便會有遼國的接伴使來迎接。
這些接伴使,大多都喜歡看宋使出醜,並且陰招頻出。
比如:大宋使團每經過一座驛站,對方都會擺上酒宴。
遼人嗜酒,且賊能喝。
宋使入席,不喝是對主家不尊重。
而一旦喝酒出醜,或說了些不合禮儀的話語,做了某些不該做的事情。
回國後,必遭重罰。
曾經,還有接伴使帶著大宋使團繞遠路。
兩百多里的路,硬是走了近千里。
而對方的目的是向宋使展現遼國國土的博大。
總之,出使遼國,處處是坑。
一名正旦使若沒有足夠的定力和魄力,必會丟人。
周元繼續道:“若兩位樞密副使因年紀大無法成行,那恐怕最有希望的便是御史中丞王拱辰和戶部判官王堯臣了,還有……監察御史李定,他的優勢是能講契丹話!”
“這些人,我……我都不覺得不是很好。”
“王拱辰心胸狹窄,在遼主面前恐難展現我大宋國威,而戶部判官王堯臣太過書生意氣,性格溫文爾雅,恐受遼臣欺負,至於李定、錢明逸、劉湜三人,他們根本就不配!”
“那你以為朝中何人可出使遼國?”周元好奇地問道。
蘇良胸膛一挺,一臉認真地說道:“當屬知諫院包希仁。”
“噗嗤!”
周元剛喝下一口茶水,然後全吐了出來。
“景明,莫要開玩笑,若是宋遼開戰,包諫院在陣前叫罵,我相信定能殺對方几分銳氣,但如今可是正旦使,包諫院會不會突然動怒,朝著遼主噴口水?”
蘇良頓時也樂了。
“有這個可能吧!但我還是覺得無人比他更合適,我舉薦他的奏疏已寫好,這就送去!”
……
黃昏時分,垂拱殿內。
趙禎翻閱著朝臣送來的舉薦奏疏,一直皺著眉頭。
他始終沒有找到最合適的人選。
丁度、龐籍年邁。
李定、錢明逸、劉湜等人不足以代表大宋形象。
王拱辰對外並不強硬,王堯臣又太過於書生氣……
趙禎最中意的其實是蘇良。
有鬥志,有拼勁,有頭腦,關鍵還有一口伶牙俐齒。
可惜,蘇良太年輕了,資歷也淺薄。
還不能用。
就在這時。
趙禎看到了蘇良的奏疏,不由得大喜。
“蘇景明會舉薦誰呢?”趙禎翻開奏疏,仔細一看,不由得哭笑不得。
“這個蘇景明,簡直胡鬧嘛!若讓包希仁擔任正旦使,整不好,宋遼都過不好這個年了!”
御案上的上百份奏疏,無一份舉薦包拯。
就連包拯自己都未曾自薦,而是舉薦了戶部判官王堯臣。
所有朝臣都知曉,包拯壓根不適合做這個。
正旦使需要圓滑,需要客套,需要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這些特點,包拯皆不具備。
趙禎將蘇良的奏疏扔到了一邊。
他不知道的是,蘇良並非兒戲,此刻已經去尋包拯,勸說其自薦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