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不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45章:《武將忠勇論》與《武將死戰論》,我在大宋做臺諫官,上官不水,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一日。
御史臺,察院。
書寫人老洪拿著一份文書來到蘇良與周元的屋內,高聲道:“二位,出大事了,石元孫活了,石元孫活了!”
周元一愣。
“石元孫?開國大將石守信的孫子,曾經的鄜延副都部署,他……他不是五年前在三川口之戰中殉國了嗎?”
老洪微微搖頭,將文書放在周元面前。
蘇良對這位抗擊西夏的將領也有印象,當即也起身,走到周元旁邊。
文書內。
有一份西夏釋放人質的名單。
其中,便有鄜延副都總管石元孫。
還有一人,是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副總管劉平。
他也未殉國,而是成了俘虜,不過卻在兩年前病死在了西夏。
周元喃喃道:“這不是鬧呢,朝廷都追封過了啊!”
劉平和石元孫還有一個身份。
一個是三川口之戰的統帥,一個是三川口之戰的副統帥。
三川口之戰發生在康定元年(1040年)。
是西夏的立國之戰。
也是大宋尤為恥辱的一戰。
大宋一萬多名士兵在三川口全軍覆沒。
當時,參與戰鬥的主將除了劉平和石元孫外,還有一人,鄜延路駐泊都監黃德和。
黃德和臨戰脫逃,是導致宋軍全軍覆沒的主要原因。
其逃走後,還誣陷劉平與石元孫叛變。
當時的殿中侍御史文彥博親審此案,最終為劉平和石元孫平反。
趙禎大怒,對黃德和施行了罕見的腰斬之刑。
而後。
趙禎追封劉平為朔方節度使,諡號“壯武”。
追封石元孫為忠正軍節度使兼太傅,並特旨恩准他的子孫為官。
當時還有很多百姓淚灑街頭,紛紛悼念這兩位為國捐軀的英勇將領。
但現在,突然來了反轉。
兩位殉國的大英雄竟成了西夏的俘虜。
劉平已死,不用處置,但石元孫歸來,可就尬尷了。
怎麼處置他,成了一個大問題。
……
翌日,朝會。
因石元孫的“死而復生”,朝堂上直接吵的炸開了鍋。
眾朝臣竟出現了三種不一樣的意見。
其一。
副相陳執中、樞密副使丁度、殿中侍御史劉湜、右正言錢明逸認為:
武將戰敗被俘,理應以死殉國。
石元孫貪生怕死,成為西夏俘虜,苟活五載,有損朝廷顏面,理應在邊境斬首,剝奪所有敕封,家人亦應獲罪。
其二。
首相杜衍、三司使張方平、翰林學士歐陽修、知諫院包拯、監察御史李定認為:
石元孫戰敗敵國,辜負朝廷,但罪不致死,可剝奪敕封,不再許以軍職。若處死,則易傷天下武將之心。
其三。
樞密使賈昌朝、副相吳育、樞密副使龐籍認為:
石元孫乃是戰敗被俘,而非投降,戰役失敗的主責亦不在他,不應加罪。
賈昌朝還拿出一本《魏書·于禁傳》,稱自古以來,前方將領打仗全軍覆沒後歸來,都不應該加罪。
並且石元孫作為名將之後,軍事能力卓著,深受邊境士兵愛戴,理應恢復他的職位,否則將寒了許多邊境士兵的心。
賈昌朝作為樞密使,心中還是偏向於武將的。
……
趙禎聽得腦子都快要炸開了。
當即散朝,稱改日再議。
從這三方意見的支持者可以看出,宋朝的臣子還是較為堅持自我的。
比如,樞密使賈昌朝和副相吳育。
那是見面就吵架的政敵,但如今卻是意見一致。
而諫院右正言錢明逸和監察御史李定,關係好的都快要穿一條褲子了。
二人的意見卻完全不同。
這也是趙禎無法在朝堂上分出孰忠孰奸的主要原因。
蘇良思索了一番後,也上呈奏疏。
支援杜衍、歐陽修、包拯等人的意見。
石元孫浴血奮戰,是戰敗被俘,而非投降被俘,其戰敗有罪,但主因不在他,絕對罪不致死。
而此刻,朝廷三衙的武將們,無一人開口說話。
武將地位較低。
說對說錯都易被噴,故而無人敢開言。
但……這不代表他們心裡沒有想法。
……
與此同時。
石元孫不曾殉國而是被俘的訊息也傳到了民間。
民間百姓的反應也很不同,眾說紛紜。
有人主張斬首示眾,有人認為不應加罪但應收回敕封的榮譽……
鬧得汴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議論此事。
翌日朝會。
此事依舊沒有討論出一個答案。
同日。
創作慾望甚是旺盛的歐陽修,寫下了一篇文章。
名為:《武將忠勇論》。
此文論述的核心為:武將者,忠於國而勇於伍,敗之俘之,朝廷宜應輕罪矣。”
歐陽修認為,一名武將,只要在忠君愛國與勇敢殺敵上沒有問題,即使被俘,打了敗仗,朝廷也應該輕罰。
很快,此文章便傳到了民間。
大多數汴京百姓們都認為甚有道理。
趙禎也較為贊成。
但是在殿中侍御史劉湜和右正言錢明逸的極力反駁下,還是未能形成定論。
……
深夜,一座宅院的書房中。
劉湜奮筆疾書,錢明逸則是在一旁為之磨墨。
片刻後。
劉湜面色興奮地吹乾一張宣紙上的墨痕,道:“錢老弟,速來看看我這篇文章如何,是否能壓得住歐陽修那篇《武將忠勇論》?”
劉湜所寫文章,名為《武將死戰論》。
此文論述的核心為:
“武將死戰,自古已然,兵敗被縛,豈能貪生,兵敗亦當自殺謝罪,不死即為大奸,身死方為忠勇!”
劉湜文采斐然,字字如刀。
將石元孫描述成了一個貪生怕死、奴顏媚骨的降將。
文章裡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語。
“我大宋兵丁若為戰而死,死得其所。若因敗偷生,不若狗彘。”
錢明逸藉著燈光,讀完後,不由得讚歎道:“好文章,好文章啊!”
“劉兄此文,微言大義,有家國情懷。文官死諫,武將死戰,本應如此。”
“此文一出,必定能讓百官信服,將那歐陽修反駁的一無是處!”
劉湜捋了捋鬍鬚,甚是興奮。
他對自己的文采相當自信。
若此次能壓歐陽修一頭,沒準兒此文便可流傳千古,而他也能青雲直上,步步高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