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陳年舊案,食在大宋,古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將十份雞湯收進置物籃,文舒簡單的梳洗一番,便出門趕往相府。
雖然秦培昨天說了讓她在家等,可她哪裡等的住,思來想去,還是決定去相府等訊息。
系統才升級到百分之五十,她在家待著也沒用。
文舒趕到相府時,皇宮裡早朝已經開始了。
宣政殿內,殿頭官剛喝完‘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就見左邊的班部裡走出來一位御史。
“陛下,臣有本啟秦。”
“講。”趙端高坐御前,還有些沒睡醒。
“臣要彈劾刑部待郎竇廣山,私擄平民,罔顧法紀。”
“哦,竟有此事。”
竇廣山立馬反駁:“回陛下,臣抓的並不是平民,而是一個兇殺案的案犯。”
“既是案犯,可經了開封府,可有認罪畫押書?”陳御史不依不饒。
“那是當然。”
見對方真從袖子裡掏出一卷案卷,陳御史不由的皺了眉。
人群中的秦培也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卷宗呈到御前,趙端翻了翻,疑惑道:“怎麼是十七年前的?”
“正是。”竇廣山回道:“臣抓的正是十七年的兇殺案案犯。”
“究竟是怎麼回事?”趙端來了興趣,“難道十七年前此人逃脫了?”
“並未,而是當時的縣官徇私枉法,未判他死刑。”
“哦,難道此人是縣官的親戚,你詳細講講。”
其實事件的經過,他面前的卷宗上都有。但他是官家,自持身份,此時又是朝議,也得有一人把經過說出來,讓眾臣都聽聽。
竇廣山自無不應,把案件經過大概講述了一遍。
就是十七年前,福州發生的一件兇殺案,一名農家小子因妹妹被當地富紳糟蹋,而奮起殺了富紳的事。
這案件本也沒有拿到朝堂上來對峙的必要,畢竟殺人償命,律法所定。
問題出就出在,當時斷這案的縣官並沒有將案犯殺頭或判絞刑,而是免除死刑,將他發配去了錢塘。
“犯下此等大罪,不說殺頭,竟還發配去了錢塘富庶之地,實在是不該。”
“是啊,也不知是哪個昏官判出來的案。”
“...........”
朝堂上議論紛紛,大多都指責當時的縣官斷案不清,徇私舞弊。
秦培聽得眼睛直跳,因為那位官員就是他!
“不知秦參政可還記得這件事?”竇廣山已經望了過來。
“自然記得。”
不僅記得,而且這個案件還改變了很多事,以至於如今對那名案犯的名字都還記憶猶新。
十七年前,他初次為官,任福州羅源縣縣令,這樁案子是他任滿快要離職時判的案子。
死者是錢塘縣一個小有名氣的富商,被人殺害後,家屬要求重罰兇手,判處死刑。
原本這個要求並不過份,可他過堂後卻發現案件中還有一個受害者,兇手的妹妹。
她因為被富商糟蹋,不忍受辱,選擇了投河自殺。兇手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憤起殺了富商。
判兇手死罪很簡單,但考慮到他妹妹是受害者,而富商所行也觸犯到律法,算不得無辜,先按了下來。
其實富商糟蹋的女子不止兇手妹妹一個人,早在案件發生以前,他就多次聽聞過那名富商的不義之舉。
只是當時被他糟蹋過的女子,礙於名聲都沒有勇氣報官。官府又素來有‘民不舉,官不究’的慣例,便一直無法將他定罪。
他當時能做的,最多也只能在商稅這塊卡卡他,其它的.......
直到這起案件的發生。
秦培覺得機會總算來了,他終於可以為百姓除去這顆毒瘤了!
最後,他以兇手其行可惡,其情可憫,且主動自首認罪的態度良好為由,免除其死罪,將他發配錢塘服役。
當時錢塘正在修堤,缺乏大量民工和勞役,他覺得這個判決很合理。
堂下的百姓也覺得很合理,連聲贊好。奈何家屬不同意,依舊提出嚴懲兇手,判處死刑。
他們在錢塘經營多年,與官府之人也常有往來,他們一發聲,立時便有多名小吏上前說情,甚至最後連縣尉也站到了他們那邊。
他當時年輕氣盛,覺得富商死有餘辜,這幫子人卻因為收了人家的好處而罔顧人情理法,心下大怒,堅持原判。
並且即日執行。
他記得當時那名兇手叫石常,卻也不知道怎麼變成了文泰。
後來他任滿離職去往錢塘赴任,半道上卻被人暗害,昏迷之前,只聽得幾人嘻笑道:“敬酒不吃,吃罰酒,真當自己是根蔥了。不過一個小小縣令.........“
然後他就昏過去了。
再醒來,很多事情就變了。
“竟是秦參政!”
“不能吧,他做事向來滴水不漏,怎麼會.......”
“人有失誤,馬有失蹄,更何況年輕氣盛,出錯也難免。”
殿內再次議論紛紛。
趙端聽了一會眾臣議論後,才問秦培:“秦參政可有想辨駁的?”
秦培看了一眼竇廣山,“竇侍郎說的都對,不過有兩點卻忘了補充。”說著,將兇手妹妹的事,以及死者的不法之舉點出來,然後問眾臣:“若是諸位同僚遇到了這種事,會如何判?”
兇手即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死者即是受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
群臣沒想到還有這個隱情,皆交頭結耳議論起來。
嗡嗡之聲聽得趙端直皺眉。
爭執了一番後,殿中分成兩派,一派贊成秦培的做法,認為法理之外還要兼顧人情。
一派則堅持律法,認為殺人就該償命,不能以任何藉口為由,免除死罪,否則就是徇私枉法。
文舒在相府左等右等,都沒等來訊息,整個人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院中不停的踱步打轉。
王氏看她那麼焦急,心下五味雜陳。
孩子孝順是好事,奈何孝順的物件不是她。
想了片刻,她上前拉著文舒的手道:“莫急,朝上百官奏事,有時事多,奏到午間都正常。在相爺回來之前,你能不能先聽我講個故事。”
文舒猜到她要說什麼,思考片刻,點了點頭。
王氏喜笑顏開,忙拉了她坐在樹陰下,又叫丫環奉上茶水點心,這才開始講述往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