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七章 買牛,食在大宋,古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哎呀,瞧這牛年紀也不小了,這個年紀賣了,也真狠的下心。”
“噯,別說這話了,有辦法誰捨得呀,沒看老漢也在哭麼。”
就在牛車快要接近茶肆的時侯,文舒突然發現前方人多了起來。走近了才發現,大家正圍著一老丈和一頭牛,指指點點。
老丈穿著陳舊的籃布衫,臉上老淚縱橫。身後的牛被他牽著,卻腳步遲緩,身體後傾,一副不想跟它走的模樣。
最讓文舒驚訝的是,那牛竟然也在流淚。
從未見過這副畫面的她,當下就被震住了,以至於忍不住喊停牛車。
“老漢也是沒辦法啊!”聽得眾人指點,老丈眼淚流得更兇了。他跺了跺腳,回望‘掙扎’的老牛,哭聲道:“我總不能看著不孝子去坐牢啊。”
眾人一聽,忙打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老丈心裡應該也是真難受,聽眾人這麼一問,倒也沒隱瞞,哽咽著就將事情說了。
大概就是家裡有位不孝子,不孝子在外頭欠了債,還是高利貸。現在人家找上家門來了,他害怕利息越袞越高,只能忍痛賣牛了。
有人勸他,不孝子在外頭瞞著借高利貸,這錢就應該讓他自己還,否則以後還有的苦頭吃。
老漢一聽哭得更大聲了,連連說是自己的錯。
因為是獨子,小時侯過分寵愛,以至於長大後眼高手低,做啥啥不行,現在更是瞞著他在外頭欠下高利貨。
他也很後悔。可他就這麼一個兒子,也不能眼睜睜看著他去死,萬般無奈下,只能忍痛賣牛了。
說罷,便雙腿一曲朝在場的人跪下了,說只要能善待他的牛,他可以少要些錢。
然而場的眾人卻沒幾個應聲的。有的是沒有那個錢,有的是不需要,只有一個精瘦的中年男子問價。
老漢沒想到真有人會買,一時間又是高興,又是難過。至於價錢,他想了片刻後,猶豫道:“那就比市價少....少二百文。”
“才少二百文。”男子不太滿意。
眼下牛市價通常在十貫,少二百文,也就是九貫八百文。他是牛販子,一眼就能看出來牛的年齡。
這個年紀的牛,想要賣出十貫朝上,可不容易。才賺兩百文差價,他有些不滿。
“你這牛少說也有十歲了吧,說不定都有十二三了,已經做不了什麼重活,耐力估計也不行,這個價格可不划算。”
“大官人啊,我這已經是低價了,要不是碰上這種事,你就是出十二貫,我也不賣啊。”
男子還想壓價,聞言作出一副罷手的樣子,“再減三百文,我就買了。要不然,就算了。”
老漢一聽急了,不斷的說自家牛有多聽話,有多勤快,買回去絕對不虧。可男子打定主意壓價,任他如何誇耀都絕不鬆口。
眼看老漢在他的壓力下就要鬆口,文舒突然站出來道:“我買了。”
在場的人都望了過來,老漢也確認道:“小娘子可是說真的?”因為文舒的穿著,怎麼看也不像是農家出身。
而且時下買牛,大多是男性長輩出來買,一是年紀大有經驗,懂得看牲口的品相。二來,牛屬於貴重物品,不是買個㬱子,買朵花的事,所以鮮少會交給晚輩操持。
“當然是真的,這是我爹,不信你問他?”
文老爹雖然不知道閨女為什麼要賣牛,卻很配合的點了點頭。而且他也覺得這老漢十分可憐,能幫一把就幫一把。
大不了,把牛養在茶肆。他以後得空的時侯,也學那些車伕,牽了牛出去拉車。
“行,那就九貫八百文賣給小娘子。”老漢起身,不捨的看向老牛,“還望小娘子善待它呀。”
誰料文舒道:“老丈,我不壓那二百文的價,願以十貫買之,只是有一個要求。”
“什麼?”
老丈應該是頭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整個人都楞了一下。然後猶猶豫豫的問,“什麼要求?”
在他看來,這個要求必然是極難的吧。否則哪有人會放著這二百文不要,主動提價的。
圍觀的其它人也想不通文舒這麼做的理由,所以此時都豎著耳朵,想聽聽文舒會提什麼樣的要求。
要是實在強人所難,他們怎麼也得幫著講講話。
“因為我家沒地方養,所以牛還得老丈你牽回去繼續養。就以一個月為期吧,一個月後若是我找到了養的地方再牽回去。若是找不到,就依舊寄養在你家,我可以給草料工錢。老丈覺得如何?”
老漢萬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一臉的不可置信,“小娘子此話當真,不是哄小老兒吧?”
“這麼多人看著呢,豈能玩笑。不過......”文舒轉了個話音,“這牛既然我買下了,那就是我的了,雖寄養在你家,但我要用的話,老丈得隨時牽給我。”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老漢忙不迭的點頭,高興的又要哭了。
眼見生意被她攪黃,精瘦男子氣得朝文舒直瞪眼,文舒也不客氣,帷帽下的眼睛毫不示弱的瞪了回去。
她之所買牛,一則是可憐老漢和那頭牛,見不得這樣的人間悲劇。二來也是真的有需要才買的,並不是存心要攪精瘦男子的生意。
而且他壓價的手段也太令人不齒了。
這老丈一看就是著急等錢用,他還這般壓價,實在算不得什麼君子。所以她奪人所好也毫無負擔。
其實她一直就有買個代步工具的想法,只是苦於家裡沒地方養,才一直擱置。
如今碰到這種情況,也算適逢其會。
老漢捨不得牛,她沒地方養。寄養在原家,既解了老漢的離別之苦,又解了她的飼養之難,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口頭約定可不算,為求保險還得立個字據才好。正好茶肆就在不遠處,文舒便乾脆提議去前頭茶肆借紙筆一用。
她戴著帷帽,倒也不怕別人認出來。
老漢自然沒二話,牽著牛便跟著文舒走了。
那些圍觀的百姓,有不趕著忙事的,便也跟著去湊熱鬧。好瞧瞧這事最後是不是真如方才說的那般好。
還是,那小娘子哄著老者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