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三十八章 空調,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隨著承順四十年秋,糧食生產扶持計劃正式頒發後,大楚帝國內部再一次掀起了發展的浪潮。
最為直接的就是進一步開發土地,獲得更多的耕地!
增加耕地的計劃,主要集中在北方以及西部地區,因為目前只有這些地方才地廣人稀,同時方便開發。
像是什麼南洋地區啊,那些地方看著似乎很好,土地肥沃,雨水充足之類的,但也正是因為雨水太多,極為容易發生洪澇,想要大規模的進行農業開發,首先就需要有足夠多的水利設施才行。
要不然這邊前腳播種,後腳就給你來一場洪水……那還開發什麼啊?
最為具體的當屬紅河三角洲以及湄公河三角洲地區,這兩個地方按照道理來說地理環境也挺好的,但是奈何洪澇太過氾濫,大楚帝國掌控並移民這些地方將近二十年,投入了海量資金修建各種水利設施,最終才把這兩個地方變成了產糧區。
投資太大了,饒是帝國這麼強悍的國力也撐不住……畢竟帝國需要開發的地區多了去,需要用到錢的地方也多,不可能單獨往這兩個地方投入大量資金的。
此外還有呂宋群島地區,婆羅洲,東印度群島等諸多島嶼地區……這些地方一到夏秋時分就是連綿不斷的各種颱風暴雨,氣候條件可以說相當惡劣,也導致了很多地方看似不錯但實際上想要真正開發出來大規模種植糧食很難。
相反,北方以及西部一些地方看似貧瘠,似乎和魚米之鄉沒啥聯絡,然而卻是更容易開發,並進行大規模種植,以成為重要的產糧區。
東北地區以及漠南地區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東北地區,尤其是比較靠北的遼北以及黑水省,人們一聽這名字就下意識的認為這些地方是苦寒之地,嗯,在國朝之前的時期裡的確也是。
但是國朝掌控這些地方後,進行了大規模的農業開發,並且引入的馬耕乃至機械化耕種後,這兩個省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幾個平原地區就變成了糧食產區,糧食產量規模極大,人均糧食產量極高。
到了當代的大楚帝國裡,東北地區依靠這幾片大平原地區,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的第一大糧食產區,也是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區。
其糧食總產量甚至已經超過了江南省,這是一個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的事實。
除了東北地區外,帝國在最近十幾年大規模開發的漠南地區,其糧食產量也迅速上漲,成為了帝國的主要糧食產區……
這也是在普通人看來很扯淡的事,這漠南不是草原嘛……你要說搞畜牧業之類的很正常,但是怎麼就變成了糧食產區了?
但事實就是如此,在漠南省的東部地區裡,比如通遼、赤峰等地也是非常優秀的產糧區……而實際上嚴格上來說,這片地方在地理位置來講,其實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東北地區。
到承順四十年的今天,整個泛東北地區的黑土地,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最為重要的糧食產區,僅次於中原地區。
同時該地也是大楚帝國裡最為重要的糧食輸出地,因為當地普遍地廣人稀,又大規模採取馬耕以及機械化重視,人均糧食產量極高。
而帝國的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就是繼續重點扶持中原,東北這兩大傳統糧食主要產區。
同時加大力度開發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地區的糧食,比如伊寧地區,又比如後世的新西比利亞州這些地方……
不過這些地方的糧食開發時間比較短暫,同時因為陸地運輸成本比較高昂等因素,這些地方的糧食主要是供應西部地區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和之前那樣,還需要從中原等地區,透過東西大鐵路調運糧食過去。
除了上述地區的持續大規模開發外,在其他地方的開發行動也沒有停止過,比如湖廣地區。
湖廣地區在大楚帝國裡,已經演變為了楚北、楚南以及漢天府兩省一府地區,不過作為一個地理概念,湖廣地區依舊適用。
在前明時期裡,湖廣地區就已經成為了比較重要的糧食產地,不過受限於人口,開發力度等因素影響並不大。
但是進入了大楚帝國時代後,湖廣地區乃是大楚帝國裡最前期大規模進行開發的地區,在很早的時候就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並進行開發移民等一系列工作。
等到如今,湖廣地區的糧食也節節攀升,成為了糧食輸出地,只不過當地的人口也在快速增長因此對外輸出的糧食也不算多。
除了湖廣地區外,四川,山東,乃至南方一些山區省份,如兩廣,閩浙,雲貴等地區的糧食開發也在持續進行。
在農業技術有限,尤其是化肥依舊沒能實現工業量產化的今天,大楚帝國要想提高糧食產量,那麼只能死磕耕地數量了。
上述這些說的都是本土地區,包括西伯利亞,中亞,南洋,澳洲等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本土地區了。
而海外地區裡,糧食開發主要是集中在美洲地區,尤其是北美洲地區。
隨著美洲東西鐵路的逐步東進,繞道非洲好望角,直接沿著大西洋北上前往美洲東部地區的移民航線開通,大楚帝國的移民們開始大量湧入北美洲中部以及東部地區。
在最近幾年一系列歐洲戰事中,先後從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裡獲得了他們的美洲殖民地。
也就是說,到了承順四十年秋天的現在,整個美洲地區都已經成為了大楚帝國的海外領地,而且並不是殖民地的模式,而是直屬領地的模式。
大楚帝國將會持續的往美洲地區進行移民,而且移民規模非常龐大,僅僅是承順三十九年裡,就有超過兩百萬的新移民,透過官方移民,自費移民等多種形式前方南北美洲尋求自己的新生活。
不過這兩百萬移民看似很多,但實際上平坦到廣闊的南北美洲裡也不多……
直到如今,大楚帝國在美洲地區的民眾數量,也不過只有一千萬出頭,並且絕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北美洲的中西部地區,而最為肥沃的北美洲東部地區的人口還是比較少的。
這也意味著美洲地區的開發潛力極大,光是一個北美洲至少都能容納上億移民人口,並且大規模開發當地的耕地資源後,能夠生產出來海量的糧食並輸入到本土地區。
美洲地區,就是大楚帝國在於再一次騰飛的堅實基礎,更是大楚帝國諸多底層民眾的退路。
每年都有一兩百萬的窮苦民眾,在本土混不下去後跑到美洲去過日子。
而且只要你克服遠離家鄉,前往萬里之外的美洲生活的心理障礙,同時到了美洲後別瞎搞,那麼日子還是能夠過得不錯的,至少比在本土當個普通農民或工人強。
在本土很多地方里,因為土地資源有限,同時土地買賣又被限制住了,甭管你有錢沒錢,你家的耕地就這麼多,想要靠重地養活一家老小問題不大,但是想要靠著重地發家致富,那純粹是屬於妄想。
然而在美洲這些海外地方不一樣,在這些地方的因為土地多的不了……嗯,雖然大多時候需要你加入民兵隊,把土地從當地土著部落的手中搶過來。
所以海外地區地區裡的土地雖然也不能私人買賣,但是從官方購買或租用土地也沒太大的限制。
普通數口之家,輕輕鬆鬆就能免費獲得數百畝土地,這是很多海外領地對新移民落戶的基本待遇,土地全部免費不要錢,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多少年內不能拋荒,拋荒的話就會被收回。
如果你有還餘力,比如家裡人口多,也買得起更多的耕馬甚至拖拉機之類的,進行大規模的馬耕甚至機械化種植,也可以申請購買或租用更多的土地……價格也很便宜的。
一句話,只要你種得了這麼多土地,那麼官方就敢敞開了對你供應!
除了土地不能私人交易,只能向官方購買或出售土地,防止資本無序惡意兼併土地外,其他的基本沒啥限制……當然,除了前期一兩年農業稅減免外,後續農業稅還是要交的,少一個銅板都不行。
這是稅務原則!
海外地區的農民獲得的土地以及產出,可比在本土強多了……本土很多地方人多地少,尤其是一些山區省份,如閩浙兩廣這些地方,好一些的人均十多畝,但是差一些的地方才人均數畝地而已。
而在海外直轄領地,基本上人均幾十畝甚至上百畝起步。
上述這些只是說私人土地,農民對土地有所有權,可以傳承給子孫後代的那種……雖然這些土地不能自由私人交易,只能出售給官方或從官方手裡購買。
而大楚帝國的農業領域裡,除了家庭為單位的農民群體外,還有一種就是農業公司。
這些農業公司向官方租用大量的土地,然後進行機械化耕種,產出糧食或經濟農作物,又或者附帶一些養殖業以獲得利潤收入。
這種農業公司最早在東北地區大規模出現,然後開始在西部地區也出現,最後在海外地區更是廣泛出現。
美洲地區就有不少的這些農業公司,直接找官方承租數萬甚至數十萬畝的土地進行耕種開發。
這些還是在海外直轄領地包括殖民地裡比較正常的操作。
還有一些是活躍在土著控制區裡的農業公司就不怎麼正規了……他們搞的很多種植園放在帝國控制區裡那都是屬於違法的……比如使用契約勞工,免費勞工,暴力鎮壓等等,基本上和同時期歐洲殖民者一個德行。
不過對於這些在土著控制區裡的農業公司或者其他機構乃至個人,大楚帝國一向來也不管的,你在土著控制區裡瞎搞,甚至違反帝國法律(帝國法律屬人屬地雙重原則,楚國人哪怕是在土著控制區,理論上也不能違法帝國法律,但是理論是理論,實際上楚國人在土著控制區裡幹了啥,帝國的司法機構也不知道,也懶得知道……)
對於這些在土著控制區裡瞎混的楚國人,帝國官方的態度一向來都是隻要你不觸犯帝國利益,比如偷偷摸摸走私一些敏感物資,尤其是先進武器,敏感裝置這些給土著,或者是協助土著抵抗帝國之類的,那麼帝國就懶得管你……同時也不會給你提供什麼保護。
畢竟在外頭混的楚國人太多了,而且很多都不是什麼守法遵紀的人,這些人渣跑到土著控制區瞎搞,要是弄出事情來都要帝國官方提供保護之類的,那麼帝國也不用幹別的,天天給他們擦屁股了。
因此對於這些人,帝國態度一向來都是明確的:屬於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不支援不鼓勵。
當然了,這都侷限一些小打小鬧,如果你夠能耐,把某個土著小國的國王都給幹掉了之類的,官方也會順順水推舟,在當地設立殖民地官府,並一定程度上承認你的利益。
又比如你實力太渣,在土著控制區裡被土著吊打……又死傷太多,死數百上千人的話,那麼帝國官方也不會當沒看見,而是會乾脆的派兵報仇……當然了也別指望官方給你這個失敗者啥好臉色看,利益什麼的就更別想了,沒讓你承擔軍事費用就不錯了。
帝國本土包括直轄領地,殖民地,土著控制區裡的農業開發公司其實並不少,其中少數一些還是實力非常強大,在諸多地區都擁有超大型農場或種植園的農業開發公司,在殖民地以及土著控制區裡的種植園裡農業開發公司,普遍都還擁有武裝安保人員,發起狠來都是能夠滅掉一些小規模土著國家的那種。
而這些農業開發公司也是帝國糧食供應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楚帝國的糧食供應,由自耕農,農業公司雙重組成,一起為帝國提供海量的糧食。
而海量的糧食也不是種植出來就完事了,還需要運輸到需要糧食的地方去,尤其是海外糧食運輸回本土,更是重中之重。
海外地區基本都是屬於人少地多,糧食產出總量雖然無法和本土相提並論,但是架不住人家海外領地裡的糧食產量多,同時消耗少,能夠大量向本土輸入糧食啊。
這些海外輸入的糧食,就成為了本土地區重要的糧食補充。
為了讓這些海外糧食廉價的運回本土,糧食生產扶持計劃裡也有著轉向的糧食運輸補貼,這種補貼也不是說直接發放現金,主要是透過降低相關的稅費,稅收返還的方式進行補貼。
以求降低糧食運輸成本!
同時補貼範圍也不僅僅侷限於大米,小麥,玉米這些普通糧食,也包括了肉食運輸補貼。
肉食運輸補貼,這是根據最近幾年,大楚帝國開發發展冷凍運輸船,從海外往本土運輸冷凍肉而專門進行的。
大楚帝國的航運界,根據海軍的冷凍補給船,發展了冷凍運輸船,前期的幾次試驗運輸還是比較成功的,不過依舊存在著冷凍運輸費用比較高昂的問題。
畢竟冷凍運輸所需要的冷凍運輸船,比常規的運輸船可貴多了,同時運輸過程裡除了常規的海運成本外,還有冷凍成本……
畢竟肉類食物得長期維持低溫才不會變質,這維持低溫也是需要成本的。
哪怕冷凍運輸船都是幾千上萬噸的運輸,能夠平攤成本,然而依舊比較昂貴,這也使得了冷凍肉輸入雖然已經展開,但是受限於冷凍運輸成本,儲存成本等諸多因素,整體規模比較小,也只能選用一些價格比較貴的肉食進行運輸。
為此,帝國透過糧食生產扶持計劃,對冷凍肉運輸進行了補貼。
首先是冷凍運輸船的建造給予補貼,然後對冷凍肉的運輸也進行補貼,並對冷凍倉庫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進行補貼。
力爭短時間內把冷凍運輸的成本壓低到一定的程度,可以讓大量的海外肉食輸入到本土,以豐富民眾的餐桌。
同時透過這種大規模的運輸,進一步平攤成本……
建造一艘冷凍運輸船的單價,和建造十艘,一百艘的平均單價那可是天差地別……同樣的還有冷凍倉庫等基礎設施。
同時規模增加,平攤成本的同時,也能夠透過刺激市場來促進企業研發更好,更廉價的相關裝置,透過技術的提升來降低運輸成本。
而這一系列的扶持方案,直接讓大楚帝國畜牧總公司以及幾個合作的航運公司獲益匪淺……話說前期他們為了展開冷凍肉食運輸,探索經驗,順帶給市場打個樣板,那可是虧麻了……龐大的冷凍運輸船以及冷凍倉庫等基礎投資現在連十分之一都還沒能收回來。
不過鬆江海軍造船廠以及松江貝爾冷凍機公司卻是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這年頭雖然冷凍運輸不賺錢,但是造冷凍運輸船的造船廠以及造冷凍機的貝爾公司,那可是一點都沒少賺。
如此扶持政策出臺,未來冷凍運輸船的訂單肯定大漲,這兩家公司必然會獲得更多的訂單。
尤其是松江貝爾公司,他們直到目前為止,依舊是唯一一家可以提供成熟可靠超大型艦用製冷裝置的廠商,同時其他一些普通中小型號的製冷裝置技術也相當過硬。
旗下產品廣泛供應給專業冷凍運輸船,普通船隻,冷凍倉庫,有低溫需求的廠房等眾多行業,市場佔有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利潤佔有率更是百分之百。
因為其他幾家後進企業只能跟著喝點沒啥味道的湯水,還都清一色的處於虧損狀態……
松江貝爾製冷公司這幾年可是大撈特撈,錢沒少賺。
賺了錢後又繼續投入研發,目前已經推出了更新一代的產品,這讓其他幾家後續進軍制冷領域的公司都看不到追趕的希望……貝爾製冷技術太強,而且又把持了眾多的製冷裝置的基礎專利,進一步抬高了後來者進入這個市場的難度。
想要進入製冷市場,其他先不說,你首先就得繞過鬆江貝爾製冷公司的諸多製冷領域的基礎專利。
而基礎專利可不是那麼好繞過去的。
但是,製冷市場的爆發,廣闊的市場前景,豐厚的利潤也促使著國內很多企業都看上了製冷市場,哪怕現在持續虧損,研發更是個無底洞,也要咬著牙跟下去,要不然的話前面的投入就得打水漂,而且也會徹底的失去這一市場。
同時這些後來者的湧入,也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更多的資金,使得製冷行業不再是隻有一個廠商的超級冷門產業,而是演變為擁有四五家有量產產品的廠商,另外還有十幾家正在研發之中的廠商的小規模產業。
雖然整體行業市場還比較小,但是前景非常可觀,尤其是松江貝爾公司在承順四十年六月,正式在松江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時候,進行的招股書裡透露,他們公司已經正在研發效率更高,更可靠穩定,同時使用成本更低的新一代蒸汽動力壓縮製冷裝置,並在新一代壓縮製冷裝置的基礎上,研發專門為辦公樓,專業廠房等製冷場景的空氣溫度調節裝置,簡稱空調。
這一計劃,讓人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製冷裝置的龐大潛在市場……這需要空調的辦公樓以及專業廠商那可多了去……
比如松江城裡源源不斷冒出來的那些高樓大廈……那麼貴的大樓都修了,昂貴的液壓電梯也用了,也不差再來一組中央空調的錢。
而更讓那些投資者忍不住暢想的是:這些艦載以及工業乃至辦公場景所需要的製冷裝置,那都是小道,未來還有規模更大,足以培育一個巨無霸行業的家庭場景製冷裝置需求。
這帝國好幾億人口呢,這要是每一個家庭都用上一臺壓縮製冷空調,那都是動不動上億臺的需求……那可是隨隨便便都是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龐大市場!
雖然現在使用蒸汽機為動力的壓縮製冷裝置,想要做到小型化,低成本化太難太難,幾乎不可能直接運用到家庭場景,但是未來呢?
現在不行不代表以後也不行啊!
在這種廣闊市場前景的行業裡,不提前先進行技術研釋出局,等到別人家搞出來了可以實用的家庭製冷裝置,你再想進入其中可就晚了……因為那個時候,前面第一梯隊你的製冷廠家估計都會被製冷領域的專利都給申請一大堆,製造出來了無數的專利障礙,後來者想要繞都繞不過去!
要不然,他們豈能在持續虧損,研發起來就跟無底洞一樣的情況下,還持續砸錢死磕啊!
一個之前沒有開發過,廣闊無比的藍海市場,這才是他們想要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