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百二十二章 進軍巴黎,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承順三十八年冬十月,儘管天氣已經比較冷了,不過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還是發起了征戰法國的軍事行動。

之所以在冬天裡繼續發起軍事行動,一方面是歐洲遠征軍的任務多,時間緊,他們不可能在歐洲地區裡慢慢磨蹭,花費十幾二十年才完成整個歐洲地區的市場開發行動。

這後頭可是有一大票國內的企業等著他們開闢市場呢。

歐洲遠征軍的艦隊面,是跟著大量滿載貨物的商船隊,不少的貨物都已經堆滿了加迪斯以及丹吉爾的港口倉庫了,這些貨物以及船隻抵達歐洲後,不可能一直這麼等待下去,需要儘快的把貨物銷售出來並收購當地的農產品或其他工業原料等,再運回國內。

物資囤積以及船隊等待的過程裡,是有成本的,而且不低。

帝國方面需要歐洲遠征軍儘快的開啟更多的歐洲市場!

而另外一方面也和歐洲地區的軍事實力不咋地,同時法國的地理位置也不算太過靠北,雖然冬天也冷,但是現在並沒有和更北邊的北歐地區一樣已經漫天大雪,天寒地凍。

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如果法軍的武器裝備以及戰鬥力都不錯,再加上地理環境更靠北的話,楚軍都不可能在大冬天裡動手……就和楚軍從來不在大冬天裡在西伯利亞和俄羅斯人開戰一樣……不是打不過,而是冬天裡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調動太麻煩,對後勤的要求更高,犯不著!

但是法蘭西顯然不具備俄羅斯那樣的上佳的防備外地入侵的地理條件,所以楚軍肆無忌憚的哪怕在初冬時分依舊展開了登陸入侵。

法國諾曼底,這個在原時空裡因為二戰盟軍發起大規模登陸而著稱全球的地區,在這個時代一樣迎來了一場登陸。

只不過和原時空了盟軍登陸諾曼底,遭到了積累的抵抗,無數盟軍士兵血灑灘頭不一樣。

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在諾曼底的登陸,沒有遭到太大的實際性的抵抗……不是說法國人沒準備,更不是說他們沒抵抗!

實際上他們早有準備,而且抵抗的很英勇!

但是法國人的所有準備和抵抗都是徒勞的!

大楚帝國的遠征艦隊,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攻佔諾曼底地區的勒阿弗爾……這地方是法國重要河流塞納河的出海口,是法國面向英吉利海峽最為重要的沿海港口之一。

而整個過程裡,也沒有遭到法國人海上力量的實際阻攔!

法蘭西的艦隊在歐洲當地各國裡,其實算是還不錯的……畢竟法國在歐洲算是大國之一。

但是他們的艦隊分來就分散在地中海以及大西洋兩邊,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海軍戰艦,依舊是那些純風帆木製戰艦。

而木製風帆戰艦幾乎不可能給大楚帝國海軍,甚至是給那些普通的民用商船造成什麼實際性的威脅……

因為這年頭在很多海外地區還是挺危險的,民間的商船前往海外地區,尤其是土著控制區經商的時候,是有可能遇到危險的。

因此大楚帝國裡一些跑危險海域的商船,都會向海軍申請臨時配屬自衛武器。

一般配屬一門或兩門五十五毫米單管後裝線膛炮,這玩意別看口徑小,但是發射的也是榴彈……打木製戰艦一打一個準,哪怕無法炸爛木製戰艦,也能摧毀其帆裝,讓這些純風帆船隻徹底失去動力變成海面上漂浮的死魚!

所以這年頭跑威脅海域,比如目前的歐洲地區海域的大楚帝國商船,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武裝商船,一兩門的五十五毫米單管艦炮吊打那些風帆船隻是沒啥問題的。

不過跑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的商船基本就用不上了,因為大楚帝國海軍在這兩大海域裡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擁有大量的軍事基地,掌控所有的海域,海上航線安全的很。

所以如今的危險海域,也只剩下大西洋以及地中海,波羅的海這些海域了。

但是放眼未來,估計要不了多久這些海域也會變成安全海域。

在大楚帝國海軍的絕對強勢下,法蘭西海軍的那些風帆戰艦其實連出港口的機會都沒有……

這樣法國人根本就談不上在海面上阻擋楚軍的遠征艦隊。

等到戰艦連出港都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被大楚帝國海軍戰艦逐一點名幹掉的時候,剩下的法國人自然驚恐無比,然後就躲在堡壘,試圖依靠海防炮臺和堡壘繼續頑抗……連楚軍出動運兵船在一側登陸的時候,也沒有步兵出擊前往進行灘頭攔截。

人家也不傻,很清楚楚國人強悍的艦炮火力……根本不可能留在灘頭頑抗楚軍的……因為那不叫頑抗,而是送死。

法國人在過去大半年裡也多方面瞭解了楚國人進攻西班牙以及葡萄牙人的一些戰役,如果這些還是道聽途說,那麼楚國人之前猛烈炮擊港口,把那些法國戰艦一股腦炸成碎片的時候,那就是徹底親眼見識並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那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抵抗的!

如今他們只能寄託於戰前緊急修建加固的堡壘以及岸防炮臺可以頂住楚國人的炮擊了。

之前楚國人找法國人進行談判的時候,那可是一點都沒客氣,直接好幾次發出戰爭威脅,這讓法國人深感威脅,同時南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慘狀也是深深刺激了法國人。

因此面臨楚國戰爭威脅後,法國人在之前也進行了大量的戰備行動。

其中就包括了加固沿海港口防禦,修築炮臺和堡壘,駐防更多計程車兵……尤其是勒阿弗爾。

這裡畢竟是巴黎的出海口,位置相當重要,楚軍如果想要從海上發起登陸進攻,然後進軍巴黎,這些就是最好的跳板。

其戰略作用和清末的時期的天津大沽口差不多!

因此這地方被他們重點佈防,光是各種岸防炮就部署了一百多門,又有二十多艘戰艦協同防守,地面上還有八千多兵力進行駐防。

然而結果呢?

楚國遠征艦隊一路橫掃而上,抵達勒阿弗爾後發現法國人非但沒有逃跑,反而擺出一副頑抗死守的態度。

領隊的幾個楚軍將領都深深佩服這些法國同行們……明知道雙方實力天差地別的情況下,還能在這裡嚴防死守……不管怎麼說,這勇氣還是值得誇讚的。

為了尊重他們的勇氣,遠征軍的將領們經過一番商量後,決定給予他們足夠的體面:拉出來了十多艘戰艦對勒阿弗爾進行毀滅性的炮擊,尊重敵人的同時威懾巴黎的法國高層。

讓他們知道想要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需要付出慘重代價的!

如此情況下無數一百七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以及一百毫米乃至七十五毫米的線膛炮的炮彈落在勒阿弗爾!

在猛烈的炮擊中,二十多艘法國戰艦連港口都沒來得及出就被炸成了碎片,然後整個港口城市也被炸成了廢墟……

法國人之前頗為看重的岸防炮臺一點作用都沒發揮出來,因為他們的前裝滑膛炮射程不夠,根本打不到在幾公里外進行炮擊的楚軍戰艦……然後逐一被楚軍的大口徑艦炮點名炮擊,而且楚軍的戰艦還動用了半穿甲彈進行炮擊……如此猛烈的炮擊下,別說炮兵這些有生力量了,就連炮臺本身都被摧毀了。

然後對整個港口城市的覆蓋炮擊下,又引起了大火,後續大火足足燒了三天三夜都沒熄滅……這也是楚軍為什麼沒有在勒阿弗爾城區直接進行大規模登陸併入駐的緣故,打得太狠,整個港口被都炸的稀巴爛,城區也起火了。

如今的勒阿弗爾實際上已經廢墟一片,比當初西班牙人的加迪斯港慘多了。

當初楚國人在加的斯登陸的時候,因為考慮到要奪取這個港口城市為己用,因此炮擊的時候其實都很小心的,只摧毀軍事目標,並沒有對整個城區進行無差別的覆蓋炮擊。

不過更主要的是當時的西班牙人也知道打不過,早早就主動退走了。

如此才能夠讓加的斯港保留相對完整,併為楚軍所用,成為了目前大楚帝國在歐洲地區的大本營。

但是在勒阿弗爾,楚軍雖然也想要儲存這些城市的一些基礎設施為己用,但前提是敵人主動放棄……不然的話,楚軍是不可能放著大量艦炮不用,非要傻乎乎的用士兵生命去玩什麼攻城戰的。

哪怕負責攻城的會是印度軍團第四師的炮灰士兵,但是炮灰士兵也是有成本的啊,把他們大老遠從印度拉過來,楚軍也是花了不少錢的,就算要當炮灰犧牲,也需要犧牲的有價值啊,不然可就虧大了不是。

法軍的天真頑抗,或者說一開始決定頑抗,後續看到楚軍炮火實在太猛烈想要撤退的時候已經晚了……

同時楚軍又不願意讓浪費太多的炮灰士兵,又想讓威懾巴黎方面……更是為了威懾整個歐洲!

大楚帝國發現之前在加的斯打的太順利,而其他幾場地面戰爭也是沒啥特殊的地方,至少給人的直觀感受不夠明顯……歐洲各國雖然大受震撼,但是依舊沒到被嚇破膽,楚軍一上門就舉手投降的情況……這一次,遠征軍方面決定打一個樣板:讓歐洲各國知道在軍事上頑抗大楚帝國王師,是愚蠢中的愚蠢,以後別幹這麼傻的事了……你們不怕死,我們楚軍還不想浪費彈藥呢。

這年頭的線膛槍炮的彈藥可貴著呢,哪怕這一次歐洲貿易自由計劃有給國內企業買單,但是捐助金額是早已經確定的,錢都已經是拿進軍方口袋裡了……換句話說,這錢如今已經是軍方自己的了,自然是能省則省。

如今軍方在歐洲每多打出去一發炮彈,那都是浪費軍方自己的錢。

因此可能的情況下,軍方還是希望儘可能的節約彈藥的!

直接打一場狠讓他們看看,如此避免後續茫茫多的各種戰鬥!

諸多情況下,都導致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對勒阿弗爾的炮擊是猛烈的,殘酷的。

不單單把岸防炮臺給毀了,還把整個城區都炸成了碎片……至於八千駐軍除了及時察覺到不妙,早早逃走的兩三千人外,剩下的基本都死在了炮擊以及後續的大火裡。

一場登陸作戰,被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打成了火力演示戰役,訊息隨著那些潰兵們傳到其他地方後引起了極大的恐慌。

巴黎的路易十四聽聞訊息後,第一時間就帶著一家老小以及其他宮廷貴族們跑路了……畢竟巴黎距離勒阿弗爾只有一百二十多公里而已。

這個距離,不用幾天楚軍就能夠殺過來。

而且楚軍攻打巴黎的話,比當初從加的斯出發攻打西班牙馬德里還要更簡單……因為巴黎有著一條河流向西一路注入英吉利海峽,這就是塞納河!

勒阿弗爾就是塞納河的入海口……這就是大楚帝國歐洲遠征軍為什麼選擇在這裡登陸的原因。

因為考慮到後勤運輸問題,楚軍在海外行動的時候,一向來都喜歡沿著河流進行活動作戰。

這一次進軍巴黎也不例外,既然有著一條河流可以直接抵達巴黎,而且這條塞納河還水量充沛,同時因為落差不大水流又非常平緩,非常適合航行。

這是一條天然適合充當遠征軍後勤線路的河流。

為此,遠征軍出發之前就帶上了一批吃水比較淺的船隻用於塞納河上的作戰以及運輸。

為此,他們還徵用了不少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船隻。

當然更主要的還是遠征軍之前帶過來的一匹小噸位的內河炮艇以及內河拖船,這些內河炮艇或拖船都不大,大的也不過幾十噸,小的甚至只有幾噸重。

這些海外使用的小噸位內河炮艦或拖船一般都是國內造好之後,再拆裝船運到海外殖民地就地組裝……在大型吊裝裝置的協助下,運輸也不難。

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征戰歐洲,就帶了一批這些內河炮艇以及拖船,主要用於支援地面作戰以及保護河運補給線。

大楚帝國的戰艦種類是比較多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遠洋船隻,比如戰列艦,巡洋艦,護衛艦這三大艦種外……其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最小的護衛艦如今噸位都已經達到一千多噸了,而且吃水深,船體比較修長,屬於典型的遠洋戰艦已經不適合近海,內河作戰了。

還有用於近海,大江河流作戰的近海戰列艦、近海巡邏艦。

其中的近海戰列艦是近衛軍艦隊以及海軍第二艦隊專屬,屬於非常特殊的內部對抗使用的艦種,主要用於長江下游,噸位也是幾千噸的那種,在海外擴張裡沒啥實際意義,因為根本不可能把他們派到海外去。

而近海巡邏艦,這玩意主要用於近海巡邏,噸位普遍在數百噸到千餘噸之間,主要負責海岸線巡邏,因為吃水一般比較淺,所以也可以用於大江河流的巡邏以及作戰……但本質上這玩意還是屬於海船…這玩意是屬於典型的高幹舷船隻,吃水淺只是因為噸位小。

然後就是內河,湖泊專用的內河炮艦、炮艇,雖然有炮艦炮艇之分,但實際上只是噸位的差別,楚軍內部一般把百噸以下的稱之為炮艇,百噸以上的稱之為炮艦,其中大噸位的炮艦其實也可以在近海執行作戰任務。

裡頭的大噸位炮艦和近海巡邏艦,看似噸位都是幾百噸,作戰區域也都是橫跨近海和深水江河,看似有重疊,但實際上不是一回事。

因為巡邏艦更注重適航性,長時間的海上巡邏,武器以及防護相對差一些,並且是典型的高幹舷海船。

但是大噸位炮艦則是專注於內河作戰以及提供火力,畢竟其設計思路就是為了地面作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所以普遍配屬重火力,同時吃水更淺一些,並採用低幹舷,屬於頭重腳輕的產物。

這一次歐洲遠征艦隊出征法國,帶的內河戰艦裡並沒有大噸位的淺水炮艦,主要是大噸位淺水炮艦也沒辦法拆裝後裝船運輸,只能依靠自身動力一路沿著海岸線航行過來,需要的時間太慢,帝國海軍擬定調派到歐洲地區的六艘大噸位淺水炮艦,現在還在非洲東海岸線上慢吞吞爬著呢。

他們帶來法國的內河戰艦,主要是百噸以下,可以直接拆裝運輸的小噸位炮艇。

其中主力乃是五艘標準排水量五十噸的二十七型炮艇,又稱之為二七炮艇,這個級別名字沒啥特殊的,就是大楚帝國海軍裡的第二十七款內河炮艦。

大楚帝國從統一戰爭開始,因為長江的存在就高度重視內河作戰,統一戰爭結束之後又因為西伯利亞戰爭,需要在西伯利亞里的諸多河流網路了保持內河炮艦,再到後來擴張到南洋,印度,美洲等地區後,對內河戰艦的需求很大。

因此大楚帝國對內河戰艦的研發以及生產,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累計服役了幾十款大噸位炮艦以及小噸位炮艇呢。

二七炮艇,就是海軍最近幾年新服役的一款新型炮艇,標準排水量五十噸,標準的低幹舷設計,吃水非常淺,可以廣泛的進入眾多河流內執行作戰任務……別說大江大河了,哪怕是但凡有個兩米深的河道,它都能通暢無阻……

因為這玩意的吃水只有一點四米……說兩米水深通航那都是保守穩妥的說法,實際上輕載情況下,一米出頭水深的小河一樣敢跑進去。

50噸級的內河炮艇,是大楚帝國海軍以及陸軍廣泛使用,尤其是陸軍方面廣泛使用的內河炮艇,廣泛活躍在全球各地的河流湖泊裡頭。

二七炮艇採用純蒸汽機動力,航速雖然只有區區八節但是在內河航行也不需要多快,而搭載的火力卻是非常兇猛,配屬了前後各一,一共兩門三十五毫米單管後裝線膛速射艦炮,縱橫海外各地內河幾乎無敵手!

這一次歐洲遠征軍來法國,就帶來了五艘這種個頭不大,實際火力很兇猛的小傢伙!

這五艘二七炮艇外,還有三艘二九炮艇,這玩意是更大一些,八十噸級的內河炮艇,也是專門為了海外地區而研發的內河炮艇,配屬一門五十五毫米單管艦炮和兩門三十五毫米艦炮,火力超級兇猛!

而登陸後的楚軍,就是在這八艘內河炮艇的掩護和支援下,一路沿著塞納河朝著巴黎進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聽風煮雨夜

救命,和超禁慾劍修互換身體了

暮沉霜

帶著幾畝地,穿越到饑荒戰亂年代

平淡生活

歸藏

沐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