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九章 工業和戰爭,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聶思深在漢天紡織公司裡任職不過幾天時間,就深切感受到了這家官辦企業都不一樣。
往好聽了說就是接地氣,公司上下基本沒人把自己當成官辦企業,更沒有什麼傲氣之類的,而是為了市場,為了利潤能夠拉下臉面在市場裡進行競爭。
這一點,在其他的官辦企業,尤其是工業部直屬的那些中大型企業裡很少能看見。
比如漢天機械公司,這家機械公司其實很大一部分業務也是靠著民用產品支撐起來的,其生產的各類紡織裝置乃是國內各大紡織公司的最佳選擇,效率高,故障低,運營成本也低,而且最近又推出來了使用水動力的紡織裝置,其效率比手工裝置再一次得到了爆發式的提升。
只不過因為這些水動力紡織裝置投入大,維護也不容易,需要大型工廠下大決心,然後才能夠砸錢投入進去,比如蘇秦紡織公司以及漢天紡織公司,那些中小紡織企業想要搞大規模的水動力紡織裝置生產還是比較勉強的。
此外漢天機械廠的各類民用鐵製產品也非常暢銷,其大名鼎鼎的漢鍋,就是漢天機械廠的拳頭產品。
你可別以為區區一個鐵鍋不算什麼,但是實際上這玩意卻是當代裡銷量最大的幾種鐵製民用品。
這東西,是生活必需品。
其市場規模就和鋤頭鐮刀等農具一樣,屬於家家戶戶必備的東西。
而漢鍋以優異的質量,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幾年前就把廣鍋以及其他傳統的鐵鍋的市場衝擊的七零八落,不僅僅在國內相當暢銷,而且還和布匹,絲綢,瓷器,茶葉等傳統優勢出口商品一樣,成為了大楚帝國的優勢出口商品,被大量商船運往扶桑,南洋等各地銷售。
此外還被商人們透過陸地運輸,銷往西域各地。
此外漢天機械廠利用其技術優勢和產能優勢,在其他領域裡也是做的相當成功,不管是鋤頭還是鐮刀又或者是其他各類農具,炊具,工具等等,漢天機械廠的各類民用鐵製品都是相當的暢銷。
然而,這樣一家依靠民用品支撐起主要銷售額的官辦企業,依舊保持著其官辦企業的自傲,做生意歸做生意,但是絕對不會低聲下氣,更不會搞一些上不了檯面的東西。
漢天機械公司都是如此了,其他官辦企業就更不用說了。
怎麼說呢,這些公司的管理人員就沒把自己當場商人,而依舊是把自己當場官員,既然是官員嘛,自然是和普通商人不一樣。
他們以優先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為核心,比如確保產能,確保質量,尤其是國防相關產業的那些工廠的負責人們,他們基本不去考慮什麼市場問題,反正他們的生產出來的都是基本都是其他官辦工廠採購或者是直接供應軍隊。
所以,他們沒把自己當成商人,而是依舊以官員自居。
如此情況下,也就造成了大楚帝國的官辦企業,其實和普通的民間企業不一樣,這不是說好或者不好的問題,而是為了不同的目的以不同的手段去實現。
雖然說這些官辦企業基本存在官僚體系濃郁,和市場脫節等問題,但是你要知道,大楚帝國建立這些官辦企業,本來就不是為了賺錢啊……
而是為了打下工業的基礎,提升工業的規模,從而為軍隊供應足夠多的槍炮彈藥。
而當上頭吩咐下來各種建設和生產任務的時候,這些官辦工廠的負責人基本也不用考慮什麼經濟效益的問題,他們只需要考慮怎麼把東西生產出來,把質量提升上去,哪怕虧本!
也正是因為這種體系,大楚帝國才能夠快速的搞出來大量的工廠,並且以一種不合理,甚至違背市場規律的方式強行推動工業化,並生產出來大量的槍炮彈藥。
如果純粹是商人的思維想……再給他們一百年也不可能搞出來這麼大規模的槍炮彈藥的產能!
因為很多官辦工廠都是虧錢的!
你讓商人們去搞,人家是不會去搞的!
此外,就算想要搞,商人們也搞不了,因為投入太大!
即便想要搞,商人們也不願意,因為收益太低,回本時間太長,他們沒這個耐心。
就和那些槍炮一樣,軍隊的需求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要的非常急,動不動就是好幾十萬件的訂單,並要求限時交付。
民辦企業自然也能夠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但是生產完了這一批訂單後呢?
你要知道戰爭是不會一直繼續的,遲早會結束的!
到時候軍隊的訂單大幅度減少,前期投入巨大的生產線就會出現產能空置的情況了,這樣也意味著收回成本遙遙無期!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辦法依靠民間資本去搞,因為民間資本天然逐利!
只能是依靠官辦資本去搞,因為官方資本不需要盈利,只需要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
對此,作為帝國主人的羅志學也很清楚!
他知道官辦企業的利弊,也清楚民間資本的利弊,所以他才會採取分化類的政策,比如讓官辦資本投資重工業為代表的一些企業;至於輕工業以及其他一些普通行業,比如說紡織則是給了政策後,就敞開了讓民間資本自己去折騰。
除了這些因素外,大楚帝國大量推行官辦企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強行拉動工業需求,進而推動技術進步,工業發展。
以軍方訂單為例子!
火槍也好,火炮也好的訂單量都是非常巨大的,為了確保供應這麼龐大的數量,兵工廠就必須大規模的採用機械化生產,不然的話,依靠手工生產得生產到猴年馬月去。
但是採用機械生產,前期投入是巨大的,並且前期的生產成本也會非常高。
尤其是相對於手工生產而言!
這年頭的人力成本很低的,哪怕是個資深熟練工匠也不過十兩銀子左右的薪水,普通工匠也就幾兩銀子而已。
但是機械裝置則是動不動就幾十上百兩的,尤其是一些大型或者是精密裝置,更是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
之所以價格這麼昂貴,主要是因為研發投入比較大,同時產量也比較低,難以攤薄研發成本。
此外生產也比較麻煩,一些裝置裡所用到的特殊零部件,良品率極低,往往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夠搞出來一件合格的零部件。
比如說各種機床裡最經常使用的特種刀具,這破玩意的生產難度,對於當代的大楚帝國的基礎工業能力而言,還是太高了。
所以前期大楚帝國搞各個工業區的時候,都是動不動就幾十萬兩銀子的往下砸!
如此也就搞的,真要算起成本來,其實明王朝或東擄人生產的槍炮,其實比楚軍的槍炮還要更便宜。
人家三四兩銀子就能夠生產出一支元年式火繩槍的彷製版本,但是楚軍自己生產基本要五兩多銀子。
等到二年式燧發槍就更不用說了,早期成本二十多兩呢,哪怕是大規模生產後的現在,軍方的採購價也需要十五兩銀子。
這個價格,對於當代的物價水準而言非常高了,換成東擄人那邊,恐怕是能夠造燧發槍了,估計也不會大規模生產使用,因為他們用不起……
——
這年頭從商業角度來說,這年頭僱傭各種工匠手工生產火炮,才是最便宜的!
但是這樣產能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因為工匠的培養太困難,短時間內培養不了這麼多的工匠,因此產能無法提升。
但是大楚帝國這邊,為了確保產能,大楚帝國卻是直接砸錢,搞官辦兵工廠,然後強行提升產能。
同時這些過程裡,也強行認為製造了龐大的機械裝置以及原料的龐大市場!
進一步拉動鋼鐵、機械、採礦、船運以及其他眾多行業的發展。
這一環扣一環,就直接強行的催生出來了一個龐大的工業市場!
大楚帝國每年幾千萬兩銀子的軍費,可不僅僅是用來打仗的,同樣也是促進工業發展的巨大槓桿!
軍備、基礎建設這兩大項可是最能拉動工業發展的利器,同樣也是刺激戰爭的利器!
近代的很多戰爭,基本都離不開經濟危機,因為經濟危機後,他們往往會透過軍備或基礎建設等類似手段刺激經濟,大水漫灌之下,如果沒有殖民地等外界的低窪地釋放壓力,那麼基本都只能走上戰爭的道路。
德、日、美三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如今大楚帝國走的其實也是這麼一條路,只不過之前只是個農業國,沒有經濟危機這個選項,而是直接開始了以軍備和基礎建設強行拉動經濟,推動工業發展的方式。
然後再由戰爭承接大水漫灌的代價!
不僅僅是現在,之前大楚帝國就是這麼搞的!
東進江南的時候,大楚帝國財政都臨近破產了……但是拿下江南後,不僅僅獲得了大批抄沒收入,而且還讓大批官辦企業獲得了江南地區等長江中下游的龐大市場,漢天機械公司以及漢天紡織公司,就是在那個時候迅速崛起的。
後續的北伐也差不多一個套路,大楚帝國花的錢雖然多,但是賺的更多,如此就能夠維持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了。
而現在打東擄,大楚帝國依舊還是在複製這麼一個套路,只不過帝國高層,尤其是財務部的官員們對此態度比較悲觀。
他們認為和以往獲利頗豐的東進,北伐乃至西進等戰爭比起來,東北戰役恐怕要虧本……
因為那破地方沒多少人口,打下來後也很難帶來更龐大的市場,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到時候抄沒多一些,然後再弄點戰馬,尤其是搞個遼河套養馬了。
不過想要靠著畜牧業回頭……那估計得好多好多好多年!
對此,羅志學卻是沒有多說!
東北雖然現在沒什麼人口,撐死了也就幾十萬,相當多還是滿意,等戰爭過後估計也不剩下幾個蠻夷了。
單純依靠那地方的市場,想要回本自然是沒指望了。
但是,東北有黑土地,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尤其是當地有著大量的優質煤炭以及鐵礦,這年頭的鐵可是硬通貨,尤其是對於大楚帝國這樣剛處於工業發展早期階段的國家而言,煤炭和鋼鐵就是重中之重,多少都不夠用!
拿下東北,然後移民開發當地的黑土地種大米或大豆之類的,再大規模開發當地的煤鐵資源,並透過海運運輸到長江流域等中原腹地來生產成各類鐵製品。
雙管齊下,這東北用不了十幾年就是華夏的腹地,而且還是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腹地。
所以東北戰爭是不會虧本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虧本也得打啊!
難不成還能讓東擄人一直在北邊虎視眈眈啊!
如果東擄人只佔據一個東北也就算了,大不了在山海關那裡和他們大眼瞪小眼,但問題是東擄人還控制了漠南蒙古啊!
西到嘉峪關,東帶渤海,如此漫長的北方長城防線裡,都會遭到東擄人的威脅,長期被動防守的話,幾十萬大軍都不夠用……
耗費也將會是巨大無比的數字!
如此情況下,還不如直接把他們幹趴下,一了百了,順帶奪取東北和漠南蒙古,搞個大牧場,把自家騎兵搞起來,為後續繼續西進中亞做準備。
解決北方威脅,哪怕是虧本也要乾的事。
再說了大楚帝國也不會虧本,再不濟也能拉動國內工業發展不是。
每年收那麼多稅,總得花出去的,如此給官員們張福利發薪水搞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還不如用來採購槍炮彈藥。好歹還能刺激國防工業的發展呢。
而這年頭的國防工業,基本就是重工業的代名詞了!
所以對於大楚帝國而言,打東擄好處多多!
只是這些東西,就不是帝國裡的很多普通人所能理解的了,哪怕身在前線指揮軍隊作戰的陸軍中將白陽榮,其實他也不理解這一場戰爭背後的經濟邏輯!
他只知道,東擄乃華夏最近數十年來的最大敵人,也是新生的大楚帝國的最大威脅。
必須乾死它!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