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十八)
三十六樓看風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一章 校花的袖珍妹妹(十八),快穿之卷王拿錯炮灰劇本啦!,三十六樓看風景,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玩笑,七八個人一個嘗幾個,不就去了好幾斤嗎?
嚐到好吃不得再要?
她這麼一說大傢伙更好奇了,不好吃能在地裡就被賣掉嗎?
“老輩子,你家蘿蔔賣的好多錢一斤喃?”問的人半點窺探人隱私的自覺都沒有。
尤爺爺面無表情的擺手:“蘿蔔能賣出啥價?”
“嘿嘿,估計一斤一塊多錢頂天了。”說話的村民不疑有他,老輩子不是扯白的人,人品有保證。
“那也不少了,大蘿蔔批發一斤才一角錢呢!”眼皮子淺的覺得一塊錢也不老少了,羨慕得很。
“你們也不看看種半畝地的大蘿蔔能收多少,這個小蘿蔔才幾斤?”
“一百多塊錢一斤的種子錢,算上人工費,這點地賣完就賺個幾百塊,算了算了,我才懶得淘這個神!”
尤語家三口人只顧著拔蘿蔔,姜文美也不好言語。
圍觀的村民也就沒再多停留,自家大棚裡還有活兒沒幹完呢。
拔了一半多,裝了滿滿八大筐,一共四百零八斤,收了姜文一千二百塊錢。
看著一大摞紅票子,兩位老人都被刺激到了。
“剩下的應該還有四百斤左右,要不要把花生苗都拔了種蘿蔔啊?”尤爺爺猶豫著。
六分地地一個月能收九百斤蘿蔔,賣兩千七百塊錢!哪怕只種一季,都比種花生划算啊!
“您不覺得太糟踐花生苗了麼?誰知道夏天種出來的蘿蔔,還有沒有春天種的好吃呢?”
自己親手一顆一顆花生種子點的,現在鏟了苗多可惜啊。
她們低估了櫻桃蘿蔔的優秀,昨天的晚宴裡,親友團裡有位大媽有咳嗽痰多的老毛病。
吃了五個櫻桃蘿蔔,還有半碗的涼拌蘿蔔纓子。
一個晚上喉嚨裡都沒了濃痰,睡眠都好了很多。
今天上午大媽就去了江縣賓館,想讓賓館後廚賣她十斤。
這就很不合規矩了,人家賓館一斤倆菜,輕輕鬆鬆能賣出二十八塊錢的高價來。
原材料怎麼好賣給客人啊?
能來江縣賓館吃酒席的也沒幾個窮人,七拐八拐的電話一打,賓館不方便直接拒絕。
姜文美用皮卡車拉回去的蘿蔔,被人顧客逮了一個正著。
好嘛,蘿蔔纓子上都還帶著露水呢,新鮮得不能再新鮮了。
眼睜睜被這位大媽分走了二十斤。
中午的壽宴一過,首富老爺都主動和總經理拉關係,拜託賓館幫他傢俬人採購。
這不,下午一點半,尤語吃完午飯正在消食呢,又迎來了姜文美。
“中午一百桌的壽宴,十多桌客人,差點為這盤蘿蔔搶得打架。剩下的我要全拔走,妹兒你趕緊再種下一批啊,實在是不夠用啊!”
狠,實在是太狠了!
蘿蔔纓子都沒給尤語留半根,一天之內她家的蘿蔔地就光禿禿了。
“沒吃過癮不開心!”癱在沙發上,數著兜裡的紅票子,某人吧嗒著嘴。
尤爺爺正在和兒子講電話:“不愧是農大搞出來的新品種,咱家的蘿蔔比好些水果都甜。”
“爸!不至於吧?”尤立軍在農場食堂裡也是吃過的,沒有北方人那麼愛這口生脆辣。
“不好吃能賣三塊錢一斤?不到兩天時間就被江縣賓館給包圓了!”兒子的質疑讓尤爺爺很是不悅,他這輩子也沒扯過白。
尤立軍驚撥出聲:“三,三塊?江縣能賣這個價?有沒有搞錯啊?”
“錯啥子錯,就在我們眼皮子底下談的錢!人家採購邊買邊讓我們接著種。除了本錢,六分地一個月,除開種子和人工,賺了兩千四百塊錢......”
龜孫女今天就給他和老婆子,一人發了一百塊的零花錢。
孝心多少還是有點的!
“那趕緊接到種啊!趁現在別家沒有,賣它一年新鮮的!”
“哪兒來內麼多地?花生都出苗了,幸好聽了小語的,套種面積算下來才兩畝半。”
兩個莊稼老把式唏噓不已,女兒/龜孫女,瞎折騰一次比他們以往種啥子大棚菜都強。
有了櫻桃蘿蔔的成功經驗,尤爺爺對番茄苗充滿了期待。
隨著番茄秧的逐漸長大,番茄葉上長出了一層細細的絨毛,就像披著一層霜一樣。
尤爺爺研究好幾天,終於沒忍住問孫女兒:“這不是我們在八九十年代種過的毛粉番茄嗎?”
有點年紀的菜農,都不會對這個老品種陌生。
“爺爺,是在老品種基礎上改良過的新品種!比以前的番茄還好吃!”
見老爺子狐疑,尤語接著吐槽:“您說現在大棚種出來的番茄,雖然產量是真高!但都是各種農藥催熟出來的,是不是又生又硬?難吃得很!”
村裡種大棚番茄的有好幾家,據說最高產的品種畝產能上萬斤。
他們家露天種,還老品種,產量就不指望了。
“所以我才想種小時候吃過的品種嘛,當水果吃,你孫女我一天能造五斤!”
尤爺爺:又是想打龜孫女的一天!
尤語還是三頭兩頭進一次縣城,手裡有錢後,就沒在嘴上虧待過自己。
兩個老人又管不住她,只得跟著一起吃。
四月中旬已經進入了春末,白天平均氣溫在二十二度左右。
莊稼人開始育秧苗,農活兒一件接一件。
尤語自作主張花了三十塊錢,請了村裡人用翻地機把種過櫻桃蘿蔔的地,深翻了一遍。
繼續往沙性土裡施足基肥。
為了讓自家番茄再創佳績,往有機蔬菜上靠攏,尤語都不嫌棄農家肥了。
不同於櫻桃蘿蔔的淺層沙土種植,種植番茄需要做深溝高畦。
做出來的畦寬1.2米、溝寬和深0.2-0.3米。
溝既要排灌自如,雨後地內也不能長時間積水。
技術總監尤爺爺看在孫女孝敬的,一百塊零花錢的份上,又自帶工具出工了。
等南北長拱形的畦面做好,選了一個大晴天的傍晚,祖孫三人才開始移栽番茄苗。
白絨絨的小苗,在營養杯裡已經長到了15cm高了,苗杆還挺茁壯。
看著手中的番茄秧,尤語滿臉的誠懇:“您看,株距多少合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