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穹之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八章 海島,橫刀十六國,蒼穹之魚,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苻丕被安置在尚武堂,跟皇子們一同進修。
李躍起初還擔心他不習慣,不過跟同齡人在一起,很快就適應了。
苻丕聰慧好學,性情寬厚仁義,跟李攸、李倫、李侁、李儻幾個皇子很快就打成一片,太子李儉對這個年紀相仿的質子興趣頗大,三番五次尋他玩耍。
李躍乾脆讓苻丕侍讀,拜梁國最博學的劉尚為師。
質子送了,國書也送了,但上庸、河套卻還在拉扯之中。
苻堅一會兒說正在遷徙百姓,一會兒有流民作亂,一會兒百姓捨不得秦軍走……
弄得挺像那麼一回事。
李躍當然知道他的心思,苻堅對開疆拓土異常執著,吃下去的肉,怎肯輕易吐出來?
藉著這個時機,西線將士全線休整幾個月,為將來的大戰做準備。
同時派使者申斥苻堅。
苻堅年紀雖輕,臉皮極厚,能拖就拖,想出各種理由推辭,不是哭窮,就是各種困難,要大梁寬限些時日,反正就是不歸還土地。
李躍也沒指望他真能歸還。
土地終究還是要靠刀兵爭來。
這麼一來回,轉眼秋收就到了。
呂光、桓伊的兩萬騎兵回返鄴城,沒有任何收穫,拓跋什翼健一見梁國出兵,拔腿就跑。
兩人穩妥起見,不敢深追,所帶糧草也不多,只能退回。
今年秋收一大亮眼的地方是遼東。
西漢時遼東下轄十八縣,遼西郡下轄十四縣,疆域極大。
雖然這時代的遼東很多地方都是大沼澤,不過這些沒難倒周牽,發動奴隸填平了一些小澤,造出的耕田異常肥沃。
種出的糧食蔬菜產量比中原多四成以上。
加上燕國開墾的田地,不算老百姓的收成,僅奴隸們的屯田就收穫了三百多萬石粟。
糧食倒是其次,關鍵遼東物產極其豐足。
皮貨、藥材、名貴木材大量從海路輸入中原。
歷史上,北美大開發,沙俄東進,都是受到毛皮貿易的驅使,有利益的地方自然不缺人。
恢復五銖錢後,大大刺激了梁國的商業。
遼東跟著也繁榮起來,豪強們不能圈禁土地人口,目光也就放在生意上。
自己組織商隊,租借海航司的船舶,深入遼東。
深山老林裡面的野人也是奴隸的一大來源,身強體壯,只要吃飽,一個能頂兩三個百濟倭國來的奴隸,成為搶手貨。
今年雖有幾地發生水災,但並不影響總體收成。
除了糧食豐收,紫蒙川的牛羊也出欄,還有滄州、青州等沿海之地的乾魚,一船又一船的輸送進鄴城。
今年算是羯趙覆滅以來,最安穩的一年,雖有出兵,卻基本沒有什麼大戰。
眼看草原上撈不到什麼油水,今年的狩獵被取消,李躍讓將士們輪流休沐,回家陪陪父母妻兒。
李躍也準備給自己放放假,卻不料一封急報從東海而來。
海船遭遇一場風浪,諸船離散,不過盧循所在海船隨波逐流,發現一海島,位於百濟、倭國之間,當地土人名之曰耽羅。
盧循士家子出身,一眼就看出此地的重要。
北面是百濟,東面是新羅,南面是倭國。
若能以此地建設軍港,為水軍中轉補給,日後可憑此島攻略三國。
奏表末尾,還附了一張地圖,大致描繪出耽羅所在。
李躍一對比,不就是後世的濟州島?
雖然梁國大力發展海航,但還處於摸索階段,海船動輒遭遇風浪,掠奪百濟、高句麗問題不大,但掠奪倭國、新羅則有些鞭長莫及。
如果有耽羅作為中轉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李躍記得倭國盛產金銀,似乎就在耽羅南面的九州大島上,反正離的也不遠,有此地作為前出之地,倭國就逃不了大梁的手掌心。
盧循這小子還真是一員福將,難怪歷史上能跟宋武帝掰掰手腕,歷史上他們這一夥兒海賊也是佔據舟山群島,攻掠江東……
“升盧循為耽羅督,橫海都尉,留駐當地,負責建設軍港城池,遼東物資全力支援耽羅。”李躍心情大好。
國運來了,擋都擋不住,缺什麼來什麼。
中原最缺的就是金銀銅等金屬,有了倭國的礦藏,能進一步支援梁國的五銖錢體系。
五銖錢與黃金繫結,黃金越多,經濟就越穩定,越發達。
不過轉頭一想,其實這些東西從古至今都在,只是很少有人抬頭望向海洋。
華夏曆來重陸權而輕海權。
唯獨從後世穿越而來的李躍深知海洋的重要。
即便不下南洋,東海一定要牢牢攥在手裡,大梁至少要開這個頭。
“耽羅的確位置極佳,有此地為基,事半功倍,臣建議派出使者,察探倭國風土形勢,或能再收奇效。”崔宏拱手道。
派出使者就是交流,倭國什麼檔次,還要李躍先派使者去找它?
這種自降身價之事,李躍絕不會做。
大國就要有大國的底氣和威嚴,這年頭最好的交流方式是刀劍。
東漢光武帝時,倭國就有使者入華夏,光武帝嫌他們矮,賜名倭國,還賞了一塊金印,流傳後世。
至曹魏,魏明帝又封“親魏倭王”……
交流多了,這幫人也就發展起來了。
要知道倭服在倭國稱為“吳服”,從哪裡傳過去的,不言而喻。
“使者就不必了,朕沒打算與他們建交,此地之人以後皆為我大梁奴隸!”
從地圖上不難看出,一旦倭國崛起,肯定會覬覦大陸,這是地緣戰略決定的。
三百年後的盛唐,他們就敢發動白江口之戰。
李躍沒興趣佔領這塊土地,價效比不高,佔領了還要建設,客觀上促進了他們的發展,中土尚有如此之多未開發的土地,李躍沒哪個精力。
有這功夫還不如大力經營玄菟,佔領整個遼東。
事實上,倭國可耕種的土地並不多,所以歷來華夏王朝對它沒什麼興趣,唯一的優點就是金銀礦藏多。
以後倭國當成大梁的下水道即可,掠奪人力、礦產,滋養華夏。
一個名族和國家的崛起,必然伴隨其他名族的苦難。
大仁不仁,李躍只對華夏負責。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