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 移風易俗重訂法典 朝會集議全面增兵
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616 移風易俗重訂法典 朝會集議全面增兵,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西宮娘娘玉靈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第二天,朱祁鈺還是耐著性子召見了朝中重臣,這次依舊帶上了朱文芳。
對小朝會的參加資格,朱祁鈺做了些小改動:尚書、左、右侍郎都可以參加,不再侷限於閣臣。添設的侍郎若無提前奏請,不用參加小朝會。
這樣一改,那些資歷較淺、非大學士的侍郎也就可以參與朝會了。
刑部右侍郎周瑄第一次參加小朝會,就給皇帝提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司法問題:“聖上,山東鰲山衛經歷司知事劉凱奏曰:
本衛副千戶宋成娶千戶戴茂長女為妻,已蒙給誥封戴氏為宜人,未幾,成卒。
戴氏改適萊州衛指揮僉事姚雄。
此上負封贈之恩,下失夫婦之道,乞赦山東按察使司執問追奪改正。
並移文各處,曉諭命婦不得再醮。”
朱祁鈺點點頭:“就是命婦能不能改嫁的問題唄。”
周瑄回道:“確是如此,臣以為朝廷當制定成例,有一個統一而確定的處置方案。”
朱祁鈺轉向何宜:“這件事出自鰲山衛,我記得之前還有一個山什麼衛來著,也是涉及到了改嫁官司?”
何宜回道:“是大前年,靖國公上奏,說有些人在訂親之後,男方或執役他鄉,或調官他所,便棄前所聘者,別娶成家。
之前所聘女子的父兄不得已,只得將其改嫁他人。
結果那毀約的男子,反而興詞告爭。
所司止據常例,斷付前夫,或被嫁賣,或抑為妾。
原其所由,皆因男家無義,實非女家背盟。
如已故都督呂毅之子呂瑛,先定指揮使葛覃之妹為妻。
後呂瑛襲調山海衛,別娶千戶俞勝之女為妻,又娶陳氏為妾,已生男女。
葛覃母子因女年長三十,便上嫁與南京千戶劉昱為妻,已生男女三人。今被呂瑛具奏爭娶,兩家興詞連年不絕。
司法依律斷令離昱歸瑛,葛覃之妹又被迫去給呂瑛為妾。”
朱祁鈺詫異地望了何宜一眼,這傢伙竟然連這麼多人名都能記住。
周瑄也附和道:“確是如此,大明的律例,在改嫁問題上,確實有很多不到之處。”
朱祁鈺好奇地問道:“這個問題應該很常見吧,之前就一直沒人管嗎?仁廟和宣廟是怎麼說的?正統朝又是如何處置這些事情的?”
周瑄苦笑道:“之前就是男女一旦定立婚約,按成例,男子可以另娶,但男子毀約之後,女子卻依然不能另嫁。
只要告官,最終都是判男方勝訴。
還有有誥命在身的女子改嫁,以前都不會追奪誥命。”
“那我大明的律法豈不是有很多漏洞?”
周瑄很肯定地點點頭:“上面提到的,還是官家男女。若是平頭百姓,那就更加沒有保障了。”
朱祁鈺點點頭:“以前我還真的忽略這些事情了,要不我制定一部《民法典》,把這樣事情都規定清楚吧?”
朱祁鈺只是隨口一提,還想等著大臣們站出來反對呢,不料話音剛落,周瑄就伏地而拜、高聲讚頌:“聖上心繫萬民,有漢文遺風,真賢明仁愛之君也,萬歲,萬歲,萬歲。”
朱祁鈺差點被周瑄的舉動當場逗樂了,不愧是能因為暑疫就把獄中輕犯全放回家,發明了‘召汝則至’的搞笑大臣。
被周瑄硬架到了有漢文遺風的明君聖主位置上,朱祁鈺只得回道:“那就由周愛卿負責主持制定《民法典》吧。
至於剛才提到的兩個案例,我給定個成例:第一,有誥命在身的女子可以改嫁,朝廷不做禁止。
只是一旦改嫁,便視為自動放棄誥命。
第二,如果男子譭棄婚約,另娶成家。原來的婚約自動作廢,與其訂婚的女子可以自由改嫁,官府不得干涉,男子更不得告官爭訟。
移文各處,以後都照此執行。”
眾人皆道天子聖明。
接下來,朱祁鈺又開始抒發感情了:“大明簡直是積弊如山,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問題。
我也想停下來好好整治民生,可惜有些仗不打又不行。
和朝鮮的戰爭,是一場大仗。
這一仗,日本和女真都會被捲入其中。尤其是日本,人口有七八百萬,精銳軍隊至少二十萬。
不好打,你們要做好思想準備。
你們也別覺得我是窮兵黷武,這個日本和女真現在不打,以後就會越來越難打,早晚他們會把大明害死的。
為了長遠之計,要打。但是短期內,也不是沒有好處的。有了朝鮮和日本加起來這一千多萬人口,大明的國力要上升一大截的。”
大臣們依舊沒人站出來反駁,大家還是想看看仗能打成什麼樣再說。
羅通問道:“聖上,若真如您所說,日本有二十萬精銳大軍,那我們和朝鮮、日本、女真同時開戰,需要調多少軍隊去遼東啊?”
朱祁鈺苦笑道:“犁庭掃穴,非二十萬大軍不可。這一仗的關鍵,在於火器。
這五年來,我一直給大明的軍械工匠最好的待遇,也該拿出點成就來了吧。”
羅通回道:“如今各軍械局、廠的規模,比正統末年擴大了十倍不止。整個北京外城,徹夜燈火通明,造鎧甲的造鎧甲,鑄火炮的鑄火炮,半點不得鬆懈。
好在聖上力排眾議,收回了安南、孟養。有了孟養的鐵礦、銅礦,和安南源源不斷的工匠作補充,大明支撐著多線作戰,依舊能遊刃有餘。”
“嗯,現在定遼右衛有遼東地方軍隊三萬,南和伯帶去三萬京軍,看來還是不大夠。再把南京的京營和上直衛全部調過去吧。
至少要湊足十萬大軍,才有把握一舉拿下朝鮮。”
有句話朱祁鈺沒好意思說:就遼東那些地方軍隊,純粹就是拖後腿的,拿來湊數都嫌他們累贅。
上次也先進攻山西,脫脫不花率偏師進攻遼東,區區一萬騎兵,就嚇得王翱帶著幾萬大軍,在廣寧城中龜縮不出。
就這種貨色,這還是大明中前期呢。到了大明末期,就那些‘精銳無比’的遼東鐵騎,都讓人不知道說些什麼好,只能心疼崇禎一億秒了。
其他大臣也都面面相覷,經過了神奇的三月收復安南之後,現在滿朝文武也摸不清朝鮮之戰到底會如何進展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