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李實請下罪己詔 新君逼捐贖上皇
西宮娘娘玉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8 李實請下罪己詔 新君逼捐贖上皇,景泰風雲:大明第一荒唐皇帝,西宮娘娘玉靈月,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黃溥早就跟也先等人混熟了,說話辦事也非常實在,當下便一五一十地將朱祁鈺的軍事部署,講給了也先和朱祁鎮:
“新君會將二十萬大軍,分成四大營,以西直門外的原石亨大營為起點,擺出一字長蛇陣,每隔二里,建一座大營。
四營首尾相望,梯次推進,最前面的大營,會逼近到貴軍大營的三里之外。
然後白天我們就待在營壘裡,堅守不出了,只等到了晚上,再夜襲貴軍大營。”
也先聞言,連連點頭。之所以黃溥如此直白和坦承,是因為仗打到這個份上,如果新君沒瘋狂到想重創瓦剌大軍,而只是想立於不敗之地的話,接下來完全就可以明牌打了。
朱祁鈺就是要明擺著欺負瓦剌大軍攻堅能力不行,而且騎兵在夜戰中又發揮不出優勢。
也先在明瞭了朱祁鈺的意圖之後,也就將重點放在談判上了。因為明軍的大營,壕溝、拒馬、營寨、戰軍、火炮、火銃、強弩組成了密不透風的防禦體系,也先不會腦殘到要去進攻明軍大營。
而且明軍四大營之間可以相互救援,瓦剌區區六萬騎兵,怎麼可能打得動二十萬據營固守、補給充沛、士氣高昂的明軍。
於是也先又問道:“新君打算怎麼迎回太上皇?”
黃溥退後一步,站在末尾去了。在場一堆高階文官,如果沒人專門問,那是輪不到黃溥說話的,黃溥自己也並不想去出這個風頭。
楊善站出來答道:“大明可以厚賞太師,但是需要太師先奉送太上皇進城,隨後朝廷便會將賞賜發下來。”
“那具體是什麼賞賜?還有互市怎麼說,朝貢怎麼說?”
這個問題楊善哪裡答得上來,但是依舊理直氣壯地回道:“如果太師是真心實意要送還太上皇,那就請太師自己提出條件。我們回去會如實稟報新君,能不能接受太師的條件,需要由新君定奪,我們說了也不算數。”
也先聞言,就隨便說了個數:“我們需要白銀一千萬兩,作為此次出兵的補償。另外我們要每年進貢兩次,每次派出三千人的使團。
在邊境上要開放多個互市,允許我們用牛羊自由地兌換生活所需。”
大明的幾位大臣,聞言都呵呵一笑,心中罵道:一千萬兩白銀,你還是直接自己進城搶去吧。就衝我們那位荒唐皇帝的脾氣,肯給你十萬兩都是燒了高香了。
這還是樂觀的呢,大臣們其實並不相信新君真心想把太上皇迎回去。所以新君沒有使絆子就算不錯了,怎麼可能出大血來換太上皇呢。
見現場氣氛變得尷尬了起來,楊善只得微笑著回道:“太師說的,下官已經記下了,會如實稟報給新君。
另外微臣還有事情稟報陛下,新君今天已經正式下令,釋放了建庶人與吳庶人全家,並要在戰事結束後,給兩家郡王爵位,享受親王禮遇,就藩於長沙。”
朱祁鎮聞言,面色一凜,心下開始快速地盤算起來:楊善是忠於朕的大臣,他特意講這件事情,一定是意有所指的。
建庶人地位如此的特殊,弟弟竟然敢將他放出來,並且封為郡王,這又是一件荒唐事,也不知弟弟到底想要表達什麼,總不至於是要體現他的重感情吧。
楊善當著這麼多人,也不好講得太直白,只能點到為止。
朱祁鎮順著這個問題,又追問了一句:“若朕回城,新君打算以何等禮儀相迎?”
眾大臣聞言,面面相覷。要說現在的大臣們也是可憐,最近經常被兩位皇帝搞得面面相覷。
即使是太上皇鐵桿的胡濙、王直、楊善,也都沉默不說話,陳鎰、李實、李賢這些立場不明確的大臣,更是低著頭,根本沒有要答話的意思。
只有黃溥,知道怎麼著都輪不到自己回答,便一臉坦然地躲在最後面。
見氣氛實在尷尬,朱祁鎮只得直接點名了。由於要避嫌,便不好逼自己的親信回答,所以朱祁鎮從中立的大臣中選了一個,向李實問道:“李愛卿,你說說吧。”
哪知李實直接來了一句:“微臣以為,陛下需下罪己詔,以告慰陣亡將士的英靈,而後居於乾清宮自省。
軍政要務,還是應當交由新君處理。畢竟天位已定,大明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至於太師的復位言論,微臣實在不敢苟同,文武百官也不會支援的。”
李實的直言不諱,讓在場眾人都愣住了,整個大帳中頓時鴉雀無聲。
沉默半晌,朱祁鎮才無奈回道:“愛卿所言甚是,只要能回去,就算是讓朕到鳳陽去守皇陵,朕也情願。”
胡濙實在不忍心,出言勸慰道:“陛下勿憂,到不了要去鳳陽的程度,新君早就已經說了,陛下回京之後,依然還住乾清宮,除了不再處理政務,剩下的一切都與出京前不變。”
朱祁鎮勉強點點頭,意興闌珊地示意眾人可以告退了。
一眾大臣,如蒙大赦,連忙回城裡向新君彙報去了。
就連胡濙,都跟著一起回了城裡。只留下王直和于謙,向太上皇述職完之後,就要直接趕赴山西。
朱祁鈺中午美美地睡了一大覺,到了下午,才不情不願地出來接見胡濙等人。
在聽說了也先開口就要一千萬兩之後,朱祁鈺笑道:“愛卿們決定吧,如果伱們願意拿這錢去贖回太上皇,朕也沒有意見。
不過給文武百官增加俸祿的計劃,就只能暫時擱置了。”
大臣們聞言,立即就老實了。要是誰敢擋了文武百官的財路,下場嘛,可以參考在奉天門被百官活活打死的錦衣衛首領馬順。
就連胡濙和楊善這樣的太上皇鐵桿,都不敢對拿錢贖人表示贊同。最後眾人只得恭請聖明天子乾綱獨斷,給個定論。
朱祁鈺笑道:“朕也不是扣門的人,只要也先送還太上皇,朕可以給一百萬兩作為賞賜,不過這筆錢既不能由朝廷出,也不能由內帑出。
由朝廷出,過於難堪:打仗打得全軍覆滅,皇帝被俘,這就已經夠丟人的了。再由朝廷出一百萬兩贖回皇帝,那到時候史書該怎麼寫啊。
就算宋朝北狩的那兩位垃圾皇帝,也沒有讓朝廷出錢贖人啊。
內帑出了,同樣有失皇家的體面。
朕的意思,是由皇太后和兩位皇后,以及一眾嬪妃,將後宮的金銀財寶收攏收攏,出個大頭。剩下的小頭,由親王、郡王等宗室湊一湊。如果還不夠,就在京城募捐,只要願意效忠太上皇的,都可以捐獻家產。
這樣就算是私下贖人,說出來好聽很多。”
眾臣聞言,再度面面相覷。朱祁鈺見狀又補充道:“皇太后和兩位皇后為首的後宮,應該能出個六七十萬兩。
我作為齊王,願意出五萬兩。宣懿太妃願意將多年的積蓄拿出來,一共三萬兩,齊王妃則認捐兩萬兩。所以我們齊王府一共認捐十萬兩。
其他藩王、勳貴一共捐個十萬兩就行,剩下的十幾萬兩,在京城廣為募捐。至於你們這些文臣,平日裡也挺不容易的,俸祿也不高,就不用出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