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四十五章 技術差距有多大?竄天猴和精確制導導彈,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f射線是湮滅力場實驗組的研究發現。

後來f射線被單獨分離出來組建全新的實驗組,並直接歸屬軍方以及科技部門領導,其目的就是把f射線當做一種區別於強湮滅力場的技術做研究。

當大手筆投入做一種單獨技術的研究,實現技術的應用自然是就是最終目的之一。

但一直到現在為止,f射線依舊只是實驗室技術。

最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裝置的成本太高昂,可靠和安全性無法做評估,二則是激發需求高,而精準度過低。

在實驗直流反重力技術以及顆粒性材料基礎支援下,f射線發生裝置的可靠和安全性大大提升,再加上內建了微型核反應堆,f射線發生裝置需要全天候24小時執行。

幾個方面加在一起,解決了很多的問題,讓f射線具有了一定的實用性。

但是,精準度的問題依舊沒有改善。

f射線的激發口是無法即時調整的,只能朝著一個方向發射,就讓技術顯得很雞肋。

如果能解決了精準度問題,f射線的實用性就會大大增加。

因為裝置的笨重以及其他問題,激發口是無法做即時調整的,最多隻能做到多開放幾個激發口,但f射線是直線傳播,可覆蓋的方向依舊非常有限。

現在就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如果能夠發射扇面型的f射線,其覆蓋範圍就會大大增加,就像是劉雲利所說,“最差也能夠用在防空領域。”

在得到了王浩明確的答覆後,廖建國和劉雲利都非常的激動,他們又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而且是直接增加f射線的覆蓋面積,若是能夠研究出來,都可以開始論證製造可服役的f射線武器。

這也就達到了讓f射線技術實現應用的目的。

扇面型釋放射線是一個技術想法,確實是很不錯的研究方向,但想要真正的研究出來可是很不容易的,暫時也只能順著想法慢慢去研究。

他們的工作實在太多了。

現在實驗組的主方向是完善微米級顆粒性材料裝置,才能夠製造出更高強度的f射線。

同時,他們還要配合核聚變論證的實驗研究。

實驗組內一些裝置也需要升級和維護,每一天時間都忙忙碌碌的,工作好像根本就幹不完。

劉雲利是實驗組的技術負責人、主力干將。

他整天忙的暈頭轉向。

即便如此,他也感到非常的高興,因為f射線已經不僅僅是一項保密技術,也漸漸的具有了實用性價值,並和多方面的研究直接掛鉤。

這就說明了技術的發展。

作為f射線研究的元老級人物,他自然會希望f射線技術能夠有更多的應用,有更多的發展。

另一邊。

王浩覺得劉雲利的想法很好,因為他並沒有想過把f射線變成‘f扇面’。

這個想法非常超前。

‘f扇面’是否能夠成功激發,取決於強度和內部的能量支援,原來f射線的持續時間非常短暫,自然不可能成功激發扇面形射線。

即便有了內部微型核反應堆的支援,是否能實現也是個未知數。

從理論上來分析,即便是能夠成功釋放出來,因為覆蓋面積大大增加,所影響的距離自然也就大大降低。

“實驗組那邊已經證明,f射線持續時間和內部能源強度正相關。”

“如果是扇面,需求的能量強度就太高了。”

“想達到釋放f射線扇面的程度,裝置必須要內建強能量源支援……核聚變啊……”

王浩越發感受到核聚變技術的重要性。

他輕輕搖了搖頭,繼續看起了核聚變論證相關的實驗報告,汪百川已經提交了第一次實驗的報告。

汪百川的實驗大獲成功。

這對於核聚變論證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和價值,他們的實驗證明了氘氘反應的可行性,就同時解決了兩個論證問題。

一個是點火,一個是材料。

雖然最初的想法就是這樣,但技術論證不能憑空想象,一切還是要以實驗為基礎。

王浩也對於核聚變的研究充滿了期待,“論證,估計要半年以上吧。”

“再投入到設計、製造,以及後期的除錯……一年,大機率完不成,兩年……可能吧?”

他有些不確定。

當王浩正陷入思考的時候,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響了,他抬起頭輕聲說道,“進!”

找過來的是何毅。

何毅和王浩打了聲招呼,走過來把平板電腦放在桌上,說道,“看看這個,對我們會不會有影響?”

王浩帶著疑惑看了起來。

那是《前沿物理雜誌》新一期內容,上面是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最新研究,他們利用對強湮滅力場進行磁干涉的研究,成功製造出脫離場力之外的圓柱形強湮滅力場。

研究報道上還有一張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到圓形灰暗空間外,多出個很突兀的圓柱形灰暗地帶。

整體來看,就像是多了個把手一樣。

報道上還出現了尤拉尹-諾沃提尼,他針對最新發現介紹道,“強湮滅力場會被磁場定向排斥。”

“這是磁場對強湮滅力場影響的特殊現象,我們稱之為‘磁干涉’。我們一直在對於磁干涉現象進行研究。”

“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論證以及實驗後,我們成功讓強湮滅力場脫離原本的場力範圍,並發現它會以固定平面向外延伸……”

“同時,我們測定場力強度也略有增加……”

“我們在討論後都認為這個發現非常的重要,一則關係到強湮滅力場的特殊性質,二則可能和材料製造技術有關。”

尤拉尹-諾沃提尼沒有提到湮滅科技公司,只是說起磁干涉製造外在場力,‘可能’和材料製造技術有關,但看到研究報道以後,就很能直接想到磁化材料的製造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製造出來的強湮滅力場,就只是急於疊加力場技術下的強湮滅力場薄層。

薄層,磁化效應自然很差。

如果是讓材料透過強湮滅力場薄層,就不可能實現材料整體的完全磁化。

湮滅科技公司掌握的磁化材料製造技術,讓從事強湮滅力場方向研究的學者感到不可思議,他們不明白如何透過場力薄層,來大規模的製造磁化材料。

現在……

尤拉尹-諾沃提尼自認為理解了磁化材料的製造技術。

透過磁干涉的方式製造出外在的範圍性強湮滅力場,自然就可用於大規模磁化材料的製造。

王浩看著報道感覺有些好笑,“他們的想法好像和我們不一樣。當我們製造出這種圓柱形的外在磁場,想到的是怎麼去繼續延伸。”

“而他們想到的是……磁化材料製造?”

何毅道,“可能是因為湮滅科技公司吧,他們當然希望能夠製造出高強度的磁化材料。”

“也對……”

王浩點頭道,“如果他們能把場力提升到7倍率以上,利用這項技術確實能實現材料製造,製造一階鐵不是問題。”

“是啊。”

何毅點頭問道,“對我們有沒有影響?他們距離發現f射線……如果走對了方向,就很近了。”

王浩沉默了一下,搖頭道,“這個也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即便他們真的有了發現,和我們的技術差距也很大。”

“我們擔心這個也沒用。”

一項技術,只要存在就可能被發現。

這都是正常的。

他們要做的是保持技術優勢,並且要不斷的研究、進步,就可以一直處在領先的優勢地位。

……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新發現影響還是很大的。

他們在《前沿物理雜誌》上釋出了成果,因為成果牽扯到了‘磁化材料製造’,一定程度上,似乎是破解了湮滅科技公司掌握的技術,就大量的媒體對於成果進行了報道。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已經掌握了磁化材料製造的關鍵技術!”

“磁化材料製造技術不再是秘密,下個月,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新裝置將會試執行,他們的技術會再次實現突破。”

“諾沃提尼:我們確定磁干涉技術,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湮滅力場強度。這是強湮滅力場製造的關鍵技術。”

“湮滅組織距離製造磁化鐵材料已經很接近……”

“……”

大量的報道,大量的讚歎。

一時間,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成為了輿論焦點,好多媒體都在讚歎他們的研究,甚至有的還表示,他們在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上趕超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剩下的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有壓力的不是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而是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掌握了最高的技術,以他們的技術支援下建立的湮滅科技公司,都已經實現了磁化材料的大規模生產製造。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技術再怎麼突破,依舊只是追趕者的角色。

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就不同了,他們也同樣是追趕者的角色,但之前可是被國際普遍看好的。

好幾個計劃的負責人,都公開站出來表示說,要在‘最短的時間’實現對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技術趕超。

結果……

有什麼成果?

“格魯姆湖計劃研究組織,好像還沒有能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更別說,去做力場研究了。”

“之前他們不是聲稱要趕超王浩團隊嗎?”

“這個計劃已經實行很長時間了,也沒見他們釋出過什麼成果,是因為保密,還是沒有成果?”

很多阿邁瑞肯人希望是前者。

他們希望格魯姆湖計劃取得了巨大突破,只是因為研究的保密性才不做成果公開。

但瞭解研究進度的人都知道,他們根本就是暫時沒有成果,最少沒有強湮滅力場研究上的突破。

阿邁瑞肯的一號決策人都有些著急,他對格魯姆湖計劃專案抱有很大希望,相信研究一定能趕超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現在一號決策人覺得不應該抱有那麼大期待。

趕超?

不!

就像是媒體輿論上說的,先要製造出強湮滅力場才能去研究相關的技術,否則連力場都製造不出來,還談什麼其他的研究?

一號決策人給加莫夫-沙普利打了電話,非常強硬的說道,“加莫夫,我相信你,相信你的團隊。”

“但是,你也看到了媒體上的訊息。”

“如果你不能在三個月內,製造出可供研究的強湮滅力場,很抱歉,我無法說服自己再支援你……”

……

國內。

西部無人區,沙漠邊緣。

汪百川實驗組一行人站在沙地上,看著地平線盡頭上升起的灰塵和煙霧,臉上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等灰塵漸漸散去後,他們一起乘車去了爆炸地點。

這是第三次點火實驗。

因為佈置的材料密度很低,爆炸的威力會小上很多,他們只是躲得遠了一些,並沒有在進入防空洞躲避。

現在的實驗就是不斷尋找材料密度的平衡點,以此來測算最適合進行反應的材料密度,也能推匯出容器內部的磁力強度、別人承受的能量強度和壓力等資料關係。

這個研究是可控核聚變的核心。

只有確定了維持反應的強度,才能夠有基礎資料支援來論證反應容器以及相關技術問題。

在接近爆炸地點五百米的時候,一群人下了車步行走過去。

有個叫張恩華的研究員,走在汪百川的身邊並說道,“汪主任,你看昨天的新聞了嗎?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很厲害啊,他們實現讓強湮滅力場向外眼神,還確定是湮滅科技公司的技術。”

“我也看了。”

“確實很厲害,不過那真是湮滅科技公司的技術嗎?”

“諾沃提尼是這麼說的……”

“……”

汪百川聽罷表情有些怪異,他看向張恩華問道,“你難道從來沒注意過,我們的點火技術嗎?”

“點火……”

“強湮滅力場?”

旁邊幾個人順著話頭思考著,當把點火技術和場力向外延伸的發現聯絡在一起,頓時驚訝的張大了嘴。

張恩華驚呼一聲,“難道……是同樣的原理?具有相關性?”

“別多說,保密。”

汪百川搖頭提醒其他人。

其他人也知道點火技術是絕對保密的,他們能參與氘氘反應的研究,自身有資格知道一些高階保密技術,但點火技術對他們也是保密的,不斷去談論、猜測確實也不太好。

但是,他們還是忍不住小聲談論。

“也就是說,強湮滅力場在磁干涉下向外延伸,可能就是遠端點火技術?”

“這個也不太可能吧?”

“再怎麼延伸,還能延伸幾公里?幾十公里?”

“如果真能延伸幾十公里,那就不是延伸,是發射了吧?我們有了這種高階技術,而他們也有了發現……”

“你們覺得,我們之間的技術差距有多大?”

“這個……”

好幾個人都仔細想了起來。

最後還是張恩華做了個形容,“我覺得吧,就像是竄天猴和精確制導導彈……”

“我們古代就有了竄天猴,但就只當成是一種炮仗,根本沒研究其中蘊含的原理。”

“現在他們是當成製造技術……”

“意思都一樣。”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愛和爆肝,砍翻廢土

細胞瓊脂

假期兼職被抓,問我洛陽鏟好用嗎

愛打拳的王師傅

篝火收容公司

倒騎小白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