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章 微米級材料製造,劉雲利:我們是被打擊太多次了!,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材料製造,要找專業人士。

顆粒性材料的製造牽扯到金屬精密加工技術,王浩找到了國內最頂尖的精工專家楊雲和院士。

楊雲和是工程院院士。

他是哈佛大學材料工程專業畢業,擁有機械和材料工程雙博士學位,獲得過阿爾弗雷德-斯隆獎、科學基金會沃特曼獎等榮譽,並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被聘為終身教授。

後來楊雲和決定回國發展,擔任東港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並在任期內當選了工程院院士。

在離開東港大學以後,楊雲和進入國內最頂尖的精工企業‘東工精密’,專注於改善提升金屬相關製造技術的研究。

王浩的行程還是非常隱秘的。

他沒有去東工精密公司研發部,而是去了一個金屬製造相關的學術會議場地,在邊側的小房間裡,等到了來參加會議的楊雲和。

楊雲和見到王浩非常熱情,他過來握手道,“徐老師給我打了電話。我是完全沒想到,王院士,你會親自過來。”

“客氣了。”

王浩寒暄了一句,就說道,“我這也是沒有辦法,研究實在是太著急了。國內精工領域,東工精密是最尖端的,楊院士,你是最頂尖的專家。”

楊雲和沒有再謙虛,直接問道,“具體有什麼需求?”

王浩拿出了繪製的圖紙,指著上面畫出的顆粒狀影象,“我想問一下,以東工精密的技術能力,這種形狀的金屬材料,最低能做到多小?”

楊雲和拿過圖紙看了一下,皺著眉頭問道,“精度要求高嗎?”

王浩想了想說道,“不要求高精度,但整體不能偏差太大,我們是想製造這樣的金屬顆粒。”

“……一毫米吧。”

楊雲和猶豫了一下,繼續道,“這個形狀製造的難點在於下面三個面的半圓凹陷,還有上面的半圓凸起。”

“首先要進行模型設計,但因為太過於微小,就肯定會出現誤差。”

“如果再低,就需要研究方案了,可能就不只是純粹的金屬物理性切割製造。”

他說著停了一下,想想繼續說道,“王院士,你應該知道晶片吧?我並不是說要製造奈米級的微小顆粒,但因為形態複雜,只要製造比毫米級更微小的顆粒,就需要一種類似的技術。”

“這可不是直接能做出來的,需要完善一個系統性的體系。”

楊雲和連續解釋一大通。

王浩思索著說道,“也就是說,如果是製造毫米以上大小的顆粒,設計一下就可以直接生產,但如果再小就很難了,對吧?”

楊雲和點頭,“再小,就不是單純切割、塑效能解決的了。”

“當然,如果不計成本的去專門做研究,也能找到方法制造更精細的顆粒,只不過就大量的投入和時間了。”

王浩心裡有譜了。

……

楊雲和給出的答桉,比預想的還要好一些。

王浩以為毫米級的顆粒都很難製造出來,畢竟圖紙上顆粒的形狀實在太複雜了。

現在來說,毫米暫時也夠用了。

他和楊雲和又聊了一下,知道對方還要參加會議,就沒有再繼續打擾,而是返回了西海大學。

本來是想直接去湮滅力場實驗基地,再想想幹脆就去了納微材料實驗室找到了正忙碌著的夏國斌。

夏國斌依舊在做‘超導合金微性態研究工作’。

王浩到實驗室操作間的時候,夏國斌正穿著白大褂在忙碌著,他扭過頭看到王浩,朝著其他人交代幾句就出來了。

“王院士,你來了!”

夏國斌招呼一聲,馬上說道,“我們的研究最近可沒有發現。”

他的話音裡帶著一股酸楚。

之前王浩來談研究的問題,他還覺得要價五百萬太高了,自動降低到了四百萬。

後來才知道對方準備了兩千萬。

兩千萬變成了四百萬,感覺像是心臟被狠狠的紮了一刀。

王浩倒是沒在意夏國斌的口氣,而是說道,“不是為了專案,這次我來是想諮詢一個問題。”

“什麼?”

夏國斌的預期頓時變成了迷茫,他想不出王浩會有什麼問題來問自己。

王浩拿出了顆粒方案的圖紙,鋪在桌子上說道,“夏教授,看看這個立體圖形,是個十三面體,上方的一個面半圓突出,下方三個小面半圓凹陷。”

“嗯、嗯。”

夏國斌邊看著邊點頭。

“你是納微材料的專家,有沒有方法能夠製造像這樣形狀的微米級金屬顆粒?”

“——?”

夏國斌半張著嘴愣住了。

他反應了好半天才,似乎才回過神,表情誇張的反問道,“微米級?這麼複雜的結構?”

“是啊?”

夏國斌用力抿嘴。

他沉默了有十幾秒,開口說道,“王院士,你來西海大學的時候,記得我們是做什麼研究嗎?”

“……微球分離?”

“對!”

夏國斌用力點頭,“當時我們和創微集團合作,研究分離微米級的導電微球,那些導電微球的製造,簡單來理解,就是加熱、攪拌、分離……”

“微米級的金屬球,只能透過這樣簡單的方法來製造,你拿出來的這個圖形,複雜到厘米級都要精細的切割……”

後續不用說了。

夏國斌一臉的生無可戀,表情好似在說‘你在逗我嗎’。

王浩也開始沉默。

他抿著嘴皺眉思考著,過了有一分多鐘忽然開口道,“微球製造……來和我詳細說說。”

“你問這個?”

“對啊。”

“王院士,不是開我的玩笑?”

“當然!”

“……好吧。”

……

導電微球的製造過程,就像是夏國斌的形容,可以簡單理解為‘加熱、攪拌、分離’。

某種材料放置在融化的金屬液體中,用物理手段進行打散,會自然而然的分離成一個個精細的小球。

小球的表面沾染了金屬,就具有了導電特性。

這個過程利用的是材料特性。

在去往湮滅力場實驗基地的路上,王浩的腦子裡一直思考著夏國斌所說的過程,他覺得微球的製造和顆粒性材料是存在某種共通性的。

微球製造利用的是材料物理特性;

導電過程中,材料內部形成半拓撲結構,也同樣是一種微觀的物理特性。

如果能製造一種強電壓的環境,把融化的金屬材料放置在其中,只要有足夠強度的電流透過,融化的金屬材料內部也會形成一個個半拓撲結構。

這種狀態下,利用某種物理手段,是否能分離出一個個和半拓撲結構類似的金屬顆粒?

“顆粒性設計,是依照激發反重力的材料佈局設計的,但實質上,是無限趨近於導體內部的半拓撲結構。”

“半拓撲結構是物理特性,和離子晶格存在關係,但又不完全一樣,可以認為是可被擠壓的鍵位結構……”

“超導狀態下,半拓撲結構就會被壓平,會讓大量的電子無阻礙透過,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半拓撲結構會對於電子活動造成某種限制……”

“那麼特殊高電壓環境下,半拓撲結構和外在物理干涉,也可能會產生某種連續……”

王浩仔細的思考著,最後確定道,“這種技術肯定很難。但如果要製造微米級的顆粒性材料,這可能是個很好的方向。”

他已經到了實驗基地。

這次來實驗基地的目的,是進行材料的直流反重力測定實驗。

直流反重力和交流反重力不同。

現在湮滅力場實驗組掌握四種湮滅力場技術,一種就是常規的交流反重力技術,也就是製造向上的反重力場。

這個技術已經歸在‘基礎技術’行列,就只有測定材料反重力特性才會用到了。

第二就是交流橫向反重力技術,空艦系列飛行器使用的就是橫向反重力技術。

第三種就是直流反重力技術,直流反重力技術是對f射線技術的改善,可以利用一臺裝置再依靠螺旋磁場擠壓,製造出強湮滅力場薄層來激發f射線。

最後就是直流強湮滅力場技術。

後面兩個技術採用的依舊是高壓混合材料,原因就在於金屬材料無法在達成超導狀態下激發湮滅力場特性。

現在的直流反重力測定實驗,就是測定出含有一階鐵、一階鋰,並具有常規反重力特性的超導材料,是否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

王浩已經提前聯絡了廖建國,讓他們派一個技術小組過來,並指名道姓的讓劉雲利來。

廖建國得到訊息以後,就親自帶隊過來了。

他們已經等了有一天時間。

“王院士,你來了!”

廖建國見到王浩滿臉熱情,“新實驗是什麼?據說和金屬材料有關?”他實在是非常期待。

王浩點頭,“有幾種材料,具有反重力特性,我們要用它們試著製造直流反重力場。”

“那真是太好了!”

廖建國期待道,“如果能頂替高壓混合材料,f射線激發就會變得更容易,改進提升空間也會越大。”

“最重要的是,金屬材料可以大大提升裝置的穩定性。”

湯建軍馬上補充說道,“這樣我們就能利用相關的技術,來製造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

“……”

廖建國看向湯建軍卻不想說話,他覺得這個老傢伙已經‘叛變’了。

f射線實驗組剛成立的時候,湯建軍主動申請加入進來,目的就是了解相關技術,看是否能發展研究核聚變技術。

湯建軍是最頂尖的核磁專家,個人研究領域剛好對口,即便是f射線實驗組,想要招攬這樣的專家也不容易。

廖建國自然感到很開心。

結果……

當發現湮滅力場實驗基地的研究,才有希望製造出控制核聚變的容器後,湯建軍就長期待在實驗基地不離開,更過分的是,他還把睡習慣的硬床墊讓人幫助搬到了這邊。

這不就是不回去了?

劉雲利站在一旁看的直笑,他倒是覺得湯建軍的做法沒有錯。

雖然廖建國和他的關係不錯,還一起抱怨過沒有節操、無原則的湯老院士,但技術研發能力的角度上來說,湮滅力場實驗基地才有希望讓技術取得飛躍式提升。

f射線實驗組也是有作用的,可再怎麼研究也只是讓技術取得微小的改進、提升而已。

現在團隊還是要來這邊參與實驗研究。

這就是明證。

王浩和廖建國寒暄了幾句,就一起去檢視實驗所用的材料。

材料總共有七種。

其中具有最高反重力特性是fcw-031,還包括fc-041等等,都是含有一階鐵元素的超導材料。

fcw-025也很特殊,它含有一階鋰元素,也是唯一含有一階鐵鋰雙元素的材料。

在一起檢視了幾種材料,並針對實驗討論了幾句以後,廖建國走出門就問向王浩說道,“王院士,你覺得這幾種材料中,能發現具有直流反重力特性的材料嗎?”

一群人都看向王浩。

王浩猶豫著說道,“我不確定,可能會有一種、兩種?希望能有發現吧。”他說著用力搖搖頭,表現出一臉無奈的神色。

然後,走開了。

廖建國頓時有些失望,“連王院士都不確定,看來……希望不大啊!”

“是……啊?”

湯建軍正想表示贊同,忽然想起了之前的兩次實驗,以及向乾生對自己的說話。

於是他決定不發表意見。

劉雲利笑道,“以我對王院士的瞭解,既然他說可能會有一、兩種,希望就很大。”

“為什麼?”

廖建國不理解的看過來。

劉雲利解釋道,“王院士只是不能確定而已,但他肯定還是信心的,而且他說的是‘有一兩種’,而不是‘有一種就很好’。”

“注意其中的區別!”

“我這樣說,明白了嗎?”

“……”

“……”

廖建國和湯建軍一起沉默了,他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只是日常說話怎麼還要注意話語中用詞的區別。

廖建國用力抿嘴,好半天拍了下劉雲利的肩膀,嘆了口氣說道,“我怎麼感覺,王院士就像是皇帝,而你們這些人,就像是拍皇帝馬屁的臣子,還研究起皇帝說話的規律了。”

“真是……太專業了!”

他的話音裡都能聽出諷刺。

湯建軍點頭表示支援,他想到了向乾生也有同樣的感覺。

“不是故意去揣摩!”

這次輪到劉雲利嘆氣了。

他的話音裡有些悲傷,滿臉苦笑道,“這是被打擊了太多次、心情大起大落太多次,才總結出的規律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廢土生存手冊

四磨年

晶血戰紀

延綏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