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帝的決定?上帝都要被氣哭了!
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帝的決定?上帝都要被氣哭了!,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浩是最後才知道訊息的。
他和邱成文透過話了以後,就悶在辦公室裡做研究,希望能想出半拓撲後續的方向,單純的思考當然不會有進展。
後來開啟電腦檢視郵件訊息的時候,才發現了一大堆的新郵件,都是熟悉的人來詢問那篇部落格研究的內容。
王浩意識到有點不對勁,帶著疑惑去看了一下新聞,才知道歐洲核子組織進行的新實驗,實驗結論證實了自己的研究。
國內輿論已經非常火爆了。
不管是學術媒體還是官方媒體,又或者是一些地區性的小媒體,全部加入了報道新聞的行列中。
這種國際輿論震動的場面,自然會吸引大量的記者來採訪。
平時也有很多記者希望能採訪到王浩,西海大學一直對於媒體採訪進行管控,突然出現好多記者過來採訪,學校那邊也特別打來電話詢問。
朱建榮、楊海燕則是一起找了過來,他們一個是科技處的主任,一個是宣傳部的主任,自然要關心王浩最新的研究。
“記者採訪?”
王浩聽到訊息倒是不意外,只是有些驚訝媒體的反應速度。
“對,外面很多記者要採訪你,還有一些大媒體,包括北疆電視臺,甚至還有中-央的記者。”朱建榮苦笑的說道,“你的那個研究釋出的太低調了,怎麼直接發在部落格上了?”
“投稿頂刊也過不了。”
王浩搖頭道,“這次真的是運氣。我也沒想到,歐洲那邊的實驗恰好證實了我的研究。”
這是實話。
王浩之所以覺得是個小研究,就是因為他自己也不清楚是否能夠驗證。
雖然已經給定了能量區間範圍,但因為不清楚具體影響有多大,也就不知道具體多少資料才能夠驗證結論。
比如,一個地球的大範圍,只是一棵樹受到了影響,自然是不可能察覺到的。
他的研究只是劃定了範圍,確定湮滅力在這個範圍下有影響,具體有多大影響並不清楚,自然也很難說是否能夠驗證。
另外,能量區間範圍內有資料異常,歐洲核子組織肯定會公開訊息,也就不用特別去實驗驗證了。
王浩實在是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能夠得到驗證,他也感到很驚訝、很激動,被驗證絕對是非常意外的。
朱建榮、楊海燕一起確定了舉辦新聞釋出會,王浩會公開接受採訪以後,就離開去準備釋出會了。
實驗室的人都進了辦公室,他們都恭喜了王浩的新成果。
有些熟悉的人,語調顯得有些怪異。
比如,張志強。
張志強的恭喜是這樣的,“王浩,恭喜你又完成了一個能發表在部落格的小研究,這個研究還真是小啊,只是全世界都知道了。”
王浩哈哈一笑,不在意的說道,“確實,我都很驚訝。”
羅大勇則是道,“我們對於研究大小的理解完全不一樣。”
張志強滿是贊同的點頭,他們極少的站在了統一戰線。
王浩沒有太多時間扯皮打趣,閒聊了幾句以後,看看時間就去參加新聞釋出會了。
這次的新聞釋出會並不是提問,而是王浩對於研究作出解釋,他當然知道外界關心的是什麼,“我的研究是從楊-米爾斯方程開始的。”
“具體內容,因為之前沒有整理好,我沒有在部落格上公開。”
“最初都是數學分析,後續則是對於結果進行研究,我是在湮滅理論成立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析。”
“如果湮滅理論是成立的,那麼根據我的計算,質子對撞發生以後,處在85gev~260gev能量區間的粒子,就會發生偏移和跳轉,所以對應區間才會出現資料缺失的情況。”
“我不確定具體影響有多大,而且,湮滅理論並沒有得到物理界的認可,所以只是把研究發表在了部落格上。”
“現在得到了實驗驗證,我也感到很意外,但這是個好訊息,證明我的研究是正確的。”
王浩簡單的介紹完以後,就到了記者的提問時間。
第一個被點到的記者問道,“歐洲核子組織的新實驗驗證了你的研究,這是否說明湮滅理論是正確的?”
王浩的回答只說了七個字,“我堅信是正確的。”
他很清楚,即便歐洲核子組織新實驗的結果,恰好證實了自己的研究,但距離證明湮滅理論還有很遠。
一個新理論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實驗結果能說明的。
這是新理論,而不是單純的發現。
比如,希格斯理論。
希格斯理論很早被很多物理學家認可,是因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論,並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許多理論都能夠對接上,並且還補足了粒子產生的問題。
簡單來說,希格斯理論是宇宙大爆炸論的補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論不只是預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還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場論,並聯絡了宇稱不守恆問題以及大爆炸理論,並和楊-米爾斯理論一起成為了粒子標準模型的理論基礎構架。
許多物理學家都參與了希格斯理論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來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當一套理論非常完善的時候,即便還沒有確定是正確的,也能夠得到物理學界的認可。
湮滅理論則不同。
王浩連基礎的數學構架都沒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滅力的存在,並給出一些簡單的定義,距離完善理論還有很遠的道路。
有記者站起來繼續問道,“王教授,能說說這個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嗎?”
好多人對這個問題感到好奇。
去年的時候,王浩還在研究超導機制,並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導定律’,怎麼就突然就轉到了楊-米爾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搖頭道,“很不順利,用了差不多有一個月才有了成果。”
現場突然變得安靜下來。
記者們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該怎麼面對這個答桉。
一個月?很不順利?
王浩解釋道,“最初我根本不知道從哪裡入手,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複雜的,當牽扯到一大堆問題的時候,就很難找到研究方向。”
“我有學生叫丁志強,他提醒了我,可以拋開物理的研究,只做數學分析,後來研究才順利了很多。”
其他人聽了以後,心情也沒有任何改觀。
有個記者繼續問道,“王教授,你下一步會繼續完善湮滅理論嗎?”
王浩點頭道,“我會考慮。”
他只是會考慮而已。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滅理論的難度,因為等於是引入了一種新的力,就需要構造非常複雜的體系。
其實研究最主要的問題還是,湮滅力是引力的微觀表現形勢,但卻和電磁力、強力以及弱力格格不入,它的表現形勢似乎是完全獨立的。
這就很難聯絡現有的微觀理論,去進行底層數學體系的構造。
一切都是新的東西,一切都要慢慢的研究。
採訪結束。
媒體把新聞釋出出去以後,很快就引起了新一輪的輿論。
王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他收到了很多的郵件,還有一些人直接打電話過來,目的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希望他能夠公開自己的研究。
他在部落格上發表的內容並不完全,很多學者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內容。
王浩也是準備這麼做的。
既然研究已經被實驗證實了,自然就沒有發表的問題了。
他已經收到了好幾家頂級學術期刊的發表邀請,其中包括最有影響力的《科學》、《自然》,還有合作比較多的《數學新進展》。
其他期刊的發表邀請,王浩是暫時不考慮的。
一則是,合作比較少。
二則是影響力相對就小了一些。
王浩分別看了三家學術期刊的邀請,有些苦惱的嘆道,“這個研究不知道該發表在什麼期刊上啊?”
選擇,是很困難的。
《科學》、《自然》,都是最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
《數學新進展》則是合作比較多,他和布魯斯-普利策也是老朋友了,而且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數學內容,發表在數學期刊上也是沒問題的。
張志強有些疑惑的問道,“投稿《數學新進展》不就好了,你們不是經常有合作嗎?現在國際上都有這麼多報道,估計審稿也很容易吧?”
他還以為王浩是因為‘以湮滅理論成立為假設,擔心審稿不過關’。
王浩愣愣的張了張嘴,還是繼續重複了一遍,“我只是……不知道該發表在什麼期刊上啊?”
他說完才意識到,好像和剛才說的一樣?
張志強也聽愣了。
他仔細琢磨了一下,還是有些不理解,轉過頭問向羅大勇,“你聽懂他的話了嗎?”
羅大勇正站在窗邊,半仰著頭盯著天邊的雲,好半天才回了一句,“我們的境界已經不同了。”
“什麼?”
張志強忍不住吐槽一句,“還境界不同,你當是修仙啊!”
……
王浩不斷忙著回郵件。
有些郵件只是看一下,有些郵件則是要回復的。
比如,迪迪埃-馬約爾。
迪迪埃-馬約爾恭喜王浩最新的成果,順便吐槽了他有成果不找自己,“我前一陣子還和你說過,有什麼想法一定要告訴我,結果你只是在你們國家的一個網站釋出了新的研究內容。”
馬約爾確實很鬱悶。
他覺得自己是最接近驗證王浩研究的人。
如果能提前知道王浩的研究,他一定會認真帶領團隊去做特別驗證,而不是靠核子組織一起研究驗證。
王浩則是回了幾句話,“我也感到很意外,但即便告訴你也晚了,當時你已經準備參與實驗工作了。”
即便馬約爾相信王浩的研究,他即將參加新實驗的資料分析工作,也不可能有時間專門去驗證王浩的結論。
這個結論也不是一個團隊能夠驗證的。
然後是邱成文。
邱成文也發來了郵件,是說修改一下數學家大會的報告,“你做這個最新研究的報告就好了楊-米爾斯方程,被實驗驗證的研究,肯定很轟動。”
邱成文和王浩已經很熟了,對方的語氣也就和朋友說話一樣。
王浩回了一個字,“好。”
對面的邱成文馬上受到了訊息,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字,卻讓他感到非常的期待。
現在物理學界都在關注王浩的研究,他的研究能夠在華人數學家大會上發表,肯定會吸引大量的頂尖物理學家。
到時候,也肯定會有很多物理學家,來特別參加華人數學家大會。
王浩一個人、一個報告就成了招牌。
“今年的華人數學家大會,肯定會吸引很多頂尖學者吧?”
邱成文已經開始期待了。
……
在完成了回郵件的工作以後,王浩都感覺有些疲憊,但他還是帶著疲憊,完成了最後一項工作--選雜誌。
選擇,總是困難的。
王浩還是更偏向於《自然》、《科學》,因為《自然》、《科學》的影響力比較大,也不侷限於數學內容。
但是,布魯斯-普利策最早發來郵件,而且還是他的老朋友了,發表在《自然》、《科學》上,感覺不好向老朋友交代。
人情,也是要考慮的方面。
王浩仔細考慮了一下,想了一個很好的主意。
他決定用擲色子的方式進行決斷,還讓張志強、羅大勇一起幫忙拍了影片。
影片中。
王浩坐在辦公桌前,手裡拿著個色子,到鏡頭前展示了一下,並說道,“我很難決定把論文投稿到哪一家學術期刊,所以用擲色子的方式來做選擇。”
“所以,這是上帝的決定!”
“1、2,代表《科學》;3、4,代表《自然》,5、6代表《數學新進展》。”
“好吧,現在開始。”
王浩說著回到了辦公桌前,鏡頭也給到了辦公桌。
然後他投擲了色子。
色子掉落在辦公桌上,滾動了好幾下,最後數字變成了‘3’。
王浩帶著遺憾的口氣說道,“我真希望上帝給出的數字是5和6,只可惜,是3,我必須尊重上帝的選擇。”
“3,代表《自然》。”
他說的語氣還帶著嘆息,彷彿是沒有投稿《數學新進展》有多麼的遺憾。
等完成了拍攝以後,他就把影片發給了布魯斯-普利策,隨後才搖頭嘆氣道,“沒辦法啊,最後結果是‘3’,只能投稿給《自然》雜誌了。”
張志強用力扯著嘴角,說道,“我們可是整整幫你拍了三次,還上帝?上帝都要被氣哭了……”
王浩不在意的說道,“所以我才說上帝,他不是中國的神靈,管不到我。”
“你說的——”
“……真特麼有道理!”
(求月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