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九章 科學家就是這麼大公無私,就是這麼樂於助人!,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浩覺得朱萍說的很有道理。

既然自己設計的房子才符合一切要求,那麼就自己建自己的房子,根本不用管主流的建造方法是什麼。

放在研究中也一樣。

他所研究的‘半拓撲’,一些內容不符合拓撲學的模式,既然如此,就給出新的拓撲定義,而不是非要去符合常規拓撲學內容。

王浩發現自己的思維還是受限了。

當了解大量‘被定義為正確’的知識內容,某些時候想法就受到了一定的侷限性。

當想到代數幾何和拓撲學關聯的時候,他下意識的就想到了霍奇猜想,霍奇猜想被認為是打通拓撲學和代數幾何的橋樑。

但是他所做的半拓撲工作,並不符合主流拓撲學的內容。

即便是證明了霍奇猜想,或者在研究上非常深入,把相關代數幾何和拓撲學聯絡在了一起,也對於他的數學工作沒什麼價值。

既然如此,就給出一種新的定義,以代數幾何為基礎做新的拓撲研究。

王浩思索的想著,“如果能塑造出新的拓撲定義,並聯系代數幾何,也算是給數學學科的大一統做貢獻了吧?”

他按照這個思路去思考,覺得還可以加入數論的內容,以多學科內容為基礎,建立出全新的拓撲體系。

這個方向的研究,他自己做並沒有什麼把握,因為他對於代數幾何以及拓撲學並沒有深入的研究。

王浩思考了一下,決定去問專家的意見。

考切爾-比爾卡爾,菲爾茲獲獎者,水木大學教授,代數幾何領域的專家,尤其是高維度的雙向幾何,更是專家中的專家。

王浩把問題進行了總結,然後寫了一封郵件,發給了考切爾-比爾卡爾。

當天下午的時候,他就收到了比爾卡爾的回覆,內容就只有一句話,“這和彼得-舒爾茨最新研究很相似!”

“——!?”

王浩看到回覆的訊息愣住了,他趕緊查詢彼得-舒爾茨最新的研究,只是簡單查詢一下,就發現了內容。

彼得-舒爾茨是國際上最頂級的數學家之一,也被認為是最頂級的天才之一,他的研究動態是很受關注的。

他最新的研究,就是在計算機輔助下,對於數學理論進行大一統研究。

數學界早已進行理論的大一統研究,和物理力學的大一統不同,數學的大一統說的是把完全不相關的學科聯絡在一起。

比如,代數幾何和拓撲學。

比如,數論和幾何。

最初的“大一統”數學理論,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郎蘭特提出的,他認為,即使數學中沒有關係的分支也可能是相關的。

因此,朗蘭茲提出了指引數學界發展的偉大構想--朗蘭茲綱領。

“數論、代數幾何和群表示論這三個相對獨立發展起來的數學分支,實際上是密切相關的,而正是一些特別的函式使這些數學分支聯絡在一起。”

朗蘭茲綱領堪稱實現數學大一統的宏偉藍圖。

彼得-舒爾茨則一直進行研究,他發現對於幾何、泛函分析和p進數這三個領域的大一統相當困難,因為它們之間並不相容,他和哥本哈根大學的達斯汀-克勞森,一起推出了“凝聚態數學”的計劃,目的就是想要實現從幾何到數論各個領域的統一。

彼得-舒爾茨的最新成果認為,“凝聚態數學的關鍵點是重新定義拓撲的概念,這是現代數學的基石之一。”

“幾何、泛函分析和p進數,儘管它們涉及完全不同的概念,許多結果在其他領域都有類似之處。”

“一旦以正確的方式定義了拓撲,理論之間的類比就會被揭示為同一個‘濃縮數學’的例項。”

彼得-舒爾茨最新的研究,是用計算機輔助手段寫出了程式碼,並決定組建一個團隊,對程式碼進行完善。

王浩瞭解了彼得-舒爾茨的最新研究後,馬上去檢視了公開發表的論文。

他發現彼得-舒爾茨的研究,也是對拓撲進行重新定義,只是定義的方向和他不同。

“舒爾茨的方向,是在多學科的相似方向上進行拓撲的定義。”

“我的方向是以代數幾何為基礎,結合其他學科有用的內容,來進行針對性的定義……”

“方向是類似的,但內容完全不同。”

這下王浩明白過來。

雖然兩人研究的內容不同,但因為同樣是對於拓撲的新定義,彼得-舒爾茨的工作還是很具參考價值的。

他感覺自己找到了方向。

當然了。

想確定一項全新的研究,就必須擁有足夠多的基礎,接下來他在不斷研究的過程中,和考切爾-比爾卡爾不斷進行郵件交流。

郵件交流有個好處,就是工作時間看到訊息,有時間就回復一下,不會太過於打擾,尤其他們談的是學術問題,往往一個問題不能第一時間想到,也很難進行直接的對話。

在郵件的相互交流中,王浩也感覺收穫很多。

他明確了研發的主方向。

建立任務--

【任務二】

【研究專案名稱:構建單方向的半拓撲體系(難度:s)。】

【靈感值:0。】

……

水木大學。

考切爾-比爾卡爾給學生上完了課,回到辦公室的路上正好碰到了邱成文,他們就一起說了幾句話。

邱成文說起了王浩最新的成果,感嘆道,“王浩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我完全沒有想到,他去做物理的研究,結果竟然研究出了一個超導定律。”

“當時看數學家大會,他作報告的時候,還以為他會以這個方向去慢慢探索電磁力的問題,結果出了這麼一個成果,估計能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吧?”

“菲爾茲加諾貝爾,他也成史上第一人了。”

邱成文的話語中滿是感慨。

比爾卡爾感興趣的說道,“王浩確實是一個天才,他最近在研究以代數幾何為基礎,去構建新的拓撲體系。”

他不充了一句,“這個研究可能和他的王氏幾何有關。”

“你怎麼知道的?”邱成文有些驚訝的問道。

比爾卡爾笑道,“最近我一直在和王浩用郵件聯絡,他問了我很多高維度雙向幾何方面的問題。”

“哦?”

比爾卡爾繼續道,“他還說過一陣子要來首都,和我當面交流,並希望和我共同進行研究,我對這項研究很期待。”

邱成文聽罷點了點頭,他思考著正準備走開,忽然想到了離開的林伯涵。

林伯涵是和王浩一起做拓撲相關的研究,王氏幾何的論文上還有林伯涵的名字,他選擇去西海大學可以說是正確無比。

現在換成了考切爾-比爾卡爾……

比爾卡爾是菲爾茲得主,代數幾何的超級專家,肯定不是林伯涵能相比的,但對方可是王浩啊!

邱成文的心臟一顫,忽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

凝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

有關交流重力研究的技術交換談判一直在持續著,談判的雙方都有自己的需求,同時,也互相不信任。

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阿邁瑞肯團隊的需求,就是希望能夠得到超導理論機制研發和交流重力實驗有關的部分,換句話說,他們想知道怎麼做後續研究。

國內團隊的需求就是想得到提升交流重力強度有關的技術。

在交流重力的研究上,阿拉莫斯實驗室進行了很多年,也肯定投入了大量的經費,他們的主方向是交流重力強度,自然在這方面有著很高的技術水平。

王浩也希望得到阿拉莫斯實驗室提升交流重力強度的技術。

交流重力實驗才是根本。

其實他和菲利普-羅雷爾的判斷類似,都認為反重力強度肯定有一個極值,但他不認為會是百分之四十,而是要高的多。

如果相關的研究能夠達到極值,那麼最少在交流重力場強度研究上,就已經走到了頂峰。

當然了。

即便是能夠研究到極致的水平,交流重力技術依舊沒有應用的可能。

這樣技術想要實現應用,前提必須是超導技術大規模普及,否則光是成本一項,就根本是不能接受的。

不過,有了交流重力的研究做基礎,在繼續去研究超導技術,相對就容易了許多。

國內團隊想要技術。

阿邁瑞肯的團隊想要理論,想知道怎麼去結合實驗進行後續研究。

如果換做是互信的對手,雙方肯定能夠就快速達成一致,但正是因為雙方的不互信,根本不會亮出自己的底牌,結果談判遲遲沒有進展。

國內團隊的代表針對爭議問題,直接去諮詢了王浩。

王浩給出的答桉是,“理論,再包括實驗方法都可以給,最好是能直接公開,但是技術不行。”

換句話說,給阿邁瑞肯實驗方法沒有問題,甚至是向全世界公開都沒有問題。

這主要是因為靠自己不可能完成研究。

如果不把相關的實驗方法公開出去,就等於自己繼續悶頭做研究,交流重力的技術可能會有提升,但超導方向的研究肯定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

一項新的理論研究,肯定要很多團隊一起做。

實際上,國際上的研究都是如此,理論是可以直接公開的,而大部分理論研究都是國際合作展開的。

比如,粒子對撞機專案。

這個專案是全世界很多國家、機構,參與一起進行研究的,實驗資料也對全球共享。

但是,一些直接性的高階技術,就根本不可能公開了。

如果能用實驗方法交換到高階的技術,也是非常值得的事情,王浩也對於自己的研發能力非常自信。

哪怕阿邁瑞肯投入更多的經費,有更多的科學家一起參與研究,他也相信自己的研發,一定會比對方速度更快。

阿邁瑞肯的團隊也是這麼想的,他們擁有更多優秀的科學家,也能夠投入更多的經費。

如果雙方是站在同一個起點進行研發,他們非常確信自己會更快掌握高階技術。

談判,總會有一個終點。

雖然雙方沒有互信基礎,但因為是各取所需,還是在某些方面上達成了一致。

阿邁瑞肯的團隊,可以提供一種讓反重力效果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實驗方法。

國內團隊則表示,可以提供反重力效果達到百分之十二的試驗方法。

這個說法讓阿邁瑞肯感到驚訝,他們最初的判定是,國內對於交流重力場的研究,強度進展應該在百分之十左右。

不過數值只有百分之十二,也沒有超過太多,還是在預料之中的。

雙方互換了實驗方法報告,但工作並沒有完全結束,他們只是在技術上進行了交換,還需要國內方面公開交流重力實驗,聯絡超導機制研究的方法。

……

交換實驗方法只是最初的合作,雙方還必須要針對對方的實驗方法進行驗證。

王浩很快就得到了阿邁瑞肯團隊提供的實驗方法,裡面談到了一種全新的設計,讓超導材料以球型節點的方式進行間隔排列,並把整體佈局設計為球形。

“這個很新穎……”

“不過,應該是改過的吧?”王浩對於交流重力實驗佈局的設計太瞭解了,他結合自己的理論很快就找到了問題。

整體是球形設計肯定是不對的,因為球型會使得交流重力場向四周擴散,而不是集中到一個方向。

雖然設計是改過的,但百分之二十五的數值不會錯。

244工廠那邊已經進行了驗證。

這種全新的材料佈局設計,也能幫助王浩對於實驗更加的瞭解,實驗過程中檢測到的資料,還能一定程度上,幫助繼續完善王氏幾何。

“如果能把球形設計的方法,嵌入到我們原本的設計中,那麼提升是……”

他仔細計算了一下,很快就有了結果,“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他們原本的數值就達到了百分之二十四,加入一種全新的方法以後,交流重力場數值直接就能提升百分之三十五以上。

這已經是很高的數值了。

王浩覺得數值還可以再高,他想到了一種兩種材料交叉並進的設計。

不過,暫時不著急。

當雙方已經談好了交換內容以後,就進入到下一級,互相驗證對方內容以及履行交換條款的階段。

所以王浩要去首都了。

他也對於去首都十分期待,阿邁瑞肯團隊的人員中,包括直接參與交流重力研究的物理學家。

那麼去一趟首都和對方談一下交流重力實驗,最好是能給對方講解一下實驗,應該會有很多靈感收穫吧?

“既然談好了技術交換內容,一定要仔細的講解給對方聽,讓對方知道該怎麼做實驗,千萬不要因為不理解,而影響到實驗結果。”

“這也就當是‘售後’服務了。”

“作為一個科學家、學者,而不是政-客,就是這麼大公無私,就是這麼樂於助人!”

王浩帶著巨大的期待去了首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廢土生存手冊

四磨年

晶血戰紀

延綏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