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四章 超導磁懸浮專案?王浩:我反對,超導馬上迎來巨大發展!,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評審會結束。

王浩指出了汪承林團隊的研究問題,專案評審自然是不可能透過的。

會議廳還是有不少人討論著,他們討論的不是專案評審,而是汪承林團隊所做的數學分析工作。

那些工作確實很出色。

王浩都對於分析工作很是讚歎,他走過去和呂萬同、田虹等人聊了起來,也肯定了他們的工作,“在數學方向上,你們已經做的非常出色,都可以說是‘完美’。”

他說著還比了個大拇指。

面對幾人疑惑的眼神,王浩解釋道,“你們可能不清楚,我能夠想到設定數值做後續分析,是因為我從事這個方向的研究,並且也有一定的成果。”

“不含金屬元素的不穩定性態複雜分子,更容易啟用超導狀態,也是我們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之一。”

這樣一說就明白了。

呂萬同、田虹等人頓時恍然,他們只是做實驗資料的分析工作,對於超導的研究並不瞭解,自然不會去繼續去分析後續,而王浩有同型別研究對比,想的自然要多一些。

王浩並不是安慰幾個人,他說的都是實話。

因為最開始就知道,汪承林的研究跳過超導機制,去研究溫度和材質之間的關係,根本不可能得出準確結論。

以此為前提的情況下,他思考的才會更遠一些。

呂萬同、田虹等人的工作,得到了王浩的肯定,心情也變得好了許多。

他們被邀請加入了汪承林的實驗,並不代表他們屬於汪承林的團隊,他們畢竟是數學教授,都有著各自領域的研究。

之所以選擇和汪承林進行合作,只是因為超導方向的研究經費更多,而且實驗數學分析工作很新穎。

經費多,就會很有吸引力。

數學教授不能說‘貧窮’,但單獨數學研究的專案,經費確實是少了一些。

當氣氛變得活躍起來,王浩也順帶問了起來,“雖然專案失敗了,但是,你們有興趣繼續研究嗎?我的團隊還在繼續這項研究,也有很多數學工作。”

“而且,我手裡也有其他專案,數學的大型專案……”

王浩開始說了起來。

他說是自己的專案很缺人,希望邀請幾個人加入進來。

實際上,重點注意的是田虹。

田虹是其中最年輕的,是一位三十五歲左右的女教授。

這個年紀就能擔任首都大學的教授,還被汪承林邀請加入專案,顯然是極為優秀的,其他三個人則都是五十以上的年紀,肯定是在首都有家有業,想邀請過來也根本不可能。

呂萬同、尤宇光等人都是一起搖頭,找個藉口就直接推掉了。

如果王浩是在首都的某所大學工作,他們肯定會考慮一下,參與高經費的重點專案,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

西海大學則實在是太遠了,他們不可能突然去那麼遠的地方工作。

田虹則是猶豫了一下,也跟著一起搖頭,並沒有特別解釋什麼。

身後。

汪承林正黑著一張臉,他申請專案失敗也就罷了,王浩的分析做的讓人無話可說,沒有意義的研究確實是浪費時間。

但是,王浩在幹什麼?

挖角啊!

呂萬同、尤宇光等人並不屬於基礎科學中心,可怎麼也都是首都大學的教授,尤其是田虹就更受重視,都可以歸在‘大學的未來’行列中。

結果,挖角?

汪承林一時間都有些擔心,換做是其他人挖角,他是一點都不擔心,國內數學領域來說,首都大學是數一數二的高校,想挖角首都大學可實在太難了。

王浩就不一樣了。

他是第一位國內菲爾茲得主、公認數學領域的尖端人物,關鍵是手裡確實有大專案。

好在大家都拒絕了。

汪承林輕呼一口氣,也沒辦法多說什麼,他鼓起勇氣過來還是想問問,他們的問題具體是出在哪裡。

在這個研究上,他投入了很大精力,結果被證明沒有意義,還是很不甘心的。

汪承林走過來直接問道,“王教授,你能說說,為什麼我們會失敗了嗎?這是你的方向,我自認為,我們的研究方式也沒有問題。”

王浩直白道,“因為你們跳過了機制。”

他解釋道,“任何研究都不能跳過機制。我說的方向,確實是以實驗做分析,但目的依舊是研究機制,而不是直接去分析,什麼樣的材料更有可能是超導材料。”

“那是碰運氣,即便勉強碰到了,也只是單獨找到一、兩種材料,意義並不大。”

汪承林理解著點了點頭。

王浩繼續道,“我覺得,你們本身凝態物理方向的研究就很好,不需要多方位的、去涉足不同的領域。”他說著搖頭,“做研究,急功近利是不好的,每一項理論研究都不容易,好多研究都是要靠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沉澱……”

汪承林自然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從王浩嘴裡說出來,給他的感覺就怪怪的。

他扯了扯嘴角,還是忍不住質疑的問道,“王教授,你們的研究,是經歷了很多年的沉澱?”

“我們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王浩滿臉坦然,“路要一步步的走,我們就是在慢慢的往前走。”

……

基礎科學中心的專案評審工作結束,王浩也就和超導辦公室,直接談起了研究後續的經費問題。

幾個月時間,他們耗費了六千多萬資金,但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

在交流重力場相關的兩項成果上,已經可以讓人說不出話了,也得到了244工廠的肯定,對方準備和物理實驗室合併專案。

科學基金會這邊肯定會撥款的。

這一次的評審會也等於擠掉了‘經費’競爭對手,而在超導機制方向的研究上,科學基金會也理應繼續提供後續的經費,所以雙方談的還是經費數額的問題。

最終經費確定在五千五百萬上,可以說是超導辦公室能拿出的極限了。

等經費的問題談好以後,吳暉都開始和王浩訴苦了,“王教授啊,給了你們這筆經費,我們接下來可是要過苦日子了。”

超導辦公室賬面上能動用的經費就只有一個億,直接劃掉了五千多萬給物理實驗室,後續只能等待基金會明年的經費分配了。

他們手裡負責的專案很多,可不只是物理實驗室和基礎科學中心。

單單一個科學院超導實驗室就有好幾個大專案,還有其他大、中、小型實驗室,五千萬聽起來很多,但對於超導辦公室來說,只能維持後續的運營而已,再有其他項申請審批,也只能拖到明年了。

國內的科研經費就是這樣的,因為是統籌進行資金的分配,某個專案多拿一些,其他專案就要少拿一些。

當然,那就是超導辦公室的事情了。

王浩可不會去考慮這麼多,他只是負責自己的專案,自然要為專案多爭取經費。

首都之行,拿到了一億多的經費,回去以後,和244工廠方面合併專案,等於是擴大資金的同時,也擴大了研究規模。

他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也對於實驗後續有了期待。

王浩沒有直接離開,而是在首都多待了兩天,就讓何毅先買票回去了。

兩天後,他去參加了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專案論證會。

這是最後一個目的地。

王浩是新的論證會召開臨時邀請加入的。

相關專案討論已經超過三年,中途舉辦過六場大型論證會,每一次都能吸引各個領域的學者加入,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結果。

王浩就是帶著好奇參與進來的,他進了會場和見到的人寒暄幾句,隨後就找了個位置坐下來聽。

這種論證會就是專案牽頭人對於專案做一個介紹,隨後其他相關人員分別做報告,最後在一起討論分析。

即便到了討論分析階段,也很難得出什麼結果。

他們需要論證一個可行性方案,考慮的方面包括技術、設計、建造成本、參與建造的公司、時長、後續維護成本等等。

很多方面都要進行論證。

只有能拿出一個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上級才可能會考慮撥款支援專案。

這主要是因為專案需要的資金是海量的,磁懸浮列車的成本已經很高,高溫超導磁懸浮就更是提升了一個檔次。

即便只建立十公里的軌道,專案花費可能也會達到幾百億。

這個專案是由科學院院士廖光遠、杜偉牽頭的,他們對於專案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隨後也說起了建造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意義,包括對磁懸浮列車的升級,高溫超導技術的應用,也能帶動相關領域的研發,還說了一些諸如‘讓世界看看國內的技術實力’之類的官話。

之後好幾個學者上臺,做各自領域的報告演講。

王浩一直跟著聽,後來發現論證會也沒什麼意思,就是一大堆學者討論怎麼實施專案,可實際上,因為技術還不成熟,耗費資金規模太大,短時間不太可能透過。

等上午的報告結束,他就準備離開了。

廖光遠注意到了王浩,特別走過和他說話,也問到說,“王教授,你對這個專案怎麼看?”他希望能獲得王浩的支援。

王浩是最頂級的數學專家,在高層眼裡還是很有影響力的,專案能夠得到王浩的支援,獲得批准的可能性都會大大增加。

王浩猶豫了一下,還是說道,“廖院士,我覺得短時間內,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沒有實施建造的意義。”

“為什麼?”廖光遠皺住了眉頭。

旁邊其他人也看過來。

王浩道,“耗資規模太大、運營費用非常高,肯定會持續虧損,等等。”

他一口氣說完,隨後道,“我相信耗資、維護等方面,其他人肯定是說過了,那麼我就再說一個理由。”

“技術!”王浩說的非常肯定。

廖光遠馬上道,“我們已經制造出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

王浩搖了搖頭,他從褲兜裡拿出了手機,展示給其他人看,“大家都知道手機。十年前、二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現在的手機。大螢幕、手指操作,各種功能就不用說了。”

其他人聽著點點頭。

王浩繼續道,“現在也一樣。我們不能想象十年後的超導技術,磁懸浮技術,具體會是什麼樣子。”

“這樣的專案一投入就是幾百個億,建造時間跨度,最少也要五年以上,如果到時候,技術有了很大發展呢?”

“之前投入都會打了水漂!”

廖光遠笑著搖了搖頭,“王教授,我知道你也在從事超導的研究,但是你可能不太瞭解,和三十年前相比,現在超導領域的技術幾乎沒有變化。”

“理論,依舊是那一套理論,材料的變化也很小,還是需要100k以下的溫度。”

“同樣的,磁懸浮技術,還是我們從徳國購買的那一套,即便是其他國家,也沒有突破性的研究……”

其他人聽著也點了點頭。

王浩笑道,“過去不代表未來,也許超導技術,馬上迎來飛速發展呢?”

他說完沒再繼續談,而是轉身離開了會場。

……

在超導的研究領域上,王浩可以算的上是一個新人,依靠復刻國外實驗的研究,申請到一個大型專案。

僅此而已。

所以他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力。

超導技術突破的輝煌時期,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阿邁瑞肯科學家柏諾茲和穆勒,發現了一種鋇鑭銅氧化物在35k時,就已經開始出現了超導現象。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柏諾茲和穆勒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因此掀起超導研究的新高潮。

當時全世界有兩百多個實驗小組參加了超導研究的競賽,新聞媒體鋪天蓋地的對於超導進展的做報告。

後來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再沒有質的突破,超導研發的熱情就過去了。

現在國內好多頂尖的超導專家,都是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他們或許當時只是無名小卒,後來參與了一些研究,發現了一些新的超導材料,也就慢慢有了名氣。

王浩還屬於超導領域的新人,但他也不在意別人怎麼看,因為他的研究方向,和常規領域是不同的。

他只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

在回到了西海大學以後,王浩就去了物理實驗室,召集核心人員說起了經費、後續研究的問題。

其他人也都打起了精神。

現在新裝置已經在除錯中,只需要等待經費劃撥到位,就可以繼續後續實驗了。

王浩對於實驗的安排是,以至少三種單質金屬為材料,做超導的交流重力實驗,並詳細檢測實驗中的引數。

這種研究說起來很輕鬆,做起來卻非常的複雜。

單質金屬的超導臨界溫度很低,相對高一些的‘鉛’、‘鎝’,超導臨界溫度也只有7k、8k而已。

其他一些超導金屬,臨界溫度大多不足1k。

要製造如此的低溫,還需要實驗配合,難度是非常非常高的,需要用到大量的高壓液氦,實驗設計要求也更高。

同時,經費投入也會更多。

何毅簡單算了一筆賬,看著數字都直撇嘴,“即便有了新的裝置,一次實驗,也至少花費三百萬以上。”

王浩倒是不在意,還進行了一下計算,“一次三百萬,我們有一億五千萬經費,可以做五十次實驗。”

何毅都聽的愣住了,好半天用力豎起大拇指,“……豪!”

王浩已經迫不及待了。

之前的研究已經建立了微觀形態的幾何框架,後續就是做實驗記錄資料,只要有足夠的資料支援,就能夠對框架進行完善。

之後,就可以找到微觀形態穩定性和激動超導溫度之間的關係。

這個對應係數非常關鍵!

非常重要!

就像是很多物理定律的係數,比如,萬有引力常數,透過萬有引力常數和公式,就可以計算出兩個星球之間的引力。

現在的係數則是用來計算單質金屬,或者說是‘單質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

只要能夠研究出來,一定會是超導領域的重大進展,近而引發新一輪的超導熱潮。

王浩不由得想起和廖光遠的對話。

未來?

最少超導的理論機制上,馬上就會迎來巨大突破性進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科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雌性墮落後,全星際美男都吻上來

月牙小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