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評審陳建林,王浩:報告要麼造假,要麼有人提供資料
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評審陳建林,王浩:報告要麼造假,要麼有人提供資料,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不吃小南瓜,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然科學基金會那邊的工作並沒有結束,正常第二天還是要過去,接下來連續幾天,都會針對後續的研究進行討論。
一直等到下個星期,還會有其他兩家機構來,一起討論專案的成果問題,在進行後續研發的正式會議。
這個過程還是很必要的,一項新的研究必須經過詳細的論證。
參與專案方,也必須要了解具體研究內容,再加上保密性相關的考慮,就會讓研究變得更復雜。
不過王浩已經答應王基銘過去當評審,後續兩天的工作就交給何毅負責了。
其實物理實驗室只是參與方,在保密和後續研究方向上,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同時也沒有什麼建議,只要專案能申請下來,繼續進行研究就可以了。
所以,何毅過去只是做個記錄。
晚上的時候,王浩和何毅、肖新宇以及顏靜說起了這件事,何毅還感覺很有壓力,他面對那些專家、院士可沒有王浩的從容,也能提一些建議、想法,但大多數時間都只能旁聽。
王浩不在意的說道,“記下來就行了,正式會議要下週才開始。”
“這些天,每天去一趟,等於就是過去打個卡,他們商量什麼都沒關係。”
這句話讓何毅放心了。
第二天早上七點鐘,武鋼研究院派來了專車,王浩吃了個早飯就過去了。
酒店距離研究院也不是太遠,半個小時差不多就到了。
到了研究院的正門時,王基銘、丁宗權,還有其他人已經等在那裡了。
王浩下了車就看到呼啦啦的一群人。
有個五十多歲,頭上有些謝頂的中年人走到最前面,他主動和王浩握手道,“王教授,第一次見面,你的大名已經如雷貫耳了!”
“真沒想到,能在這裡看見你,我聽王院士說起的時候,都真是驚訝了,這一趟首都是沒白來啊!”
王基銘在旁邊介紹道,“這是武鋼集團副總經理,吳林龍。”
“你好、你好!”
王浩和吳林龍握手,之後又分別和其他人握手,隨著一個個的介紹,他有點明白為什麼王基銘非要自己來了。
這個陣仗估計是有壓力了。
吳林龍是武鋼集團的副總經理,職位已經非常高了,可以說就是武鋼集團中,最有權利的幾個巨頭之一,排名能進入前十,甚至是前五名。
另外,還有一個鋼鐵以及相關製造業發展中心的總經理張小弟,也是武鋼集團的部門負責人之一。
其他還包括前東港大學副校長夏榮,兼任武鋼集團的高階技術顧問,身上還掛著鋼鐵協會委員、國際鋼鐵行業總會理事等,聽起來似乎高大上的職務。
謝克華,教授級高階工程師,武鋼集團獨立董事,身上還掛著石油化工、煉化集團的董事、副董事職位。
前來的四個人都和武鋼集團相關,其中三個相關性非常強,最後一個只是獨立董事,但個人也是相當有影響力的。
一群人熱情的把王浩迎進了研究院,中途就是說起歡迎王浩的到來,還說能邀請王浩擔任專案評審,就更能體現出評審的公正以及權威性。
等等。
一堆吹捧的話說出來,具體有幾分真、幾分假就很難判斷了。
王浩一直都在聽著好話,但他能體會到研究院的交鋒。
吳林龍、謝克華等人,和王基銘肯定不是一路人,否則他們不可能來插手本來歸屬研究院負責的專案。
事實上,也是如此。
“你來當評審,他們無話可說。”
接待室裡,王基銘小聲對王浩說道,“你是頂尖的數學家,還對研究院的研發做出過貢獻,來擔任特邀外聘專家,他們能說什麼?”
“如果不讓你加入,就肯定是有問題的。”
“我昨天說起的時候,就能看出那個張經理很不願意,但是他說不出什麼。”
“現在這個專案搞得好像都分-裂了,我們研究院都對他們很有意見,但是也不可能因為一個專案翻臉。”
王基銘嘆氣的說著。
這個專案對於彭輝、陳建林,肯定都非常的重要,但對於武鋼研究院來說,也只是專案中的一個而已。
王基銘繼續說道,“陳建林這傢伙的人脈是真廣,沒出這件事,我還真不知道,他能請動這麼多人。”
“我對他沒什麼意見,但主要是這種做法很讓人難受。”
王浩理解的點了點頭,本來是研究院負責的專案,結果其中一個競爭人請了外援,就導致研究院都沒有自主權了。
所以研究院方面大部分都是支援彭輝的,但研究院實在太大了,裡面也有很多派系,即便是王基銘也無法一手掌控。
其中只有幾個人傾向於陳建林,再加上來的四個人,彭輝的形勢也很不好。
王浩在接待室待了不久,聽說彭輝已經帶人來了,就乾脆出去見見老朋友。
彭輝正在大廳裡和人說著話。
王浩走過去打個招呼,笑道,“彭教授,你還是這麼精神!”
“王浩?”
“王教授?”
彭輝和旁邊的萬益明同時開口驚訝道。
彭輝過了握了下手,驚訝的問道,“你怎麼在這裡?”
王浩笑道,“這不是你要爭專案,我就來做個評審。”
“你是評審?”彭輝似乎有些不能理解,還是馬上道,“哈哈,那我們這個專案穩了啊,你肯定會投我一票對吧?”
“那當然。”
王浩不用去考慮什麼申請報告之類的問題,因為合金實驗室可能是有問題的,即便以公正性也會投彭輝一票。
他隨後小聲道,“你們可要做好心理準備,我聽王院士說,研究院方面肯定更傾向於你們,但是……”
彭輝也知道情況,他上次來的時候就知道,有武鋼集團方面的人插手了專案。
今天是專案的正式招標會議,也就是決定專案最終歸屬的日子。
正常來說,今天就能有個結果。
彭輝還是感到有些緊張的,但有了王浩的這一票,情況似乎變好了一些。
兩人正說笑著,門口走來一行人。
帶頭的人看到王浩明顯一愣,驚訝的開口道,“王浩?”他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失言,主動走過來和王浩握手道,“王教授?真是好久不見。”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兩年多沒見,真像是隔了幾百年。我還是經常看到你的訊息,在電視裡,在新聞上,你所取得的成果真是太令人震驚了。”
“不過我一點也不驚訝,當初你就是天才,我和其他人也說,王教授,你能走到這一步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你就是那種……極為少見、極為稀有的數學天才!”
這一頓套話說下來,讓王浩都感覺心情愉悅。
他和對方握了握手,開口道,“陳教授,好久不見。”
正是陳建林。
陳建林和王浩握了手,還繼續說著,“真沒想到能在這裡看見你啊,王教授,你來這邊是……?”
“當個評審。”王浩道,“我正好在首都,王院士和我是老朋友了,就邀請我來當個專案評審。”
“好、挺好!”
陳建林笑著點頭,“你來當評審,哪怕是我們沒爭取到專案,也是心服口服!”
他說的還不斷的點頭,隨後看向了徐寶生,說道,“寶生和你早就熟悉吧。”
“寶生,好久不見。”
“王……學長好!”
“別客氣。”王浩對徐寶生笑了笑。
陳建林道,“馬文鈞的事情,你聽說了吧?真是沒有想到啊,實驗室出了這麼一個人,等於是叛-國啊!”
“他是被逮捕了,學生就沒人帶了,我就想著也帶帶寶生,我不是材料計算專業的,但帶著他一起實驗,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就好。”
“還是希望培養一下寶生,在合金研究上,他還是很有天賦的。”
陳建林對徐寶生給予了肯定,隨後又和王浩說了幾句,才轉到旁邊的彭輝。
彭輝則是理都沒理他,輕哼一聲轉頭就走開了。
王浩也進去了。
陳建林嘴角帶笑的搖了搖頭,但眉頭卻微微的皺了起來,他沒有想到王浩會出現在這裡,而且還擔任了專案的評審,也仔細琢磨起來。
“王浩不知道傾向於誰,但大機率會偏向彭輝。”
“即便多了他的一票,想要翻盤也很難,除非他能說服其他人。”
“但是,可能嗎?”
他思考著,嘴角再次露出了自信的笑。
這次是孤注一擲。
他幾乎用掉了自己絕大部分的人脈,才求到了這次的機會,不止關係到專案、收入,也關係到他自己是否能翻盤。
只要能拿到這個專案,他就能重新掌控合金實驗室,重新在東港大學有話語權,甚至可能還會更進一步。
再過上幾年,專案有了成果,或許還能重新去評院士。
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
上午十點鐘。
研究院的招標會議正式開始。
正式會議就是在一個大廳裡,參加的人有幾十個,其中包括七名研究院的專家,四名武鋼集團的人,再加上多出來的王浩,評審人數總計有十二人。
會議還有研究院分管特定專案的人員參與,也包括一些行政相關的人員。
當然也少不了兩個主角,彭輝和陳建林。
彭輝帶著萬益明來的;陳建林帶的人也不多,只有徐寶生以及另一個研究員餘勇。
會議最開始就是王基銘做一個總結,“我們這個招標專案,針對的是強疲勞荷載環境用超強鋼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這是國家級的重點專案,招標的單位需要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並具有一定的創新方向。”
“橫向資助經費,已經確定為七千三百萬人民幣,參與的機構分別是西京交通大學的金屬研究實驗室……”
彭輝站起來揮了揮手。
“以及東港大學的合金工程技術實驗室。”
陳建林也朝著其他人揮了揮手。
“那麼接下來專案會議就正式開始了,先請金屬研究實驗室的彭輝教授來做陳述。”
彭輝手裡拿著資料,站起來介紹道,“我們金屬實驗室完成國家重大專案,去年在β鈦合金研究上,有了重大成果。”
“針對現在的專案,我們有增強鋼材強度的經驗,在研究方面,我們主要考慮投入更多精力在於疲勞鋼材的研製……”
他詳細說了起來。
會議室的人都聽著,王浩並沒有認真的聽,他仔細看著手裡的兩份申請報告。
丁宗權則在旁邊幫忙做著解釋,“金屬實驗室的優勢主要在於,對於增強鋼材強度上有經驗。”
“其實他們這種經驗就足夠了,專案只是配合研究院的主方向研究,有一定創新性就可以。”
“但是陳建林拿出的報告,優勢實在太明顯了,他們在疲勞載荷上有經驗,而且有一定實驗基礎資料支援。”
“我們已經仔細論證過,那些資料都是真實的,這個研究主要就是增強鋼材的高強度疲勞載荷。”
“陳建林的申請報告內容,更加貼近專案需求,正常來講,肯定是和他們進行合作。”
“但主要是合金實驗室的問題,資料也很難說,具體是不是他們做的實驗也不清楚。”
王浩看著兩份申請報告,再加上丁宗權的解釋,也明白過來了。
強疲勞荷載環境用超強鋼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是武鋼研究院接到的國家重點專案,並不獨屬於武鋼集團所有。
強疲勞荷載,也就是非常特殊的環境。
比如,戰鬥機渦扇發動機內部。
比如,大型飛機的支撐結構。
再比如,航母、潛艇等軍用艦船的抗壓機構。
等等。
這些部分的鋼材結構,需要適應高強度的疲勞載荷,好多人說國內的戰鬥機,支援飛行的時間短,原因就在於內部材料結構,抗載荷能力差。
包括鈦合金、鋼材以及其他材料都一樣。
如果抗疲勞載荷的能力差,材料部件長時間運作就會出現損壞。
所以專案的關鍵就在於‘增強疲勞載荷’,而不是‘增強鋼材強度’。
在鋼材強度上來說,現有的強度已經足夠了,並不需要繼續進行提升。
當然,鋼材強度上的提升研發經驗,也是有幫助的,比如某種鋼材,抗疲勞載荷能力強,但強度相對差一些,也可以繼續提升來增強。
但是相對增強疲勞載荷來說,增強鋼材強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當王浩正理解著專案以及申請報告的時候,彭輝已經完成了發言,下一個就輪到了陳建林。
陳建林開口也是介紹了合金實驗室,隨後道,“我們抗疲勞載荷的研究上很有經驗。”
“一些基礎的實驗都和這項研究相關。”
“去年我們參與了超薄帶專案研究,雖然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但主要是因為方向有問題,而不是我們的研究有問題。”
現在他也知道了這件事。
“即便如此,我們也在研究上有了很大進展,這個專案上來說,我們會配合研究院,繼續在抗疲勞載荷的關鍵技術上進行探索。”
“我們的優勢在於……”
陳建林的話音鏗鏘有力,聽起來都讓人感覺信心十足。
王浩聽著都不由得佩服起來,不說兩份申請報告怎麼樣,陳建林說起話來確實更能讓人相信。
相比來說,彭輝的話音也很有力,但只是大嗓門而已。
等陳建林做完了陳述以後,對外的正式會議就結束了。
陳建林和彭輝一起走了出去。
會議室裡的人則開始了討論,每個評審都會進行發言。
有人說支援陳建林,因為陳建林的報告更貼近於專案方向。
有人在支援彭輝,因為彭輝的實驗室剛完成了大專案,而陳建林的實驗室則截然相反,去年差點成為材料研究最大丑聞,竟然還出現了一個拿著實驗資料要飛國外的研究員。
會議顯得有些混亂。
參與評審的每個人都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包括副總經理吳林龍。
吳林龍是這麼說道,“我們不能因為去年的事情,就影響今年的事情。合金實驗室畢竟還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出了一個有問題的人,並不代表其他人都是這樣。”
“在履歷上來說,陳建林可不比彭輝差。”
“拋開其他因素,只談專案申請,合金實驗室明顯更優勢,我們這個專案,需要的就是研究抗疲勞荷載的共性關鍵技術。”
等吳林龍坐下來以後,主持會議的王基銘看向了王浩,“王教授,你也來說兩句?”
王浩放下了手裡的申請報告,思考了一下說道,“我臨時來當個評審,也就說說自己的看法。”
“就像是吳經理剛才說的,很明顯的,合金實驗室的申請,更符合專案研究方向。”
聽到王浩這麼說,其他人都感覺很驚訝,因為大家都覺得,他是偏向於支援彭輝的。
有人不由暗自琢磨,“難道王浩和陳建林還是老交情?”
“不可能吧?”
“如果有陳建林站出來幫他說話,當時他就不可能被東港大學解聘!”
王浩沒理會其他人的想法,繼續道,“但我覺得問題就在這裡,他們的申請報告實在太完美了!”
“這個報告完美到找不出任何問題,完全符合專案研究方向,而且還有最基礎的實驗資料支援。”
“這個事情也太巧了,巧到了讓人不敢相信。”
“從數學上來講——”
王浩站了起來,他走到邊側一個白板上,拿起了筆寫了一行列式。
其他人都不知道他要幹什麼,全都認真的看了過去。
怎麼說著話,就開始說數學了?
王浩指著剛才寫的列式,解釋道,“我不知道合金實驗室,這麼多年做過多少的專案,但是我們可以假定一個資料,一個偏高的資料。”
“我們把這個資料定義為s,但他的數值肯定是在一百以內的區間。”
“這個區間已經不小了吧,假定他們過去20年做過一百個專案,我相信這是不可能的。”
其他人聽著不由點頭。
二十年做一百個專案,那怎麼可能呢?別說是一百個,能有五十個就不錯了,還要包括一些小的專案,甚至大部分都是小專案。
“我們還能知道一個資料,所有的和合金相關的研究中有多少,會和抗疲勞荷載有關呢?”
“其實這是可以調查的,但現在我只是用資料來說明。”
“你們都是專業的,如果我把這個機率定為百分之二十,相信沒有人會反駁吧。”
“這個機率只能高不能低。”
其他人繼續跟著點頭。
王浩繼續道,“在一個專案中需要做多少實驗呢,我們還可以定一個資料……”
他連續定義了好幾個資料以後,就開始了詳細的計算。
一邊計算還一邊講解著。
其他人有些東西是聽不懂的,但王浩講解的非常細緻,一些東西很容易理解,即便是不能理解,只要記下來也不妨礙繼續聽。
王浩連續講解了十五分鐘左右。
他的計算速度是非常快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解上。
他隨後做了個總結,“所以按照這個資料來說,合金實驗室只有不超過百分之五的機率,可以拿出現有的這麼多的實驗資料基礎資料。”
“我認為正常應該不超過百分之一,相信到現在,這個判斷沒有人能反駁吧?”
王浩說著眼神掃過吳林龍、張小弟、夏榮、謝克華幾個人,他們每個人都沒有任何異議。
其實他們也想說點什麼,但是……
面對複雜的數學,而且是有理有據的分析,他們想反駁都不知道該說什麼,難道還說自己聽不懂嗎?
到時候,臺上的年輕人,大機率不介意再講一遍,同時,也讓大家清楚他們的數學水平很差。
那肯定不行。
“即便合金實驗室做的研究,正巧在這百分之一以內。”
王浩繼續道,“我們可以綜合剛才的資料,繼續進行分析。”
“這些資料是非常龐大的,但是做計算卻非常簡單。”
他在白板上寫了一行列式,很快就算出了結果,“那麼他們最少需要12810小時以上,才能在過去的研究中,找出這麼多精準到貼近專案方向的實驗資料。”
“12810小時,是什麼概念?哪怕是35個人從事這個工作,每個人也需要工作366個小時。”
“據我所知,合金實驗室的資料辦公室,只有一個研究員、兩個副研究員,還有幾個博士生。”
“另外,合金實驗室上下所有人加在一起,還要包括那些博士生、研究生,也不超過五十人。”
“所以,很明顯了……”
王浩朝著會議室的人,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計算成果,“這份申請報告,要麼是編造的資料,要麼就是有人專門提供資料。”
“我要說的已經說完了。”
“……”
(求月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