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六章 共主不是那麼好當的,大明第一貢生,一語不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祐樘過了他登基之後最有意義的一次萬壽節。

四海來朝不說,連曾經草原上不可一世,跟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爭雄長的火篩都俯首帖耳來歸順,與此同時還得到了張周和王守仁所部巡兵威寧海,在威寧海祭天的訊息。

以至於京師周邊開始興起一種說法,說是朱祐樘是大明太祖和太宗皇帝之後,最有武功建樹的君王。

如果不是因為不能讓朱祐樘超過開國那兩位雄韜武略的皇帝,或許有人直接就說他朱祐樘堪比秦皇漢武了,這麼說都算是比較剋制的。

當然朱祐樘要當天下共主是要有代價的。

那些番邦藩屬國來京朝賀,都是伸手跟大明要好處的,尤其是以火篩那邊為甚……火篩除了請求大明把抓的一萬多俘虜,還有近十萬頭牛羊都歸還之外,還提出要跟大明在河套修築城池,並把河套之地從此之後封賞給他,並賜予大批的綢緞和茶葉、鐵器等。

其實他還想要大明的火炮技術……當然他也知道現在沒法取得大明的完全信任。

這個請求就先憋在肚子裡。

在此事上,朱祐樘倒也還算是冷靜。

逼已經裝過了,就算要撒點好處給那些藩屬國,也沒必要一次大出血,給點意思意思就行了。

最後由唐寅去火篩處傳達大明的意思:“……河套之地乃是聖上看在你們蒙郭勒津部無處放牧的窘境,才暫時給你們作為安身之所的,其地必須歸大明,其內要修造城池必須要由你們部族的人自行來修,三年三貢。”

“如果你們部族遭遇到侵犯,由大明審時度勢決定是否出兵相助,當大明邊關遭遇寇邊時,你們也要適時出兵,否則將視為背叛,下次大明再出兵,將會將你們族人徹底覆滅。”

“至於你們被俘虜的族人,將會在未來五年時間內,每年賜還一部分,先賜給老弱,歸你們所養,以盡孝義,再賜婦孺。至於牛馬駝羊等,那都是大明戰利品,除了少部分會給你們之外,剩餘的你們也就不要想了!”

火篩本來覺得,從大明這裡拿到了不少的賞賜,可以風光回去。

等聽了唐寅的話,他才意識到大明這根本都不能叫借花獻佛,簡直是用搶了我們的東西,賜給我們一點點,以彰顯出大明的恩威。

相比於我拿回去的……被掠走的人畜和財貨那有多少?

如果不能賜還給我,那我還丟人現眼跑大明這裡來當順民作何?直接跟你們大明拼了唄?

唐寅最後對火篩的遭遇表達了同情,他道:“聖上對你們仁至義盡,但畢竟沒有讓你們遷徙到關南之地,仍舊給你們足夠的土地和牧場,還答應會酌情出兵保護你們的安危,這是皇恩浩蕩。領受之後早些回去吧。”

就差說,我們大明沒把他們捆下來,也沒把你們都給殺了,留點人質也是必要的。

如果你想重新反叛……由著你來。

不過下次你可能要承受的就不是王伯安或是朱知節他們了,要那位張半仙親自上,就問你火篩怕不怕?

……

……

火篩從大明這裡拿到了必要的賞賜回西北了。

至於朝鮮國那邊,也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便是賜燕山君的長子為世子,等於說燕山君的這個兒子得到了大明的承認,當然到現在為止,李的國君之位也是得到大明承認的,甚至朝鮮國內還當他是明主。

而朝鮮還有個重大的目的,就是要配合李的“西征”。

在弘治十二年五月,建州女真襲擾了朝鮮,擄走大批的人口,李聽從了強硬派大臣李克均建議,決定親征建州女真,以成俊為都元帥,李克均為副元帥,人馬也開始籌備,卻是因為境內遭遇旱災,加上國力大不如前,出征被迫延後到弘治十三年。

並在弘治十三年正月,李下令取消西征。

後來朝鮮君臣又討論在平安道修長城以防備女真,亦因種種困難未果。

而這次金壽童到大明來出使,是要為朝鮮西征贏得大明在法理上的支援,畢竟建州女真名義上也是大明的藩屬。

對此,大明的意見是……不管不問。

這也是明朝中期大明對待北方狄夷的一貫作風,不在於偏幫於誰,而在兩不相幫,最好是看你們狗咬狗兩敗俱傷,除非是遭遇到外敵入侵,諸如在萬曆時,明朝兩次以宗主國的名義出兵朝鮮,助朝鮮兩次大敗倭國入侵兵馬,這都是後話。

……

……

轉眼已到八月。

張周在西北日子過得倒很逍遙,基本上的情況就是,大明邊軍已經能完成對邊關以北百里範圍之內的日常巡防,夜不收能推進草原的距離,從本來二三十里都不到,如今已經能到二百里到四五百里。

韃靼內部似乎一時也消停下來。

達延汗曾試圖上奏,請求跟大明繼續上貢和通商,卻為朱祐樘明確拒絕。

至於張周在西北的開礦,推進速度也很快,除了山西的煤礦已經開始投產,連張家口堡以北的鐵礦也開始開採,大明西北各處除了屯田之外,就是一門心思搞生產,冶煉工坊從大明的京師到西山,再到宣府的張家口,再到山西大同……這一路上形成了產業鏈。

只是張周對於西北鐵礦的成色仍舊不滿意,他已經跟朱祐樘上奏過,準備在後世唐山周圍,也就是如今的北直隸永平府周邊,開闢新的鐵礦場。

而在京師內。

朱祐樘最近似乎身體很不好……

一連幾天都沒上朝。

也不是說他真的生病了,而是他逐漸開始懈怠於朝務,有時候身體稍微不適,他就不打算上朝,這也是朱祐樘在當政中後期所產生的怠政心態,歷史上他是從弘治十四年左右,經常不參加朝會。

但因為有張周在,他覺得好像一切都無須自己親自出馬,才會產生這種心態。

大臣們覺得,這是因為一個牛逼的“生日會”,讓皇帝的心起空了,這位大明的皇帝以為自己是明君聖主在世,拍馬屁拍多了的必然結果。

……

……

卻是這時候北方的一道“上奏”,讓朱祐樘逐漸懈怠的心又收拾起來,但因為對外人說自己是生病,他也沒舉行朝議,只是趁著中午時,讓朝中幾名重要的大臣一齊到乾清宮內,於乾清宮舉行一場內廷的會議。

被召見的大臣,除了內閣三人之外,還有六部尚書及左都御史、掌院翰林學士王鏊。

武勳那邊則一個都沒召見,顯然這次的事情是涉及到決策層面的。

司禮監四名太監都在。

在幾名大臣抵達之後,簡單的見禮,朱祐樘讓人給他們賜了座,同時將一份謄錄了多份的“奏疏”,分發到每個與會大臣的手上。

等大臣看過之後,才知道事態有點不同尋常。

“咳咳。”朱祐樘咳嗽兩聲,給這次的內廷會議奠定了基調,“朵顏三衛,說是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引兵二十萬往薊遼以北,要吞併他們。所以他們上奏,請求國朝出兵。咳咳。”

皇帝還顯得很虛弱。

是否真的有病,在場大臣也不在意了,反正看皇帝的精神狀態還挺好,說話中氣十足。

李東陽道:“此乃好事,是為火篩詣闕的效果顯現。”

在場幾人還很意外。

皇帝這時候心已經起空了,你李東陽居然還幫著皇帝拍馬屁?還是說你準備來個大喘氣,說完褒獎的話應該說點喪氣話,給皇帝頭上澆一盆冷水了吧?

出乎意料的……李東陽說完就說完,沒下文。

這就讓在場大臣更覺得不可思議。

按照他們的想法,現在內閣的態度應該是……陛下,此乃火篩入京師朝見後的後果顯現,看看,他們那些草原部族都把大明當冤大頭了!有沒有麻煩都讓大明出兵!

“嗯。”朱祐樘對於李東陽的說法倒是很滿意,他點頭道,“諸位卿家,爾等認為大明此時是否應當出兵?”

在場大臣很尷尬。

這種問題……

換了是去年,沒有張周在朝時,皇帝大概都不用問,當然那時的朵顏等部族也不可能跑來厚著臉皮請求大明出兵……因為約定俗成的,你們草原部族自相殘殺,關我們大明什麼事?

最好你們同歸於盡,大明派兵去幫你們收拾殘局。

但現在……

在場大臣覺得,好像皇帝當天下共主已經當上癮了,明明朵顏三衛的事跟大明無關,皇帝居然還煞有介事商討是否出兵?

謝遷則問道:“陛下,不知如今西北可有知曉此事?也是否有從西北出兵的意向?”

眾人不由琢磨謝遷的話。

這意思……是在暗示讓張周主動再出兵草原?上次是趁著達延部和火篩他們血拼時抄火篩的老巢,這次不會是讓張周去抄達延部的老巢吧?

朱祐樘神色平和道:“朕知道謝卿家你的意思,雖然這件事尚未徵詢秉寬的意見,但早前他就跟朕提過,韃靼小王子的部族人馬多在觀山以北,行蹤不定,且就算以後草原上閣部有兼併之事,也定會將部族人口帶在前軍人馬五六十里以內。”

“如果想從後再襲擾之,只怕是再難找到先前的機會了!”

皇帝很理性。

知道偷襲這招,來一次就行了,再想來,除非把人家韃靼人當傻子。

都知道你大明有能掐會算,甚至知道我們部族人馬在哪裡的神棍,我們藏在那都能被找到,那乾脆以後出征就舉家舉部走。

也別覺得拖累。

反正別的部族也都這想法,以後大不了要打群架之前,都先拖家帶口唄?

張周策劃的一次偷襲威寧海的事,改變了草原這十幾年來所定下的出兵策略,讓這些大臣想想還是覺得挺荒唐的。

想當初王越也偷襲過威寧海,端了當時亦思馬因的老巢,但後來韃靼也沒因此而有何警醒……可能是因為張周的出現太BUG了,就算張周某些時候並沒那種能力,別人也會想象他有這種能力。

這才是讓草原部族和大明臣子所頭疼的。

“諸位,朕只是問你們,是否要出兵協助朵顏三衛,你們也不必再旁敲側擊試探旁的了。咳咳。”朱祐樘說到後面又在咳嗽,但這次好像是把他給急得。

……

……

在場這些大臣,也算是大明的頂級文臣。

卻在此時,他們不知該如何去給這件事定性。

照理說……這不應該有商議,直接回絕了朵顏三衛的上奏請求便可,要知道朵顏三衛可是說巴圖蒙克調集了二十萬兵馬……也別覺得是朵顏三衛或是巴圖蒙克在虛張聲勢。

巴圖蒙克能在短時間內統一草原,不是靠嘴,也不是靠屢屢的奇兵取勝,也不是靠其大汗的名頭。

而在於,巴圖蒙克過去幾代人,積累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有了統一其餘異姓王的資格。

為什麼火篩那麼驍勇善戰,最後聯合亦不剌、滿都賚阿固勒呼等部族,最後還是輸了?

單兵作戰能力上,草原各部族之間差距也不是很大,關鍵就在於巴圖蒙克的察哈爾部人多勢眾,而且一次傾巢而出至少有十幾萬人馬,這就不是那些中小部族能招架的。

現在皇帝也說了,達延汗現在也怕被張周派兵端老巢,既然是要出兵東蒙古的朵顏三衛,肯定也是拖家帶口一起去。

說人家有二十萬人馬,很誇張嗎?

劉健看眾人都不作聲,他也不得不出來表明態度:“陛下,不應當出兵,併為此而勞民傷財。”

一旁的徐瓊馬上反對:“如此先前召見火篩,意義又何在?”

先前都不說話,一說話就兩個人一起說。

隨即就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觀點,出兵和不出兵,各有了代表人物。

但要讓他們區分到底誰支援出兵,誰不支援出兵……還真不像以前跟張周辯論時那麼明確,因為這次本來就是他們文臣內部的矛盾。

他們甚至都還不知道朱祐樘的意向到底是如何。

以他們猜想,皇帝可能傾向於出兵,以維持其天下共主的形象,但那可是韃靼二十萬兵馬傾巢而出,還加上朵顏三衛隨時都可能反水,大明要出兵多少人馬才有可能與之一戰?

豈不成了……舉國一戰?

先前還說好了要在西北備戰幾年,現在就因為朵顏三衛上奏請求大明出兵,大明就放棄之前既定國策了?

所以皇帝的態度,他們也不好判斷。

大概就是那種……想出兵,但又知道出兵不行,為了面子還要死撐的格局。

謝遷心明眼亮,請示道:“不知陛下是否覺得應當出兵?”

我們文臣這邊商定不出結果,就先問問你這個頭腦的意見。

朱祐樘嘆道:“朕其實不想袖手旁觀,但朕又知曉,朵顏三衛也是狼子野心,他們這是遭遇到部族危難時,才想到以大明來出兵。哪怕最後大明真的要出兵,也不可能現在就出,而要等到他們兩敗俱傷之後。”

謝遷道:“若是出兵,威懾韃靼小王子,令其撤走,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最好的結果。”

哎呀。

眾人都不由看著謝遷。

還是你謝於喬腦袋瓜靈光,居然還能在這種非黑即白的兩面立場上,開拓出第三條途徑?

出兵……把敵人威懾走?

你謝於喬怎麼也像那張秉寬一樣,你怎麼不上天呢?

徐瓊道:“謝閣老,你所說的,怕是不可能吧?韃靼小王子豈會因為大明有出兵的意向,就輕易退兵?他們出兵朵顏三衛,想來也是經過謀劃的。”

謝遷笑道:“柿子挑軟的捏,是覺得朵顏三衛較為容易戰勝,比之亦不剌和火篩他們更無原則是嗎?”

徐瓊沒回話。

感覺跟謝遷談不到一塊去,謝遷是那種善於詭辯的人。

徐瓊自然不會上當,去順著謝遷的話頭辯論。

朱祐樘抬手道:“諸位卿家,朕其實明白你們的意思,大明的國威需要彰顯。那不如……就先不商討出兵草原之事,這件事……就先放下。”

不答應,也不否定。

擱置議題?

皇帝這算是第四種選擇嗎?

朱祐樘隨即補充道:“秉寬在西北的事務基本已完成,朕決定這兩日派人召他還京,等他快馬回京之後,再與其商討是否出兵之事,諸位卿家以為如何?”

靠!

本來還以為皇帝轉性了,只聽我們大臣的意見,不聽張周的。

現在才知道,原來皇帝擱置議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回頭聽張周的意見?!

你還不如直接不聽我們的,自行決定呢!

劉健道:“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即便北方草原戰事無關於邊關之南我大明,但也會影響到邊關百姓的利益。”

朱祐樘好奇道:“劉閣老,先前你不是不支援出兵嗎?”

“老臣的意思,是要加強邊地的防備,還要適當給其希望,令朵顏三衛不至於望風而降。”劉健為自己的言辭解釋。

朱祐樘搖頭道:“置之不理,目前算是朕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但也不能因此而壞了大明邊鎮的原則。連你們心中都無定數的事情,何不等回去好好考量之後,待秉寬回來,再做決定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討孫平叛傳

滅雷金仙

[原神]論我那柔弱不能自理的老婆

小兔子懷中揣

夫君請自重,公主上門搶親了

堵上西樓

盛世嫡女謀天下

蜜三三

我BE後全員火葬場

起躍

慘死99世後襬爛,成千古一帝了

我是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