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茶言茶語
荼蘼竹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七章 茶言茶語,慘死三次,三任前夫瘋魔了,荼蘼竹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螳臂軍有這樣的實力,之前卻一直只在北方活動,恐怕不是無法南下,而是有意識的儲存力量。
這很罕見,因為一般農民造反,很難有這樣的眼界,他們只想儘可能的打下更多的城池,殺死更多的富人,搶走更多的糧食和財富。
這種軍隊人數再多,聲勢再大,也如同螻蟻,很容易就能被擊潰,即便席捲天下,也不值一提。
只有懂得韜光養晦的人,才恐怕是狼子野心,難以對付。
如果只是可以隨手剿滅的烏合之眾,李螢不會放在心上,也根本不會看進眼裡,但如果是這樣的精兵,他的思維下意識的就活躍了起來——這其中,有沒有有利可圖的地方?
就算陳辭自己不願意,他也已經闖入了棋盤之上。
這世間凡是想要成為棋手的人,都會把他納入考量——幸運的是,目前知道螳臂軍處於剋制狀態的人並不多。
除了自己……還有誰知道呢?
當李螢再次看向與陳辭站在一起的林瑜,他立刻意識到,她或許不會那麼輕易的離開對付,到自己的身邊來。
尋常世家公子,如羅元青這樣受傳統士族教育長大的人或許會覺得,林瑜這般世族貴女絕不會選擇一個賊人。
可李螢是被奶孃養大的,他同時具有門閥與草莽兩種視角,又比常人更為敏感,這讓他能看見和感受到更多東西。
比如說,如果陳辭的螳臂軍能為己所用……不,不需要為己所用,只要能善加利用,就是一把利刃。
要是可以用螳臂軍為自己清除障礙,既不用髒了自己的手,事後還可以直接將螳臂軍拋棄,撇清關係。
比起阿瑜是因為一見鍾情非陳辭不可,李螢更傾向於相信她也想到了這些。
她在利用陳辭。
其他人或許無法理解林瑜的折騰究竟是為什麼:
她明明出身優渥,可以輕輕鬆鬆嫁入旁人覺得高不可攀的豪門之中,一生都是人上之人。
符合世人的期待,順從家族的安排,和這世間其他女人一樣,乖乖嫁人,然後相夫教子有什麼不好?
她卻先是一意孤行,違逆家族安排,不惜與父母決裂,也要鋌而走險的拒絕太子,選擇李螢,然後與蒼洮竭力周旋。
後來發現李螢不是她想要的,也不肯輕易認命,始終不放棄試圖尋找其他出路,不惜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也要離京出走。
於是最終她遇見了陳辭。
阿瑜會不會覺得,他就是老天贈予她的必須抓住的機會、是對她堅持不懈的回報?
許多人或許只會覺得她不可理喻,莫名其妙,不過是在自以為是的作死。
但李螢能理解,因為他身邊有一個冬姨。
同是女人,冬姨一生都不曾有過丈夫孩子,男人、愛情、子嗣,在她的生命中,從來不是必要的組成部分。
她只想憑著自己手中的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阿瑜若能收服陳辭,他就是她的刀。
冬姨絕不會自廢武功,而林瑜一旦有機會擁有這樣的“武功”,怎麼可能放棄?
有些人,不管被踐踏到怎樣的泥土裡,不肯認命就是不肯認命。
即便如飛蛾撲火,自我毀滅,也無法忍受棲身黑暗。
只要有一線火光,她們便會無法自控的撲向希望。
如果他與陳辭繼續發生衝突,阿瑜一定會站在螳臂軍的那一邊。
因為李螢已經給不了她更多的好處——他只能給她愛意,而這已經是她之前就已經擁有的。
她站在陳辭那邊,不僅依然可以得到李螢的愛,還能從陳辭那得到更多。
這實在是一道很簡單的計算題。
想明白了這一點,李螢垂下眼眸,感到心頭一陣酸澀難忍。
但長期浸淫在陰謀之中的本能,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李氏、阿瑜、螳臂軍。
這三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支點,能否結為盟友?
冬姨說過,比起愛情那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對她有用才是更重要的。
對阿瑜來說,李螢的愛或許叫她無法放下戒心,但只要他對她有用,能讓她獲利,她就一定會在他身邊停留。
利益的結盟,有時候比愛情更為穩固。
換了個角度重新思考,李螢頓時豁然開朗,又重新感到了振奮。
阿瑜想做什麼?
去救朱容湛。
只要他幫她找到朱容湛,也算是為李氏找到了第三條路。
朱容湛是嫡長子,又在位東宮多年,是天下人心中的正朔,威望和地位不是其他皇子所能相比的。雖然近些年行事越發荒唐,可最近先祖託夢後的性情大變,幫他穩固了不少地位。
原本他若不死,反正李氏皇子還小,還有時間在等他長大的同時,慢慢籌謀讓太子一步步被廢;
他若死了,天子還在,李氏也可以暗中挑撥其他皇子彼此相鬥,然後渾水摸魚除掉所有障礙,保證最後李氏的兒子可以上位。
所以朱容湛死或者不死,對李螢來說並不重要,若不是林瑜一定要去找他,李螢根本不在乎他的失蹤。
他就算不主動出手,順勢而為,朱容湛也是凶多吉少。盯著太子之位的,從不只有李氏一家。
畢竟李氏作為外戚之一,又不是太子的外家,立場天然就略微偏向對立面。
可如果李螢救下朱容湛,就算最後登基的不是李氏天子,有這樣的救命之恩,朱容湛也必須保證李氏的榮華富貴。
這也不失為一條出路,雖然希望渺茫。
想到這裡,李螢向著林瑜開口道:“阿瑜,你還想去河東嗎?”
林瑜抬頭望了他一眼,點了點頭。
“這次,我可以陪你一起嗎?我實在擔心你。”
林瑜不禁有些意動。
之前在京師她拒絕李螢,是因為心中懷疑他有可能便是幕後黑手,可這次他衝上來救她,讓她多了幾分信任。
雖然她心底深處依然被害妄想症一般的懷疑道:“他有沒有可能是在用苦肉計,故意矇騙我?”
但林瑜的理智問自己,騙她又有什麼好處?
如果他真的只是單純的擔心她,繼續拒絕未免太不近人情。
可李螢與陳辭方才已經結下了樑子,說不定便要成為死仇,偏偏兩邊又都是為了她,叫她實在不知如何決斷。
她忍不住望向了陳辭。
見狀,李螢看了一眼陳辭道:“這位公子的勢力恐怕在河東施展不開,不如李氏的名頭好用。太子殿下已經失蹤多日,我們早些趕到,便多一分希望。”
他恢復了平和溫文的模樣,看著陳辭誠懇道:“陳公子,冤家宜解不宜結,此事是我擔心阿瑜,救她心切,一時情急了。可若易地而處,陳公子恐怕也能理解體諒。”
陳辭抬起頭來,望了他一眼,“何必說這些?你和你身邊這位部下,武藝遠勝於我,我已無軍士可以結陣抵抗,性命早已不在我自己手中。你不殺我麼?”
李螢見林瑜在一旁神色憂慮,對她安撫笑了笑,又繼續對陳辭道:“我與你不過都是牽掛阿瑜,誤會一場,何必劍拔弩張,叫她為難?”
“我的確打著想將阿瑜劫走的心思,算是劫匪之流,所作所為,並非光明磊落,問心無愧之舉。進京之時,我便早已告訴自己,生死有命,成敗在天。”陳辭站了起來,語氣沉沉:“你不殺我,我以後卻不會放過你。”
李螢長嘆了口氣,苦笑著望了一眼林瑜。
心中卻很歡喜的想:阿瑜,你看他!我大度的給他面子,給他臺階下,想和他和平共處,他卻如此心胸狹隘,威脅譴責於我!
阿瑜會不會覺得我大氣懂事,他不通情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