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二章 上邽得復,季漢當興,軍師中郎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此,楊清早有腹稿,當即拱手說道:“丞相,清以為我軍接下來的當務之急有三。
首先,應當立即遣武騎、散騎趕往上邽,我料郭淮知道張合兵敗的訊息後定然不敢再在上邽拒守,一定會棄城沿陳倉渭水道逃回關中,所以要讓騎兵先行一步、速去攔阻。”
“嗯,此言與吾不謀而合,郭淮是個聰明人,當前形勢下保住上邽已是不可能之事,他定會撤離的。”諸葛亮頷首道:“第二件事呢?”
楊清回道:“第二件事則是應派兵前往安定支援,安定郡目前已有四個縣起事歸漢,但郡治臨涇縣和涇陰縣尚在曹魏手裡,若不派兵將這兩個縣攻下,此郡不算真正收復。”
“楊明之說得不錯,安定郡恢復的四個縣都是義軍和遊衛在把守,偽魏是還沒顧得上他們,一旦偽魏出兵北上,他們定不能敵。
此郡雖在隴山以東,但在關中北部,又與廣魏郡相鄰,收復此郡不僅能在關中有塊立足之地,還能將雞頭道、瓦亭道等隴山北部諸道掌握在手中,可謂一舉數得。”魏延出言附和道。
諸葛亮嗯了一聲,又問道:“那第三件事呢?”
“第三件事則是應讓廖參軍分兵一半回守街亭,如此一來番須口、街亭城就可互為掎角、前後接應,以防曹魏的第二波援軍上隴。”楊清接著道。
諸葛亮點頭繼續問道:“就這三件,還有別的嗎?”
“清只想到這些,別的還是請諸公和丞相決斷。”楊清笑著搖了搖頭。
諸葛亮暗道一聲滑頭,大笑道:“哈哈,明之所言正合吾意,諸位還有別的計略否?”
楊清所言甚是全面,眾人皆無其他建議,遂齊聲道:“請丞相下令。”
“好。”諸葛亮道:“安國何在?”
關興起身應道:“末將在。”
“命汝明日率武騎、散騎先行一步,前往上邽留下郭淮。”
“遵令。”
諸葛亮又道:“子遠何在?”
吳懿同樣起身聽令,但見諸葛亮吩咐道:“命汝率四千兵馬前去安定收復臨涇、涇陰二縣。”
“諾。”
諸葛亮又對楊儀說道:“威公,傳令元儉,命他留下二千軍把守番須口,而他自己則率剩下兵馬退守街亭。”
“是。”楊儀拱手領命。
諸葛亮環顧眾人接著道:“其他人各回本部收拾行裝,明日隨吾南下上邽。”
“謹遵丞相之令。”眾人應道。
茂密的森林中,百餘人正在披荊斬棘朝著東方行進,觀其服色裝扮,應該是一支魏軍。
可是他們幾乎個個甲冑不全、衣衫破爛,面容疲倦,狼狽不堪,不少人身上有粗布裹著傷口,儼然是一支敗軍。
這行人正是張合、戴陵等人,他們擺脫巴迪的追擊之後已在這隴山裡轉了四天,期間不識路途,只得跋山涉水向著東面逃去。
他們身上的乾糧早已吃完,這幾天都是靠著採野果、打野味堅持下來,其實吃食對於他們還算容易解決,就是不知何時才能走出這隴山。
眾人腳都磨出血了,還在深山老林中轉來轉去,似乎怎麼走都走不出這峰巒疊嶂的山嶺。
“大家都停下來歇一會兒吧。”走到現在,就算意志過人的張合也有些受不了了。
眾人聽了席地而坐,拿出腰間的水囊補起水來,只有當涼水潤過喉嚨時他們才會感受到片刻的舒服。
“孟升,汝帶些兒郎到前面轉轉,看能不能射到幾隻野物?”張合道。
戴陵應了聲是,點了十幾個軍士拿著弓弩向前面的叢林走去。
過了半晌,忽然前頭傳來一陣響亮的歡呼聲。張合等人正不知發生了何事,就見戴陵滿臉笑容地跑了回來,邊跑邊叫道:“將軍快來看啊,我們終於逃出來了。”
眾人聞言飛快地向前跑去,穿過數十顆根深葉茂的大樹,視線豁然變得開闊起來,前面再也沒有茂密的森林,也再也沒有險峻的山峰,眼前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平原。
原來他們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出隴山回到了關中,張合等人欣喜若狂,也忍不住歡呼大叫起來,似乎要將這些天的怒氣、怨氣、晦氣一下子都給發洩出去。
陡然逃出生天,眾人頓時精神百倍,渾然不覺疲憊和飢餓,加快步伐走出大山,行不多時,終見前面有人煙民家。詢問過後,才知此地位於汧縣境內。
這汧縣地處隴山東坡,正是扶風郡最西邊的一個縣。張合暗道自己等人這幾天雖在山林中轉來轉去但終歸大方向是對的,看來上天終不絕他啊。
一行人在這小村莊裡休整了一夜,第二日請了個本地嚮導帶他們前往汧縣縣城。
到了縣城,張合等人吃了一驚,原來他們竟不是最先逃回關中的魏軍,早在兩日前潘羽就帶著數十人來到汧縣歇腳了,這兩日間也陸陸續續有軍士來到此地,算上他們已有數百人。
張合見狀當即在汧縣打起他左將軍的旗號,一面遣使往郿城、長安向曹真、魏帝報信請罪,一面分派軍士前往隴山各出口接引其餘敗兵,據他估計,大部分敗兵都會從汧縣境內的隴山逃回關中。
卻說張合逃回關中的三天前,龜縮在上邽的郭淮已然收到了街亭五萬步騎全軍覆沒的訊息,當即驚得目瞪口呆,久久不敢相信。
前次張合大軍與漢軍會戰不利已是讓他心驚膽戰,沒想到這才過了短短几天整個大軍就煙消雲散了,難道現在朝廷的精銳之師在漢軍面前連堅守營寨都堅守不住了嗎?
郭淮不敢朝著這個思路深想下去,他不能接受昔年那支隨太祖武皇帝征戰四方無敵於天下的強兵戰力下降的如此厲害。
只是若非自家官軍戰力下降,那就是漢軍的戰力飛快飆升,甚至已經超過了魏軍?
這個解釋郭淮也有些不能接受,只是眼下的形勢已由不得他細究這個問題了。
現在張合的援軍已被漢軍擊敗,縱然魏廷還會派出第二波援軍,恐怕也不能在一兩個月內上隴了。
郭淮知道,五萬精銳中軍被滅對於佔據數州之地的曹魏來說也是元氣大傷之事,短期內朝廷是顧不上隴右了。所以他們再在上邽守下去已無意義,更何況想守也是守不住了。
於是,郭淮立刻召集城內的文武官吏,當堂宣佈大軍立即撤回關中,眾人也知事態緊急,紛紛贊成。
很快,上邽城內的數千魏軍以及文武官吏收拾好行裝細軟,出城往東沿著陳倉渭水道撤回關中。
撤離前,有人建議將城內的府庫糧倉盡皆燒燬,一釐一毫都不留給漢軍。但在馬遵的勸阻下,再加上郭淮考慮日後收復隴右還得依賴民心,於是否決了這個提議。
只讓軍士將能帶走的財貨盡數帶走,不能帶走的分給城中百姓,這樣也能保證府庫中的錢財糧谷不至落於漢軍手中。
當關興領著騎兵兼程趕來時,郭淮等人已去的遠了。無奈之下,他只好留下三百軍士入城安民,自己則領軍盡力去追,希望能留住郭淮。
哪知郭淮早有預料,留下了一支伏兵埋伏在險要之地斷後,當關興趕到那個山谷之時,幸好他想起張合的遭遇留了個心眼,先派前隊入谷探路。
當有伏兵殺出時,他暗道了聲僥倖,趕緊率後隊接應,這才不至於損失慘重。兩軍合力雖將留守的數百魏軍斬殺殆盡,但前面道路已被石塊大木堵死,眾軍遂不得進。
加之天色已晚,關興又擔心郭淮在前面還有埋伏,不敢深追,只好遺憾地嘆了口氣,收兵回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