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師一表,季漢當興,軍師中郎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夜,喧囂的丞相府已經安靜下來,諸葛亮雙手負在身後,在屋內來回踱步,思緒聯翩。媿

案桌上一張書簡已然攤開,硯臺裡也已磨好了墨汁,他就要在今晚寫好上呈天子的表文,奏請出師北伐。

燈火搖曳,撩動了諸葛亮的心絃,他本想一邊走一邊斟酌表文的語句,卻不知為何,竟回憶起了往昔。

幼年時父母早喪,少年時因徐州戰亂不得已跟著叔父諸葛玄南下豫章避禍,後又輾轉到了荊州定居。

人離鄉賤,自己一家在荊州的生活自是不如在琅琊老家那般富足,幸好叔父跟荊州牧劉表有些交情,才不至於流落江湖、顛沛流離。可就算如此,自己和姊弟也經常遭受本地士族的冷眼嘲笑。

為了與荊州士族拉上關係,叔父做了諸多努力,先是費盡周章將大姐嫁入了蒯家,後來叔父臨終前又給二姐說下一樁與龐家的親事。

「二姐。」想起那個***瀟灑的身影,諸葛亮不禁輕輕地念出了聲。

他與自己的二姐年紀最近、關係最好,小時候總是在一起讀書習字、玩耍嬉鬧。媿

到了荊州,自己與同是北方人士的崔鈞、石韜,孟建、徐庶交好,多在一起議論天下大勢,那時候二姐也常常跟著參加。

經年下來,他早已看出二姐與徐庶情愫互生,一個是自己的親姐姐,一個是自己的好朋友,若是他倆能佳偶天成,他是由衷地高興。

誰知後來二姐她?

「阿亮,二姐不想再看到你每次到龐家求學時遭受他們的冷嘲熱諷了。」

「二姐多慮了,龐德公待我甚好,縱然有一二龐家子弟出言不遜,亮也根本不會在意的。」

「我們阿亮素有大志,日後定會成為大漢的棟樑之才,給天下百姓帶來太平的希望,二姐不想讓你為學業、生計而奔波、擔憂。」

「二姐,這些事我都可以處理,你與元直情投意合,千萬不要為了我而放棄自己一生的幸福。」媿

「二姐知道,我們阿亮是天底下最有才華的人,但是有的時候要做大事不是僅有才學就可以的,還需要一個能施展抱負的高臺。二姐走了,元直那裡代我說聲抱歉。」

「二姐……」

二姐出嫁那天,自己與元直飲酒到深夜,那是自己一生中第一次喝酒也是唯一一次喝醉。

「二姐、元直,你們還好嗎?」諸葛亮站在窗前,眼中微噙淚水。

諸葛亮苦笑一聲,喃喃自語道:「不是在思量表文嗎,怎麼又想起這些了?」話雖如此,但他的思緒還是接著想到了隆中。

二姐不願自己為學業、生計而分心,嫁給了一個不喜歡的人,但是自己怎麼能心安理得地承受用二姐的幸福換來的保障呢?

於是自己帶著幼弟搬到了襄陽城外的隆中,在那裡下田耕種、隱居讀書,期間收穫了愛情,也終於等到了明主。媿

先帝以天下聞名的英雄之身三顧茅廬,向自己這個年輕人請教天下大事,這是何等的恩遇?自己感念先帝的禮遇,這才出山輔佐、共扶漢室,如今竟已過了二十一年了。

二十一年來,歷經多少艱難險阻,終於輔佐先帝從新野一縣之地到現今的益州基業。

二十一年來,又有多少志同道合的故人逝去,只留下自己等寥寥數人。

先帝、雲長、翼德、子仲、公佑、憲和還有季常,這一個一個鮮活的面孔飛揚在眼前,恍若昨日,令人懷念。

「先帝,還有公等,你們的遺志將由亮來實現!」諸葛亮仰望深邃無盡的星空,眼中充滿了堅定。

回到案前,他在奏表右側提筆寫下三個大字—出師表,又盯著出師兩個字看了半晌,然後接著

寫道: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翌日,天子劉禪升朝,大聚文武官僚,共商國家大事。大漢丞相錄尚書事、領司隸校尉、益州牧、假節、武鄉侯諸葛亮出班奏道:「啟奏陛下,臣有表陳奏。」媿

「准奏。」

諸葛亮攤開表文,緩緩念道:「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女干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媿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女幹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朝班中,楊清面含微笑地看著諸葛亮宣讀著名傳千古的《出師表》,就算他已知內容,但此刻聽到這位流芳百世的名相親自念出,心中也不禁再一次為表文蘊涵的忠誠之心、許國之志而感動。

他相信這一世的北伐再也不會讓人吹拂到五丈原的秋風,北伐一定會成功。

聽得這感人肺腑的表文其實楊清的表現還算好的了,殿內不少大臣早已落下了眼淚。媿

皇帝劉禪也是深受感動,回憶起自己的父皇,眼中的淚水幾乎要滴了出來,幸好他還記得保持天子的威儀,偷偷接過內侍遞來的絲帕擦拭了一下。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口氣將出師表誦完,諸葛亮伏在地上久久不能起身。劉禪見狀下了御階,親自過去將諸葛亮扶了起來:「相父請起。」

「陛下。」諸葛亮慈愛地看著劉禪,將表文呈了過去。劉禪接過點了點頭,隨即回到了御座上。

「相父心意,朕已知之。眾卿以為如何?」媿

九卿之首太常賴恭出班奏道:「陛下,丞相表文感天動地,曹丕已亡,曹睿新主,根基羸弱,正是天賜我伐魏之良機也。如今我大漢內無憂患、兵甲已足,剿除偽魏、興復漢室正在此時,臣贊同出兵北伐。」

「陛下,臣也贊同北伐曹魏。」少府王謀也出班奏道:「偽魏竊據中原已有數年,若不興兵北伐攘出女幹逆,怕是心向漢室的中原百姓會日益減少。如今良機已到,正是天意興漢,陛下宜速從之。」

他二人乃是朝中有數的***,且一為荊州人士、一為益州人士,二人都贊同北伐,足見朝野之望。

這邊廂軍中大佬後將軍劉琰也附議道:「陛下,我漢軍將士經過數年休整已經恢復元氣,加之丞相治兵講武、修甲整械,漢軍的戰力大為加強,足以與魏賊抗衡。且將士們皆有為陛下光復中原之心,願陛下下詔伐魏,以順人心。」

楊清見朝中、軍中都有大臣出言附議伐魏,心想自己這個朝上唯一的地方官是不是也要開口支援一下。

正遲疑間,忽見諸葛亮似乎向自己這邊瞄了一眼,心中明悟,旋即出班奏道:「陛下,臣也贊同丞相伐魏之舉。臣身為漢中太守,久在邊境素知關隴百姓之心。

偽魏竊據北地雖有數年,但其政殘暴苛惡,百姓是深受其害,是以北地仍有許多心向漢室之人。臣相信只要我漢家王師北上,百姓必群起響應,簞食壺漿相迎。」媿

劉禪聽了此話,點頭嗯了一聲。群臣也是接二連三地表態贊同,雖仍有少數人未發一言,但出兵北伐已是朝野共識,縱有一二人反對也無濟於事。

見群臣大都支援北伐,劉禪終於下定了決心,起身高聲喊道:「來人,擬詔,出師北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奪嫡:瘋癲王爺竟是絕世全才!

皖南牛二

聖眷正濃

楮緒風

被家人賣掉後,我成了山裡的團寵

阮輕風

水滸:開局悟性拉滿,震驚周侗

寒羽

本王,廢物

青衣杏林

裙釵之下

石阿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