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二章 編戶流民,季漢當興,軍師中郎將,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盡冬來,漢中的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呼嘯的北風從昨夜肆虐至天明,揚下一場好大的雪,真個是柳絮飛天、瓊瑤匝地,直教四下裡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闌
山林中老黃頭領著孫子黃小春守了半日,終於逮到兩隻三斤重的野雞,今日收穫不錯讓爺孫倆樂得開懷大笑,這一下又能見幾頓葷腥了。
老黃頭見已臨近晌午,於是招呼了一聲,領著孫兒往家中走去。黃小春畢竟是十二三歲的孩子,見兩隻野雞的羽毛色彩斑斕極其漂亮,於是搶著將兩隻野雞拎在手中不時欣賞。
兩人的家在一處山腳下,左右還有五六戶人家,都是鄉里鄉親。三四間木屋,一個木柵欄圍成的小院,雖然簡陋,但還算收拾地利整。
進得堂屋,老黃頭跟妻子李氏和兒媳施氏說了,中午做上半隻雞,再燙上一壺酒,等兒子黃大春回來後一家人美美地吃上一頓。
半個時辰後,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黃大春回到了家中,聞到屋子裡的一股肉香,不由嘆道:「好香啊!」
「大春回來了,廚下燉上了雞,等會兒就能開飯。」老黃頭聽到聲響,從裡屋走了出來,又問道:「聽得什麼訊息了嗎?」
黃大春一邊摘笠脫衣,一邊回道:「聽得了,那魯薔夫今兒個說漢中郡守已頒下明令,只要我等明年開春出山編戶,就能分得田地。」闌
「這事能是真的嗎?」黃大春的母親李氏將已燉好的雞端出來擺在木桌上。
一股香味登時盈滿整個屋子,在裡屋玩耍的黃小春也被誘得跑了出來,伸手就要抓起一塊雞肉嚐嚐鮮。
黃大春伸手一拍,止住了自己兒子:「沒規沒矩,大父還未動筷,哪有你這小孩先吃的?」黃小春吐了吐舌頭,見父親發怒,到底不敢再動手。
老黃頭見狀哈哈一笑:「小春饞了,去廚下幫你阿母將其他菜端出來就能吃了。」黃小春聽了高興地點了點頭,歡快地去到廚下幫著母親忙活。
黃大春這時才回答母親的話:「應該是真的。這些日子官府天天派人到山裡喊話,讓我們出去編戶種田,今天蓮花鄉又召我等前去聽告,那魯薔夫說得確切,說是隻要我等答應,出去之後每人能分得十畝地。」
「一人有多少?十畝地?」老黃頭吃了一驚。
李氏也被驚到了,不敢相信地說道:「十畝地,我們家能分上好幾十畝呢。當家的,你會算,你說說我們家能分多少?」闌
老黃頭起身撿起一個木棍,在地上劃拉了一通,高興地回道:「若是真的,我們家能分上五十畝呢。」
「五十畝,那也足夠我等吃穿了。」李氏幻想了一下這樣的生活,歡喜地說道。
這時施氏和黃小春端著三盤菜和一壺酒走了出來,施氏在廚下將外面的話也聽得清楚,有些激動地看著自己丈夫,似乎已是同意出山編戶。
李氏和施氏整治好杯盤準備開飯,鄉下人沒那麼多分餐而食的講究,一家五口圍在一起吃將起來。
黃大春在一旁的炭爐裡添了些炭,拿出兩隻酒杯斟上了自家釀造的黃酒,遞給自家父親一杯,舉杯說道:「來,我們邊吃邊說。」說罷,與老黃頭碰了一下。
一杯酒落肚,黃大春感覺身上更加緩和,夾起一塊雞肉大口地吃了下去,頓覺美味無比。
肚中舒服,他心中也高興,笑著說道:「其實也沒有五十畝這麼多,那魯薔夫說了,授田雖不分男女,但也須是成年人,因此我們家若是出山能分得四十畝地。」闌
「四十畝也不少了。」李氏雖然有些失望,但還是欣喜地說道。
老黃頭眉頭皺了皺,道:「前些時日官府不是說是出去屯田嗎,怎麼現在又改成授田了?」
黃大春回道:「也不算改了,官府說這田頭五年還是官府的,只是拿給我們種,打了糧食官府要收走四成。五年後,這地才算真的授給我們,那時的賦稅就按朝廷的常制收了。」
「原來是這樣。」老黃頭點了點頭。
李氏失望地說道:「還要再等五年啊!」
黃大春道:「阿母,這個條件不錯了,魯薔夫說了似我等這些流民無論是不是漢中原籍人,都是一樣地授田,沒有任何差別。」
「那之前官府說的官學,可還作數?」一直未說話的施氏開口問道。闌
黃大春知道妻子心意,愛憐地看了黃小春一眼,然後堅定地點了下頭:「作數,只要編了戶,小春就能去上學識字了。」
啃著雞腿的黃小春聽到上學,怔怔地望著父母,眼中似乎既有期盼也有茫然。老黃頭和李氏想到自家孫兒能讀書識字,臉上也堆滿了笑意,心中的意動也跟著更足了。
饒是如此,老黃頭還是不放心地問道:「有人願意出去了嗎?」
「有的,聽了那魯薔夫說的話,當即就有不少人喊著願意出去。」說到這裡,黃大春有些殷切地問道:「大人,官府的條件不錯,我們家也要不要?」
老黃頭沉吟了一會兒,回道:「先吃飯,下午我倆再合計合計。在山裡有山裡的好處,出去有出去的好處,事關我們家的生計,不能操之過急啊。」
「也好,緩兩天看看再說。」黃大春點了點頭。
蓮花鄉的鄉道上,十幾匹駿馬緩緩向前,楊清等人冒著風雪向山裡行去。為了督察流民編戶一事,他已來到城固縣三天了,這一日打算親自進到山林中看看。闌
這些遁居山林的流民不都是漢中本地的,也有不少是從關中流入的,總共不下兩萬人。
原本漢中是亂世中難得的淨土,可是自從曹操攻打張魯之後,漢中就被捲入了曹操和劉備兩位英雄爭戰的漩渦中,為了躲避戰火,這才有不少百姓躲進山林中,直到現在。
幾次大戰之後漢中的人口只剩得十幾萬人,為了增加戶數,楊清一月前就已下令各縣將山林中的流民招撫出來。
他不想強制遷民,這才頒下授予田地的政令,將那些無主之地先是收歸官府,然後分於流民耕種屯田,五年過後這些田地就歸於百姓所有。
這樣一來,流民自行出來的意願就強烈許多,再加上輔以借予種子、農具以及興辦官學的手段,這幾日光城固一地就有上千人願意出山編戶。
效果雖有,但也有不少流民心懷疑慮,沒有楊清想得那般踴躍歡呼。
楊清知道這些人不是對官府的授田令不敢信任,就是不願出去接受官府統治,於是他這才傳令各縣鄉官吏主動到流民中宣講政令,消除他們的疑慮。闌
至於要繳納官府的賦稅,楊清覺得首先這是百姓應有的義務,其次他定的前五年四成賦稅已是很公道了,人家曹魏那邊屯田收成是***分賬,官府得六,百姓得四,勉強能餓不死。
更別說漢中這裡是年頭到了田地就歸個人,曹魏那邊的屯田民可沒有這個待遇,數十年都要替官府種地,這才叫真正的盤剝嚴重。
不少百姓受不了如此大的壓榨,寧願跑到東吳那邊,也不願留在曹魏屯田,聽說孫權還因此獲得了十萬以上的人口呢。
「還有多遠?」穿過了一處叢林,沈達向身旁蓮花鄉的鄉吏問道。
魯薔夫回道:「稟明廷,轉過這座山就到了,那山腳下聚居著數戶人家,其中有家姓黃,昨日還曾到小人這裡聽講授田令。」
楊清聞言道:「伯通,等到了就先去那戶黃姓人家瞧瞧。」
「是,府君。」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